#洗腎

長期酗酒易導致魏尼克腦病

長期酗酒易導致魏尼克腦病#洗腎

所謂魏尼克腦病(Wernicke-Korsakoff syndrome)是指因營養不良(Acquired thiamine deficiency,後天性維生素B1缺乏)造成腦病變表現。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柯麗櫻醫師指出,臨床上會有神智不清、眼動障礙、眼振及厲害的搖晃,造成此疾病致病機轉就是維他命B1缺乏,最常見在酒精濫用的病人當中,此外洗腎透析的病人、AIDS、化療、胃整形手術者也容易產生,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身體厲害的壓力如外傷、感染等均有可能會加重該病症,但並非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即會造成魏尼克腦病。由於現代飲食多元化,平時只要均衡攝取營養素,是不會因喝汽水將體內維他命B1消耗,造成魏尼克腦病。

洗腎行動照護系統 降低病患不適感

洗腎行動照護系統 降低病患不適感#洗腎

台灣透析病患的盛行率是世界第二,超過九成患者都選擇使用血液透析,即一般人所說的洗腎。大部分的病人每週都得洗腎三次、每次四小時,來把身上堆積的毒素和水分排除。而在洗腎過程中常因水分的移除造成病患的不舒服,所以對於病人洗腎前和洗腎後體重的測量,需要做到「斤斤計較」的地步。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腎臟科楊忠煒醫師表示,若病患在測量體重的過程中產生誤差,即會造成病人不舒服。在「病人安全」的最高前提下,新竹醫院血液透析中心於97年4月起,由資訊室自行開發「血液透析行動照護系統」,期望這套系統的使用,增加腎友在洗腎過程的安全度,並降低工作錯誤、減化醫師及護理人員作業流程,提高腎友的滿意度。楊忠煒醫師指出,有別於其它醫院發給腎友識別證做為報到的方法,新竹醫院的「血液透析行動照護系統」是採取結合健保卡的方式,利用健保卡做為系統連線的工具,避免腎友多卡的不便。即當腎友到院時,將健保卡插入與系統連線的體重機,量測後的體重直接傳輸至資料庫,以避免人為的錯誤。該系統提供e化排程,供護理人員快速查詢腎友的排床情況、區分腎友的來源(屬於門診、病房或急診病人);同時,腎友洗腎的過程以顏色區分,例如黑色表示未報到,綠色表示透析中,藍色表示己完成透析,方便護理人員掌控腎友的透析情況。另外,腎友可經由網頁查詢未來二個月內的洗腎時間及日期,如需更改洗腎時間,平日可透過電話及假日可透過e-mail做更改。此系統也結合了e化行動車,醫師在查房時,就可透過e化行動車及時開立醫囑,腎友洗腎結束前藥即送至手上,讓腎友感到便捷及貼心;另可查詢腎友歷次洗腎情況、檢驗檢查報告、注意事項提醒、歷次用藥情況等等;腎友有時會因不知所用藥物為何,無法正確的告訴醫師,e化行動車結合了藥品查詢系統,醫師與腎友可透過藥品查詢系統所顯示的藥品圖形、名稱、大小,了解所用藥品種類,提升用藥安全。另外,該系統也結合的醫院的影像傳輸系統(PACS),可以及時觀看到腎友所做的影像檢查。張景年院長指出,目前該系統朝向第二期的計劃進行,目標為透析儀器輸出資料的整合。資料將涵蓋病患在洗腎當中所有的狀況,例如血壓心跳變化、脫水模式、導電度改變等等。透過自動化傳輸,可降低護理人員資料書。

