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健保治療同癌不同命?醫曝晚期肺癌「這類人」最弱勢:半數活不過1年

健保治療同癌不同命?醫曝晚期肺癌「這類人」最弱勢:半數活不過1年#肺癌

56歲本土藝人汪建民不菸不酒,近日竟傳出罹患肺腺癌4期,令人震驚!事實上,肺癌已20年蟬聯國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近3年來更成為唯一年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破萬的癌症。胸腔內科醫師提醒,肺癌治療棘手之處在於逾半數患者確診已晚期,其中又以晚期肺腺癌、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因第一線治療的健保給付資源極少,而陷入龐大治療困境。

不吸菸年輕女性也會得肺癌!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找出基因型為治療關鍵

不吸菸年輕女性也會得肺癌!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找出基因型為治療關鍵#肺癌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肺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第一名[1],肺癌已經成為台灣癌王,一些特殊基因變異如ALK(類鐵蛋白酪氨酸激酶)更常見於年輕族群且轉移快速,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精準治療方向是提高存活率重要關鍵。健保署日前已通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於今年5月起納健保給付,針對19種主要癌症類型,其中涵蓋14大類實體腫瘤,提供3種不同的補助方案,預計每年約有2萬名新發癌症患者受益。 一名40幾歲不吸菸女性,一開始因為大腿骨頭疼痛就醫,後來才發現肺部有一顆將近3公分的腫瘤,淋巴結也有些擴散,診斷才知道是晚期已擴散的非小細胞肺癌,屬於特殊ALK的基因變異型態。 儘管肺癌發生率已超過大腸癌為成為台灣人10大癌症之首,但如果能在早期(第一、二期)發現並及時開刀治療預後還是很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教授郭志熙主治醫師表示,目前早期發現肺癌的比率僅3~4成,7成仍舊屬於比較晚期才發現;在晚期的治療對象中,透過基因檢測來進行標靶治療,有6~7成病患都能讓腫瘤縮小。 特殊基因變異類型找出標靶藥物可延長存活期達3年 肺癌的基因型在治療和分類方面相當重要,不同的基因變異會影響患者對標靶治療藥物的反應,如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ALK(類鐵蛋白酪氨酸激酶)、NTRK(神經元營養因子受體基因)等基因變異使患者,對特定的標靶治療藥物就有較良好的反應。 郭志熙醫師說明,以EGFR來說佔台灣肺腺癌病患基因突變比例約50%,其對應的標靶治療已行之有年,至於ALK與NTRK則是屬較少見的類型,但不論哪一種,針對基因型態的標靶治療對晚期肺癌的個人化治療都相當重要。以上述年輕女性個案來說,儘管後來有局部轉移開刀切除,但透過基因檢測有配對到ALK抑制劑且穩定用藥,目前控制了3年多情況良好。 次世代基因定序一次檢測百個基因幫病患爭取時間 晚期肺癌患者都是在時間賽跑,因此前期的基因檢測的速度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傳統的基因檢測需要一個基因接續一個來檢測相當耗時,郭志熙醫師認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一次來檢測數百個基因,不僅可有效率地篩檢出常見的基因突變,連少見的基因變異如NTRK基因融合也能被檢測到。 基因檢測最重要的目的是找出變異的類型來以因應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治療,以NTRK基因融合類型來說,就能使用專一性的TRK(神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來改善預後,郭志熙醫師提到,根據統計數據有7~8成患者透過治療都能夠縮小腫瘤,5成以上服藥後平均存活期達3年以上,比起以往化療半年就可能會有抗藥性的情況下,平均存活期多2年以上。 在朝個人化醫療發展之下,肺癌在基因檢測的進步已能延長晚期病患的存活期,郭志熙醫師強調,如果能在診斷初期做較全面的基因檢測,即便是晚期也能盡快找出免疫標記來決定治療方向,提高病患的存活率。他也提醒,民眾如果有家族病史、抽菸習慣者、50歲以上族群,應提早進行肺癌篩檢,就能早期抓出可能病兆。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肺癌

