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晚期比例高、死亡人數多  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頭號奪命腫瘤

晚期比例高、死亡人數多 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頭號奪命腫瘤#肺癌

新國病肺癌拉警報!肺癌已連續19年為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奪命腫瘤,不僅對國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脅,也對醫療健保造成沉重負擔。對此,國內肺癌權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攜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六大醫學會,今(12日)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楊泮池院士呼籲,政府應設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整合行政資源、加大肺癌防治力道,並鎖定三大目標,藉由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公費篩檢政策,期盼在2030年前達成「一期肺癌確診數倍增」及「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目標;另針對晚期肺癌患者現仍佔所有肺癌患者的六成,應加速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目標五年內達成「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 迎戰國人頭號奪命腫瘤,肺癌防治不能靠單打獨鬥 面對肺癌威脅,目前確診時已三、四期的病人占逾六成,因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七月起啟動LDCT篩檢,盼能夠翻轉肺癌的診斷期別,以揪出更多早期患者並及時治療,幫助提高存活率。楊泮池院士指出,台灣大多數肺癌患者不吸菸,除了本身的基因外,陸續有研究指出環境中的致病因子、空氣汙染,也可能致癌,肺癌成因複雜且晚期確診比例高、死亡人數多,面對此頭號奪命腫瘤,他強調,肺癌防治應以國家層級來處置,設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為必要之舉,盼政府正視肺癌、積極迎戰。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特聘教授陳保中也指出,雖然台灣過去在菸害防制、空氣汙染上皆持續推進,然而在防治策略整合上,仍有進步空間。陳保中教授指,肺癌防治涉及環境到醫療,並非單一單位可處理,需要透過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專責單位設立,凝聚各界共識、統籌行政資源與執行,才能保障全民健康。 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比照美國癌症登月計畫願景,25年內讓肺癌死亡率減半 楊泮池院士強調,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比照美國癌症登月計畫,朝「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的願景前進,中期目標為結合LDCT的篩檢政策,達到一期肺癌診斷數倍增,及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短期目標則又分為初級(預防)、次級(篩檢)及三級(治療)等三面向進行防治,特別是晚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期待能在五年內翻倍,以大幅降低肺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在初級防治上,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認為須從強化民眾預防觀念開始,持續推行菸害防制以降低國人吸菸率,從根本上幫助民眾遠離吸菸可能致癌的威脅;此外,空氣汙染如汽機車排氣、工業區廢氣的管控,需環保單位協助將空汙指標逐步降至國際標準。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指出,肺癌的致病因子複雜,國內很多肺癌患者並沒有吸菸,因此,教育國人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很重要,如「天天五蔬果」的飲食概念,烹調時避免高溫炒炸、規律運動等,透過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整合,從前期教育、健康習慣養成著手,再串接到篩檢和治療,全面性對抗肺癌。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則針對次級防治說明,次級防治則將重心放在「早期篩檢」上。去年七月起,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公費補助LDCT篩檢國家,針對符合年齡的具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等高風險群,提供兩年一次的LDCT篩檢,接下來也期盼能夠建立更完整的高風險族群預測模式,透過LDCT揪出更多的早期肺癌病人,並落實陽性個案追蹤計畫,讓患者及早治療、幫助提高存活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陳育民補充,肺癌的死亡率與診斷期別高度相關,第一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一旦第四期才確診,五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差別相當大。因此,如能透過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的設置,建立台灣本土肺癌篩檢與早期診治之共識指引,有助將醫療資源更及時地投注在早期肺癌患者身上。 逾六成肺癌患者確診已晚期!提升五年存活率須接軌國際標準治療 除了預防、篩檢外,現況晚期肺癌患者比重仍逾六成,晚期治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楊志新強調,如何藉由接軌國際標準治療,幫助提高不適合手術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絕對是國家級肺癌辦公室要達成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的重點。他坦言,健保資源限制下,現仍有部分標靶藥物未獲給付,免疫藥物的給付也與國際指引有些許落差,因此,三級防治目標是讓健保提供的肺癌治療能接軌國際,幫助提升晚期患者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仁熙認為,癌症已連續41年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若能透過國家級肺癌辦公室設置,落實初級、次級到三級防治,期許將改善肺癌存活率,而未來也可將肺癌防治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其它癌別,逐步打造台灣癌症防治網,幫助提高癌症的存活率、減輕病人的負擔,朝將癌症從十大死因之首移除的方向來努力。 楊泮池最後補充,台灣肺癌成因為多面向,不能像過去一樣,只透過單點的預防,而是要將各點串連成有力的防護網,因此需要跨部門的合作,針對不同期別肺癌擬訂不同策略,透過設置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整合和運用行政資源,串接預防、篩檢到治療,協助全面性改善肺癌的預後,展現政府對抗新國病的決心。

