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造成腎臟發炎,拖久恐洗腎,全新治療趨勢三管齊下護心腎

糖尿病造成腎臟發炎,拖久恐洗腎,全新治療趨勢三管齊下護心腎#糖尿病

隨著飲食型態的轉變與人口老化趨勢,台灣的糖尿病治療人數已累積近250萬。由於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間普遍較晚,若延誤治療有相當高的機率造成腎臟、心臟危害,嚴重恐怕有洗腎危機。 糖尿病分為兩種型態,第1型是自體免疫造成,大多在兒童時期就發病,第2型則是屬於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因為遺傳、飲食、肥胖、老化、生活型態等問題引起。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前理事長暨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已經有高血糖症狀,儘管還沒到糖尿病的程度,其實腎臟與血管已經是在發炎的狀態。國人更有高達500萬人暴露在高血糖的狀態未能自知,若加上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問題,有相當高的機率讓腎病變提早發生。 當有巨量蛋白尿,腎功能每年以4 ml/min/1.73 m2速度退化 一般人40歲後腎功能會以每年1~2ml/min/1.73 m2的速度下降,游能俊醫師說明,當病患是超過>300mg/g巨量蛋白尿,腎功能更會加速到每年4ml/min/1.73 m2速度退化。由於血糖過高損及的血管影響遍佈全身,當有巨量蛋白尿的狀況,更會提高心血管惡化機率增加心臟病風險。 腎病變主要透過尿液中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比值來檢視,以尿液白蛋白(UACR)來看,<30mg/g以下為正常,30~299mg/g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微量蛋白尿期(microalbuminuria),>300mg/g就進到巨量蛋白尿期 (macroalbuminuria),另一個指標是腎絲球過濾率(eGFR),正常人腎絲球過濾率是100分(90~120 ml/分鐘),隨著年紀增長會有逐年退化現象,60分以下就表示有病變。 掌握治療三關鍵,有效延緩腎臟惡化:控制血壓、血糖、抗腎臟發炎與纖維化 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控制管理也要透過適當用藥改善,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用藥一開始注重在排糖,後來慢慢發展出能夠同時達到抗發炎、抗纖維化的作用,不僅保護血管,也能預防腎臟等器官病變。游能俊醫師診所這一兩年追蹤了四十位白蛋白尿>300mg/g患者,約有四分之一患者在完整使用降壓、降糖、抗腎臟發炎以及纖維化類的藥物後,在三~六個月內白蛋白排放就明顯減少了30~50%。 游能俊醫師也舉門診一位57歲男性病患為例,罹患糖尿病已四年半,尿液中的白蛋白最高達到1600mg/g,在使用完整藥物治療後,三個月就發現白蛋白降至800mg/g;由於他本身三高控制相當好,除了透過藥物,搭配生活、飲食作息的改善更是關鍵。 在國際治療指引中有提到在治療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上,目前最重要的治療三關鍵分別是控制血壓、血糖以及抗腎臟發炎與纖維化。游能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三高,阻止腎臟與血管持續發炎也是避免器官病變的重要關鍵,他也鼓勵糖尿病患者,透過主動與醫師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改善疾病最重要的關鍵。 游能俊醫師 游能俊診所院長 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 專長: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標竿管理及品質促進 更多影音觀看:https://www.facebook.com/reel/1441337379847287

老一輩的人,為何不容易發胖?專家揭「真正原因」還能遠離糖尿病

老一輩的人,為何不容易發胖?專家揭「真正原因」還能遠離糖尿病#糖尿病

為什麼以前的人,沒有肥胖問題?其實,認真說起來肥胖體質都是吃出來的。康璽胰島素研究中心院長蕭慎行於《搶救糖尿病》一書中,精闢剖析肥胖的真正原因,並公開項革命性糖尿病全新療法,同時分享數名接受「糖尿病完整治療」的研究案例報告,幫助讀者遠離肥胖與慢性病的傷害。以下為原書摘文:

