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溝通「9大禁忌」超毀形象!專家提醒:別讓人猜測、越聽越煩

網路溝通「9大禁忌」超毀形象!專家提醒:別讓人猜測、越聽越煩

2022/7/20
利用網路社群溝通,已是當代主流社交方式之一,儘管不少人會透過這曖昧不明的距離感包裝形象,但也有些人反而更容易因此製造誤解,惹人不快。聲音表達講師林依柔在《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歸納分析出在通訊軟體上9種令人反感的狀況,提醒讀者,別因為網路溝通的便利性和距離感,反而忘了注意基本禮節,照顧溝通對象的感受。以下為原書摘文:

本篇文章目錄

對「自媒體形象」有點自覺吧

現在網路科技實在方便,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是相當容易的事情,有可能是直接拉個Line 群組,或是丟個對方的聯繫方式,就能開啟一段合作。不過往往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自媒體形象」更會影響到他人想不想要與我們有進一步的碰面機會。

舉例來說,現在每個人的手機通訊軟體一打開,應該至少都會超過十個以上的群組。假設今天有一個人,他只丟了一個連結或是一長串的文章到上百人的群組內,那麼你會細細地看完它嗎?以及,你知道他想表達的重點是什麼嗎?

同樣的,如果這個訊息是只有發給你一個人,你會認真點開來看嗎?你覺得他所關注的地方和你所在意的重點會是一樣的嗎?而你有沒有曾在通訊軟體中被某些人的訊息惹毛,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回覆呢?

簡單來說,這就是對「自媒體形象」無意識的人會做的事情。依據我教學多年來學員向我求助的困擾,以及我自己身邊的真實經驗案例,可以整理出9種在使用通訊軟體時會令人反感的狀況:

1.開頭不先給稱呼或打招呼,直接說想說的內容

除了最親密的家人或是真的很熟的朋友外,像這樣的表達方式,會讓對方覺得沒有禮貌。

2.丟了一個連結或文章、影片,但沒說重點是什麼

過了一會兒,甚至有些人還會問:「你的感覺如何?」像這種完全不先給予聚焦性的表達,又想要他人發表評論,就很容易落入彼此的想法很難快速得出共識的狀況,而且如果回答出不是對方想要的答案,又很容易激起一番辯論,相當耗能量。

3.內容沒頭每尾、沒重點,劈頭就用疑問句要你回答問題

例如「在幹嘛?」「明天下午有空嗎?」「這個專案完成了嗎?」像這樣簡單的提問,雖然我們是可以立刻回答的,不過難免會想先知道對方問這句話是不是有什麼原因,或是有什麼緊急的事情是需要我們協助的,因為我們在回答問題時會先衡量一下自身的狀況和時間,再來做回應,整體更會讓人感覺比較得體。延伸的極端版本就是當我們認真回答對方之後,對方就沒回應了。遇到這樣的人,是不是會讓人感覺很自私呢?

4.每次內容都是在抱怨和八卦

如果一次兩次,大部分的人都還可以接受,但若是常態性的,每次點開訊息都是滿滿的負能量,就會令人很反感。當一個人抱怨時,到底是想要獲得他人的「立場認同感」、「希望對方一起罵」、「尋求他人的解決方案」,還是僅只是想要對方給他「摸摸頭的情感支持」?而大部分在抱怨或是八卦的人,會不小心落入於「太認真在罵對方」而忘記傾聽者的心情,更別提顧及對方聽到之後的感受。接收到這樣負能量的訊息,若自己不懂得消化排解,真的會越聽越煩悶,久了就會想遠離對方。

5.沒搞清楚彼此關係,聊天語氣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在網路世界的「分寸」拿捏很不容易。舉例來說,當我們稱呼對方「你」或「您」的時候,前者會讓人感覺比較像同輩,後者就會令人感覺比較受到尊重。除了稱呼的方式之外,有些時候可能你跟對方只是網友,或是別人介紹的朋友,並沒有真正面對面互動過,卻在文字表達上過於直接或是忘了禮貌,難免在感受上也會令人多想,甚至就降低了想繼續認識這個人的意願。

6.只說自己想說的,不在意他人感受

像這種主觀意識太強,只要和別人的想法不同就會想要反駁或是找藉口的表達方式,會令人感覺到很沒耐心及同理心,久了便不太想和這類人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容易落於表象的噓寒問暖。而這種狀況還有一種極端延伸,就是喜歡在對話群組中分享一些敏感性的議題,例如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等。在我們毫無把握對方想法是否跟我們一致時,不太建議直接談論這些比較個人的內容,以免對方難以接話,或是說出來的內容不符自己期待時,需要經歷一番耗能討論,可能會影響到彼此的關係。

7.平常根本沒在連絡,需要你時才瘋狂找你

而這樣狀況的延伸版,就是你可能才剛認識對方,結果他就很想推銷你購買產品。還有一種狀況,就是一開始沒說要碰面的目的,只簡單地說「好久不見了,想約你出來喝杯咖啡,更新一下彼此狀況」、「什麼時候方便見面?聊聊看合作的可能性」。倘若彼此太久不見或是根本不熟,說出這樣的句子一定會讓你滿頭問號,因為根本搞不清楚對方的目的是什麼,很容易就浪費了彼此的時間。在溝通對話中如果沒有先建立起彼此的好感度,和創造對方也想認識你的動機,想約對方出來,就會難上加難。

8.訊息中都沒有標點符號,不僅閱讀相當吃力,又容易造成誤解

每次在培訓中間的下課時間,我都會請學員拿起手機「檢視」和他人的訊息對話。在傳送訊息時,雖然只是封訊息,但有沒有留意該有的禮貌?許多人因為懶得打太多字,喜歡用貼圖做回應,或是在打字時,所有的分句、分段,都使用「空白格」來表示,這樣不僅顯得很沒誠意,還有可能讓對方曲解了你的文字情緒。其實「標點符號」是說話口氣的延伸,應該要正確透過標點符號來表達你的想法和心情,而不是讓對方去猜想。

9.文字訊息不是電話聊天,請1次完整表達想要講的內容

這種表達方式,就是「沒想清楚完整的內容是什麼,就很碎片化地傳送了訊息」,明明只要1句話就可以清楚表達,不過因為傳送訊息太過方便,話都還沒說完,就按了「送出」,所以如果要完全理解對方的想法,就需要等他把全部的訊息都發送完,再經過自己的一番拼湊,才能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不僅過程會花上一些時間,更有可能這樣一來一回中,沒耐性的人又急著插話回應,容易影響彼此的情緒。因此建議,如果真的在文字表達上比較吃力,善用其他的傳送訊息方式,或許更能提升溝通的品質。例如改用語音訊息、直接打電話給對方,透過聲音的溫度交流,或許就能彌補文字上的不足。

除了以上9種常見的不當表達方式外,還有常見的「省話王、對話中搞消失、已讀不回、你很認真回答,結果他句點你」等狀況,這些看似很無關緊要的表達方式,實則就是一種「自媒體」的溝通印象。如果連這些「我們能控制」的方式都沒有意識去好好表達,在無形之間就會在對方心中默默被扣分。

延伸閱讀:
為何我說話沒人想聽?溝通專家教你「8個小細節」觀察聽眾反應

(本文摘自/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提升表達力,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遠流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