癌友「苦等787天」才有新藥!醫揭:全因健保「1政策」慘成治療孤兒

癌友「苦等787天」才有新藥!醫揭:全因健保「1政策」慘成治療孤兒#肺癌

癌症長年霸榜台灣十大死因第1名,每年所貲醫療支出龐鉅,然而健保資源分配不均呈「階級化」,恐讓弱勢癌友淪於新藥「看得到卻用不到」的窘境。醫師以中壯年抽菸者易罹患的肺鱗癌及頭頸癌為例,2者患者型態類似,多為家庭重要經濟支柱,臨床卻常見未達給付標準,僅能選擇傳統化療或自費,即使治療成效佳,一旦經濟狀況不再允許,就可能中斷治療等死⋯

早期肺癌續命關鍵?醫曝採用術後精準醫療,可再降低復發風險!

早期肺癌續命關鍵?醫曝採用術後精準醫療,可再降低復發風險!#肺癌

經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確診肺癌,更有逾一萬名國人因此喪命,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治醫師徐稟智醫師表示:「除了吸菸,肺癌還有很多其他潛藏的危險因子如:空汙、職場環境汙染或炒菜油煙,此外,民眾如有罹患肺癌的家族史,也不能輕忽罹病的風險。」,醫師亦指出,早期肺癌症狀容易被民眾與其他支氣管疾病混淆,因此過去發現時患者疾病進程大多已步入晚期,治療上更加困難,如今隨醫療進展,篩檢方式不斷精進,近年醫界也積極鼓勵高風險族群的民眾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隨篩檢越來越普及,早期可手術切除癌細胞的患者比例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有助於患者及早接受治療。 肺癌對台灣國人健康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早期肺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然而資料顯示,即使藉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隨著期別上升,肺癌仍可能有高達七成的復發率,且復發後往往已發展至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使治癒可能性大幅降低,導致患者五年存活率隨著期別上升呈現斷層式下降,成為早期肺癌治療的最大困境。在東亞族群可切除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約有5成左右病患的肺腺癌病人帶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基因突變,而過去研究發現EGFR基因突變是肺癌手術切除後復發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早期肺癌患者術後切勿掉以輕心。 臨床上,輔助治療是降低術後復發可能性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過往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選擇僅有化療,但數據顯示,術後輔助化學治療對於早期肺癌手術切除後的整體五年存活僅能提升5%;近年來陸續有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加入肺癌術後輔助治療行列,透過精準醫療,依照病人各自的基因突變或生物標記檢驗報告來選擇相對藥物治療,可幫助術後患者再降低復發機率、並提高五年存活率。 徐稟智醫師表示;精準治療的概念下有數個術後治療的新選擇,它們的治療成效對比單用傳統化療都較具有優勢。醫師同時也呼籲,早期肺癌患者在術後應進行基因檢測或生物標記檢測,確認自己是否有基因突變表現或其他生物標記、符合復發高風險族群,如果屬於復發高風險族群,可積極與醫師討論術後輔助治療的必要性,衡量治療藥物可以帶來的好處及副作用,為患者提供更穩定的生活品質、點燃生命新希望。 (圖/林口⻑庚醫院肺腫瘤 及內視鏡科主治醫師 徐稟智醫師) TW-25822_TAG_18/09/2023

