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 嗝~嗝~」跟朋友聚餐之後,因為吃飽喝足而不斷打嗝、噁氣,肚子也圓滾滾的,有時候用空心手掌去拍拍肚子,還會有低沉「咚、咚、咚」的聲音,肚子脹氣的難受經驗,一定很多人都曾經發生過,當發生脹氣的時候,該怎麼處理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4招有效消脹氣。
奇異果一年四季都有,但台灣主要產季是每年6月到11月,其維生素C含量高,抗氧化功能強大,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且奇異酵素高,最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及消化。如果「連皮一起吃」,可以增加營養攝取,纖維是果肉的2倍之多。
台灣夏季高溫曝曬伴隨降雨,濕熱交替的氣候,容易使皮膚敏感者或皮膚病患者的代謝異常,中醫認為,此時外濕與內濕交互影響,將顯著增加濕疹和汗皰疹的發作機率。《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夏天皮膚病的原因與改善方法,若只待在冷氣房反而造成濕氣不易排出,引發其他問題。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因自曝血氧濃度曾掉到85%,引發熱議。COVID-19疫情流行以來,國外頻繁出現因「隱形缺氧」而當街倒地死亡的影像,令人怵目驚心,連帶引發搶購熱潮的血氧機,許多人家中都準備了至少一台。但你了解為什麼需要血氧機?《優活健康網》替你整理了血氧機使用時機、操作方式,教你看懂血氧濃度不足怎麼判斷,確認血氧不足後又該怎麼辦。
近日台灣進入梅雨季節,出門後容易弄濕鞋子、襪子,然而在潮濕、悶熱下容易滋生黴菌,也成為香港腳好發的季節。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崧壬指出,香港腳成因就是黴菌感染,黴菌喜歡在悶濕、悶熱的環境生長,民眾本身若有香港腳問題就會在這個季節更嚴重,所以保持乾爽就很重要,大家每天上班時穿的鞋子、襪子就多備2到3雙。
因為想做個「好媽媽」而痛苦,甚至罹患重度產後憂鬱症,《身為媽媽,我很驕傲》的作者嚴柔拏,也曾在母職與個人期待之間,掙扎求生,她發現若想要照顧好孩子同時不放棄自己,必須務實地整合思考,才能有條不紊地面對生活中每個課題,並將實用的思考整理術,分享給所有在親職中感覺挫敗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王先生是糖尿病的舊病人,這次間隔了很久一段時間,才終於來回診,不僅說話時有點喘、有氣無力,更表示自己日前突發心肌梗塞,前天才剛出院。心臟科醫師提醒他,糖尿病患很容易心肌梗塞,且恢復後,再度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也很高,應特別注意。
新冠每日確診數正邁向高峰期,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物需求也大增!但看著好不容易拿到的口服藥,卻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最有效?目前台灣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物有輝瑞的「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2種,《優活健康網》為您一次整理吃藥方式、服用頻率及注意事項。
疫情持續延燒,為因應篩檢量能,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民「快篩陽=確診」政策明(26日)上路。未來只要在家使用快篩檢測結果,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估計將大幅資家居家使用的快篩試劑需求。
全民快篩陽「診斷確診」來了!由於新冠疫情升溫,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今(26日)起,不分年齡及族群,家用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後」,即為確診案例。但最新「診斷確診」步驟是什麼?為什麼不是快篩「視同確診」?《優活健康網》為您一次整理。
隨著本土新冠疫情邁向確診高峰,許多確診者若符合條件就能拿到抗病毒口服藥物,但每款口服藥的使用方式、副作用你清楚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有些副作用和新冠症狀相當類似,如何緩解不適也相當重要。
一位50多歲女性因長時間在家打掃、整理家務,近日右側肩關節漸漸出現抬舉時疼痛的現象,而且症狀越發加重,用右手往後搔癢、穿脫內衣時更顯困難。由於症狀時好時壞,日常生活中特定動作又會引發疼痛,十分困擾,忍不住尋求醫療協助。經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師陳建閔詢問疼痛發作特性、引發姿勢,判斷應是俗稱的五十肩,又稱冰凍肩。
拖延症不只是一句拿來自嘲的笑話,還會深刻影響腦部。在日本從事腦傷復健工作的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在《告別拖延腦》中分享了2個行為實驗,練習降低大腦負擔,讓「起而行」變得更容易。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