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肺癌

隨著肺癌治療從傳統化療發展至標靶、免疫與整合性療法,患者的存活期不斷延長。基因變異在肺癌的發展與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衛福部於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納入健保給付,為更多癌友開啟精準治療的大門。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肺癌標靶治療始於2000年代。儘管吸菸一直被視為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非吸菸女性,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率異常高。這種突變導致EGFR蛋白過度活躍,促進癌細胞生長。表皮生長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EGFR-TKI)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開創了肺癌標靶治療的新紀元。 標靶治療:末期有效,早期惡化者亦可延緩 陳育民醫師表示,肺癌相關的基因變異眾多,包括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KRAS突變、BRAF突變、ERBB2(HER2)基因突變、NTRK基因融合等,其中EGFR突變佔比高達50%。 在僅有化療的時代,肺腺癌末期患者平均存活期約10個月。隨著標靶等治療的發展,存活期延長至少2年,某些突變類型甚至可達5年。標靶治療不僅對晚期患者有效,對早期復發患者的後續治療同樣能顯著延長存活期。 確診肺癌後,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NGS的發展大幅提升了精準治療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的NGS檢測包括小套組(≦100個基因)和大套組(>100個基因)。陳育民醫師建議,可先選擇小套組確認是否有對應標靶藥物的特定基因,復發或出現耐藥性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大套組進行全面檢視。 NGS持續進步將為肺癌精準治療帶來更多益處 陳育民醫師對NGS的持續發展及其對肺癌精準治療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他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提高,未來所需的組織樣本將減少,檢測時間有望從1個月縮短至1週。這些進展將加速治療進程,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陳育民醫師鼓勵肺癌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儘快找出適合的標靶治療。他強調,即使出現耐藥性,目前的藥物發展迅速,種類繁多,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即便部分患者不適合進行基因檢測,傳統化療仍能爭取一定的治療時間。透過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朝向正常生活邁進。 觀看短影音:https://pse.is/6gy5jz

除濕機開了就好?避開「3大誤區」才有效!選品方法大公開!

