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占總人口達到20%,每5人當中就有1人是老人。說到老化,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我爸活到90多歲,算長壽了啦」,但仔細想,他是健康走完人生,還是後面10年坐輪椅、記憶混亂、什麼都要靠人幫忙?《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說明,老了之後若能做到5件事才是真正的健康老化。
市售食鹽種類繁多,從精鹽、岩鹽到低鈉鹽、碘鹽、氟鹽等機能性鹽。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因為使用「低鈉鹽」有助於降低血壓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讓「低鈉鹽」、「減鈉鹽」成為消費者購買的熱門鹽品。但是,坊間仍有不少低鈉鹽的迷思與誤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一次破解8大常見低鈉鹽迷思,帶你正確吃鹽、聰明減鈉。
失智症並非單純的正常老化,而是因大腦功能受損所引起的疾病。究竟失智症前兆有哪些?該如何進行篩檢?當發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變差等初期症狀時,看哪一科才能獲得正確診斷?此外,近年來失智症新藥陸續問世,是否真能讓早期失智得到治療並有效延緩病程?《優活健康網》特別採訪失智症權威醫師,解析失智症常見相關疑問。
近幾年因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感覺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而因熱病死亡的案例也明顯增加,像2003年8月歐洲熱浪來襲,便造成將近兩萬人死亡,而台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更容易造成熱傷害,不得不慎!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家醫科許馨文醫師指出,常見的熱病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及最嚴重的中暑。熱痙攣是因身體大量出汗,鹽分流失造成電解質不平衡,以致肌肉抽筋痙攣;熱昏厥則因高溫造成皮膚...
到超市、賣場購買生活食品已經成為多數上班族的習慣,但您有仔細查看過「有效期限」嗎?為加強市售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維護民眾消費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日針對北市108家大賣場、超市是否有違規販售變質、腐敗或逾期之食品,總計查獲9件逾期食品,除要求業者立即下架銷毀違規產品外,衛生局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罰鍰3-15萬元。此次查獲的9件逾期食品,包括「家樂福三民店販售之光泉鮮果園及光泉麥茶」、「惠康...
張女士(化名)一星期前有感冒症狀,早上起來刷牙漱口時,發現水會從左邊嘴角流出,左眼無法閉緊,趕緊往鏡子一看,發現自己臉歪嘴斜的,到醫院掛號經醫生檢查後,根據醫生診斷結果判斷為「左側顏面神經麻痺」並非中風,經過藥物治療後兩個月回診時已完全恢復。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葉炳強醫師指出,上述突發性一側臉部肌肉無力,又稱〝貝氏麻痺〞,是一好發於青壯年的毛病,年發生率約10萬人有20~25人,大...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全台癮君子大約有四百五十萬人之多,而且根據該單位分析長期吸菸的負面效應,發現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3倍,罹患肝癌的機率是1.5倍,子宮頸癌是5.8倍,喉癌是6倍,腎臟病的2.2倍,心臟病、肝硬化與中風都是2倍。牙周病醫師黃怡豪指出,其實吸菸對於原本就有牙周病的患者,更有雪上加霜的傷害!黃醫師解釋說,包括尼古丁在內的許多吸菸副產物對於牙周組織都有相當的毒性。...
對於食品安全的問題你最擔心什麼?每隔一陣子,媒體就會報導哪裡有黑心食品,或者哪裡又發現有不合格農藥檢出的農漁養殖產品。這些消息常常弄得大家開始疑心,自己是不是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很多有毒的東西或甚至是致癌的東西。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想知道所吃的食品安不安全或有沒有毒,就要先了解有哪些「物質」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食物當中,然後再探討它的「含量」是否足以傷害身體。張營養師舉例說明,我們...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及社會觀念的改變,人類除了要求健康長壽外,也開始要求社交功能,期望不要出現健康長壽與社交不同齡,造成社交老化或社交死亡(Social Death)的情形,亦即在健康的身體下,也希望有年輕的外貌。近年來,除了傳統對外在形體不滿意的族群外,更增加了因為社會觀念的改變而加入的大量人群,且於此同時,更進步及安全的醫療填充物(Filler)也發展出來,使得醫療填充物成了炙手可熱...
孩子的咳嗽常帶給父母或阿公阿嬤很大的困擾。以前大人的想法是快快給孩子止咳,但是多年來的經驗使得許多家長了解到,止咳對孩子並不好,化痰(讓痰變稀容易咳出)之後咳乾淨才是上策,正是所謂的「咳者咳之!」而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想法。為什麼會咳嗽呢?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樂俊仁表示,呼吸道受了病毒、細菌等感染,或有異物進入氣管,或身體受了某種過敏原的刺激,咳嗽就是很自然的反應。氣管會分泌痰包住...
何謂「深部靜脈栓塞」?簡單的說就是離心臟最遠端的下肢靜脈管內,因為血液凝結成份、血管壁平滑性或血流動力等因素,加上某些疾病或不明原因,造成改變,形成血栓塊阻止靜脈血迴流,就像高速公路塞車一般,整個靜脈循環動彈不得。這種靜脈血栓最常發生於下肢靜脈管,尤其對於「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不動」的上班族來說,是容易罹患的高危險群。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謝俊雄醫師指出,深部靜脈栓塞一般都發生在下肢,下肢的大靜...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懷孕不能亂吃藥,但女性的精神疾病好發於18至45歲,正是生育年齡,尤其有些女性在懷孕前已經罹患精神疾病正服藥治療中,或者懷孕、產後出現精神疾病需要治療時,”精神科藥物的諮詢”就顯得更為重要。相較於以往醫師普遍不傾向開立藥物給懷孕婦女的情形,近幾年醫療的觀念慢慢有了轉變。高雄立市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林潔欣醫師指出, 許多研究顯示懷孕時若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