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給我愛護,為何我要照顧他們?有些照顧者心裡會產生「我其實不想這樣做VS但他們是我父母」的矛盾,越照顧越心累,長期下來造成的內耗,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這種「為情緒命名」的作法,是心理諮商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可以幫助釐清內心的感受,處理內心矛盾,減輕心理壓力帶來的煎熬感。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尿失禁或漏尿(Urinary incontinence)雖然不是一個致命疾病,但會影響長輩的生活品質,往往咳嗽或是用力提重物的時候,尿液就不小心跑出來,不僅會產生異味,也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導致有些長輩因為不好意思,而拒絕出門或社交,因此如何改善就很重要。 漏尿的類型 要知道如何改善漏尿的情況,就要先知道是哪種類型的尿失禁,才有辦法對症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肝掌」是肝臟病變的警訊之一,若發現手掌的大小魚際區有異常泛紅,就要提高警覺!台中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享清福,女兒經常抽空陪媽媽聊天,也會按摩抒壓,但今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查資料竟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醫師建議手術切除。手掌兩側、胸前有不明紅斑,恐肝臟病變徵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患...
文.整理/黃煜嵐 懷孕本就是件辛苦的事情,若在職場上又遇到不好的雇主,真的會讓人心很累⋯⋯在新竹某包裝科技公司任職的高媽媽就遇到這樣的事情,她不慎在工作場合跌倒,經醫師評估後,需要安胎兩週休息以確保安全,卻沒想到因此失去工作。(推薦文章:法官歧視懷孕女學員,嗆:會請產假不要分發來!他申請家事法官,司法院拒發證書創首例) 公...
2022-02-2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逢連續假期,各大景點都會湧現出遊的人潮,交通更是塞,被困在車陣中為了不打瞌睡,一路上吃吃喝喝,當有尿意時卻無法如廁,只好被迫憋尿。中醫師吳宛容提醒,長期喝水太少,且有憋尿習慣的人,包括上班族,小心引發泌尿道感染。 幾乎所有動物都需要排尿,不只是將喝進去的水有管道排放出去,更重要的是排出體內廢物。人體...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安履表示,「中醫週期療法」是指在現代基礎體溫的判讀下,給予中藥處方治療,中醫師參考患者低溫高溫期時間長短、溫度數值與波動,給予腎陰腎陽的補充調整。 陳安履說,中醫基本理論為氣血、寒熱、濕瘀、虛實,如能精準地診斷病變發生的臟腑、位置,以及彼此間的比重,就可正確地選擇用藥處方,否則服用藥物後...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採訪諮詢/ 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秋吟 懷孕31週的孕婦持續發燒4天,而早產生下1名男寶寶。孩子出生後因發燒、呼吸窘迫及精神活動力不佳等問題住院。寶寶血液跟腦脊髓液細菌培養發現,感染李斯特菌,進而罹患敗血症及腦膜炎。 陳秋吟醫師說,李斯特菌為兼性厭氧(facultative anaerobe)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廣布於...
文.整理/黃煜嵐 現代人買房,不少先生會選擇將房子登記在老婆的名下,為了就是想給妻子一個「保障」。不過有位剛結婚的網友人妻,在臉書《靠北婆婆2.0》發文表示,自己與老公本打算一起出錢和買房子,豈料半路殺出婆婆這個程咬金,一番言論讓原PO當場氣炸。 勸兒房子不能登記在媳婦名下,要保護自己 (夫妻共同買房,卻因登記在誰名下意見產生分歧。圖/shutterstock...
2022-02-24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臨床上一名工人,因工作因素長期搬重物造成椎間盤突出,3年前雖已接受微創椎間盤切除術,但因家中經濟因素無法好好休養,因此,腰椎病變持續惡化,日前又因椎間盤突出復發,不得不再次手術;不料,檢查時發現患部嚴重神經沾黏,導致術中難以分離神經、肌肉、韌帶等組織,所幸,在醫師專業的技術下順利分離組織,並搭配抗沾黏凝膠協...
文/謝佩妤 攝影/Hedy Chang 梳化/Carol Chou 服裝造型/Kathy Hsu 影音/煒視覺影像工作坊 長相甜美、以《妻子的戰爭》中以杜偉伶一角打開知名度的女藝人夏如芝,2020年與小7歲同為演員的張捷結婚,並生下了可愛的芝麻。晉升成為媽媽後,夏如芝帶孩子也帶出心得,更開設YOUTUBE頻道,將陪伴芝麻的日常點滴記錄下來,與更多人分享。 「成為媽媽的...
文.整理/黃煜嵐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主因之一,準爸爸媽媽都不希望遇到這種狀況,因此都會在孕期和寶寶「溝通」,希望可以待好待滿。 我們所知預防早產的方式有都較為攏統,如: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避免腹部受到強烈撞擊、避免過度疲勞、提重物、減少壓力來源、保持心情愉悅等。但接下來分享國外母胎醫學協會近期研究「預防早產」的方法,恐怕會顛覆你的想像。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