免費腎結石篩檢 20%受檢者尿液檢查異常

免費腎結石篩檢 20%受檢者尿液檢查異常#洗腎

毒奶風暴襲捲全台,造成全台人心徨徨,深恐吃了毒奶而不自知,而造成對身體的危害。羅東博愛醫院為解除民眾對自身健康的疑慮,全面為宜蘭縣縣民進行腎結石篩檢。篩檢內容分為尿液、腎臟超音波與理學檢查,共有近2,000名的民眾參與此次的篩檢活動,其中兒童的部分佔了約總篩檢量的一半。在尿液檢查方面,在近2,000名的受檢者中,約有20%受檢者出現尿液檢查異常的問題;也有10%的受檢者出現腎臟超音波檢查異常的情況。在本次腎結石免費篩檢活動中,遇一名女童,當時由祖母帶到博愛醫院來接受免費腎結石檢查,尿液與腎臟超音波檢查都無異狀,但小兒科醫師林榆森發現女童臉色蒼白,皮膚有多處瘀青,且看起來不像是自發性出血,因此為女童安排抽血檢查。隔天抽血檢驗報告出爐,證實女童罹患血癌,因為立即安排接受化療。此外,一名長期在運動後就出現血尿的患者,趁著此次免費篩檢的機會,至羅東博愛醫院進行檢查。經泌尿科主任張世琦醫師檢查後發現,該病患膀胱內有一個約2公分的腫瘤,所幸及早發現,經膀胱鏡手術刮除腫瘤後,證實為第一期(早期)膀胱癌。目前患者已恢復健康,並接受定期追蹤治療。針對此次篩檢異常的結果中,約有20%(近400人)尿液檢查出現異常的情況,其中最常見的是泌尿道感染;其次為尿潛血與尿蛋白;另外也有10%(近200人)的受檢者出現腎臟超音波檢查異常,最常見的是腎臟囊腫、腎結石與腎水腫的問題。張世琦醫師特別叮嚀尿液檢查出現潛血反應的病患,無論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或是經儀器檢驗後發現的潛血反應,千萬別以為多喝點水,問題就可以得到疏解。尿液潛血有可能是癌症腫瘤早期的警訊,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張世琦醫師同時也提醒民眾,無論那一項檢查出現異常,都應該回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小病不醫成大病,造成腎臟、膀胱等泌尿系統功能受影響;更甚者,可能會造成洗腎或危害性命等不可挽回的遺憾。因此,面對此次篩檢異常的檢驗報告,民眾千萬不能等閒視之。

中西醫聯手!治療心腎臟衰竭 藥物、飲食加運動

中西醫聯手!治療心腎臟衰竭 藥物、飲食加運動#洗腎

一位70多歲10年以上高血壓、糖尿病史患者,約八年前發現腎功能不全及蛋白尿,兩年前因心律過緩、心臟衰竭及腎臟衰竭兩度入住加護病房,經建議中西醫結合運動處方、藥物與飲食後,兩年來均達到良好控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鍾炫光說,糖尿病在21世紀裡,可以稱得上是國際流行病,每個地方都在盛行,尤其在新興國家。糖尿病病人會產生心臟衰竭、心肌病變、高血壓及腎臟病等問題,每年有許多人因糖尿病腎病變所造成末期腎病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此類病患約佔新透析病患三分之一以上。鍾炫光指出,心臟衰竭症狀包括:無法平躺易呼吸困難,只能採坐姿;會咳出泡沬血絲痰;易焦慮不安及躁動;食慾不振、噁心及脹滿感;下肢水腫及肺水腫。心臟衰竭診斷依據包括臨床症狀、胸部X光、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一般對於防止心臟衰竭發生,首先要防止復發,解決辦法有以下幾點:(1)應控制血壓和服用阿斯匹靈及利尿劑;(2)禁止吸煙、減輕體重及運動;(3)禁止喝酒。有些因重度水腫對利尿劑無效的嚴重心臟衰竭患者,必須依靠血液透析把多餘水份排除。這些末期腎病患者為維持其生命,必須風雨無阻每週二至三次,至透析單位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如果能有效延緩心臟及腎臟惡化,患者將可免於每週二至三次洗腎痛苦且可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針對此心腎衰竭患者,設計了藥物、飲食及簡易運動計劃,成功改善糖尿病、心臟衰竭、腎臟衰竭和水腫,患者兩年來皆不用再住院,且免於洗腎困擾。鍾炫光主任表示‧藥物計劃包括糖尿病藥物、降血壓藥物、心臟衰竭藥物、護腎藥物及利尿劑‧飲食計劃包括低蛋白質、低磷、低鉀、低鹽及適當的卡路里。 ‧運動計劃包括簡易雙拳尾互擊運動、立式扶牆挺身運動。 1. 簡易雙拳尾互擊運動‧全身放鬆、雙手握拳、兩手分開比肩寬半倍、與肩同高、肩略上舉、肩胛骨略為靠近。‧雙拳略用力向兩乳中心線前30-40公分處,拳尾互擊即可。從中醫經絡理論,拳尾內側屬手少陰心經所行經,當雙拳尾互擊時可刺激心經所循行路徑:「起於心中→出下腋→至肘→抵掌中→入小指之內」。而運動上可收縮(下位)胸大肌及前鋸肌,可改善局部胸部循環,即心肺循環。2. 立式扶牆挺身運動‧全身放鬆站立,腳尖離牆約20-30公分;雙掌舉起與肩同高比肩寬半倍,平貼牆壁。‧胸部向牆壁靠、頭向一側轉略向上看即可。從中醫經絡理論,立式扶牆挺身可刺激肺俞(膀胱經;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而可改善肺部功能,肺屬金,金生水,水屬腎,可改善腎臟循環,而可利尿。而運動上可收縮(中位)斜方肌,大菱形肌等,可改善上肺部循環,即肺循環。鍾炫光強調,糖尿病心腎衰竭病患治療計劃應包含藥物、飲食及運動三者併用。應該就能有效改善腎功能、減輕蛋白尿,將可延緩必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程。除此之外,高血壓用藥減少、糖尿病完全不需要用藥、只須使用較少量利尿劑,可完全控制水腫,而且患者感覺症狀改善無不舒服感受。

