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糖尿病迷思!打胰島素不是洗腎原因

糖尿病迷思!打胰島素不是洗腎原因#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先生得到糖尿病已經十多年了,因為有乖乖聽衛教團隊的話飲食有控制、有按時吃藥,現在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7以下,林先生的姊姊糖尿病的病史20多年了,她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從其他病友中分享到許多經驗,所以知道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的原因。其實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病而不是絕症,只要好好的控制,生活跟一般人都一樣,可以去工作去旅行,也有些人只要飲食控制,持續運動,不用吃藥也能控制好糖尿病,只是大家對糖尿病都有錯誤的認知,以為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以為打胰島素會造成腎臟不好,而不知道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差,吃降血糖的藥已經無法將血糖控制好卻一直不願打胰島素,等到真的願意打胰島素,腎臟也已經損傷了。基隆市衛生局長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以「持續運動,規律服藥,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維持腰圍女生小於80公分,男生小於90公分;藥物要依照醫師只是服藥,不要自行調整藥物;食物都可以吃只是不要過量,不要暴飲暴食,讓血糖起伏太大。

洗腎非不治之症 「護腎三三」保護腎

洗腎非不治之症 「護腎三三」保護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我以前從來不知道高血壓控制不良會影響腎功能。」今年60歲的張阿同(化名)說:「7年前醫師告訴我,腎功能衰竭必須接受透析治療(俗稱洗腎)時,簡直無法接受,因為洗腎對我來說就像世界末日一樣;後來經醫師建議,定期接受洗腎,現在已經能四處趴趴走。」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雙和醫院內科部主任林裕峰表示,腎臟病不是絕症,台灣透析品質在國際上排名數一數二,洗腎患者照樣可以上班、出國,生活品質都不受影響。早期腎衰竭患者大多沒有什麼症狀,頂多出現輕微腳腫、頭暈、身體不適或是食慾不佳等症狀,所以常被大多數人忽略。等到腎功能嚴重下降時才會出現明顯噁心、嘔吐、嚴重貧血、水腫、呼吸喘,或是嘴巴有尿騷味、皮膚癢、睡不著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患者就要洗腎了,因為累積在體內的毒素會不停的殘害身體,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65歲以上老人及慢性疾病患者皆為腎臟病防治之重點對象。 趙坤郁呼籲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民眾,不要認為自己已無藥可救,須終生洗腎;其實慢性腎衰竭並不是不治之症,很多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只要好好控制飲食及定期做驗尿、驗血、量血壓等檢查,可以延緩腎臟功能下降。在腎臟科門診裡,就有病患遵從醫囑,控制飲食、血壓、血糖、血脂,延遲了8年才洗腎。如果能有詳細的診斷,適當的治療,再加上飲食控制的配合,就可以有效的延緩腎臟功能下降。衛生署提醒,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尤其需要加強保護腎臟,定期驗尿、驗血、量血壓,做好「護腎三三」,以避免腎功能變壞。 為避免讓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步入洗腎之途,國民健康局與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成立「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積極推廣「護腎三三」衛教宣導,倡導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應定期做驗尿、驗血、量血壓等三項檢查,讓腎臟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延緩腎臟功能下降。希望藉著推廣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檢,讓台灣人免於活在洗腎的陰影中。(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生週報137期)

腎照護成效佳 早期治療找回健康

腎照護成效佳 早期治療找回健康#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洗腎發生率曾經高居世界之冠,讓許多民眾相當吃驚!而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是免除洗腎命運的最好方法,健保局從95年實施「腎臟病患照護計畫」,執行兩年後,洗腎發生率降低,得以擺脫世界第一的惡名,但台灣慢性腎臟病患者約有203萬人,在健保資料中,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卻只有約30萬人,顯示有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了慢性腎臟病。由於慢性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被發現;等到腎臟功能持續下降,最後必須依賴俗稱洗腎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來代替腎臟功能,甚至必須進行腎臟移植時,病情就更難控制,生活品質也會大打折扣。如能建構完整的慢性腎臟病照護網絡,更積極的對初期慢性腎臟病患進行疾病管理,由醫療團隊提供完整且正確的照護,監測腎功能、提供治療及衛教措施,以預防疾病惡化,就能提供慢性腎臟病患更好的照護,提高生活品質,也減輕了健保醫療的負擔。如果民眾擔心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可上台灣腎臟醫學會的「腎利人生」網站,提供很多腎臟相關知識;也可利用一般成人健檢常有的血清肌酸酐值,再加上性別及年齡等,利用網站上的訊息計算出自己的eGFR,就能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或是屬於第幾期的慢性腎臟疾病。如果計算出來有「可能」屬於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也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因為還必須配合檢查尿蛋白等條件,此時最好找合格的專科醫師檢查,才比較準確。

