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別忘顧肝 多喝2種茶!

高血壓患者別忘顧肝 多喝2種茶!#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肝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忙碌現代人除了要小心肝,還要小心高血壓,國外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是「最殺」的慢性病,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殘人數高居第1,在台灣更是每4人就有1人罹病。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解釋,以中醫觀點來看,造成高血壓常見原因是『肝陽上亢』,多因肝火太旺;肝腎陰虛所引起。而中醫講的「肝」和自律神經關係密切,是體內內分泌失調的表現,常見的症狀如情緒急燥、亢奮激動、面色潮紅、舌紅等。所以「肝陽上亢」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等息息相關。杜仲茶與丹蔘茶輔佐 減緩血壓爆衝林醫師表示,一般高血壓患者除了服用藥物來穩定病情外,其實也可以透過食療來幫助,而杜仲與丹蔘是選擇之一。以中醫來看,杜仲性溫,味甘微辛,歸肝、腎經,是一種溫和滋補的中藥材,含有杜仲膠、生物鹼、配醣體、維生素、有機酸及礦物質,常被中醫用來降壓、補肝腎、增強筋骨、安胎等方面。而丹蔘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含有丹蔘酮I、IIA、IIB和隱丹蔘酮,經研究指出具有減緩心肌梗塞的作用。此外,還含有丹蔘素、丹蔘酚酸、原兒茶醛、原兒茶酸等,實驗也證實確有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幫助。然而,林醫師提醒,丹蔘含活血成分會加乘抗凝血劑作用,如有長期使用抗凝血劑藥物時,要避免使用丹蔘,建議可以先詢問醫師專業建議再做補充。高血壓患者勿貿然停藥 選擇認證茶飲較安心杜仲與丹蔘雖皆屬中藥材,但因較為稀少故得來不易,且品質參差不齊,又怕有農藥殘留等問題,建議民眾可挑選市面上已通過SGS檢驗,經認證零農藥及無重金屬殘留的杜仲茶與丹蔘茶產品,在飲用上較為安心。另外,林醫師補充,若是高血壓患者,已服用西藥一段時間,不建議貿然停藥。而當身體處在感冒、睡眠不足、壓力大等情況下,也容易造成血壓升高,所以充足的睡眠、規律運動、適當紓解壓力是重要的,在飲食上也盡量少鹽、少味精及醃漬的食物,並減少食物中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才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生唷!

塵爆植物人甦醒 靜脈雷射立功

塵爆植物人甦醒 靜脈雷射立功#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到今年6月底,八仙塵爆剛好發生一年,此次塵爆事件造成死傷人數不少,有的傷患離世、有的成為植物人,不管是哪種情況,對傷患本身與家屬都帶來莫大的壓力。然而,在這樣困苦的氛圍下,仍有好消息,被判定為植物人的楊姓女傷患,透過靜脈雷射(氦氖雷射)的療程,不但甦醒,能開口說話、下床行走,這樣的結果令人為之一震,整形外科張光正醫師表示,其實不只是植物人,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靜脈雷射療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什麼是靜脈雷射,竟可以使植物人甦醒?究竟靜脈雷射為什麼可以使植物人甦醒,基礎作用原理為何呢?張光正醫師說,靜脈雷射又稱作雷射光纖淨血,是利用雷射光線直接於血管內照射,提升粒線體將能量轉化為維持細胞功能的核甘酸分子,增加紅血球帶氧量、提升血管彈性,透過這樣的原理,來達到血液循環的提升,減少體內容易致癌的自由基的堆積,神經病變修復等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楊姓女傷患能夠慢慢甦醒的原因。哪些狀況適合使用靜脈雷射?張光正醫師說明,目前靜脈雷射廣泛使用在各種疾病上,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其他像是免疫力不足、睡眠困擾、自律神經失調、身體不明痠痛、惱人的過敏問題、氣喘、蕁麻疹等,透過低能量的生化雷射作用,都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當然,因為靜脈雷射屬於侵入性治療,所以張光正醫師說,有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體內正在發炎、懷孕、心臟裝有節律器等病患,不適合使用靜脈雷射的療法,若有需要,應跟專業醫師詳細討論。靜脈雷射治療停看聽!靜脈雷射雖有助於改善目前醫療上較為棘手的疾病,不過張光正醫師提醒,民眾在選擇醫療院所、醫師、儀器前,有一些注意事項應該先評估,才能確保安全。1)選擇有執業登記的醫療院所。2)儀器要有衛福部醫療許可證。3)選擇領有執照的專科醫師:張光正醫師說,比如高血壓患者想要透過靜脈雷射來改善病情,就應該選擇心臟內科醫師為佳;而痛風患者則選擇新陳代謝科醫師,如此才能確保療程的安全。民眾除了慎選有衛福部核可之儀器外,所使用的雷射管、雷射光纖針的產地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德國進口及其他國家生產的,了解越清楚越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另外,很多民眾進行靜脈雷射療程後,發現病情有改善,就不再注重飲食及其生活習慣,「不要以為靜脈雷射是仙丹妙藥。」張光正醫師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首要手段,呼籲民眾不應本末倒置。

