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 嗝~嗝~」跟朋友聚餐之後,因為吃飽喝足而不斷打嗝、噁氣,肚子也圓滾滾的,有時候用空心手掌去拍拍肚子,還會有低沉「咚、咚、咚」的聲音,肚子脹氣的難受經驗,一定很多人都曾經發生過,當發生脹氣的時候,該怎麼處理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4招有效消脹氣。
奇異果一年四季都有,但台灣主要產季是每年6月到11月,其維生素C含量高,抗氧化功能強大,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且奇異酵素高,最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及消化。如果「連皮一起吃」,可以增加營養攝取,纖維是果肉的2倍之多。
台灣夏季高溫曝曬伴隨降雨,濕熱交替的氣候,容易使皮膚敏感者或皮膚病患者的代謝異常,中醫認為,此時外濕與內濕交互影響,將顯著增加濕疹和汗皰疹的發作機率。《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夏天皮膚病的原因與改善方法,若只待在冷氣房反而造成濕氣不易排出,引發其他問題。
確診越來越多,已經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避免染疫基本的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確診了該怎麼辦呢?
把焦慮情緒歸咎生活不順,是對,但也不完全正確,怎麼說?英國心理諮商師艾美.布魯納(Emmy Brunner)在《內心對話的力量》中分享20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指出「焦慮」源於「恐懼感」,惟有「自我關懷」並培養「安全感」才有助於擺脫膠著的心理壓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人越來越長壽,但洗腎人口卻逐年增加,人類器官隨著年紀老化雖不可逆,但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提醒,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加快惡化的進程,避免成為熟齡生活的痛苦負擔,高危險族群例如三高與家族有腎臟病史的人,最好能夠盡早監測照護,減緩惡化速度。
半夜2點,怎麼躺就是睡不著,好不容易有點入眠的感覺,過沒多久鬧鐘聲就響起,無奈地準備上班,但因為精神不繼,工作效率受到影響。睡眠障礙問題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接受殘酷事實:「真的失眠了!」專家表示,除了靠運動或藥物改善,還可以透過均衡飲食補充助眠營養素,調養出好睡體質。
碰到孩子發燒,做父母的一定相當著急,除了了解孩子發燒的原因之外,懂得如何幫助寶寶度過發燒期間的不適也極為重要。許多寶寶因為發燒身體不適,不只吃不下也睡不好,爸爸媽媽便會以溫水拭浴、使用退熱貼或冷敷袋等方式,幫助孩子降體溫,讓寶寶感覺舒服一點,但使用這些方法之前,必須先確認寶寶發燒正處於哪個「週期」,因為錯誤的降溫時機,恐造成孩子的下一波高燒。
剛出生的寶寶,無法分辨白天黑夜,即使是半夜,只要喝奶時間到了,自然會醒來要喝奶,一天平均要喝6~8次ㄋㄟㄋㄟ,大約每隔3~4小時喝一餐奶。坊間有些育兒專家認為,寶寶越早戒掉半夜喝奶的行為,對寶寶的生長發育較好。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除了留心衛生清潔很重要,若平時就能多多攝取營養素,為身體打下良好基礎,面對任何傳染病,無論是預防保健,或是感染後復原狀況,免疫力讓你在細胞修復上都能比體質虛弱的人更強更快。知名營養師高敏敏就在《高敏敏教你這樣吃營養好、補最多、瘦最快》分享8種能夠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建議大家平時就注意飲食均衡,多多益善。以下為原書摘文:
兒童未打疫苗若染新冠,恐併發急性腦炎重症!目前台灣兒童新冠重症個案已有14例,其中6例併發腦炎、已5例死亡。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觀察,兒童重症腦炎增加的地區包括香港、台灣和日本,推測與華人遺傳或代謝、環境因子等因素有關。
新冠疫情未結束,又有新的全球性傳染病疫情爆發!近期英、德、法、澳洲、中東等共14國接連爆發「猴痘」疫情,全球病例破百,成為歐陸至今最大的猴痘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將擴大監測猴痘疫情,更指出在非洲以外地區爆發相當罕見。但來勢洶洶的猴痘到底是什麼?透過哪些方式傳染?症狀嚴重嗎?《優活健康網》為您一次整理10大QA!
35歲黃媽媽近期常常吃飽飯就腹痛,每天都要上廁所好幾次;另一位40歲顏媽媽,白天時常會出現腹絞痛,甚至吃飯到一半就必須跑廁所,有時會便秘,有時又拉肚子,解便常覺得解不乾淨。在進一步就醫詢問後,發現兩人都是因最近疫情攀升,心理壓力變大,才出現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