糖尿病職業自行車手 與百位一型糖友親子共騎呼籲建立友善環境 破除疾病框架 享受健康生活

糖尿病職業自行車手 與百位一型糖友親子共騎呼籲建立友善環境 破除疾病框架 享受健康生活#糖尿病

完全由一型糖尿病患組成的國際職業車隊—諾和諾德職業自行車隊(Team Novo Nordisk)六度來台參加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丹麥商務辦事處特別邀請其中一位來自英國的車手與近百位一型糖友、與支持糖友健康生活的民眾共騎,激勵糖友齊心控糖必能超越疾病的限制。 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 Peter Sand 分享,丹麥是一個非常喜愛自行車的國家,除了經濟方便、健康等原因之外,崇尚環保減碳是主要原因,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自行車道就長達 400 公里,與所有的車道和人行道完全分開。有近一半的上班上學通勤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丹麥騎單車的人,每年平均幫助減少 20,000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統計顯示騎自行車上班的人較少請病假。諾和諾德職業自行車隊雖然是美國車隊,但是由丹麥商諾和諾德公司贊助,因為對共同推廣健康運動的生活有一致的目標,同時展現糖友能有無限可能的正面能量! 台北市政府也共列協辦單位,副秘書長林哲宏出席活動時表達,糖尿病防治已刻不容緩 市政府積極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透過多樣素材宣導,呼籲糖友定期於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就診、接受檢測、足部照護等衛教,其中臺北市聯合醫院提供糖友便利的眼底檢查服務巡迴服務,以預防併發症發生。透過醫療院所共同推動與宣導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希望提升臺北市糖友的福祉及增進照護品質。 這次活動主要參與騎行的親子多來自 T1 超人家庭,T1 代表第一型糖尿病,該團體的發起人謝秋郁女士說明,「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高峰期是在學齡前和青春期,確診後需長期施打胰島素,有不少孩子害怕同儕、或陌生人好奇的眼光,甚至會躲在廁所施打胰島素。」她呼籲大眾,「如果在用餐的地方看到有人打針,這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不必太好奇,也不用盯著看,尤其內向的 T1 會很害羞。但如果覺得他們很棒,可以給他們比個讚表示支持。」也鼓勵病友要賞識自己的勇敢,正面的來看待自己的與眾不同,綻放獨特的生命光彩。 來自英國的車手 Nathan Smith 分享,他從小就積極運動,曾是三鐵的選手,但在 16 歲時突然面臨體重急速下降、持續口渴以及頻尿,確診為一型糖尿病。由於整個家族中沒有人有類似的狀況讓他非常的錯愕,但在認識了 TNN 車隊的成立使命後,他發現仍然可以透過每一次的賽事向大眾展示他能挑戰極限。事實上這些車手透過許多積極監測的方式學習血糖、藥物、能量補充的平衡,才能在每一次的賽事,證明自己能夠成為英雄。他鼓勵糖友,「不要因疾病就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從不認為我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除了 TNN 的職業車手,這次活動也邀請了在台灣的推廣大使徐甘舒參與活動,徐甘舒熱愛騎單車,常在臉書分享騎車的日常,她在去年認識了 TNN 車隊,因此將自己隱藏了十多年的一型糖友身分公開,她能了解糖友害怕承認自己病情的心情,在活動中也鼓勵大家以正面的方式回應質疑,更不用害怕挑戰,她鼓勵糖友仍應持續運動、追求自己的夢想,一起克服世俗眼光。 台灣諾和諾德藥廠邱仲民處長表示,自由車競賽是極度耗費體力與意志力的高強度運動,挑戰人類體能極限,患有一型糖尿病的車手必須嚴格監控自身的血糖、掌握胰島素的使用,才能持續接受嚴厲的體能鍛鍊。諾和諾德選擇自 2005 年起便持續贊助該車隊,就是欽佩並且認同車隊傳遞出來的正面力量,這與諾和諾德的遠景-改變糖尿病不謀而合。而施打胰島素是所有第一型糖友以及許多第二型糖友必要的日常,呼籲大眾能對糖尿病多點認識、以及多點友善。 更多活動的精采花絮以及衛教內容,可以上活動的粉絲頁了解,Nathan 以及徐甘舒也即將針對糖友常見問題透過影片、文字回答,請上臉書搜尋「丹麥踏遊」。

糖尿病「血糖控制」愈低越好?醫揭「治療觀念改變了」3指標先顧

糖尿病「血糖控制」愈低越好?醫揭「治療觀念改變了」3指標先顧#糖尿病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糖尿病足潰瘍惡化「骨髓炎」險截肢⋯骨科醫用「1療法」殺菌抗發炎

糖尿病足潰瘍惡化「骨髓炎」險截肢⋯骨科醫用「1療法」殺菌抗發炎#糖尿病

70歲羅先生多年以來糖尿病控制不良,前一陣子右腳底出現一個潰瘍傷口,沒想到傷口越來越嚴重還產生化膿。羅先生到診所去治療,醫師擔心惡化可能會導致截肢,趕緊轉診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門診,醫師發現糖尿病足的潰瘍已造成骨髓炎,馬上安排住院接受手術清創及抗生素治療。

糖尿病友如何預防足部病變?5招「足部按摩法」加速下肢循環防截肢

糖尿病友如何預防足部病變?5招「足部按摩法」加速下肢循環防截肢#糖尿病

糖尿病足部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指因長期糖尿病控制不良,使足部循環比較差,且因汗液含有葡萄糖,提供了細菌良好的生存環境,所以較容易感染,若加上神經退化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有注意皮膚傷口,而使小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不僅不易痊癒,甚至造成敗血症,進而可能需要截肢住院,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危害生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