控制高血壓 改變生活與飲食型態

控制高血壓 改變生活與飲食型態#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高血壓是一種相當普遍且長期潛伏體內的慢性病,一旦發病之後不易根治,也難以控制,更有發生併發症的危險,高血壓疾病年年升高的最主要的原因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然而,血壓的控制,首先就是要改變生活型態。最有效且簡單的工作就是減重與運動,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才算有氧運動,一星期至少要3次,在飲食方面,鹽分的攝取則是在每天6克以下,酒類飲用不可過量,不要超過每天3分之1瓶紅酒,或是1瓶啤酒的量,威士忌則大約70毫升就超過了,抽煙本身會引起血管阻塞,所以應該要戒掉。對抗高血壓新招 「兩好三壞 」在生活中遵守正確吃以及健康動,以實際行動來摒棄不良的生活型態,也就是「少鹽少酒少體重、戒菸蔬食多運動」共同對抗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子,並將血壓值控制在正常值內(控制在 收縮壓140/舒張壓90mmHg 以下)。1)兩好-正確吃、健康動/正確地選擇食物,多吃五穀根莖類,攝取足夠營養的碳水化合物,搭配多種蔬果補充維生素C,多喝低脂鮮乳,吃堅果、用好油以及每天鹽分攝取不得超過10公克,除了均衡飲食,也需適量運動,每週必須運動3到4次,每次40 分鐘以的上中度身體活動,也就是指個人從事讓心跳稍微加快的中度量活動,例如快走、跳舞、整理庭院、處理家務等。2)三壞-戒菸、戒酒、肥胖/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心臟和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致使血壓升高,應及早戒除,長期性飲酒會引起血壓的上升,高血壓病人若飲酒過量,也會使其血壓變成難以控制,而肥胖是心臟血管病的基本原因,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公斤,就必須多出2公里長的血管,來供給氧氣及營養,負擔增加血壓自然就會昇高,應控制體重的BMI值界於22.5~25之間。

高血壓非老人專利 24萬壯年不知罹病

高血壓非老人專利 24萬壯年不知罹病#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高血壓過去常被認為是中老年人專利的慢性疾病,但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佈統計,18歲以上約有462萬人罹患,18~39歲竟也超過36萬人有高血壓,其中24萬人自己根本不知已罹病。台灣高血壓學會陳文鍾理事長表示,民眾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是造成自知率不足的主因。 掌握5大指標 易於控制與預防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克嵩董事長表示,長期呼籲民眾關注代謝症候群的5項指標,血壓、血糖、血脂與腰圍數據,原因在於三高與腰圍超標的代謝症候群患者,未來罹患高血壓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這五項指標中,民眾最容易做好控制的是血壓與腰圍,而且對代謝症候群就有72%的預測率。過勞、吃太鹹  小心高血壓找上門蔡克嵩董事長也指出,尤其是中高齡族群的民眾,若不能養成每天或每週量血壓的習慣,就無法觀察自己的血壓趨勢,是否落於安全區間,很多人過勞或是長期吃太鹹,飲食不均衡,而有高血壓卻不自知,因為過胖或血脂、血糖問題而高血壓也沒發覺,但這些都可能會累積成高健康風險瞬間爆發,更遑論早有高血壓病史,卻仍沒有天天量血壓習慣的民眾。健康小站門市  隨時把關血壓為了方便民眾量血壓,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便利超商合作,九年來已攜手合作設立677家的「千禧健康小站門市」,內有血壓計、腰圍量尺與衛教單張提供民眾免費使用及索取,並開發健康紀錄雲端平台「千禧i健康」,讓民眾可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做好自我的血壓管理。