洗腎病患的血管通路-動靜脈瘻管

洗腎病患的血管通路-動靜脈瘻管#洗腎

「動靜脈瘻管」是一種將動脈及靜脈血管吻合的手術,主要適用於洗腎(血液透析)的病人。手術時會找出一條動脈與其鄰近的靜脈做吻合(常選擇橈動脈及頭臂靜脈),使靜脈血流變多並使血管膨脹,以方便行血液透析。當靜脈過於細小時則使用人工血管來替代。為何要做動靜脈瘻管呢?為恭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志賢醫師說,尿毒症之患者在接受長期之血液透析治療前,須先做此一手術以方便血液透析時扎針之用。由於血液透析須要長期且規則地進行,所以一定要建立一個能夠重覆穿刺,而且血流量要夠大的血管途徑以供引血之用。動靜脈廔管手術也就是要利用外科手術來製造出這樣的血管通路以供「長期血液透析」之用。至於手術後的護理,李志賢醫師指出,手術後將患肢抬高,通常可以枕頭墊高且高於心臟位置,以防肢端腫脹。如有紅、腫、熱、痛、麻木感、出血、化膿時應趕快就醫。 此外,手術24小時後觀察傷口無滲血,可執行患肢握球運動,以增加瘻管彈性及血流量,執行頻率依耐受力無限制,每日可做數百回。李醫師提醒,傷口保持清潔乾燥為原則。沒有醫生囑咐時請勿熱敷。自體瘻管術後約4-6週,人工瘻管術後2-3週,經醫師評估血管功能良好可開始穿刺使用。禁止在做瘻管之手臂上抽血、靜脈注射及量血壓。李志賢醫師表示,病人平日的自我照護,可每日以手觸摸或以聽診器檢查瘻管是否通暢,有無明顯的沙沙流水聲或振觸感,若靜止無聲須立即就醫。此外,瘻管肢體勿穿著衣袖太緊的衣服,避免將瘻管部位包紮過緊影響血流。透析前宜以肥皂、清水清洗患肢保持皮膚清潔。

