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快篩開賣!為提供大眾更多快篩選擇,並舒緩大量快篩需求問題,衛生福利部宣布,開放2歲以上使用唾液快篩,讓許多害怕「戳鼻子」的民眾躍躍欲試。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唾液快篩前若沒注意到2件事,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到底唾液快篩是什麼?檢測步驟怎麼做?與鼻腔快篩哪個準確度高?《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使用前必知5大QA,操作圖解一看就懂。
唾液快篩開賣!為提供大眾更多快篩選擇,並舒緩大量快篩需求問題,衛生福利部宣布,開放2歲以上使用唾液快篩,讓許多害怕「戳鼻子」的民眾躍躍欲試。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唾液快篩前若沒注意到2件事,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到底唾液快篩是什麼?檢測步驟怎麼做?與鼻腔快篩哪個準確度高?《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使用前必知5大QA,操作圖解一看就懂。
新冠確診者口服藥需求暴增!自5月13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親友代為看診」,可望幫助輕中症確診者,加速領到輝瑞「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及時獲得治療並避免陷入轉重症風險。可代看診的對象規定有誰?需先準備好哪些物品?《優活健康網》幫您一次整理!
新冠肺炎口服藥在5天內投藥比較有效,但由於目前醫療量能不足,民眾從確診、視訊看診開處方到真正拿到口服藥,間隔動輒超過5天!
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新冠確診者、居家隔離者、居家照護者也隨之飆增,民眾除了跟著隔離天數「7+7」或「3+4」做好採檢及防範措施外,自己的勞動權益你清楚嗎?究竟3類人「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居家照護者」請假和上班工時該怎麼算?自主防疫期間雇主該不該給薪?《優活健康網》幫您一次整理好!
電子圍籬取消了嗎?別弄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5月8日起,隔離新制取消電子圍籬只針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之被匡列居家隔離者。而居家照護確診者、居家檢疫者這2類人,仍受電子圍籬管制。以下是《優活健康網》6大QA整理:
2020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劇烈衝擊了人類生活方式,經歷兩年多的疫情折磨,許多國家在疫苗施打率提升後,逐步邁向「與病毒共存」的新防疫模式。但這代表疫情已來到盡頭嗎?不,新冠病毒仍不斷變異,隨時可能再度肆虐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何評估後疫苗後的疫情發展?《疫苗商戰》分享謹慎而長遠的觀點,提醒人類與病毒這場戰爭,仍處於進行式,個人利益與集體福祉,必要時須有所取捨。以下為原書摘文:
施打疫苗會引發耳鳴嗎?疫苗到底該不該打?一位58歲男性在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因出現不良反應而求診,主要症狀包括突然覺得耳朵嗡嗡、嘰嘰叫的耳鳴症狀。 另有一位63歲男性更出現頭暈、頭痛、脹痛、失眠的症狀,且耳鳴伴隨聽力下降現象,檢查後確認輕度突發性耳聾,且排除為中耳發炎或是外傷造成,因此懷疑不良反應與施打疫苗有關。雖用藥治療2周後,原本頭暈與脹的症狀改善許多,但耳鳴與聽力喪失的症狀只改善一半,目前仍持續治療。
台灣近日開放6到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為加強追蹤兒童及青少年在接種疫苗後,可能產生常見不良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3日起,推出「Taiwan V-Watch 疫苗接種 - 健康回報」,並將18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爸媽皆可透過手機疾管家申請,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可幫助了解常見疫苗副作用的發生概況,並提供及時就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