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失智時,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而當記憶逐漸消失了,母愛還在嗎?日本腦神經科學家恩蔵絢子於《你忘了一切,卻沒忘記我》一書中,以腦科學家的角度觀察母親,並以女兒的身分理解母親的轉變,提出對於阿茲海默症提出顛覆性的看法,讓讀者對失智症家人有更多的理解,以及找到恰當的應對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水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你知道有些料理加水更好吃嗎?國際品水師夏豪均、吳侑諭於《你喝的水其實很有戲!》一書中,分享有趣的品水知識,涵蓋水的種類、形成、礦物質成分,也傳授如何選水、搭水、喝水的應用,帶領讀者探索水與風味的關聯,走進「每一口都有戲」的感官世界。以下為原書摘文:
生活中難免都會遇上雙面人,在人前跟你談笑風生,在人後可能用盡各種方法來詆毀你,該如何揪出這種人?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FBI資深顧問大衛.李柏曼(David J. Lieberman)於《看人要準,防人要快》一書中,幫助讀者打造識人雷達,讓你從見面的第一天起,就能看出對方的心理狀態,提前避開那些可能傷害或利用你的人。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般認為牛奶和乳製品,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必要食品」,所以當中一定也有不少人如此認為,才會「為了健康而天天攝取」。但只要實踐「腸道按摩法」就會明白,其實這種一直以來被視為「健康常識」的定論,不見得一定是對的。或許大家會覺得很驚訝,但平常經常攝取這些食品的人,其實肚子觸摸起來都比較硬,排便情形也都不太理想,有不少人甚至常常有拉肚子或便秘的煩惱。通常這樣的男性很容易拉肚子,女性則很容易便秘A...
吃藥看起來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但是,用藥過度也是高齡族群的健康管理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美國退休族協會」曾公佈一項統計指出,平均有超過四百萬名退休老人一次服用八種以上的處方藥,統計中還顯示,有五分之一年齡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美國老人可能用藥不當,這還不包括病人私下到藥房去拿藥的。印刷、廣播媒體上,以及無所不在的電視廣告上,有許多誇大不實的宣傳,例如有一種藥就宣稱能打通關,萬靈丹似的...
其實三十歲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膽結石或膽砂存在,有些人有感覺、有些人完全沒感覺,要看結石大小的程度而定。有些人在用餐後會出現腹部脹氣,或是吃完較油膩的食物後有腹瀉的情形,有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以下的方法可以預防膽結石:早餐時攝取適當的冷壓植物油,可以幫助膽囊的收縮和膽汁的排空。建議在百分之百有機蘋果汁一百五十毫升中,加入有機亞麻仁籽油或有機冷壓橄欖油十五毫升,每天早餐時喝,作為預防。...
肝、腎、腸、肺、皮膚,可以說是人體的五大排毒器官,因此要排毒可以從這些器官下手。一旦身體的毒素降低或是清光了,我們的身體就會提高對過敏的容忍度,自然過敏就不會輕言復發了。肝臟排毒法:每天吃大量的有機新鮮蔬果或喝有機蔬果汁。由於新鮮蔬果汁偏寒涼屬性,因此若是寒性體質的人,可在果汁中加入生薑或肉桂粉一起打成汁,以免有越喝體質越寒的後遺症。補充可強化肝臟解毒功能的營養補充品。服用苦茶油加檸檬汁,以...
這幾十年來,在冰箱與空調設備的普及下,整年都能取得冰冷的飲料和食物,房間的溫度也能保持恆定。但是長期處在沒有溫差的環境中,身體會逐漸變冷。夏天在冷氣房內喝冰啤酒,冬天在暖氣房裡喝加了冰塊的果汁,這種生活過久了,體內會一直處於冷卻的狀態。因此,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因為低體溫導致身體異常而前去求診。尤其是近來的小孩從一出生就在冷暖氣完備的環境下長大,身體變得無法適應溫差。既不找工作也不升學的年輕人(...
傳統根管治療的成功與否,是依細菌培養法來判斷,也就是說,從抽過神經的牙齒取樣做體外細菌培養,看是否會長出細菌菌落,沒有菌落出現才算成功。現在的牙醫幾乎都是根據X光片上有沒有膿漏作為判定標準。但這是最低標準。許多歐美整合醫師及生物能牙醫師並不茍同這種作法,因為從生化實驗顯示,抽掉神經的牙齒有劇毒產生,還窩藏許多細菌。齒槽骨空穴很容易引起潛伏性的感染,但是絕大多數的病人對於齒槽骨空穴沒有任何感覺...
什麼是氣?「氣行血」,氣就是讓血流動的主要力量,那麼什麼是讓血流動的主要力量?不就是心臟和血管嗎?其實心臟和血管只是其中的一種微觀的研究,以客觀而言,讓血流動的力量是一種能量,一種共振效應,和心臟共振好一點的就容易多分配到一些血液,反之,如果共振不好,不和諧,那麼血液就不容易流進這個器官,這個組織。氣講的就是這種共振。這種「共振不好」,這就是所謂的「循環不好」。以名詞而言,嚴格來說,西醫中並...
根據澳洲環保署(Australi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簡稱EPA)的定義,凡使用洗衣機、淋浴、洗澡,或從洗手台、廚房產生的家庭廢水,都叫做灰水。廁所排放的則稱為「黑水」(black water)或污水(sewage)。當乾旱期不斷延長,人們理解到使用灰水才能讓花園保持生機,加上使用灰水具有經濟效益,我的客戶在把洗衣機回收水拿來澆花後,水費馬...
外界的「毒物」進入體內,跟著血液循環,從身體的大動脈、小動脈,一直送到微血管裡面。如果我們的新陳代謝不夠快(例如寒冷、不運動、少喝水),或是一下子太多毒素進入體內,這些毒素就會「卡」在微血管的末梢,也就是微血管最豐富的表皮(外皮膚)和黏膜(內皮膚)上。 一旦有異物「卡」在這些微血管裡面,免疫系統當然要想辦法將它們排出來,但是,要怎麼排呢?身體唯一的方法,就是派白血球來清理,此時,從外表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