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氣溫涼爽而且乾燥,特別容易引起喉嚨乾癢、喉嚨痛,造成喉嚨痛的幾個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過敏、刺激物、乾燥、胃食道逆流等,這時候該怎麼做才能舒緩疼痛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告訴你喉嚨痛時可參考以下飲食建議,才能有效改善症狀。
秋天氣溫涼爽而且乾燥,特別容易引起喉嚨乾癢、喉嚨痛,造成喉嚨痛的幾個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過敏、刺激物、乾燥、胃食道逆流等,這時候該怎麼做才能舒緩疼痛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告訴你喉嚨痛時可參考以下飲食建議,才能有效改善症狀。
長者喝水要小心!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75歲曾姓阿公中風後喝水及吃飯常嗆到,也常引起咳嗽,並多次引發吸入性肺炎,有致命危機,醫師建議家人考慮鼻胃管餵食,但阿公仍堅持由口進食。求診衛福部彰化醫院復健科,醫師以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阿公咽部力量不足,進行咽部訓練後,改善嗆咳現象,降低風險。
老化造成喉頭位置降低,導致高齡者喝水易嗆咳,若不慎引發吸入性肺炎更恐致命!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及營養師吳孟潔,共同為老人吞嚥機能製作「吸食凍狀飲」,凍狀液體進入口中後可減緩流速,大大減少嗆咳發生。呼籲若家中有長輩喝水常嗆咳,千萬別輕忽風險。
70歲老翁半年前突發口齒不清及右側肢體無力緊急送醫,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發後立即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中風後接受相關復健療程,但進食或喝水常有嗆咳、吞嚥困難現象,返家後仍用鼻胃管灌食。3個月前由於右側肢體緊繃、疼痛讓無法復健,導致復原不如預期,家人的照顧壓力也愈來愈大⋯
在馬來西亞國立醫院舉辦的2024年二月國際喉暨音聲手術研習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匯聚一堂,探討最新的喉部手術技術與治療方法。其中,來自台灣的國際外科院士何冠旻博士醫師引起廣泛關注,他發表的世界首創可調式喉植入技術,為聲帶麻痺患者帶來新希望,讓他們的聲音變得宏亮,並且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新技術帶來的改變 可調式喉植入技術的成功案例,如一名40歲男性患者,在接受甲狀腺手術後遭受聲帶麻痺的困擾,經常需要進行聲帶注射以維持語音品質。然而,這種治療方法不僅效果短暫,而且頻繁的治療讓患者感到疲憊。轉而接受可調式喉植入手術後,患者的聲音明顯改善,其開朗外向的個性也隨之恢復,展現了這項新技術對於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的重大影響。 國際認可與未來展望 來自德國、印尼、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等國的專家,在研習會上對何冠旻博士的技術給予高度評價。 此次執刀由馬來西亞醫師負責,何醫師和馬偕醫院謝麗君主任協作帶教,謝主任是亞洲執行此手術案例最多的醫師,也是首位在國際知名期刊「喉鏡」發表此手術的長期追蹤成效,證明了其在臨床上的有效性與可行性。聲帶麻痺患者常面臨聲音沙啞及吞嚥困難等問題,可調式喉植入技術不僅可以改善語音品質,還可以透過門診調整,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國際外科學會台灣總會理事長陳錦國醫師分享,此技術在去年歐洲的國際會議上已獲得外國專家的高度讚揚,治療效果良好,令人驚嘆。這項技術的成功不僅為台灣帶來榮光,也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的認可與迴響,預示著未來對於聲帶麻痺患者治療方法的革新與進步。 何冠旻博士首創的喉植入技術不僅在國際上獲得認可,更為聲帶麻痺患者開啟了一條新的治療之路。透過這項創新的技術,患者能夠重拾自信與生活的品質,展望未來,這種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完善,將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沙啞一直好不了,竟是下咽癌警訊!台中一名63歲單身王姓男子,一直覺得聲音沙啞、喉嚨卡卡,甚至快喘不過氣,到澄清醫院看診求助,經耳鼻喉科醫師發現王男講話聲音沙啞,發出急促喘息聲,察覺不太對勁,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喉嚨一顆近3公分大的腫瘤幾乎要掩蓋呼吸道,情況危急,進一步診斷為下咽癌第4期。
80歲的李阿嬤日前因腦中風,出現吞嚥障礙情形,李阿嬤表示,吃東西時一直喉嚨感覺卡卡的,食物難以吞嚥,常常邊吃邊咳,醫師建議放置鼻胃管灌食,以維持身體足夠營養,但李阿嬤雙手合掌,落淚表示:「拜託啦!我不要放鼻胃管。如果醫師要幫我放鼻胃管,我寧願一輩子不吃東西」。
隨著家中高齡長輩退化、失智情形逐漸明顯,咀嚼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該如何幫助吞嚥困難的失智長者進食、準備食物?介護食品又該如何選擇才能兼顧營養?《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供吞嚥困難的「飲食照護7招」,幫助防止嗆咳及吸入性肺炎,讓長輩吃得有食慾,也能有尊嚴,並建議介護食品在選擇上應注意「3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