除濕機開了就好?避開「3大誤區」才有效!選品方法大公開!#肺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發生率已成台灣癌症之首,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提高,使得空氣系列家電 (空氣清淨機、除濕機) 成為現代人的剛性需求。根據空氣家電使用需求佔比分析,改善過敏問題為首要目標,其次則是希望改善包含飼養寵物引起的異味、空氣污染擔憂,再者為解決台灣潮濕天氣帶來的不適感或生活用品發霉等問題。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網友好奇,因為空氣品質實在太無感,不知道家中的清淨機、除濕機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一台動輒破萬真的有用嗎? 該如何挑選才能有效杜絕空氣中的危險因子? 圖:空氣系列家電使用需求佔比 (圖取自i-Buzz官網,數據時間:2024/02/17 00:00 ~ 2024/08/16 23:59) 產品如何挑?大眾挑選空氣家電最常犯的三大迷思 無色無味的空氣、濕度使得大眾普遍難以確認家中的空氣清淨機、除濕機是否有效,更可能將過敏狀況等無法改善的原因直接歸咎於產品無效,但其實大眾在使用空氣相關家電時,多半因對產品知識較不熟悉,也不清楚生活情境適用哪類型產品,導致砸了錢卻看不到效果。根據i-Buzz網路大數據資料顯示民眾最常犯的三大錯誤使用方式別為: 1. 空間不到位:不少網友未針對居家空間挑選產品,影響使用功效,導致開放式空間、大空間無法有效改善空氣品質 2. 使用時間不完整:入手的家電因外型、體積、噪音或耗電等原因而無法長時間開啟,效能不到位 3. 產品未對症下藥:未針對使用需求挑選專業產品,導致室內空氣的困擾遲遲未解決,例如寵物毛髮一般空氣清淨機可能無法處理 挑選產品掌握3大原則!環境x需求x長期開啟 LG多重滿足! 認識上述三大錯誤使用行為後,民眾在挑選空氣系列家電產品更應該留意自身使用需求、環境等各項因素皆符合之產品。首先針對空間效果討論,空間開放與否、坪數大小都需挑選足夠的除濕量或空氣淨化量機型,若為開放式空間,更應選擇循環力佳的產品,避免出現運轉死角不利空氣流動;小坪數空間可以考慮具有多重身分的「斜槓」產品,如同時具有風扇或傢俱功能,省空間的同時又能穩定空氣品質。在挑選產品時,除了針對品牌、外型、功能下手,更應依照自身需求選擇相對應的家電產品,例如家中有養毛小孩,或本身就是過敏族群、新手爸媽,更應挑選功能性產品,才能有效解決異味及避免身體不適。更重要的是,若機器無法合長時間開啟會導致能效不到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仍會流動,機器關閉的同時,空氣品質也會開始變差。因此掌握以上三大挑選原則,才能有效改善家中空氣品質、避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無形中影響健康,隨時呼吸乾淨空氣、享受舒適環境。 圖:空氣系列家電迷思網路討論聲量 (圖取自i-Buzz官網,數據時間:2024/02/17 00:00 ~ 2024/08/16 23:59) 針對熱門文字雲分析,LG為近半年空氣系列家電市場中為最受消費者關注品牌之一,針對消費者常見錯誤使用行為,LG有以下建議。 1. 依空間選擇家電 市面上的空氣清淨機琳瑯滿目,首先就從專家建議的適用空間下手!LG提供滿足消費者各種空間需求的產品,LG PuriCare™ 360° 旗艦版空氣清淨機適合開放型空間,不僅360度淨化全室空氣,搭配清淨循環扇更能將潔淨空氣送到各角落,零死角改善家中空氣品質;而LG PuriCare™ AeroTower Hit風革機,結合冷暖風扇功能,過濾空氣的同時吹出宜人微風,一年四季、睡眠時都適合開啟,可靈活置放在需要的空間;LG PuriCare™ AeroFurniture新淨几則將家電結合傢俱,是空氣清淨機,更是附有無線充電功能的小茶几,還可依當下情境開啟氛圍燈,為不同空間提供多功能解決方案,將一機多用發揮到淋漓盡致。 此外,LG PuriCare™除濕機陣容更是完整,12至25.6公升的日除溼量,滿足不同大小空間需求,且搭載大容量水箱設計,儘管梅雨季也不必頻繁倒水,有效解決長期潮濕帶來的發霉和身體不適問題! 2. 機器要能長期開啟 家電不是有開就好,關鍵在於持續運轉才能達到效果,由於汙染物、濕氣會不斷產生,若只開啟短暫時間,不只空氣品質很快又會變糟,濕度也可能又快速攀升!LG空氣清淨機及除濕機皆搭載變頻馬達,除了節能省電,低分貝模式的運轉聲比圖書館更安靜,整天開啟也不擔心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台灣平均濕度高達80%,據兒科醫師傑登建議,室內最佳濕度50-60%左右人體感受較舒適,LG PuriCare™除濕機可以精確設定最佳濕度,人機一室也不擔心皮膚乾燥不適,靜音運轉讓睡覺時開整晚也不影響睡眠品質;人性化的水箱設計,即便滿水也可用單手倒水,終結困擾許多人的倒水噩夢。 3. 確認使用需求 你是過敏族嗎?沒有過敏就不需使用空氣產品嗎?在購入空氣清淨機前應該先確認自身需求!根據《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報導指出,空氣中的PM2.5懸浮微粒一年導致逾450萬人死亡,室內空氣更因流動率差,導致有害物質大量累積,即便不是過敏族群,也應為了維護肺部健康使用空氣清淨機;對新生兒家庭或過敏族來說,空氣清淨機功能需求則要更進階,LG PuriCare™ 360°旗艦版搭配AI感測器能自動偵測汙染源,隨時提醒家中空氣狀況,CASR值更達國家標準頂規12.8。此外,內建的過敏防護模式能釋放奈米離子,搭配UVnano技術可消除高達99.9%的有害物質,提供純淨好空氣;對於寵物帶來的異味及大量毛髮可能會引發的過敏及呼吸不適, LG特別推出獨家寵物加強模式,針對靠近地板的寵物毛髮平均可提升30%過濾效果,搭配毛髮過濾濾網及光觸媒活性碳除臭濾網,能有效減少寵物毛髮及異味問題,為飼主及寵物提供清新健康的空氣。 圖:空氣系列家電熱門討論文字雲 (圖取自i-Buzz官網,數據時間:2024/02/17 00:00 ~ 2024/08/16 23:59) 空氣與濕氣無色無味,卻是肺臟及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無形間對健康造成極大威脅。透過家電改善空氣品質固然重要,但挑對產品更要用對,否則荷包、健康兩失,恐讓自己與家人長期暴露在風險之中。掌握3大挑選原則,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命中注定」,為全家人帶來最純淨、最舒適的環境。