百戰百腎!「四不一沒有」的保腎之道

百戰百腎!「四不一沒有」的保腎之道#洗腎

腎臟疾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毒,人體的排毒功能一旦只剩下10%就必須洗腎,如此重要卻緘默的器官,民眾如何及早察覺病兆而及早治療呢?台東基督教醫院腎臟專科馬堅毅醫師表示,所謂的排毒,就是經由尿液排泄而達到(一)清除體內新陳代謝之有毒廢物,如尿酸、尿毒等。(二)進行體內環保,如管制納、鉀、磷及酸鹼值的穩定平衡;其次是造血,受損的腎臟易導致紅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而貧血。另外,腎臟還具有活化維他命D3之機能(維他命D3是維持人體血液中鈣磷平衡的重要元素)。調整血壓之腎素及血管張力素也與腎臟息息相關,因此,高血壓與腎臟疾病常有密切關聯。馬醫師提醒,一旦發以下幾種狀況要特別注意:一、蛋白尿:一旦發現馬桶中的尿液經常或偶爾呈現泡沫狀,表示患者腎小球功能受損,導致蛋白質經由尿液流失。尿液檢驗是驗出腎病之早期癥兆的有效方式。二、水腫:眼睛或雙腳浮腫是腎病患者最常見的現象,然而,當患者出現水腫時,往往已罹病多時而不自知。三、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常併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本身又會惡化腎功能,二者之間形成極可怕之惡性循環。四、貧血:不好的腎臟會因造血功能受損而致貧血。另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如食慾不振、精神不濟、失眠、頭暈目眩等病況;令人聞之色變的尿毒症,則併發反胃、食慾差、肺積水、走路喘氣、水腫等病癥。至於中醫或民間傳統所講的「腎虧」,與腎臟病並不相同,腎虧所指之男性性荷爾蒙分泌不足,與腎臟沒有關聯。馬醫師指出,種類繁多的腎臟疾病一般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腎臟本身的問題,如結石、腎絲球、腎炎;第二類由其他疾病所引發,如心臟病、糖尿病(由於腎臟是由數百萬個細微血管所組成,血糖控制不良之患者,因血管長期浸泡在高血糖中而逐漸硬化,引起腎功能變差)、高血壓、痛風、紅斑性狼瘡,皆可能引發腎臟病變。面對林林總總的腎臟疾病,民眾該如何顧腎保腎呢?馬醫師提出「四不一沒有」的概念。一、 不抽菸(尼古丁導致血管硬化及血管收縮,對腎臟極為不利);二、 不濫用藥物(勿服偏方,慎選中草藥);三、 不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的抗生素非常傷腎)和止痛藥;四、 多喝水,不憋尿(尿在膀胱裡太久容易繁殖細菌,而細菌極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腎臟)。至於「一沒有」,則是沒有「鮪魚肚」。有效管控體重可減少腎臟負擔,因為人體吃下的大量食物(動物性蛋白質)所衍生之廢物──尿酸、尿氨素,皆由忙碌辛苦的腎臟負責排除。此外,馬醫師還呼籲民眾務必定期健康檢查,四十歲以上每三年做一次體檢,六十歲以上應每年做健康檢查。針對腎病患者的飲食,馬醫師的建議是:一、少攝取動物性蛋白質。肉類、牛奶、蛋都具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質,罹患腎疾者應把蛋白質攝取量減少為原攝取量之60%。二、少食用高鉀高磷飲食,坊間常見之高鉀食物有椰汁、木瓜汁、柳橙汁等,高磷食物則是動物內臟、可樂、沙士、瓜子及各種醃製類食品。避免服用楊桃汁,腎功能不佳者食用楊桃汁之後,導致昏迷或死亡的案例屢見不鮮。總之,腎病患者之飲食應該嚴格遵從醫囑或營養師指示,切不可自作聰明而加速病症惡化。(本文文案擷取自宇宙光雜誌 2008 年四月號「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慢性腎病變

