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十年行動守護民眾腎臟健康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扶輪社走入偏鄉

十年行動守護民眾腎臟健康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扶輪社走入偏鄉#高血壓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後簡稱腎基會)與國際扶輪3521地區合作推動「腎臟病防治篩檢計畫」已邁入第十年,日前於苗栗縣後龍鎮舉辦篩檢與衛教活動,秉持「把服務帶進偏鄉」的共同信念,讓健康照護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活動以預防篩檢結合衛教講座的形式進行,幫助社區民眾早期發現慢性病,同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健康知識,讓民眾在日常中實踐自我管理。 在苗栗縣政府的支持以及議會、衛生局、後龍鎮公所、後龍衛生所、里長及水尾社區發展協會的共同協助下,活動得以接軌在地需求,讓服務更貼近民眾生活,發揮跨界合作的推廣力量。 圖/篩檢活動分成多道關卡,參與篩檢的民眾依序排隊等候,逐一完成檢查項目。 慢性腎臟病沒有痛感,但不能沒有警覺 慢性腎臟病沒有痛感,原因在於腎臟沒有痛覺神經,當出現疲倦、水腫、泡泡尿等情形時,往往被誤以為是壓力大、睡眠不足或年紀使然,容易導致延誤治療。 事實上,從40歲開始,腎功能便會隨年齡自然下降,加上現代人壽命延長,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對腎臟的傷害更為普遍,因此提早篩檢、積極控制慢性病,是守護腎臟健康的重要關鍵。 圖/民眾透過抽血、驗尿檢驗即可了解目前腎功能狀況。 把預防當作最好的醫療 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表示,今年扶輪的年度精神是「團結行善、實踐服務」。他認為,關心與照顧身邊的人,是最重要的事。希望透過篩檢,讓每個人都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照顧自己。 國際扶輪3521地區腎病防治推廣委員自成立以來,便持續投入腎臟病防治工作,今年主委謝再盛表示,感謝林志豪助理總監多來年的並肩合作,為推廣腎臟病預防篩檢不遺餘力。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保健科廖秀慧科長特別肯定本次篩檢活動的重要性,並表示:「要把預防當作最好的醫療。」她提醒民眾,今年成人健檢年齡已下修至30歲,呼籲大家多利用政府提供的健檢資源,及早發現慢性病、及早預防。 圖/從左至右為國際扶輪3521地區前總監簡承盈、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保健科科長廖秀慧、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腎病防治推廣委員會主委謝再盛、第七分區助理總監蔡清泉以及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合影,共同響應本次公益活動。 從控制血糖開始,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活動中,腎基會執行長林裕峯以「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腎病變」做為衛教講題。他指出,糖尿病是國人透析的主因之一,但仍有許多人不了解「糖尿病控制不良會傷腎」的事實。講座釐清觀念,並提供「怎麼吃、怎麼動、怎麼用藥」等實用建議,民眾紛紛拍照記錄,留下改善健康的小撇步。 圖/腎基會執行長林裕峯以「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腎病變」做為衛教講題,釐清民眾觀念,並提供實用建議。 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也分享:「用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養出陪你到老的腎臟」。她以「胖唐老鴨熱 心要痛死焉」口訣,帶出腎臟病的十大高危險族群,提醒大家從日常生活開始關心自己的健康。她也呼籲務農的居民長時間在艷陽下工作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或中暑對腎臟造成負擔。 圖/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分享腎臟病的十大高危險族群以及健康生活習慣對腎臟保護的重要性。 健康是每個人都必須關心的事,每天的飲食與生活選擇,會轉化成身體的模樣,也決定腎臟能陪伴我們多久。吃得對、動起來、好好照顧自己,就是給未來的自己最好的禮物。 持續串聯各界力量,讓服務不間斷 腎基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社區腎臟病篩檢衛教服務,讓早篩早治的預防觀念踏實落地。此次活動由國際扶輪3521地區中山扶輪社、陽光扶輪社、仰德扶輪社、芝山扶輪社、中安扶輪社、首都扶輪社、永都扶輪社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共同主辦,並感謝多個協辦單位支持,包括國際扶輪3521地區北區扶輪社、華山扶輪社、陽星扶輪社、中原扶輪社、新都扶輪社、中美扶輪社、瑞昇扶輪社、欣陽扶輪社以及水尾社區發展協會,促使活動順利進行。 圖/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表示,希望透過篩檢,讓每個人都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照顧自己。 同時特別感謝個人贊助的支持,包括五分區助理總監 AG Jacky、七分區助理總監 AG Peter、五分區 VAG Mason、永都社 P.P Edwin、永都社 P.P Jenny,讓公益行動更完整、更有溫度。 圖/國際扶輪3521地區腎病防治推廣委員主委謝再盛上台致詞,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健康變化。 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腎基會官網及FB粉絲專頁。 圖/腎基會與志工夥伴多年投入社區篩檢,以實際行動守護民眾的腎臟健康。

吃起來不鹹但超傷腎!醫點名「7大食物」鈉含量超高:吐司竟上榜

吃起來不鹹但超傷腎!醫點名「7大食物」鈉含量超高:吐司竟上榜#高血壓

你有沒有曾經過吃了一個正餐或點心後,感覺不是很鹹,但吃完之後口渴更、重頭腦昏沉沉想睡覺、鞋子變緊了、拼命跑廁所⋯小心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踩中高鈉地雷,導致身體進入高滲透壓高血鈉狀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業診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7大隱藏版高鈉食物」,幫助民眾避開高鈉地雷。

