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自體免疫疾病成現代流行病!自體免疫疾病是指人體異常的免疫反應攻擊正常細胞所產生的狀況,目前發現的至少有百種這類的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日前,台灣醫師於國際期刊發表社論,探討免疫疾病增加的可能原因,並呼籲從飲食、壓力管理到疫苗接種等方法來預防免疫疾病。
16歲周姓少女因為青春期臉部出現青春痘,到皮膚科診所看診後拿藥膏與抗生素治療,沒想到兩天後開始出現胸口悶痛不適與灼熱,且經常感覺有異物梗塞,甚至無法吞嚥的狀況。由於無法進食症狀越來越嚴重,就醫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其食道中段有明顯潰瘍,診斷為罕見的「藥物性食道炎」,所幸經藥物治療後順利康復。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癌症已連續40年高居10大死因之首,且每年奪走4萬多人的性命。醫學研究已證實,每天攝取的飲食種類與腫瘤發生有密切的關連性,營養師提供「最強防癌食物」清單,讓民眾作為日常飲食參考。
一位近60歲的男性,在吃飯時總是邊吃邊流淚,太太看在眼裡問他是否心情不好?但他總是否認。直到有一天和朋友一起慶生聚餐時,發現他一邊高興地大快朵頤,但右側眼角竟一直淌著淚水,大家覺得很怪異,建議他去做進一步檢查。
頸部腫大、呼吸困難,一吃東西就容易嗆到,可能是甲狀腺疾病造成!48歲的王先生因為妻子罹患甲狀腺癌,自己也安排了甲狀腺相關檢查,卻發現右側甲狀腺有一個約1公分的結節。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謝瑜芳分享,某日起床後,突然感覺膝蓋活動時有些緊繃,蹲下時能感到明顯壓力和不舒服感,剛開始以為是為剛生產完導致膝蓋老化而產生的關節積水,經復健科醫師呂學智檢查並探究原因後,診斷為雙膝髕骨外翻,經過3個月的復健治療,已擺脫膝蓋卡卡不順與疼痛感,在復健職場上協助更多病人進行物理治療。
性愛是人類的本能,但某些姿勢需要靠足夠的體能和技術才能完成,例如需要肌力和敏捷性。雖然良好的性生活最重要是溝通和經營,但有數據顯示,運動訓練可增加一定的精力並增強「性喚起」,且運動是腦內啡的重要來源。以下專家們推薦12招健身訓練動作,讓你的身體能駕馭各種姿勢、為下一次性愛做準備!
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喚起大眾對乳癌疾病的重視,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於今(18)日舉辦「為你許願 乳妳所願 乳癌病友家人心聲調查」發布記者會,公布國內首份針對乳癌病友及其親友樣本數破千之研究結果。會中邀請病友及照顧者代表朱芯儀、衛斯理、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副理事長何雪萍、台灣乳癌治療權威暨高雄醫學大學乳房外科主治醫師侯明鋒、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郭玟伶、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李淑容、立法委員張育美...
始自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的發明,以及1985年美國FDA首度批准將人工耳蝸(電子耳)用於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成人之後,重度聽損者才出現了一線「聲機」。直到1992年澳洲國寶電子耳正式進入台灣,至今在台三十年,透過產官學界及醫療團隊的努力、社會福利政策的補助,以及公益團體的捐贈與推動,共計讓3000位過去無法從助聽器獲得幫助的極重度聽損患者重返有聲之路。 一家三口植入電子耳...
醫學上對於自閉症的成因尚無明確定論,但根據資料,自閉症患者近年確診比例不斷增高。根據2020衛生福利部統計,確診人數在近20年來成長了8倍。為什麼會有自閉症?要如何知道孩子有沒有自閉症?
快60歲的陳太太一天倒垃圾後覺得肩膀痠痛,本以為只是疲勞拉傷,結果過1週沒比較好,且疼痛範圍慢慢擴散,曬衣服時整個手都抬不起來。後來求診復健科,發現肩旋轉肌竟已有撕裂情形。
新冠病毒最新變異株BF.7,已在國內外迅速傳播,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雖然感染BF.7可能不會增加疾病嚴重度,但仍要留意病毒更加進化的「2大特性」,恐是秋冬新冠疫情「重複感染」最應當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