外食愛吃重鹹!逾36萬青壯年罹高血壓

外食愛吃重鹹!逾36萬青壯年罹高血壓#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壓是造成中風、心臟病的元凶之一,但年輕人卻對高血壓認知不足!台灣的年輕族群因為外食機率高吃重鹹,18~39歲有高達36.6萬罹患高血壓,其中知道有高血壓者只有13萬人,而有近24萬人不自知!若年輕就帶著會產生中風、心臟病、洗腎的禍因,未加控制將非常危險。而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對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要定期量血壓、減少鹽分攝取,更強調高血壓是可以及早預防及控制的。沈默殺手!全國有462萬人罹患高血壓依據國健署民國102~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4.1%,約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估計罹患高血壓民眾有462萬人。高血壓常沒有明顯症狀,是典型的沈默殺手,因此民眾常會忽略,據國民健康署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未來罹患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沒有三高民眾的2.84倍、1.93倍及1.66倍。超過5成罹病青壯族 對血壓值認知不足而調查也發現,40歲以上的民眾對血壓值正確觀念遠高於6成,但令人擔心的是18-39歲民眾對血壓值具正確觀念者之比率,竟低於5成;另外依據民國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8~39歲該族群罹患高血壓者有近13%一年內沒有量過血壓,顯示國內年輕族群對血壓值的正確認知及定期量血壓的行為,都有待加強。控制高血壓2要點:量血壓+減鹽國民健康署提供防治高血壓六要點:減鹽、定期量血壓及控制、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以幫助國人遠離高血壓的威脅。其中減鹽及定期量血壓更是控制高血壓的二大關鍵步驟。 

隱形殺手妊娠毒血症 孕婦口吐白沫險死

隱形殺手妊娠毒血症 孕婦口吐白沫險死#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20歲的小雯,懷第一胎,產檢時醫師發現有妊娠高血壓及尿蛋白現象,提醒注意並建議接受治療,但她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懷孕37周的某天晚上,在家突然口吐白沫、癲癇發作,隨即意識不清、陷入昏迷,被家人送到附近得醫院緊急生產,產出時胎兒已死亡,而後轉到台北慈濟醫院。經過婦產科陳國瑚醫師搶救,才從深度昏迷中逐漸甦醒,之後痊癒平安出院。併發子癇症  恐造成母器官衰竭、胎死陳國瑚醫師指出,個案妊娠期間有高血壓和蛋白尿症狀,應該是「妊娠毒血症」,在醫學上又稱「子癇前症」,指懷孕期間出現高血壓、全身水腫、蛋白尿三種症狀。初期可能只是單純的不舒服,若未積極治療,就陸續出現頭痛、排尿困難,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異常,接著可能引發「溶血症候群」,患者會全身性出血不止,各器官受損,如肝破裂、肺栓塞、胎盤剝離等,也會併發子癇症,造成母體器官衰竭和胎兒死亡。而妊娠毒血症患者約有10%會引發子癇症,孕婦癲癇發作後昏迷,預後很差,且嚴重的子癇症死亡率高達60~80%,20~30%的生命保住但後遺症多,可能變成植物人。妊娠毒血引發原因恐是胎盤釋出毒素(俗稱胎毒),破壞全身血管及器官,血管失去彈性,就會出現高血壓狀況;而血管失去過濾功能,便造成全身性水腫及蛋白尿。陳國瑚主任補充說明。妊娠毒血症的發生較難預期,並沒有特定的好發族群,但本身有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懷孕時高血壓常更為嚴重,要多加留意。妊娠毒血症難防 控制血壓降傷害妊娠毒血症的根本治療就是終止妊娠,重要關鍵是早發現早處理。陳國瑚說:「終止妊娠後,胎盤釋放的毒素可能已破壞體內器官,較嚴重者可能多重器官衰竭。輸血、插管、洗腎等介入治療,都是不可或缺的救命方法;狀況較輕微者,醫師會給以降高血壓藥,並配合飲食調理。」妊娠毒血症很難預防,但可透過血壓控制來降低傷害的影響。控制血壓的方式除了服用降血壓藥物,也要配合少鹽的飲食及運動,最重要的是務必遵照醫囑定期產檢,才能早發現早治療,保障媽媽和胎兒的健康平安。

