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口訣護腎有一套 擺脫洗腎王國惡名

口訣護腎有一套 擺脫洗腎王國惡名#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過去幾年,台灣的末期腎臟病盛行率或發生率,都是排名在全世界的前三名。因此,台灣有了「洗腎王國」的稱號。其中又以雲嘉南地區尿毒症病人的洗腎發生率高居全國之首。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呂宜樺表示,民眾用藥行為的偏差、人口老化、偏遠地區醫療相對不便及環境重金屬污染等,都是主要原因,有關單位設計了許多口訣,讓民眾可以朗朗上口,牢記腎病的特性與注意事項。一些簡易的口訣,如「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分別代表著「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以及容易疲倦」,這些都是慢性腎臟病人常見的臨床徵兆,當身體出現這些警訊時,就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所以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診斷並不容易。高危險族群需定期追蹤腎臟功能,不一定會進入洗腎的階段。「護腎33,腎利人生」的口號,提醒這些高危險群「每3個月檢查3項」、「驗血、驗尿、量血壓」,「腎利人生」沒煩惱。當然,病人如果能好好地與醫師配合,做到「五控三避」,即「控制血糖、血壓、蛋白尿、血脂肪及尿酸」和「避免抽煙、避免感冒和過度疲累、避免會傷害腎臟的藥物或檢查」,亦可降低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台灣腎臟醫學會於民國97年提出腎臟病防治口訣,即所謂腎臟保健的健康寶典「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目的在於減少危險因子,建立早期預防觀念,減少腎臟疾病的發生。「三多、三少」分別指「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和「少鹽、少油、少糖」;而「四不、一沒有」則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藥」和「沒有鮪魚肚」,必要時諮詢相關醫療團隊,適時介入治療,可望擺脫洗腎王國污名。

初期症狀難發現 避免洗腎應及早治療

初期症狀難發現 避免洗腎應及早治療#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腎臟與肝臟都屬於沈默的器官,很多人直到腎功能快要衰竭,才有明顯的症狀。為擺脫臺灣洗腎發生率為世界第一惡名,健保局從民國95年就開始針對中期與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腎臟病患照護計畫」,由腎臟科醫師及專業衛教師、營養師組成的團隊加強照護病人,今年一月擴大實施「初期慢性腎臟病患照護計畫」,呼籲民眾重視腎臟警訊,照顧腎臟健康。阮綜合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紀文哲表示,根據大型流行病學調查,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約10%,約有兩百多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卻不自知。隨著年紀漸長,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壓宿疾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長期服用藥物,更是高危險群。而初期的腎臟病,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等到腎臟病中期因造血功能不佳,會造成貧血、虛弱無力、到中後期者恐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危及生命,應立即就醫。若患有慢性腎臟病患者平常要戒菸、控制飲酒量、鹽分攝取量,更要注意規律運動,避免長期、大量使用止痛藥,也不要服用來歷與成分不明的藥物。在飲食上,治療腎臟病需攝取低蛋白、低磷鉀食物,有足夠的營養,同時補充適當的水分,才可延緩腎功能惡化、減少尿毒症狀,並延後開始透析洗腎的時間。某些降血壓用藥其實有保護腎臟、延緩腎功能惡化的作用,但使用藥物前,需要和醫師討論並定期追蹤。民眾想知道腎臟功能好壞,最簡單的方法是到醫院抽血,看腎功能指數,也就是所謂肌酸酐再由肌酸肝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另外,尿液檢查是否有蛋白質流失。平時控制血壓、血糖。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患者也要特別關注飲食。若是不明暸何謂腎臟低蛋白低磷鉀飲食,請洽詢腎臟科醫師及衛教師。若發現有腳水腫或小便有泡泡且持久不消,可能要擔心是腎功能異常或是有蛋白尿等腎臟疾病,應該要儘速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追蹤。