衛福部肺癌風險研究計畫  歡迎符合受試條件的民眾參加

衛福部肺癌風險研究計畫 歡迎符合受試條件的民眾參加#肺癌

肺癌已連續 13 年高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首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以癌症死亡人數結構比來看,每 5 個癌症死亡者就有 1 人是肺癌,不僅每年有超過萬人死於肺癌,同時每年更有超過 1 萬 6,000 多人被診斷罹患肺癌。 一般人認為吸菸會增加肺癌風險,但是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但肺癌發生率仍持續上升。 而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生活中還有很多隱藏的風險,包括廚房油煙、空氣汙染、廢氣、PM2.5 和致癌工作環境等,也可能是罹患肺癌的危險因子。 為了更明確找出肺癌相關危險因子,衛福部目前有兩個研究計畫正在招募受測者,分別是針對非吸菸族群以及高風險族群受試者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行為及結果的研究,需要民眾的參與,讓研究更加完善,以避免更多民眾暴露於肺癌風險之下,歡迎符合受試條件的民眾參加!

拯救台灣與全亞洲的生命 肺癌篩檢普及化是關鍵

拯救台灣與全亞洲的生命 肺癌篩檢普及化是關鍵#肺癌

肺癌已對亞洲各國造成重大的醫藥負擔,根據一篇發表於《胸腔腫瘤學期刊》集結亞洲19位專家的最新共識1指出,要降低肺癌死亡率,應加強篩檢的普及與改變篩檢的方式,以落實早期診斷。 在這篇最新共識中,專家們強烈建議應從傳統胸部X光檢查轉向更先進的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採取低劑量X光的電腦掃描生成影像,進而檢測出肺部異常,包括腫瘤 。美國一項超過 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也顯示,與胸部 X 光檢查(每十萬人年有309 例死亡)相比,LDCT 篩檢(每十萬人年有247 例死亡)的肺癌死亡率相對降低了 20%,證明這是更有效的早期癌症篩檢方式。 最新亞洲19位專家共識出爐 應盡速普及LDCT篩檢 及早揪出肺癌 改善肺癌篩檢,將有助於挽救全亞洲的生命,因為全球約有五分之三的肺癌病例發生在亞洲,代表全亞洲總計有超過130萬名肺癌患者 。2020年在台灣初次診斷為肺癌的患者共計16,370 人,肺癌發生率在台灣人十大癌症中排行第三,死亡率更是排行第一 。 身為此專家共識成員之一的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表示,我們呼籲亞洲各國應盡速啟動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篩檢計畫,且應廣泛介紹這項更精密的篩檢方式,不僅能提高肺癌的早期發現,也有更高的機會提升治癒率。例如台灣國健署自2022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篩檢,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計畫施行1年共計49,508人接受篩檢,其中531人確診為肺癌,早期個案占85成,顯見LDCT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讓患者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呼籲亞洲各國應盡速啟動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篩檢計畫 根據專家共識建議,針對接受常規健康檢查發現異常且持續暴露於危險因子的患者,應每年進行LDCT篩檢,而像重度吸菸者這類高風險族群則應每年進行兩次LDCT篩檢 。 在大部分的亞洲國家, LDCT篩檢仍未在常規肺癌篩檢計畫中施行,多數因為知覺成本、補助、缺乏設備與專業人員、無明確準則等問題,再者還須面對不願接受檢測的高風險族群1。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專家們建議應制定一套LDCT篩檢準則及檢後追蹤的配套辦法,並納入綜合肺部保健方案,例如推動國家級的篩檢計畫,以加強肺部篩檢計畫及後續照護的普及。 此項共識集結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越南等地專家廣泛討論的成果,並獲國際肺癌存活倡議聯盟Lung Ambition Alliance(LAA)的支持。LAA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全球肺癌聯盟(GLCC)、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Guardant Health之間的非營利性聯盟。專家們也進一步呼籲改進,應將戒菸計畫納入肺癌篩檢計畫之中。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國健署推動的LDCT篩檢補助計畫是亞洲先例,能加速找出肺癌病人,建議除了符合補助條件的家族病史者與吸菸者之外,非吸菸者而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女性也要特別留意,以榮總院內參與國健署的LDCT篩檢統計為例,總共有1,443人接受LDCT篩檢,篩出肺癌的病人之中就超過8成是女性,不過幸好多數是屬於早期病人得以早期治療。另外,空汙也是一項危險因子,已有多篇國際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汙環境與肺癌的高關聯性,未來也應將此族群納入LDCT篩檢條件。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即使非吸菸但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女性建議應作LDCT篩檢 儘管吸菸是主要的肺癌風險因子,但非吸菸者罹患肺癌仍占多數,尤其是在亞洲女性中更為顯著 。研究顯示,與歐洲和北美相比,亞洲非吸菸肺癌患者的比例更高 。此外,相較於現在和以往的吸菸者,亞洲非吸菸的肺癌患者有更高機率在更早的年齡被診斷出來 。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無論吸菸與否,應考慮將遺傳和人口統計等因素納入肺癌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條件。 專家們指出,記錄針對從未吸菸者的風險因子國家數據報告,包括年齡、肺癌家族史、其他癌症史、二手菸以及暴露於室內(烹飪和加熱煙霧)和室外空氣污染等,也有助於當地政府建立肺癌篩檢計畫。  

