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醫訊/高血壓的治療

醫訊/高血壓的治療#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發作前沒有任何徵兆,因此許多人都會容易忽略,除了日常應該定期量血壓之外,飲食、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血壓波動大的主因。針對高血壓的各種迷思,將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舉辦講座,由心臟科醫師李適宜分享,衛教講座主題「高血壓的治療」,期望病患在高血壓的症狀認識、日常保健上,有更正確的觀念。名稱:高血壓的治療時間:1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劉大任社工(02)2791-9696轉1008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0932-155-634

以為發胖 檢查驚現39公分腫瘤

以為發胖 檢查驚現39公分腫瘤#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9歲體型肥胖女性,近幾個月體重持續增加,腹部也越來越大,自認是肥胖不以為意,家人建議至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患者BMI=50.12,有肥胖、高血壓、甲狀腺腫大及巨大腹圍,婦產科檢查則發現腹部有一39X29公分巨大腫瘤,術中從卵巢瘤中引流出2萬3千1百C.C.的深色液體,術後患者體重由134.8公斤減為107公斤。腫瘤佔滿骨盆腔會壓迫 產生頻尿、便祕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因卵巢位於骨盆腔深部,不易發現,卵巢良性腫瘤通常發展緩慢,且早期腫瘤較小也多無症狀,往往在婦科例行性檢查時才偶然發現,等到腫瘤慢慢增至中等大小約10公分以上時,才常感腹脹或腹痛及腹部腫塊,假若腫瘤大到佔滿骨盆腔及腹腔時即會產生壓迫症狀,如頻尿、便祕等。月經不順 30%會發生良性卵巢瘤在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月經不規則的女性,約有30%會發生良性卵巢瘤,相對的,有良性卵巢瘤的女性,則有50%會導致月經不順的症狀,此外,良性卵巢瘤通常發生於停經前的婦女,一般而言若據有以下的危險因子之一者,較容易產生:1)    肥胖者2)    初經年齡較早者3)    不孕症患者4)    有家族史者。無明顯症狀 半年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卵巢瘤在治療上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的種類主要為囊腫切除術及卵巢全切除術2大類,至於該執行何種類的手術,基本上是依患者的年齡以及是否要保留生育功能為主要考量,若要保留生育力,則以囊切除術為主。總之,絕大多數的卵巢瘤都沒症狀,因此患者常不自知,預防上,只能接受婦科例行性的檢查,所以建議女性朋友半年應接受超音波檢查,尤其是屬於高危險群者,以早期發現子宮及卵巢等腫瘤,並即早治療。 

腎功能變差 竟是高血壓害的!

腎功能變差 竟是高血壓害的!#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10大死因分析,除了癌症之外,威脅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就是高血壓及相關病變,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以及末期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高血壓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經常沒有症狀,因此病人常常無自覺而忽略,不僅容易加速腎功能變差的速度,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最終導致死亡率上升。測前不運動、吸菸、食用含咖啡因食品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護理長李虹霓表示,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大於140,或是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正確量測血壓的方法為:安靜坐著休息5分鐘以上,測量前不要激烈運動、吸菸以及食用含咖啡因的食品,測量血壓時應坐在椅子上,除去上臂衣物,將上臂置於桌面上,位置保持大約心臟的高度,在進行血壓量測。少吃高鹽食物、戒菸、規律運動根據統計約7成病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只有3成病人獲得良好的血壓控制,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也表示,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生活型態的改善對於高血的控制相當重要,少吃高鹽食物、戒菸、規律運動、保持適當體重以及充足睡眠等,對血壓的控制都有一定的功效。配合醫師處方 規則量測血壓如果經由生活型態調整仍無法維持理想血壓,就須借助藥物治療來控制血壓,進行藥物治療時,需配合醫師處方按時服藥,並養成規則量測血壓得好習慣,在家量得的血壓可以攜帶至診間,供醫師做為調整用藥之參考,相信藉由醫病合作,可以使讓血壓可以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進一步降低慢性腎臟病的罹病率。

刺激肌筋膜 整骨助調節慢性病

刺激肌筋膜 整骨助調節慢性病#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整骨術是一種徒手療法,這種療法對各式各樣的疾病都有一種相應的治療手法,整骨療法乃是夠透過觸診,以及特定的技法與按摩手法來進行治療,雖然有些整骨術的療法頗具爭議性,但是根據整骨協會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整骨療法對於許多疼痛症狀,還有某些調節障礙如高血壓等,以及偏頭痛與慢性病,都有療效。整骨在美國是一門專業研究領域整骨療法頗受一般大眾青睞,是相當熱門的治療方式,在美國甚至是大學學術殿堂裡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也是醫師訓練的一環,學界目前正對整骨術的療法進行臨床研究評估。各器官臟腑與身體部位處於動態整骨療法背後的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各個器官臟腑與身體部位均處於動態,彼此間互相牽動,而且這種動態關係有其必然性,因為每一個器官與身體部位都是生命流的一部分,是體內液態系統的一環。透過肌筋膜 全身上下都在液體交換對照人體內的肌筋膜系統來看,透過肌筋膜網絡,人體全身上下的確都在進行液體交換,即使身體各器官與大肌群都被包裹在肌筋膜這層外衣裡,它們並未因此受到拘束,依舊可以活動自如,這也正是人體各個器官與肌群可以順暢運作的關鍵因素。刺激肌筋膜 加快新陳代謝因此,整骨療法之所以能見效,真正原因應該是整骨治療師所運用的技法能夠刺激到肌筋膜,進而引發某些效應,例如加快新陳代謝的速度,或是使神經元產生反射與反應。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一些整骨術的治療方法確實有效果,而且這些效果都可以從肌筋膜的角度加以解釋,但是整體而言,全面性的科學仍然付之闕如,或許是因為整骨療法過於「包山包海」,面對五花八門的疑難雜症都想要一手包辦,除此之外,治療手法欠缺一致性也是一個問題。(本文摘自/肌筋膜健身全書/商周出版)