瘦就是體重輕? 假瘦讓三高、脂肪肝樣樣來

瘦就是體重輕? 假瘦讓三高、脂肪肝樣樣來#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什麼是「假瘦」?即指一些體重標準、體型清瘦,卻體脂肪超標的「隱藏型肥胖」族,開業醫師李瑞田表示,男性體脂肪超過23%、女性超過27%,就算是輕度肥胖了。許多國際論文研究指出,高體脂是各種代謝疾病、慢性疾病、癌症的起因,而體脂肪中常被大家遺忘的內臟脂肪更是不可忽略,當包附在內臟周圍的脂肪過高時,就像臟器浸漬在油脂裡運作,功能怎麼不會受影響。李瑞田醫師說,全世界的人都在瘋瘦身,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坊間許多求短效速成「減少了幾公斤」方式,不管是服用減肥藥、斷食法等,都是非常違反身體自然機轉,且短期內減掉的公斤數聽起來似乎很有效果,殊不知可能減掉都只是身體中的水分與肌肉,一旦不繼續吃藥、斷食,就可能復胖回來,而且是以脂肪的形式胖回來,最後甚至比之前更胖,當體脂肪越堆越高,基礎代謝率則越是下降,因此為什麼這麼多人一輩子都在減肥,在復胖裡一直輪迴,再也回不去。其實,人體內脂肪細胞不只一種,李瑞田醫師解釋,會影響體脂高低的是脂肪細胞是一種「白色脂肪細胞」,它主要負責將我們攝取過剩的熱量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儲存,時間一久累積一多,脂肪細胞越撐越大之外,細胞也因此容易出現功能異常,引發相關疾病如三高、脂肪肝,提到這白色脂肪細胞,還真可說是人人想驅逐的體內「壞」脂肪呢!要打擊白色脂肪細胞,李瑞田醫師提到,無數的減肥、減脂觀念與方法,都脫離不了這三個大環節:「避免囤積、提升轉化、活化代謝」。第一,避免白色脂肪細胞囤積熱量,常見透過控制熱量攝取或食材搭配,來減少熱量、油脂、糖份等攝取過量;第二環節,提升體內脂肪轉化消耗,老生常談就是要持續運動增加肌肉,來提升基礎代謝率循環,刺激既有脂肪轉化成能量使用,才能進入第三環節,讓體內代謝活起來,打造夢寐以求的「低脂」體質,遠離代謝疾病。

打破體脂肪三大環節 呼吸也瘦?

打破體脂肪三大環節 呼吸也瘦?#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個男人,連自己的體脂肪都控制不了,還談什麼掌握人生?」日前知名飲料廠商主打體脂肪廣告訊息,減肥界一片群起討論如何降低體脂肪。開業醫師李瑞田表示,人體內的脂肪細胞不只一種,真正影響體脂高低的是「白色脂肪細胞」。對抗白色脂肪細胞可從了解熱量在體內轉換累積過程著手,才能避免脂肪囤積、提升脂肪轉化利用、終能打造夢想追求的「易瘦體質」。脂肪細胞中的白色脂肪細胞,主要負責將過剩的熱量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儲存,日久累積脂肪細胞會越來越大,甚至脂肪細胞出現功能異常等,而造成體型發胖,各種心血管、代謝疾病也容易找上門。李瑞田醫師表示,近年越來越多國際研究指出,癌症、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疾病,都跟代謝循環相關,而多數的代謝循環不佳與肥胖、高體脂有著密切關係。避免囤積、提升轉化、活化代謝   脂肪囤積重要三大環節想「控制」體脂肪,更精準地說是要「控制」白色脂肪細胞,李瑞田醫師強調,坊間流傳著無數的減肥觀念與方法,原理都脫離不了三大環節:「避免囤積、提升轉化、活化代謝」。第一環節,避免白色脂肪細胞囤積過剩熱量,可透過飲食控制,減少熱量過剩、糖份、油脂吸收;第二環節,提升脂肪轉化消耗,老生常談的方式就是要持續運動,減脂增肌來提升基礎代謝循環,提高既有脂肪被轉化成能量使用。第三環節,活化代謝,打造「易瘦體質」。李瑞田醫師說,瘦身是一條漫長的路,坊間許多求短效速成「減少體重」方式,如服用減肥藥、斷食等,都是非常違反生理自然機制,且減掉的都只是身體水分與肌肉,一旦恢復飲食,就可能復胖,而且是以脂肪的形式復胖,甚至比之前更胖,許多人就一直輪迴在減肥、復胖之間,體脂肪越來越高,基礎代謝率越是下降,真的再也回不去了。李瑞田醫師最後特別叮嚀,要健康瘦身,針對白色脂肪細胞才是對症下藥,不論是持續運動來提升基礎代謝率,或是新飲食習慣調整養成,追求速效風險高,重視安全性與耐心,才是真正的脂肪管理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