中壯男「背痛到無法睡」竟罹肺癌之王!醫揭「肺鱗癌」治療命運竟是⋯

中壯男「背痛到無法睡」竟罹肺癌之王!醫揭「肺鱗癌」治療命運竟是⋯#肺癌

48歲賴先生,4年前因背痛到無法睡覺、影響生活而就醫,原以為是筋骨痠痛問題,拖了半年檢查才診斷出罹患肺鱗癌,因接受傳統化放療必須中斷工作,且需承受強烈副作用;所幸在商業保險的支撐下,他開始自費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治療,迄今已治療50多次,副作用幾乎不會影響生活,且隨時可以繼續工作。

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癌!術後復發率高達7成

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癌!術後復發率高達7成#肺癌

肺癌每年致死人數已破萬人,等於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過世,是我國民眾最大的健康危機!約3成患者確診時為早期、可接受手術治療,但據統計,即使接受完整切除,早期肺癌的術後復發率仍有約40%-70%,顯示現有治療方式仍有諸多進步空間。 近年臨床上開始在術前進行輔助性治療以增加手術治癒率,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免疫治療可以延緩晚期患者的疾病惡化並延長存活期,近年也開始擴大應用,往早期患者的術前輔助治療推進。」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醫師亦說明,過去肺癌術前輔助治療以化療為主,但療效仍有加強空間,現加入免疫療法,治療後患者病理完全緩解率增加近11倍、且可延緩復發及降低死亡風險,使早期肺癌術前治療選項更趨完備。 肺癌蟬連癌王19年!肺部神經少難發覺醫籲定期篩檢、及早治療 肺癌長年蟬聯我國十大死因榜首,確診時常常已經是晚期、無法手術,成為癌友困境。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提醒:「肺部神經分布少,肺癌初期很少出現疼痛或不適,等到患者真的有感疼痛時,很高比例都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因此多加留意、定期篩檢十分重要!」肺癌若發現時,期別越早、存活率越高,因此早期篩檢、治療為現階段肺癌防治的重要目標。 早期治療陷瓶頸?術後復發率最高仍達7成 醫嘆:輔助治療選擇單一成困境 肺癌患者術後復發機會仍高達40%-70% !為降低術後復發的可能,近年逐漸出現「輔助性治療」,包括術後用來消滅肉眼看不到的殘留癌細胞的術後輔助治療,以及在手術前先縮小腫瘤的體積、降低患者身體負擔、增加治癒率的術前輔助治療。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醫師指出:「目前早期肺癌的術後輔助選擇相當多樣化,包含了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近年也發現使用免疫治療進行輔助治療也可降低患者術後復發的機會;另一方面,術前輔助治療的選項相對單調,目前雖有化療可用,但選擇過於單一,而且對患者五年存活率的幫助仍有加強的空間。」醫師表示,大環境雖提倡早期篩檢與治療,但是在腫瘤完全切除後仍有高復發機率是目前早期肺癌治療上的一大困境。 免疫加入術前輔助!完備早期癌友治療選擇 近年癌症治療日益精準,免疫療法成為國際治療新興趨勢,醫界也逐漸將免疫療法使用時機向前推進,從過去使用於晚期治療,到近年已可用於早期患者的術後輔助,現又再度推進,首度被應用於術前輔助治療。王金洲醫師表示,臨床上觀察到免疫療法、免疫合併療法在晚期肺癌治療成效顯著,現隨篩檢推廣,早期診斷患者增加,免疫療法提前至術前輔助將能有效降低術後的疾病復發率,實為一大福音。 趙盈凱醫師也補充,研究指出對比過去術前單純輔助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應用於肺癌術前輔助能降低疾病出現惡化或復發的機率,在TFDA核准免疫治療可用於術後輔助之後,如今又再踏入術前輔助的領域,將造福更多患者,使早期肺癌癌友擁有更多元、可負擔的治療選擇,有望成為翻轉癌友人生的新希望。