慢性腎病變#洗腎

在醫院診間,是聽故事、觀察病人與家屬互動最好的場合!門診的病人形形色色,有些來來去去,今天看甲醫師;明天看乙醫師;有些明明眼熟,一翻病歷,居然已兩年不見;有些則是不管你怎麼說,他依然故我,執著於自已的想法…。張爺爺80好幾了,每個月總會固定出現在我的診間。片段的累積,知道他年輕時是個作家,十幾年前老伴走了,有一子、一女。兒子在美國成家立業,女兒也嫁作人婦,偶有空閑才能探望。他一個人守著一個大房子,雖然有糖尿病,但按時服藥,白天做做運動、教教學生,日子倒也愜意。兩年前,張爺爺先是走路常感力不從心,然後是透不過氣,特別是夜裏一躺下就好像快吸不到氧氣,就算天氣再冷也要開窗才能呼吸。求診時,眼睛已是泡泡的,兩條腿也腫得如象腿般。檢查發現,原來是早期糖尿病慢性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併發竇性心律不整,由於心博緩慢併發肺水腫,因此強烈建議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原以為是小手術,認為爺爺一定會接受,沒想到他非常決斷的說:郭醫師,我已經80好幾了,老伴也不在,活夠了,也不想去麻煩孩子們。真的!如果要開刀,不如死了算了,也好早點解脫。在他的老花眼鏡後面,我看到浮現的淚光。慢性腎病變一般是尿毒症的前身,但並非一定會走向尿毒甚至須要洗腎(透析)的地步。在臺灣,大部份透析腎友的原發病不是糖尿病就是高血壓,而在慢性腎病變或尿毒病患身上,心血管疾病是最大的敵人;常常腎功能還沒惡化到洗腎的地步,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缺氧、冠狀動脈狹窄等,便悄然上身。由於老年人、糖尿病患、高血壓病患、家族有腎病變史等人均為高危險族群,因此早期防治的確有其功效。然而在門診上最常被問的就是:醫生呀!甘有顧腰子的藥?我總要很努力鼓舞這些老公公、老婆婆說: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油,做好日常保健、戒煙等就可以啦!雖然沒能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看到有些人回家以後,很認真的把你的話當做金科玉律,每天都很認真的活著。這時會覺得我多少還對某些人有點用處吧!再見到張爺爺,已是好幾個月後了!多了女兒陪伴的他,整個人精神煥發、神清氣爽,泡泡眼也不見了,聲音也宏亮了。郭醫生呀!我女兒一定要我去手術,我拗不過她,只好勉強去了!唉呀!原來只是這麼的簡單!早知道……在他爽朗的笑聲中,我和他女兒眼神交會的瞬間,突然醒悟藥物醫療也許可以緩解某些病痛,但惟有關心才是支持這些人走下去的力量!

西藥吃多會傷腎?

西藥吃多會傷腎?#洗腎

我們先看一下台灣洗腎原因的排行榜,就可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若是吃藥吃多了,尤其是西藥,就會洗腎。對照歐美先進國家,他們沒有其他選擇,非得吃「西藥」不可(客觀上無所謂「草藥」)。然而,事實上目前台灣洗腎病友的比例,是排行在世界各國前面的!由此可知,只要西藥使用得當,其實不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另外,台灣洗腎原因的排行榜第一名是糖尿病,大約十個洗腎的病友們就有四位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第二名是高血壓,第三名是腎臟發炎,主要的症狀,就是血尿。最後才是因為服藥造成的腎衰竭。由這個「排行榜」可以看出來,其實真正傷腎的原因是高血糖及高血壓。其次,高膽固醇與抽菸對腎臟也很不好。所以,真的要「顧腰子」,就必須要控制好血糖、血壓、膽固醇及戒菸,不可諱疾就醫及怕服藥。血糖藥、血壓藥及膽固醇藥都是必須要服用的。現在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某些降壓藥不只有降血壓,還會有保護腎臟的功能。雖然罹患上述「三高」疾病,非常無奈,但是若不吃藥的話,腎臟反而會受傷害。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裴馰指出西藥之中是有會「傷腎」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1.) 第一大類是消炎止痛藥:這裡指的「發炎」,並不是細菌感染的發炎,而是關節炎的的發炎。這類的消炎止痛藥若是長期吃或是吃太多的話,就會造成腎臟受損。一般人服用的陣痛退燒藥,則沒有這種副作用,可以不用擔心。2.) 第二大類會傷腎的藥,則是部分癌症藥物:正是因為西藥特別注重劑量與藥物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這類藥物時,醫師都已經有了預先對藥性的瞭解,同時也會採取預防措施,反而不會有問題產生。而中華民國腎臟醫學會特別提醒民眾,真的藥物引起的腎衰竭並不是西藥或是專業中醫師開的中藥,而是草藥、偏方或是來路不明,沒有經過衛生機構認證的藥物。這點一定要請病友們多多注意!千萬不要有錯誤的觀念,該吃藥的時候不吃藥,反而造成腎臟衰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