近年來,癌症已成為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111年公佈的資料,女性十大死因中 ,癌症仍然居首位。其中,乳癌、肺癌和大腸癌是女性發生率排名前三的癌症,而子宮頸癌位居第11 。五月母親節,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全國女性,特別留意自身及身邊的女性友人和家人的健康情況。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有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呼籲女性們在五月安排最重要的約會#MakeTheMostImportantDate,一起健康篩檢! 亞太區最新女性健康調查發現:女性對健康重視程度不足 根據羅氏診斷亞太區年度調查顯示,女性嚴重忽視自己的健康,尤其是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子宮頸癌。該項調查涵蓋亞太地區近3,000名女性,探討其健康意識和態度,主要發現 如下: 女性時間緊迫:近半的女性把家庭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經常因而延誤甚至中止醫療治療。 恐懼: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檢。指出對子宮頸癌篩檢感到焦慮的原因包括篩檢時的疼痛和不適(17%)、對篩檢結果感到恐懼(17%)或感到尷尬,均為缺乏篩檢行動的主因。 對子宮頸癌的疾病意識不足:超過半數的女性對健康篩檢,包括子宮頸癌診斷方法,幾乎一無所知。調查發現,即使了解一些篩檢的資訊,仍未採取行動。許多女性則因認爲自己沒有健康問題而未進行篩檢。 女性健康被社會環境忽略:絕大多數(71%)的女性認爲自己的健康重要程度被低估,且認爲社會對女性疾病給予的關注有限。 癌症蟬聯奪命冠軍,台癌籲女性定期癌篩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五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自己的健康。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癌篩檢數量一度嚴重下滑,不過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資料顯示 ,112年至4月底篩檢量為179萬3,756人次,相較111年同期篩檢量已增加6萬6,165篩檢人次(3.83%)。只要及早篩檢就有機會有效降低死亡率,相較於10年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逐年下滑。而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也能享有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近期亦有立委倡議應下修免費乳房攝影的年齡限制。這些政策及資源都有望帶來改變,讓死於肺癌及乳癌的人數下降。尤其實證顯示,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或死亡率,像是抹片篩檢可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降低4成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特別在母親節之際,呼籲女性在兼顧家庭及工作之餘,更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女生們最重要的約會,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羅氏診斷深知女性健康所面臨的獨特挑戰,在母親節發起亞太區五個市場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來支持關懷女性健康,特別是提高針對可預防的子宮頸癌篩檢的認知。希望鼓舞台灣女性在承擔家庭和社會諸多責任下,能夠優先關注自身的健康,攜手突破障礙以確保每位女性能獲得應有的健康照護。溫馨五月呼籲全國女性健康篩檢,守護自己也守護身邊的人,現在就邀身邊的女性親友們一起預約安排健康篩檢吧!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活動 鼓勵臺北市民做篩檢抽好禮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臺北市癌症篩檢獎勵活動,鼓勵設籍台北市且50歲以上民眾做腸癌篩檢、45歲以上女性做乳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做子宮頸抹片篩檢、30歲以上民眾做口腔癌篩檢。凡符合活動資格的台北市民,於活動期間113年4月15日至6月14日完成任一篩檢即可參加抽獎乙次,獎品包含Apple系列3C產品、Dyson系列家電等。每完成一項篩檢則多一次抽獎機會,完成越多篩檢項目中獎機會愈高。詳細活動辦法以及獎勵品,請至活動網站查詢:https://2024.canceraway.org.tw/ 【圖】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五月母親節關懷女性健康活動,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鼓勵女性安排健康篩檢之約

「這族群」罹肺癌人數10年暴增9成!醫揭致命警訊:平均少活9.7年

「這族群」罹肺癌人數10年暴增9成!醫揭致命警訊:平均少活9.7年#肺癌

44歲部落客星希亞在2012年確診肺腺癌4期,抗癌12年卻在近日驚傳病逝,讓許多粉絲相當惋惜。依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指出,平均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中「發生人數、死亡率、晚期發現比例」皆最高的癌症,但健保對於晚期肺腺癌治療的保障仍未完善,醫師呼籲一線治療應將「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納入給付。

心情差竟影響治療!研究揭「這種癌」讓人超憂鬱:預後不佳風險高3倍

心情差竟影響治療!研究揭「這種癌」讓人超憂鬱:預後不佳風險高3倍#肺癌

53歲夏小姐退休後準備開啟第二人生,卻在5年前開始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的肋骨疼痛,原以為是更年期導致,直到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確診第4期肺癌轉移肋骨,讓她身心一度陷入憂鬱、焦慮情緒走不出來,甚至嘗試各種偏方,直到接觸社福資源及癌友陪伴,才逐漸轉換心態,以正向心態面對治療。目前夏小姐疾病已獲穩定控制,也達成超過5年存活期的治療目標。

胸痛、呼吸喘不是肺癌!醫揭長期吸入「石棉」致癌:恐70歲後才發現

胸痛、呼吸喘不是肺癌!醫揭長期吸入「石棉」致癌:恐70歲後才發現#肺癌

一名70歲男性,因從事暴露在石棉塵的職業環境中長達40年,因出現呼吸喘、胸痛、背痛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了惡性肋膜間皮瘤,因該病的平均存活期不到1年,醫師建議他接受「雙免疫治療」,5個月後腫瘤幾乎消失一半。健保署自4月1日起,將雙免疫治療納入惡性肋膜間皮瘤一線健保給付,每年約可省下300萬治療費用。