「CAR.BiTE-gdT細胞治療」多元精準領航全球  躍上國際權威科學期刊

「CAR.BiTE-gdT細胞治療」多元精準領航全球 躍上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肺癌

癌症長期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細胞治療為全球新興療法,透過施打免疫細胞、幹細胞等特定細胞來治療癌症等疾病,然而,實體腫瘤(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等)仍是當今細胞療法公認最難攻克的城池,而實體癌症也佔了超過9成的所有癌症病人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兼細胞治療轉譯中心主任周德陽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有了全球革命性重大突破,專家團隊歷經多年研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CAR.BiTE-gdT免疫細胞治療」,在動物實驗展現多項亮麗成果:包括有效滲透到實體癌內部,且分泌BiTE(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激活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以肺癌和三陰性乳癌等小鼠模式證明能延長3-5倍生存時間,癌細胞消失9成以上;以及此新型奈米抗體基礎CAR.BiTE搭配gdT細胞,即使癌症靶點變異或丟失、抗原異質性也逃不掉等重要特質。 獲得科學研究權威國際期刊刊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項全球創新生技成果首先獲得科學研究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於2023年3月接受刊登,此外,相關研究技術已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並且技轉給長聖國際生技公司,進行製程開發和申請臨床試驗。 周德陽院長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自行研發的「 CAR.BiTE-gdT細胞治療」是以廣大的實體癌症病人為中心,為全球醫學做出重要貢獻,專家團隊在實驗室歷經多年挑戰,成功跨越現行細胞治療法的鴻溝,做到能對抗多種實體癌症(肺癌、大腸癌和乳癌等),並且以異體移植產品大量大規模製備,具備隨取隨用,幫助癌症病人無法等待自體細胞製造的時間和風險,此外,「 CAR.BiTE-gdT 細胞治療」有助於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普遍應用,未來將有望應用於各種表達HLA-G的癌症病人,而且能合併標靶和化療使用,可望大幅改善病人預後,延長生存時間。 CAR.BiTE-gdT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因改造 架上隨用免等待 周德陽院長說,現行的六個CAR-T產品,甚至是開發中的CAR-T產品,幾乎是以病患的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再回輸病人體內來對抗癌症,對於末期癌症病人經常因為無法等待細胞產品多達兩個月製作時程,而緩不應急。此外,癌症病人本身免疫能力已經不良,所以病人的免疫細胞品質通常欠佳,常常無法順利製成細胞產品,加上末期癌症病人血液都有正在轉移的癌細胞,也容易汙染自體CAR-T產品;另外,運用病毒來作基因改造製作CAR-T細胞也有突變風險,這些無疑是當前CAR-T治療癌症病人最大的困境。 周德陽院長強調,基於上述臨床困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開發的多靶向、多功能 CAR.BiTE-gdT是屬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的免疫細胞治療方案,更可貴的是,專家團隊的設計採取比照一般藥物般架上隨取隨用的策略,對於搶救晚期癌症病人來說,達到跟時間賽跑,並解決病人本身細胞品質問題以及額外的致癌風險等問題,非常用心貢獻癌症病人。 CAR.BiTE-gdT四項關鍵成果 逆轉免疫抑制、活化免疫細胞 對抗原丟失也有效 近年免疫細胞治療的最大突破是美國FDA核可上市的基因改造免疫細胞療法CAR-T細胞,這是藉由將認識癌細胞抗原的抗體基因透過病毒植入從病人分離出來的T細胞,使得這體外大量培養的基因改造T細胞能夠認識癌細胞並加以攻擊,在血液癌症中取得重大成功。