視力模糊看不清⋯小心癌症轉移到眼睛!醫揭「3大癌症」最容易轉移

視力模糊看不清⋯小心癌症轉移到眼睛!醫揭「3大癌症」最容易轉移#肺癌

視力模糊、眼痛⋯竟是癌症轉移到眼睛!31歲的陳小姐過去沒有什麼疾病,某天發現左眼視力模糊,因而至眼科門診就診。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在左眼脈絡膜下有腫瘤轉移,造成黃斑部積水,產生視力模糊與視野暗點的現象,轉介至腫瘤科之後,確診為「肺癌合併眼部脈絡膜轉移」(choroidal metastasis)⋯

抗癌十二載之路  接續型雙標靶紮根首個五年里程碑

抗癌十二載之路 接續型雙標靶紮根首個五年里程碑#肺癌

長期受頭痛困擾的70多歲退休老師,因遲遲無法緩解的不適而前往就醫,檢查後發現已是晚期肺癌合併腦轉移,經切片檢查發現有EGFR突變,在醫師評估下開始服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幸運的是,她對標靶藥物的反應良好,穩定控制了八年腫瘤都沒有惡化。後續雖仍出現抗藥,但再重新切片確定是T790M突變,便接續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與肺癌和平共存至今已12年,除了配合醫囑治療,正向的心態也是抗癌樂活小祕訣! 醫病共享決策共擬治療計畫  良好疾病管理讓治療事半功倍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主任分享,晚期肺癌初確診的病友往往會擔心自己的生存期、是否有健保給付及藥品抗藥性或轉移的狀況。有別以往治療全權由醫師決定,或提供資訊由病友自己決定,現今的肺癌治療強調「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透過初次詳細會談破解治療迷思,了解病友對疾病治療的價值觀與期待,並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提供治療選擇與建議,再共同擬定出適切的個人化治療計畫。 在治療計畫中「良好疾病管理」也相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副作用照護,張晟瑜主任說明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雖然相較傳統化療來的輕微,但仍會出現一些疹子、甲溝炎等皮膚問題,不過這些都可以透過皮膚科及自我照護改善,切勿自行減藥、調整用藥方式,以免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使得病情惡化。此外,了解自身的醫療保險也相當重要,不僅可透過完善的醫療保障減輕經濟負擔,也能增加治療的選擇,讓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保新政助益肺癌存活率增  階段性目標首要著重關鍵五年策略 針對醫界於2023年底推動的「國家級肺癌辦公室」三大目標,張晟瑜主任說明,短期目標是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要在五年內翻倍,中期目標則要在2030年前達到肺癌診斷數倍增及五年存活率倍增,最終目標則致力朝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的願景前進。而政府推動的早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已陸續通過健保給付,透過「早期預防」及「精準治療」來提高存活率都與目標願景相呼應,足以見得各界對肺癌積極治療的決心! 「五年是一個關鍵」,張晟瑜主任指出,因癌症重大傷病卡每五年要更換一次,對病友來說也是一個治療的里程碑。隨著三大目標的推進,初確診的晚期肺癌病友不須再感到擔憂徬徨,目前標靶藥物越來越多,甚至許多罕見突變的標靶藥物也都陸續通過健保給付,無論是單方、合併或是雙標靶接續型治療都帶給晚期肺癌病友諸多治療希望與新選擇。以晚期EGFR突變為例,在第一線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待出現抗藥性產生T790M突變後,再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可大幅延長口服標靶藥物時間,後續尚有化療、免疫等其他治療,整體存活期有望超過五年關鍵,甚至十年。 找尋熱愛、享受生活  慢活也樂活轉移疾病負面情緒 隨著肺癌治療已朝個人化、慢性病化理想邁進,長期抗戰的首要策略便是尋找信任的醫師、醫療團隊積極配合治療,甚至尋求第二意見再來評估治療計畫。亞東醫院每年會舉辦兩場病友會,邀請病友分享治療經驗、互相支持鼓勵,除了增進治療信心,醫師也能透過病友會獲取病友的反饋與需求,醫病之間互信、合作和理解,才能提高醫療質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張晟瑜主任也鼓勵病友找尋並投入自己喜愛的事物,如旅遊、畫畫、運動等,都是有效調適心情的方式,不僅有助於轉移生病的負面情緒,減少對病情的焦慮,還能提升生活質量。現今肺癌治療已有相當多武器蓄勢待發,治療目標不再只是活得久,更要活得有生活品質,保有正向心態便是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