醫訊/飲食謹「腎」保平安講座

醫訊/飲食謹「腎」保平安講座#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有很多病友因為腎臟衰竭,而要長時間進行洗腎(血液透析),造成病友生活很大的不方便。因此身為慢性腎臟病友與家屬,比一般民眾更能體會腎臟保健的重要性。新北市醫院板橋院區為了服務廣大腎臟病友及家屬,特別針對病友與家屬及社區民眾,透過的尿液檢查偵腎臟健康,並邀請腎臟科主任郭萃華醫師主講預防「腎」於治療,鄧雅群營養師主講飲食謹「腎」保平安,廖姿惠護理師進行腎臟保健問與答,即日起開放報名,共有25個名額。名稱:慢性腎臟病病友及家屬聯誼會時間:101年10月4日(四)上午09:00~12:00地點: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3樓會議室(板橋區英士路198號)洽詢: 02-22575151轉2313 廖姿惠社區護理師

中秋不掃興 低磷月餅讓洗腎病人安心吃

中秋不掃興 低磷月餅讓洗腎病人安心吃#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至,大林慈濟醫院號召同仁一起動手做月餅,不但有常見的綠豆椪,還有芝麻麻糬、抹茶梅子等創新口味,分享給醫院志工感謝他們平日的照顧與協助,讓他們歡度中秋。腎臟內科更是請到營養師協助設計低磷的「水晶月餅」,讓洗腎病人也能放心品嘗。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中秋節是華人很重要的節日,也象徵著團圓,因此這次藉著舉辦動手做月餅活動,讓同仁親手製作月餅來感恩志工,雖然並不專業,月餅的成品多少有些不完美,但每一顆都有同仁滿滿的祝福。 而針對洗腎患者,醫院也貼心製作了三百份「水晶月餅」,不但低磷也低熱量,讓病人安心享用。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蔡任弼主任表示,每逢中秋節,總是要苦口婆心地勸洗腎病人少吃月餅,以免造成身體負擔,但卻讓病人不免有些掃興,因此今年特別請營養治療師協助設計菜單,讓來洗腎的病人也有過節的氣氛。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黃金環主任指出,要製作給洗腎病人吃的月餅,重點在於少用含磷的食材,像是將含磷量高的紅豆餡替換成地瓜餡,不但含有纖維質,也幾乎沒有含磷,因此很適合腎臟病人。此外,外皮則採用澄粉、藕粉、玉米粉等製作的低氮澱粉,將月餅對病人的影響降到最低,能無負擔的吃月餅賞月,與親友一起慶祝中秋佳節。

醫訊/健康生活 迎向「腎」利人生

醫訊/健康生活 迎向「腎」利人生#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腎臟病是我們的國病之一,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洗腎王國的稱號,而且大多數人腎功能下降卻不自知,而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更曾在節目中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全台約有270萬名、也就是全台有1/8民眾是慢性腎臟病患,但其中卻只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病。而在100年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位居第十,可見腎臟病變問題,民眾不可不慎,因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振文,特別舉辦講座,告訴民眾,如何保護腎臟,以及其重要性。講座時間:7月15日(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講廳講座洽詢:02-2395-5212洪鈞培文教基金會、02-2343-1100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腎」利人生 七大法寶防腎病

「腎」利人生 七大法寶防腎病#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造成腎臟病的危險因子有很多:肥胖、高鹽飲食、高血脂、藥物、酒精、抽菸等都有可能,為了自己及家人一定要多加注意,因此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提供民眾防範腎病「七大法寶」,來為大家的健康把關。七大法寶分別為,「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控制血糖值」、「定期監測血壓值」、「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戒菸」、「請勿長期使用非處方藥物」「定期檢查腎功能」。許明倫局長表示,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且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控制體重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由 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情況。若本身有高血壓患者更要注意除了會導致中風或心臟病外,也是損害腎臟的最常見因素,而糖尿病患也需要定期檢查腎功能,以減少或預防腎臟進一步受到傷害。此外最好避免吸菸,因為吸菸會減緩血液流動,導致流到腎臟的血液減少,使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同時,吸菸亦會增加患腎癌的風險達50%,另外在用藥方面,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類,長期使用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和引起腎臟疾病,故須謹慎使用。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洗腎人口逐年增加,提醒所有民眾,一定要定期做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提早建立洗腎廔管 降低洗腎風險

