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時怎麼辦?心理師教你3方法消氣:換個角度觸摸「情緒大象」

發脾氣時怎麼辦?心理師教你3方法消氣:換個角度觸摸「情緒大象」

2025/5/2
每個人都會有發脾氣的時候,當情緒來襲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心理諮商師滑洋於《我再也不想討好任何人》一書中,以專業分析與臨床案例出發,層層破解「討好型人格」8大行為模式,同時提出獨創的「SELF心理自助療法」,幫助讀者有效改善人際關係,大幅提高生活幸福感。以下為原書摘文:

當憤怒與表達憤怒的恐懼同時襲來,我們到底要怎麼勇敢面對,而不是進入壓抑、抗拒的舊有狀態裡呢?

方法1:別掙扎,掙扎只會讓事情變糟

當包括憤怒在內的感受出現時,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要掙扎。你可以和我一起來想一想這個過程,本來只是一件外界的事情引起了你的憤怒,這份憤怒可能會令你有些不舒服,而這份不舒服卻是非常單純的。但是如果你的心念一動,拚命地掙扎,你的痛苦就會變得複雜。

一方面,你會因為壓抑憤怒而產生疲憊感;另一方面,你會因為壓抑不住憤怒而感到無力。接下來,萬一控制不住,讓一點點憤怒表達了出來,你又會因此愧疚。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不掙扎。即便憤怒的感覺讓你不舒服,也不要轉化它,請讓憤怒就是憤怒本身。

延伸閱讀:
我愛你,因為你擁有我的黑暗面!心理師揭「依賴陷阱」彼此互相救贖

當憤怒的感覺到來的時候,看見它,對它說:「嗨,憤怒,你來了呀。歡迎,歡迎,歡迎。我看見你了,我接納你,我想幫助你,而你需要我做些什麼來幫助你呢?

你也可以只是在情緒裡待上一會兒,去感覺一下這個讓自己隱隱感到恐懼的憤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哦,好像胸口有些發悶,喉嚨有些緊張,還有一種想哭的衝動,哦,原來我一直恐懼的憤怒就是這麼簡單的一種東西呀。

要知道,當你與一種情緒對抗的時候,其實是賦予它能量的過程,只有你接納憤怒,在憤怒的狀態裡「躺平」了,憤怒才不會從你這裡源源不斷地吸取能量來對抗你。放過憤怒,也放過你自己吧,「憤怒,謝謝你提醒著我希望被別人公平對待的美好需要」。

延伸閱讀:
道理我都懂,為何我還是會生氣?教你「8步驟」讓憤怒轉化為動力

方法2:想個辦法,與情緒玩耍

看到憤怒、接納憤怒只是擺脫情緒壓抑困境的第一步,接下來你還需要學會與情緒玩耍。這就好像你看到一個小孩子,首先你需要和他打個招呼,但是如果你想與他建立更深厚的關係,則需要學會與他互動。

當一種情緒出現的時候,勢必伴隨著以下3種東西:畫面、聲音與身體感受。比如,當婉瑩被父母譴責沒有在親人的生日送去祝福的時候,她感到父母是在責怪她並深感憤怒。但是婉瑩同時也感受到了恐懼,這才是她壓抑情緒的關鍵。而恐懼的出現,必然伴隨著我們剛剛提到的3種東西。

婉瑩可能看到了一個畫面,當她表達憤怒責怪父母不夠體諒她時,母親會淚水漣漣地責怪她傷害了自己。婉瑩可能聽到了一個聲音,父親板著臉對她說:「妳這個逆女!竟然這樣對我說話。」婉瑩還可能體會到一種胸口緊繃的感覺。

雖然她從沒有留意過這些,但是只要她用心發現,這些東西必然存在。而這就是她感受到的恐懼了。所以,婉瑩需要學習去和這3種情緒實質玩耍。

她可以先對心中看到的畫面做準備,看到母親淚水漣漣的樣子,將這個畫面變得搞笑一些,比如,給母親。戴上一個奇怪的帽子,將母親的形象變成一個電視劇裡特別愛哭的小女孩,等等接下來將這個畫面變小、變遠,或者去想像將這個畫面放在一台遙遠的電視機裡面,變成一部正在播放的肥皂劇,讓她與妳分離。

然後,婉瑩需要對聲音做一些事了,她的腦海裡有人在說「妳這個逆女!竟然這樣對我說話。」換一個聲音好不好呢?比如,「妳真的很勇敢,能夠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表達真實的自己,其實是對家人最好的愛。」怎麼樣?甚至她還可以為這個聲音配上父母的形象,讓父親將它說出來。

最後,婉瑩可以去改變自己的身體感受。恐懼是一種胸口緊繃的感覺,那就改變這種感覺。有意識地舒展胸口、做一做擴胸運動,實在不行就去跳一跳舞,當身體感受改變了,情緒自然就改變了。

這就是與情緒玩耍的方式。情緒像個小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你需要做的是學會用最真實的感受去貼近它的現實,然後你就會發現,恐懼消失了。然而,這不是因為你將它殺死了,而是因為你學會了與它一起跳舞。

方法3:換個角度觸摸「情緒大象」

盲人摸象的故事你一定聽過,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腿,於是認為大象是一根柱子,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於是認為大象是一根繩子。你有沒有想過,你對於表達憤怒的認知,可能只是和盲人一樣因為從自己有限的角度出發並造成的誤解呢?

比如,從短期的角度來看,不表達憤怒似乎比表達憤怒更好。因為不表達憤怒就沒有衝突,沒有衝突內心就能風平浪靜,而萬一一表達,就意味著衝突的產生、大量的溝通、內心的失序。但是從長期來看,表達憤怒卻比不表達要好得多。

因為表達憤怒意味著你在和另一個人努力磨合你們的關係,你在讓對方知道什麼是令你舒服的,如果對方愛你,他就會想辦法滿足你,而如果不表達,則意味著對方永遠不知道什麼情況會令你不舒服,你們的關係將總是處於彆扭、令人不滿的狀態裡。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上「摸大象」,你會產生對於憤怒完全不同的認知。

比如,在高雅的社交場合,每個人都端著紅酒,低聲交談,這個時候不隨便因為憤怒而高聲喧譁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強盜,那麼可能正是你大吼大叫的憤怒表達將他嚇走了,並保住了性命,這個時候憤怒表達就是好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摸大象」,你的認知又會完全不同。

再比如,你還可以為自己舉一些反例。我知道小張就是個牛脾氣,父母令她不舒服她能夠表達;孩子不聽話,她就會罵人;工作上的安排不合理,她就會拒絕執行。結果是人家的家庭關係一點都沒受影響,孩子還考上了一流大學,工作上更是升遷不斷,備受賞識。從反面「摸大象」,絕對會再次讓你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所以,不要將自己的認知局限在大象的腿部、鼻子,那些摸了好幾十年的位置上。多走一走,從時間上、情景上、角度上換個方式去摸摸你自以為「不得不壓抑」的情緒,你就會發現,固有的認知模式實在不堪一擊,表達憤怒的確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可怕。

(本文摘自/我再也不想討好任何人:如果你總是哭著看別人笑,這本書你一定需要!「討好型人格」完全自救指南!/平安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