2024世界肺癌日「早篩早治 護肺不容緩」

2024世界肺癌日「早篩早治 護肺不容緩」#肺癌

癌症已連續42年居國人死因首位,在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2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中顯示,癌症死亡人數達5萬3,126 人,其中又以肺癌死亡人數佔比最多。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台灣也有許多名人因肺癌病逝,包括資深藝人鳳飛飛、文英阿姨、孫越等;近期也驚傳演員汪健民診斷肺癌第4期,現正進行治療。 然而肺癌治療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靠單一個科別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跨科合作制定治療計劃,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精準治療方案。今年政府公布「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一」目標,國健署攜手六大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放射腫瘤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胸腔外科學會,藉由響應肺癌防治與積極治療,共同實現台灣人民健康的願景。 肺癌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早篩早治不容忽視 肺癌位居我國癌症死亡人數首位近20年,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發生人數破萬人,更加突顯提高國人對於肺癌的認識和警覺性刻不容緩,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及早篩檢即時介入治療。肺癌早期診斷後,通過手術、化療等治療,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到50%以上。過去很多民眾因為害怕面對手術和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選擇忽視或拖延病情,反而錯失寶貴的治療黃金期。台灣肺癌學會楊政達理事長呼籲國人要正確看待肺癌治療,積極面對,早期發現才能贏得更多的存活機會。 國民健康署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呼籲高風險族群重視每2年1次定期檢測 國民健康署為協助高風險族群能早期偵測出肺癌,自111年7月開辦肺癌篩檢服務(https://www.mohw.gov.tw/cp-16-75507-1.html),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能早期發現肺癌,盡早評估惡性腫瘤的可能性。LDCT是一種低輻射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對人體傷害較小,能夠提供高解析度的肺部影像,有助於早期發現肺部的微小病變。高風險族群應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檢,肺癌高風險族群包括長期吸煙者、有家族肺癌史者以及有肺部疾病史者等。符合補助條件的民眾 :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1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而現今隨著醫學進步,透過基因檢測結合精準治療提供患者有更多元的選擇,能夠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亞型,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的風險,還能減少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 晚期肺癌精準化,積極面對有效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晚期肺癌的病患有機會找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如:癌症免疫藥物、標靶治療等,精準治療能夠提供患者有好的生活品質,也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不良反應,很多檢測的工具和治療的藥物也不再那麼昂貴,相信只要能夠遵從醫囑,未來肺癌晚期治療成效一定會越來越好。 謹記護肺四招「戒、護、警、篩」,捍衛自身健康 喚起全民對肺癌防治的重視不僅僅是醫療專業人員的責任,更需要全體大眾的共同努力, 六大學會響應世界肺癌日,除了提醒民眾「早篩早治、護肺不容緩」,全民也應從照顧自身做起,謹記護肺四招「戒、護、警、篩」(戒菸、防護、警訊、篩檢),呼籲全民共同響應,共築健康未來!

