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職場女性往往需要面對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進而出現疲勞、睡眠、肥胖、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膚質變差、腰酸背痛等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張若偉分享「職場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及藥材調理,做好健康管理就能對整體有所幫助。
長期照顧的旅程很漫長,若能看清楚照顧的全貌、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減少迷惘的感受,且不僅是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同時也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整理長照路上的挑戰4階段,無論是尋求親友幫助或利用長照服務,都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幫助自己長久的走下去。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1歲黃女士幾年前因一次做志工時不慎摔傷頸椎,開始出現頭痛、肩頸痛,甚至牙痛等症狀,雖有求診復健師做熱敷、牽引,但效果有限,多站一下頸椎就不舒服,2年來整個人像癱瘓般很不舒服。在忍痛多年後,才轉診神經外科決定動手術,然而頸椎術後卻因體內植入物鬆脫導致排列歪七扭八,更使病情雪上加霜。頸椎滑脫「走山」超難熬!終於等到植骨捐贈解脫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黃女士在幾...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終其一生,每3人就有1人會得到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HZ),雖然此病大部分不會致命,但其後遺症卻可能會讓人痛到鬱卒。神經內科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會發病,多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免疫力低下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第一次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時,體內會產生細胞免疫以抑制背根神經節內潛伏的病毒,一但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每次遇到有明星夫妻離婚的新聞,都讓粉絲心碎問:「真的回不去了嗎?」公眾人物的離婚總是特別引人注目,特別是回溯在2021年,爆發王力宏與李靚蕾、大S與汪小菲、江宏傑與福原愛、趙麗穎與馮紹峰等多組明星夫妻離婚的事件,更被網友感慨為「娛樂圈離婚元年」。然而隨著疫情隔離,強制讓許多伴侶聚少離多,也可能成為離婚率增加主因。但要經營一段婚姻,不是件簡單的事,朝夕相處的一段感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對夫妻想求子,曾做過2次人工生殖療程但都不成功,還出現呼吸困難症狀,至中醫求診時發現太太全身明顯水腫、無力虛弱,且行走需由先生攙扶。太太表示自己本身有多囊性卵巢、月經混亂問題,且因先生精子活動力較差,因此聽從婦產科醫師的建議,選擇人工方式懷孕。然而,不僅第1次人工授精失敗,第2次作試管嬰兒,太太在打完排卵針後就有不舒服、想吐感,待胚胎植入之後,打黃體素,身體就開始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名50多歲中壯年男性,前陣子食慾逐漸變差,然而,儘管吃得變少,肚子卻越來越大,原以為是年紀漸長所致,因此一直沒有就醫,直到腹部的脹痛越來越強烈,生活品質每況愈下才就醫檢查。醫師進一步檢測後確診為骨髓纖維化,且其脾臟體積是正常人的兩倍大。所幸,今日已有標靶藥物可用,健保目前給付高風險的骨髓纖維化病人,在標靶藥物的治療約3至4個月後,脾臟即明顯變小,不適症狀緩解,終於恢...
2021-12-2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妳也想擺脫「苦命臉」嗎?據統計,只要年過30歲,原本像「地基」般提供支撐力、讓肌膚維持緊緻和彈性的膠原蛋白便會加速流失,導致肌膚逐漸凹陷、看起來憔悴沒精神,如果已經接受過電、音波療程效果仍不顯著,醫美診所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楊舒鈞建議愛美人士可以透過補脂手術,使用自體脂肪填補臉部凹陷,把「地基」打穩再做其他補強...
2021-12-29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白內障是老人的專利嗎?其實不然。由於3C產品氾濫、使用度高,造成不少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提高白內障發生率,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2018年有115萬多人因白內障就醫,其中50歲以下年輕患者越來越多,知名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表示,門診中曾出現20多歲就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的患者,然而目前的藥物只能延緩惡化、無...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2年,逾2億5萬人確診,更導致超過5百萬人死亡,而在受到疫情長期威脅下,世界看待健康與免疫的看法也逐漸改變。集結8個國家、針對超過1.6萬名50歲以上民眾研究的跨國「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結果就顯示:受試民眾對於健康狀態重視度由65%提升至76%;但疫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僅由44%增至65%。50歲以上疫苗施打率低,過半數得病才驚免疫力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一位54歲女性長期有食物逆流,合併吞嚥困難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但照過胃鏡,賁門沒有發炎也沒有鬆弛,錯被當作胃食道逆流治療,因此效果不佳;直到透過食道壓力檢查,才發現是罹患「食道弛緩不能症」,食道蠕動功能喪失導致食物堆積於食道而倒流,與胃酸逆流無關。另一64歲女性被胃食道逆流症狀困擾已長達10年,晚上睡覺時一躺平,胃酸就逆流上來,難以入睡,半夜也常被自己胃酸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適逢胰島素發明的100週年,作為糖尿病患者的救命藥物,在糖尿病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時間演進,胰島素也不斷地被改良創新,現今除了長效型和複方劑型的胰島素,注射針頭也從傳統針頭改良成筆針形式。尤其在智慧醫療的蓬勃發展之下,市面上已有許多數位工具可輔助胰島素的使用,包括智慧控糖app與搭載藍芽功能的智慧胰島素注射裝置等。這些突破性的發明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療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