然而目前CAR-T細胞對於佔罹癌人數大宗的實體癌症(佔90%癌症病人)例如肺癌、大腸癌和乳癌沒有任何CAR-T細胞產品能臨床使用。這是由於狡猾的實體癌細胞不同於血癌細胞,實體癌顧名思義,呈現猶如城堡般的狀態,讓免疫細胞難以入侵,還會製造許多免疫干擾因子例如HLA-G (約三成表現率,惡性度越高越多)和PD-L1(約一到四成表現率)來抑制和耗損免疫細胞;此外,實體癌細胞還有抗原異質性,意思是同一顆腫瘤裡面每個細胞抗原表現可能不一樣,使得以往單一標靶的CAR-T細胞無法有效清除癌細胞使得快速復發。上述原因使得CAR-T治療實體癌尚未在臨床試驗中成功。因此多靶向、多功能又能防止免疫抑制的CAR-T是能在實體癌成功的關鍵,然而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CAR-T產品,只有少數雙靶向CAR-T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進一步分析,CAR.BiTE-gdT在動物實驗室中,展現至少四項關鍵成效: 在相關的應用實驗證實,有效滲透到實體癌內部,並分泌BiTE(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激活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 細胞原型產品除了符合美國FDA異體移植規範,且不會傷害表現CAR.BiTE靶點的正常組織細胞。 肺癌和三陰性乳癌小鼠模式證明多靶向多功能CAR.BiTE-gdT有效延長3-5倍生存時間,甚至有一段時間內癌細胞幾乎消失。 新型奈米抗體基礎CAR.BiTE搭配天生有抗癌能力的gdT細胞,癌症靶點變異或丟失、抗原異質性也逃不掉。 歸納「可異體移植之非病毒基改多靶向奈米抗體CAR.BiTE-gdT免疫細胞治療」對於治療病人與生產製程,具備以下五項優點: CAR.BiTE-gdT具有對抗多種難治實體癌症的潛力:目前CAR-T細胞對於佔罹癌人數大宗的實體癌症(佔90%癌症病人)例如肺癌、大腸癌和乳癌沒有任何CAR-T細胞產品能臨床使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在實驗室肺癌和三陰性乳癌小鼠模式,證明多靶向多功能打擊九成以上實體癌症細胞,並有效延長3-5倍生存時間 能解決癌症病人多數無法等待自體細胞製造的時間和風險:隨取隨用的異體移植CAR.BiTE-gdT細胞能在病人檢驗完成當天馬上使用,相較於傳統自體CAR-T需要一個半月或更久時間製備,更有機會搶救晚期癌症病人,達到跟時間賽跑,並解決病人本身細胞品質問題以及額外的致癌風險等問題。 異體移植可大量大規模製備,具隨取隨用的特質:異體移植CAR.BiTE-gdT製備、凍存和檢驗後,就能隨時配合病患需求解凍使用,半天內就能完成療程。 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目前CAR-T細胞治療要價1200~1500萬新台幣左右,而CAR.BiTE-gdT在自動化大量製備製程下,相較於自體CAR-T培養製程預計能降低5倍成本左右,使得細胞治療價格更加親民和普遍應用的機會。 大幅改善病人預後,延長生存時間能應:用於各種表達HLA-G的癌症病人,而且能合併標靶和化療使用,可望延長生存時間 六大專利 獲美日歐盟台灣多國授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論文-「BiTE-secreting CAR-gdT as a dual targeting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於今年3月獲得科學研究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接受刊登,廣受全球細胞治療學者和生技領域專家的高度關注,目前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並技轉給長聖國際生技公司,進行產品製程轉換和臨床試驗籌備階段,預計於今年內開展臨床試驗,應用於肺癌、大腸癌和三陰性乳癌等有表現HLA-G靶點的癌症患者的治療,為末期實體癌症治療帶來全新策略。 周德陽院長領導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研發可異體移植、訊息RNA(mRNA)改造的多靶向奈米抗體CAR.BiTE-gdT細胞療法以治療多種難治實體癌症, HLA-G和PD-L1常共同表現於病人癌組織中,CAR.BiTE-gdT細胞有效滲透到實體癌組織中,甚至能清除癌細胞並激活其它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且對於正常組織沒有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