提早建立洗腎廔管 降低洗腎風險#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腎臟科醫師蘇信元表示,目前國內每年約有八千人因為末期腎衰竭需要開始接受長期洗腎,面對慢性腎衰竭(CKD)第四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ml/min/1.73m2)以下,但是尚未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需要協助病患認識腎臟替代療法。曾有一名60歲林先生,患有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衰竭,後期的腎功能甚至逐漸惡化至末期腎衰竭,但林先生不願接受事先開刀建立血液透析廔管的建議;直到必須接受緊急透析治療時,必須經股靜脈置入臨時雙腔導管作為暫時性血管通路。但不幸發生雙腔導管感染,必須拔除原先雙腔導管,改從頸靜脈置入新的雙腔導管以維持規則血液透析治療。而永久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也因為感染而必須延期,以免廔管感染。經一個多月診治,林先生忍耐傷口不可沾水、污染與避免導管阻塞等壓力,最後才脫離臨時雙腔導管。蘇信元醫師說明所謂腎臟替代療法有三種,包括移植、血液透析(也就是洗腎)與腹膜透析(也就是所謂的洗肚子) ,目前九成病患仍以血液透析為主。藉由慢性腎衰竭治療團隊衛教讓即將需要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清楚瞭解目前三種替代療法之差異,找到最適合自己型態的模式,期待在周全的準備、在適當的時機,經由順利的過程安全地協助病患進入透析醫療,盡量減少病患與家屬的壓力。蘇信元醫師談及血液透析時說到,一定需要所謂「洗腎的生命線」,也就是血管通路。主要有三大類,依選擇的優先順序為自體動靜脈廔管、人工血管與永久性雙腔導管。美國腎病基金會建議預期慢性腎病患者在需要開始洗腎的半年前接受自體動靜脈廔管手術,或三至六週前接受人工血管置入手術,而糖尿病腎病變有可能比其他腎病變更早需要透析治療,因此有需要更早接受手術。然而國內病患大多誤認一旦建立血管通路就等於宣告開始洗腎,選擇拒絕手術而逃避洗腎。不幸的是一旦面臨尿毒症危及生命而不得不透析時,只能選擇較危險的臨時雙腔導管置入,之後再等待合適的時機,譬如沒有感染或是尿毒症獲得控制,才能建立永久血管通路。最後蘇信元醫師指出,對於選擇血液透析作為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來說,事先準備建立透析血管通路與加強血管通路的成熟是重要的準備工作,病患可以避免的雙腔導管感染、阻塞等風險與外觀的壓力,可以盡量避免在危急狀態下洗腎、減少併發症、縮短住院天數與減低醫療費用。

破除迷思 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原因

破除迷思 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原因#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林先生得到糖尿病已經十多年了,因為有乖乖聽衛教團隊的話飲食有控制、有按時吃藥,現在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7以下,林先生的姊姊糖尿病的病史20多年了,她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從其他病友中分享到許多經驗,所以知道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的原因。其實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病而不是絕症,只要好好的控制,生活跟一般人都一樣,可以去工作去旅行,也有些人只要飲食控制,持續運動,不用吃藥也能控制好糖尿病,只是大家對糖尿病都有錯誤的認知,以為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以為打胰島素會造成腎臟不好,而不知道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差,吃降血糖的藥已經無法將血糖控制好卻一直不願打胰島素,等到真的願意打胰島素,腎臟也已經損傷了。基隆市衛生局長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以「持續運動,規律服藥,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維持腰圍女生小於80公分,男生小於90公分;藥物要依照醫師只是服藥,不要自行調整藥物;食物都可以吃只是不要過量,不要暴飲暴食,讓血糖起伏太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