腎臟病患照護有一套 擺脫洗腎恐懼

腎臟病患照護有一套 擺脫洗腎恐懼#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健保「腎臟病患照護計畫」讓台灣擺脫洗腎發生率世界第一的惡名,成效良好。署立雙和醫院腎臟內科吳美儀主治醫師強調,腎臟病患生活上有些習慣,務必要特別注意。低油低糖低鹽的健康概念很重要,除此之外腎臟病患更要注意預防感染、勿亂用藥物,維持正常的作息及運動的習慣以及多喝水、不憋尿,而且切忌不可吃楊桃。正常人平時應多喝水、不憋尿,減少泌尿道感染,若飲水不足,脫水也會影響腎臟功能。飲水最好是一般開水,並注意水污染問題;對於不常運動的人,不可把運動飲料當開水來喝,當過多的電解質進入身體,易造成電解質異常。而養成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能使身體更健康、抵抗力較強,對改善腎臟病也會有幫助。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人常會因為頭痛、腰痠背痛等,而自行到藥房購買止痛藥服用,這對一般人可能影響不大,但腎臟病患卻可能因此使腎功能惡化,所以一定要避免;不論何種疼痛,最好就醫檢查,由醫師處方開藥服用。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吳醫師表示,及早進行飲食控制,可保護殘餘的腎臟功能、延緩衰竭的速度及接受透析治療(洗腎)的時間。建議病患與營養師商討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像是降低蛋白質攝取量,因腎臟無法將身體所代謝的含氮廢物排出體外時,適度的降低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減少廢物產生,而在腎功能進展到不同時期,對蛋白質攝取量的控制是不同的,此部分需經由營養師針對個人的疾病狀況,與病人共同討論出符合個人的飲食計畫。另外也要注意攝取充分且足夠的熱量慢性腎臟病在飲食上有不少限制,常有病患因自我限制過於嚴格而造成熱量不足,因熱量攝取不足,會引起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也會因此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因此,慢性腎臟病病患需攝取「適量」的「高生理價」蛋白質(如蛋、奶、肉、魚、黃豆等),來維持及修復身體組織。磷、鈉、鉀離子都須經由腎臟排出,體內若積存過多,會造成身體或生命的危險。因此,必需配合定期抽血,瞭解自己目前的狀況來調整飲食,此外注意水分的攝取,因慢性腎臟病初期較不需要控制水分的攝取,最後也要避免吃楊桃,對腎臟病患者而言,楊桃中的成分可能導致神經毒性,發生一直打嗝等腸胃症狀、甚至昏迷,尤其是吃太多、空腹或在脫水的情況下食用將更嚴重,因此最好盡量避免。(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亂服藥物 腎臟問題、洗腎的危險因子

亂服藥物 腎臟問題、洗腎的危險因子#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回應優活上星期「台灣民眾自行配藥 當心腎臟問題」一則文章,當然,腎臟病、洗腎的主因並非一定是用藥問題,但是台灣部分民眾時常貪圖方便,就至藥局買成藥而不詢問藥師,買了就走,也不注意藥品的使用劑量,一些民眾更是亂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推薦他人使用,這些原因可能會導致腎臟病,甚至洗腎的危機?台中慈濟醫院吳秉峰藥師表示,上述問題確實可能導致腎臟問題,甚至是洗腎的危險因子。吳秉峰藥師說明,藥物經由肝臟代謝,腎臟排除,若是長期吃藥、沒有仔細注意劑量問題,都是會增加肝、腎臟的負擔,久而久之就可能容易出現腎臟問題,因此民眾不得不當心。而亂服藥物、至藥局購買感冒藥、感冒藥水又不注意劑量問題,除了病情可能愈來愈嚴重外,恐怕也已成為藥物濫用了,而藥物濫用的定義為何?吳秉峰藥師說,「凡是蓄意使用,且未經醫師處方或指示的情況下,過度且強迫使用某種藥物,其程度足以傷害個人的健康,即稱為藥物濫用」。因此,若到藥局買藥,看到架上琳琅滿目的藥品,吳秉峰藥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正確的用藥安全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什麼藥品都能向藥師詢問,為此也提出「聰明五問」的說法,所謂聰明五問指的是,在購買藥物前,能夠先問問藥師,「是什麼藥?藥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服用?服藥時間多久?服藥時應注意什麼?」且遵守藥師的指示用藥,如此一來才能夠確保用藥之安全。此外衛生署也向民眾宣導提出「用藥五不原則」,分別是「不聽別人推薦、不信神奇療效、不買誇大不實藥品、不吃來源不明藥品、更不要推薦給他人」只服用醫院、診所或合格藥局購買的藥品,共同掌握用藥安全。