隱性高血壓正在發生?你也是其中之一

隱性高血壓正在發生?你也是其中之一#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也易引發心臟、血管的相關疾病。然而以往大眾認知都覺得高血壓只好發於老年人,其實不然,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調查報告指出,台灣18歲以上高血壓民眾佔了24.1%,換句話說,幾乎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以此推估目前全台約有463萬高血壓患者。另外一項相關調查也發現,國人對自身是否患有高血壓的自知率低,18-39歲年輕民眾過去一年內完全沒有量過血壓的比率高達3成。青壯年族群甚至不知自身有血壓過高的情形。高血壓年輕化 罹隱性高血壓渾然不知其實多數高血壓患者初期常不自覺,曾有研究指出,有六分之一的人有所謂白袍高血壓,意思是他們的血壓在醫師看病時升高,但不看病時則回復正常。此外,也有些高血壓患者白天血壓正常,但夜間血壓值才飆高,這些患者即是罹患隱藏性高血壓。另外,不當的生活作息及嗜吃油炸、高熱量飲食習慣,也讓高血壓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針對隱性高血壓族群,營養師余朱青建議應養成定期量血壓習慣。若有家族病史提醒應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壓並記錄。再者,生活作息的調整也很重要,建議飲食避免高油脂、高鈉的攝取、控制體重、戒菸及適度運動來維持血壓的平衡。尤其許多隱性高血壓患者容易有腎臟相關問題,身體代謝能力下降,因此盡量多吃新鮮蔬果及纖維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且勿添加過多調味品。杜仲降血壓有實證 市售杜仲飲品挑品牌民眾除了透過飲食、運動及調整日常生活作息外,也可藉由杜仲來幫助控制血壓。杜仲除了是坐月子時期常使用的藥材外,以中醫觀點來看,杜仲性味甘,溫,入肝、腎經,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幫助。杜仲是屬杜仲科植物的乾燥樹皮,蘊含豐富杜仲膠、生物鹼、配醣體、維生素及礦物質,主產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民眾若擔心選購杜仲會有農藥或重金屬殘留,市售的杜仲飲品也是選擇之一,余營養師提醒民眾,若要挑選杜仲飲品,建議選擇有農藥、重金屬、西藥、防腐劑等透明化檢驗報告的優良品牌,若同時有SGS及FDA雙認證廠牌也是多一份保障!

三高Eye注意 眼中風恐失明

三高Eye注意 眼中風恐失明#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4歲王先生(化名),擔任特別助理長達20年,一天工作時間約15個小時,平常他習慣點眼藥水來舒緩眼睛的疲勞,某天一覺醒來,右眼一片模糊,視野猶如充滿霧氣,伸手不見五指,一開始,王先生以為是因為工作導致的眼睛疲勞,點了眼藥水卻不見好轉,就醫後確診為因高血壓所引起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眼內動脈硬化 壓迫靜脈致阻塞視網膜靜脈發生阻塞的原因是因為眼內動脈血管硬化,壓迫靜脈造成阻塞,進而發生出血、缺氧或水腫,一旦水腫或出血位置侵犯到黃斑部,就會導致視野瞬間模糊,甚至喪失視力。眼中風的發病原理與中風相同,及早治療、保有視力是當務之急,臨床治療選擇包含:口服藥、雷射光凝療法、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目前健保給付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醫師鄭成國呼籲三高患者,一旦發生視力問題,應儘速就醫。僅視網膜靜脈阻塞 可回復視力眼中風分成3大類,包括:視神經、視網膜動脈及視網膜靜脈的阻塞,其中只有視網膜靜脈阻塞可透過治療回復視力,而視網膜靜脈阻塞根據阻塞的位置,又分成中央或分支靜脈阻塞2種,其中以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的影響較嚴重。2/3眼中風患者 同時有高血壓鄭成國醫師表示,高達2/3的眼中風患者同時有高血壓、1/3合併有高膽固醇血症、將近1/6有糖尿病,顯見三高族群是眼中風的高危險群,呼籲三高患者除了例行偵測三高病情,也不要忘了注意視力是否有變化。瞬間模糊、視野缺損應及時治療出現視力瞬間模糊、視野缺損應即時治療,才能有效阻止失明,視網膜靜脈阻塞治療方式有:口服藥、雷射光凝療法、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類固醇,目前健保給付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用於治療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視力回復,與發病時視力降低的程度,以及治療的快慢相關,愈有警覺、愈快治療、效果愈好。