提東西、開瓶蓋沒力?研究揭「握力下降」竟是健康警訊:與5疾病有關

提東西、開瓶蓋沒力?研究揭「握力下降」竟是健康警訊:與5疾病有關#高血壓

提東西、開瓶蓋、打掃家裡這些日常小事,其實都少不了「握力」的幫忙。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對年長者來說,更是特別有意義。研究指出,憂鬱症、高血壓、阿茲海默症其實都與握力衰弱有關,因此,維持良好的握力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預防多種疾病。

「三高」沒顧好,小心成「末期腎病變」!醫示警:出現症狀恐已中晚期

「三高」沒顧好,小心成「末期腎病變」!醫示警:出現症狀恐已中晚期#高血壓

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被稱為「沉默殺手」。依據衛福部2024年死因統計,腎臟相關疾病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每十萬人口約有24.3人因此喪命。另,台灣醫療研究團隊發表於《Frontiers in Medicine》(2021)研究顯示,高血壓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高血糖者約為2.9倍,顯示三高控制不良與腎損害有密切相關。

80歲翁「主動脈弓部瘤」險猝死! 北榮「客製化支架」免開胸、繞道拆彈

80歲翁「主動脈弓部瘤」險猝死! 北榮「客製化支架」免開胸、繞道拆彈#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發作往往在轉瞬間,兇猛又急。常見的「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雖然不是癌症,但死亡率卻相當高,因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被稱之為「不定時的體內炸彈」。其中,又以「主動脈弓部瘤」最為複雜,不僅有破裂危險,還會增加中風風險。醫師建議,可以客製化支架徹底根治,並依據每位患者量身訂做,適合高齡、曾接受相關手術和風險較高者。

連喝水都拿不穩 中年男急性腦中風險癱 雙和醫院44分鐘完成急救 助重返工作崗位

連喝水都拿不穩 中年男急性腦中風險癱 雙和醫院44分鐘完成急救 助重返工作崗位#高血壓

45歲的吳先生,睡前要喝水時,突然發現左手沒力氣,連水杯都拿不穩,左側身體隨即出現麻木刺痛,當下懷疑是腦中風,立即請家人撥打119送醫,抵達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急診後,安排抽血及腦部電腦斷層等檢查,診斷為急性腦中風。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啟動中風小組,經評估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待度過急性期後,積極展開復健,並於三周後順利出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與回診追蹤後,吳先生幾乎完全恢復,也順利重返工作岡位。 雙和醫院陳龍副院長指出,影像檢查顯示吳先生腦部的雙側額葉皮質下區域出現缺血性中風,與長年高血壓病史且未規律服藥控制有關,進一步導致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根據當時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評估分數為6分,屬中度腦中風。幸好搶救及時,從凌晨2時21分進入急診檢傷櫃台,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會診神經內科醫師,於凌晨3點5分即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且於凌晨3點30分安排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和磁振造影,確認病患腦部大血管狀況。陳龍副院長表示,從入急診到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僅44分鐘,迅速處置讓腦部損傷降到最低,避免嚴重的癱瘓後遺症。 陳龍副院長表示,雙和醫院開院第二年即成立中風中心,急性腦中風病人到院後的治療比例與成功率均持續上升,展現相關醫護團隊在把握腦中風搶救黃金期上的決心與成果。根據院內最新統計,近三年透過靜脈血栓溶解或取栓(EVT)治療的比例,已由2023年的15.2%提升至2025年的24.8%,顯示醫療團隊在緊急處置能力上持續精進。 值得注意的是,腦中風病人透過救護車轉送到院的比例也從三成左右提升至近六成,代表近年「微笑、舉手、說你好,有問題立刻打119」的衛教宣導成效浮現,有效縮短到院時間,讓更多病人能及時接受評估與治療,連帶提升臨床成效,包括,腦中風患者失能評估小於3分(mRS ≦ 3分)之比例達六成;而血栓取出手術之血管打通率突破九成,擔起守護大台北地區居民健康之重責大任。 在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前夕,雙和醫院與新北市政府消防局共同表揚急性腦中風照護績優人員,透過與救護系統的密切合作,不僅強化到院前通知機制,同時也提升院內醫護同仁應變能力,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影像檢查與治療評估;此外,雙和醫院也推動「中風一條龍照護」系統,包含急性期的治療,到住院復健及後續回診追蹤,整合多專業醫護團隊,致力幫助腦中風病人找回生活品質。未來將持續深化臨床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輔助決策,期望讓更多病人重獲新生。

血壓降不下來⋯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建議用「10分鐘睡眠快篩」速測

血壓降不下來⋯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建議用「10分鐘睡眠快篩」速測#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每年奪走6萬條性命,其中高血壓是首要元凶,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已被證實為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子。醫師提醒,OSA不僅影響精神狀態與公共安全,更會加速心血管惡化。美國心臟協會(AHA)也於2022年將「良好睡眠」納入心血管健康8大要素,再次突顯睡眠與心臟健康密不可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