肺癌篩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醫列「4種情況」有機會自己消失

肺癌篩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醫列「4種情況」有機會自己消失#肺癌

癌症連續42年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肺癌20年以來長居排名第一,肺癌病例持續增加,其中約7成為肺腺癌。但在台灣肺腺癌患者中,超過9成女性和約4成男性不抽菸,基因變異和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肺癌。醫師建議,即使無家族史或不抽菸者,也應考慮進行肺癌篩檢,並定期追蹤肺部小結節。

健保治療同癌不同命?醫曝晚期肺癌「這類人」最弱勢:半數活不過1年

健保治療同癌不同命?醫曝晚期肺癌「這類人」最弱勢:半數活不過1年#肺癌

56歲本土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近日竟傳出罹患肺腺癌4期,令人震驚!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近3年來更成為唯一年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癌症。胸腔內科醫師提醒,肺癌治療棘手之處在於逾半數患者確診已晚期,其中又以晚期肺腺癌、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因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資源極少,而陷入龐大治療困境。

不吸菸年輕女性也會得肺癌!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找出基因型為治療關鍵

不吸菸年輕女性也會得肺癌!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找出基因型為治療關鍵#肺癌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肺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第一名[1],肺癌已經成為台灣癌王,一些特殊基因變異如ALK(類鐵蛋白酪氨酸激酶)更常見於年輕族群且轉移快速,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精準治療方向是提高存活率重要關鍵。健保署日前已通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於今年5月起納健保給付,針對19種主要癌症類型,其中涵蓋14大類實體腫瘤,提供3種不同的補助方案,預計每年約有2萬名新發癌症患者受益。 一名40幾歲不吸菸女性,一開始因為大腿骨頭疼痛就醫,後來才發現肺部有一顆將近3公分的腫瘤,淋巴結也有些擴散,診斷才知道是晚期已擴散的非小細胞肺癌,屬於特殊ALK的基因變異型態。 儘管肺癌發生率已超過大腸癌為成為台灣人10大癌症之首,但如果能在早期(第一、二期)發現並及時開刀治療預後還是很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教授郭志熙主治醫師表示,目前早期發現肺癌的比率僅3~4成,7成仍舊屬於比較晚期才發現;在晚期的治療對象中,透過基因檢測來進行標靶治療,有6~7成病患都能讓腫瘤縮小。 特殊基因變異類型找出標靶藥物可延長存活期達3年 肺癌的基因型在治療和分類方面相當重要,不同的基因變異會影響患者對標靶治療藥物的反應,如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ALK(類鐵蛋白酪氨酸激酶)、NTRK(神經元營養因子受體基因)等基因變異使患者,對特定的標靶治療藥物就有較良好的反應。 郭志熙醫師說明,以EGFR來說佔台灣肺腺癌病患基因突變比例約50%,其對應的標靶治療已行之有年,至於ALK與NTRK則是屬較少見的類型,但不論哪一種,針對基因型態的標靶治療對晚期肺癌的個人化治療都相當重要。以上述年輕女性個案來說,儘管後來有局部轉移開刀切除,但透過基因檢測有配對到ALK抑制劑且穩定用藥,目前控制了3年多情況良好。 次世代基因定序一次檢測百個基因幫病患爭取時間 晚期肺癌患者都是在時間賽跑,因此前期的基因檢測的速度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傳統的基因檢測需要一個基因接續一個來檢測相當耗時,郭志熙醫師認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一次來檢測數百個基因,不僅可有效率地篩檢出常見的基因突變,連少見的基因變異如NTRK基因融合也能被檢測到。 基因檢測最重要的目的是找出變異的類型來以因應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治療,以NTRK基因融合類型來說,就能使用專一性的TRK(神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來改善預後,郭志熙醫師提到,根據統計數據有7~8成患者透過治療都能夠縮小腫瘤,5成以上服藥後平均存活期達3年以上,比起以往化療半年就可能會有抗藥性的情況下,平均存活期多2年以上。 在朝個人化醫療發展之下,肺癌在基因檢測的進步已能延長晚期病患的存活期,郭志熙醫師強調,如果能在診斷初期做較全面的基因檢測,即便是晚期也能盡快找出免疫標記來決定治療方向,提高病患的存活率。他也提醒,民眾如果有家族病史、抽菸習慣者、50歲以上族群,應提早進行肺癌篩檢,就能早期抓出可能病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