少女血管窄 恐致腦病變

少女血管窄 恐致腦病變#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妮1歲時,跟著台商父親遷居大陸,上幼稚園後,發生經常性的頭痛,父母親以為是上課壓力而不以為意,直到小妮9歲,開始偶爾在夜晚睡覺時會流鼻血,隔天起床發現枕頭上一大片血跡,狀況跟普通兒童流鼻血不同,並於當年11月期間,有天半夜突然抽筋、意識不清,緊急送急診並接受觀察。胸主動脈狹窄約3~4倍彰基兒醫兒童心臟科主任李孟倫醫師表示,兒童高血壓,通常可透過腹部電腦斷層、心血管攝影及最後的內分泌檢查來確診原因,小妮的腹部電腦斷層看不出來腎血管異常,但在血管攝影的影像中,很清楚可見胸主動脈有一段特別狹窄,小妮的胸主動脈狹窄處大約是3~4mm,比同齡孩子的12mm左右,窄小約3~4倍。胸悶、心絞痛、抽筋、癲癇由於血管狹窄,導致血液輸送不順暢、高血壓現象產生,小妮因此常常運動會喘、胸悶、心絞痛,另外,由於血液往下半身送困難,血液轉往腦部血管輸送,如不盡速處理,可能導致高血壓性腦病變,或者顱內腦血管破裂等嚴重後遺症,這也是小妮之所以發生抽筋、癲癇的主因。包覆特殊材質 避免組織增生傳統心血管支架是金屬材質,如置放於人體內可能造成支架附近的疤痕組織增生,導致支架內部再狹窄,需要再通血管,而包覆式心臟支架最大的優點,即是在支架外包覆一層特殊材質,可避免組織增生所引起的血管再狹窄,然而包覆式支架因為有彈性,故置放時需特別留意置中,以免滑脫。控制飲食、每半年超音波追蹤現在小妮除了控制飲食避免血壓升高,還有每半年回診超音波檢查追蹤,小妮已經從一個內向、靦腆、對自己完全沒有自信心的小女孩,轉變成為一個有想法、有自信、好學、有正義感並對未來充滿期許的少女。

靜脈雷射助血液流速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靜脈雷射助血液流速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從藝人戎祥、音樂人馬兆駿到近期知名製作人劉天健,皆因心肌梗塞過世,突如其來的驟世消息,讓大家措手不及,外科診所潘明享醫師說,近幾年因心肌梗塞死亡的人數,有升高的趨勢。心肌梗塞男性居多 抽菸、喝酒易引發潘明享醫師說,統計上心肌梗塞發生以男性居多,通常易發生在抽煙、喝酒等族群,具有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與肥胖等疾病都屬危險因子,且好發年齡在四十五歲左右,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緊張、熬夜與酗酒也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潘醫師表示,心肌梗塞症狀如心絞痛、呼吸與心跳不穩定等,而心絞痛的痛點常在胸部、上腹部與左肩頸的部位。如遇天氣冷熱變化,特別是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血管易急速收縮或舒張,心肌梗塞也容易出現。預防心肌梗塞 飲食為主 靜脈雷射為輔而要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就從每天都會接觸的飲食著手,減少油膩,以清淡飲食為主,培養運動習慣,及規律的睡眠,另外,也有借助外力,如靜脈雷射幫助「保養血管」。潘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雷射是忙碌的現代人保養身體的選擇之一。其原理是,透過光纖將低能量雷射光導入血液,經由靜脈照射血液,提升血液循環,潘醫師解釋,「可以適當幫助擴張血管、增加血液流速,較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簡單白話來說,就像是清理血管的動作,著重讓紅血球含氧量與變形能力提升。」靜脈雷射副作用少 4族群療程前需醫師專業評估「靜脈雷射目前為止較沒有什麼副作用。」潘醫師說到,由於僅是光纖針放置在血管處,經由血液流動照射,只要不直視雷射光,身體幾乎沒有副作用產生,有些民眾結束後會有頭暈症狀,大多是因為細胞含氧量增加,一陣子身體就可以適應。潘醫師說明,接受療程前請先評估,是否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是凝血功能異常的病患,需先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是否執行,療程中避免空腹,結束後需飲用大量水份促進循環與代謝。另外,若民眾本身對光過敏、有凝血機能異常、有心臟疾病節律器配戴,及孕婦,較不適合接受靜脈雷射療程,需經專業醫師詳細評估後決定是否適合進行療程。潘醫師強調,民眾接受靜脈雷射療程前,需確認儀器是否有經過衛福部核可,並找有接受過儀器教育訓練、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執行,使用的雷射管、雷射光纖針,也要注意產地來源,如有德國生產或其他地區,了解越清楚越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民眾進行療程時也才安心又放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