創新治療,協助為每階段肺癌提供助力 癌症免疫治療取得早期肺癌圍手術期輔助治療新適應症

創新治療,協助為每階段肺癌提供助力 癌症免疫治療取得早期肺癌圍手術期輔助治療新適應症#肺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50年癌症新發病例預計將超過3500萬人,相比2022年增加77%,其中肺癌死亡人數更是排名第一。事實上,肺癌對於台灣所造成影響甚鉅,不僅110年為發生、死亡人數雙冠王,更是連續19年為死亡人數最多的奪命腫瘤。如何精準、有效的治療一直是醫學界最重要課題,近年也發展出許多創新治療,如:癌症免疫療法、第三代標靶藥物等。其中,癌症免疫治療近年來更是不斷突破,根據去年(2023)美國腫瘤臨床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中⼀項多中⼼、隨機、雙盲研究指出,圍手術期使用癌症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並於開刀後加上免疫治療單獨使用,有助高風險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降低復發風險,且改善整體存活期。對此,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表示,癌症免疫治療適應症從晚期逐漸涵蓋至早期,提供臨床醫師更多的治療選擇,相信能帶來更大助力。 適應症首度涵蓋圍手術期,台更是亞洲第二領先國 相較過去癌症傳統治療-以手術搭配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治療方式以大範圍、無差別的殺死癌細胞,癌症免疫治療為透過改變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癌細胞的關係,協助免疫細胞重新辨識癌細胞,持續並長期對癌細胞進行攻擊,進而加以清除。因此癌症免疫療法被視為癌症治療中最具突破性的醫療發展。黃俊耀醫師指出,癌症免疫治療已成治療趨勢,以肺癌為例,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我國晚期肺癌治療共識皆將癌症免疫治療列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建議治療選擇之一。現今,最新版的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也將加上免疫藥品的圍手術治療放入建議療程。 而今年2月更於台灣核准可切除的非⼩細胞肺癌病⼈開刀前先使用免疫藥品與化學治療併用,並於開刀後加上免疫治療單獨使用的圍手術治療適應症,使台灣的肺癌治療成為亞洲第二個,讓早期肺癌患者能使用癌症免疫藥品於圍手術輔助治療的領先國。黃俊耀醫師表示,圍手術期輔助治療使用時間為兩階段,分別為術前做為前導性治療以控制腫瘤,以及術後做為輔助治療以延續手術成效,此次癌症免疫治療取得圍手術期適應症,期許接下來將能夠為臨床帶來更多治療選擇與助力。 早期肺癌術後復發率仍有四成以上!醫:高風險族群建議於圍手術期搭配輔助治療 隨著近年政府大力推動肺癌篩檢,越來越多患者於肺癌早期就被診斷,有機會大大提升存活率。然而,即使早期肺癌相對晚期存活率較高,研究指出,早期肺癌術後復發率仍高達四成以上。黃俊耀醫師指出,手術後的復發率,與病理肺癌分期嚴重度成正相關,第三期肺癌復發率高達七成六。而早期肺癌目前手術治療為主流,雖然成效佳但復發率高,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如:第II、IIIA期可開刀的肺癌患者,會建議圍手術期搭配輔助治療。 根據⼀項多中⼼、隨機、雙盲的臨床研究顯示,可進行手術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圍手術期使用癌症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相比僅於手術前接受前導性化學治療組,有較高的長期存活率,以四年存活率為例,合併治療組的存活率約為67.1%,僅術前接受前導性化學治療組則是51.5%,此研究更顯示,合併治療組有近兩成患者開刀取下的病理標本中沒有看到癌細胞,為化學治療組的約4.5倍。黃俊耀醫師表示,消滅腫瘤與提升患者存活率一直是癌症治療兩大目標,而臨床研究可見,圍手術期使用癌症免疫治療搭配化學治療有望為早期肺癌患者的這兩個目標帶來莫大幫助。 每年為近6,500名肺癌患帶來治療新希望!醫:期盼未來肺癌存活率翻倍 台灣每年約新增6,500名早期肺癌患者,且近年新發生人數更是逐年增加,對此,六大醫學會更於去年11月喊出對抗肺癌三大目標「一期篩檢率倍增、整體存活率倍增及晚期存活率倍增」。黃俊耀醫師指出,肺癌存活率想翻倍,創新治療不可或缺,此次癌症免疫藥物取得新適應症,對於早期肺癌治療帶來越來越多選擇,相信將有不少幫助。

晚期肺癌福音!腦轉移「標靶新藥」納健保:每年300人受惠省百萬藥費

晚期肺癌福音!腦轉移「標靶新藥」納健保:每年300人受惠省百萬藥費#肺癌

久咳不癒當心是肺癌!65歲黃女士8年前開始出現不明咳嗽,一開始以為是感冒還沒有完全好,沒想到咳了1個月之久,在家人建議下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肺腺癌第3期。醫師指出,肺癌有高比例確診時已晚期,6成患者發現時已無法手術,只能倚靠化療或標靶藥物。所幸今年3月起,健保有條件納入雙標靶藥物給付,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生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