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換季就渾身不對勁?季節交替總是容易頭痛、皮膚癢、情緒低落?小心你可能得了「氣象病」!專業中醫師教你如何自我檢測與預防。到底「氣象病」是什麼?原來是溫度、濕度在搞鬼!
你是否一換季就渾身不對勁?季節交替總是容易頭痛、皮膚癢、情緒低落?小心你可能得了「氣象病」!專業中醫師教你如何自我檢測與預防。到底「氣象病」是什麼?原來是溫度、濕度在搞鬼!
53歲林先生被診斷出第3期肺癌,接受西醫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後,期間因為身體虛弱不適,轉而尋求中醫協助調理。中醫指出,病患在癌症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精神不振、疲勞易倦、失眠多夢等症狀,除建議依個人體質調理外,平時也可按摩「4穴位」,幫助緩解腸胃不適。
早期乳癌的治癒率高,以手術治療為主,而患者術後所經歷的不適症狀常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精神萎靡等情緒。對此,中醫師表示,除西醫治療外常求助於輔助療法,中醫以「補氣養陰」為原則,依照患者體質、癌症分期、不同的治療階段配合相對應的中醫治療。
楊小姐待產第三胎,分別於前兩胎分娩後第三天復發乳腺炎,因非常不適,在服用退乳藥後發炎症狀雖舒緩,但同時也因為藥物的抑制,導致無法繼續哺餵母乳。為了在第三胎產後能夠順利哺乳,楊小姐產前至醫院中醫門診就醫,經與醫師討論治療對策,於產後第一日開始服用中藥湯劑調理體質,不僅沒有復發乳腺炎,且乳汁分泌情況良好,哺餵母乳非常順利。
高齡92歲的許奶奶,自述整天都很喘、兩腳皆水腫,曾至大醫院診斷為心臟衰竭,之前更發作過心肌梗塞、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心導管都做過3次了。這幾年因年紀越來越大,心臟功能持續變差,但已經不想再做手術和心導管了,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利尿劑、心律及血壓的西藥,希望能用中藥調理,減緩易喘症狀。
初夏悶熱的天氣總是讓人昏昏欲睡、渾身無力,有些人甚至會食慾下降,變得心情浮躁、不安,到了晚間更難以入睡,常感疲倦、虛弱等不適症狀。中醫師提供「初夏元氣法則」保健法,加入溫潤性質好吸收的高麗蔘,幫助民眾透過日常飲食補氣補力,2做法可作為日常養生飲品。
隨著空污霾害越來越嚴重,季節轉換之際,也會帶來空氣污染物,例如森林火災、大量焚燒垃圾等。面對空污問題,中醫師認為,若民眾希望提升身體的防禦力,應首重「心肺功能」調理。以下更提供5種養肺的中藥材及穴位按摩,以及建議養心的運動方法。
台灣兒童近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兒童的視力一直是父母關心的問題;其中弱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高度遠視、散光造成,對此醫師建議,可使用中醫治療刺激視神經,讓視神經加速成熟改善弱視。台中市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林佑彥於《眼癒力》一書中,結合中西醫破解眼睛症狀,從症狀看健康,對症找問題,幫助讀這改善眼病。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