大吐鮮血急就醫 洗腎者才知患口腔癌

大吐鮮血急就醫 洗腎者才知患口腔癌#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童綜合醫院近期一個月有2位患者,出現吐血的現象緊急送至急診室就醫,經切片檢查證實為「口腔癌」,這2名患者罹患「口腔癌」的病灶部位不同,61歲林姓患者舌頭上的腫塊有如含一顆滷蛋,而49歲的周姓患者的下嘴唇腫塊如同一朵花,且都是口吐鮮血才就醫,只能進行局部腫瘤切除後,再給予標靶藥物治療加放射線治療及肝臟代謝的化療製劑,治療一個月後患者狀況已穩定,無吐血現象。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青劭表示,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如吸菸、喝酒、嚼食檳榔、梅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缺陷、口腔衛生不良、長期食用過熱、太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尖銳的蛀牙、破損的補綴物、製作不當的假牙與牙套等,都是造成口腔癌的可能原因。兩名罹患口腔癌的患者,皆是洗腎病患;而洗腎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有口腔潰瘍病變較易引發癌症,尤其有抽菸者比正常人更可能罹患口腔癌;洗腎患者在治療方面較無法接受傳統治療方式如廣泛式腫瘤切除、淋巴廓清術、游離皮瓣重建或傳統的化療等。依據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是全球5年來洗腎率第一名的國家,另外青壯年男性口腔癌症死因占第一名,因此蔡青劭主任提醒民眾不要抽菸、喝酒及嚼檳榔,尤其是洗腎患者更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民眾發現口腔內出現潰瘍超過2個禮拜未癒合,一定要儘早就醫,找出病因接受治療。

女子天天喝綠茶 鉀離子過高送急診

女子天天喝綠茶 鉀離子過高送急診#洗腎

三十多歲的吳小姐,洗腎約一年之後,因為心跳緩慢、四肢麻痺,緊急送到急診,經血抽檢查她的血中的鉀離子是一般人的兩倍高,雖然一時控制住,但之後的幾次抽血,血中鉀離子仍然偏高。經過連串抽絲剝繭,原來吳小姐有喝綠茶的習慣,幾乎每天都以茶代白開水,一直無法解決的體內鉀離子過高,其實是綠茶引起的。     阮綜合醫院腎臟科內科部任紀文哲醫師解釋,綠茶對於正常人,算是健康飲品。因為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可以抗氧化,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綠茶也含有高量鉀離子,常被洗腎病友忽略。正在洗腎或是有腎臟疾病的病人,因為腎臟代謝鉀離子的功能不好,很容易造成鉀離子累積。一般人體內的血鉀若過高,會產生一種嚴重的心臟毒性副作用,且會造成心律不整導致死亡。   紀文哲醫師說,高血鉀症因而被視為一種致命的電解質異常現象,洗腎病人因為只有靠機器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才能有效清除鉀,平時飲食會造成鉀的累積,更應嚴格控制鉀離子攝取;一般而言,鉀離子多存在於各種蔬果中。除綠茶外,如芹菜、茼蒿、香菇、胡蘿蔔、蘋果、香瓜等。另外,海鮮、肉類、動物內臟、火鍋湯、濃湯等,都含有高量的鉀離子,在食用時必須特別謹慎。紀文哲醫師提醒,家屬另一個最常犯的錯誤是以為病患因為腎臟功能不良,改用低鈉鹽調理食物就沒事了,但是市售的低鈉鹽或美味鹽,雖然標榜低鈉,卻以一定比例的鉀來取代鈉。但鉀離子百分之九十的排都是靠腎臟來執行,在腎功能不良的情況下,患者反而出現容易高血鉀,導致肌肉無力、心律不整,嚴重時甚至會危害生命。低鈉鹽對多數人來說,的確是健康的,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卻具有莫大的危險,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想要採取低鈉飲食,只需減少一般食用鹽的攝取量就可以,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弄巧成拙。

腎友齊出遊 走出戶外活出健康

腎友齊出遊 走出戶外活出健康#洗腎

由台南新樓醫院主辦的「腎友旅遊」活動,在腎友們殷殷企盼下,特別選擇於全國第一座南洋風「松田崗休閒農莊」舉行。希望藉由此次活動鼓勵腎友走出戶外,促進健康,藉由此活動加強醫護人員與病友間之互動關係,新樓醫院黃祖源院長更是對於透析腎友活動持高度肯定及支持,洗腎室楊麗瓊主任說:「病患可依身體狀況參與適度的運動,除可改善新陳代謝骨病變及異位鈣化導致的病痛,對於能行走的病人,走路通常是良好的運動方式,而且應該要少量且規則,如此可以改善病人的活動力,重建肌肉強度,耐力,身體柔軟度,進而改變他們的健康及生活品質」。當日的活動於八點準時於台南新樓醫院出發,由洗腎中心楊麗瓊主任率領及兩位腎臟專科黃麗雪醫師、陳建安醫師同行,一行人共一百一十八位,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腎友,在杜佩娟護理長暨工作人員陪同之下,展開一日遊休閒活動。腎友們一路表現格外興奮,除了在車上飆歌外,下車後在工作人員熱情帶動下,手足舞蹈,吸引全場目光,贏得現場熱烈掌聲,中午用餐時間,針對腎友飲食問題設計有獎徵答獲得大家熱烈回應,氣氛十分輕鬆、熱絡,喜樂之情,溢於言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