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肌力訓練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教你「3技巧」刺激肌肉:休息暫停很重要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教你「3技巧」刺激肌肉:休息暫停很重要

當我們在增強肌力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發現肌力的成長速度日趨緩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訓練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將訓練加諸於身體時,對身體而言它就是一種「刺激」,因此,我們的身體為了求生存就會對這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但當這項刺激一直不斷的重複進行,則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適應」的狀況。

特別企劃:癲癇警訊

味覺異常竟是「癲癇」前兆?醫揪「5大常見症狀」不只有全身抽蓄

味覺異常竟是「癲癇」前兆?醫揪「5大常見症狀」不只有全身抽蓄

一名45歲患者,左上肢有斷斷續續麻痛感,伴隨味覺異常及上腹部不適感,每次約持續10多秒鐘,症狀就自行緩解,除此之外無其他肢體無力、肢體抽搐等異常。幾個月後,患者因全身抽搐、失去意識被送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額、顳葉惡性腫瘤伴隨腦水腫,醫師診斷為「腦惡性腫瘤併發癲癇」發作,後續進行腦腫瘤切除及放射治療中。

金價看漲!我該買黃金嗎?林峰丕給「2個忠告」還不如買檔好的ETF

金價看漲!我該買黃金嗎?林峰丕給「2個忠告」還不如買檔好的ETF

每當國際發生重大變化,就會有人搶著買黃金,但黃金真的好投資嗎?熱門Podcast節目「人生實用商學院」的共講者、牙醫師林峰丕於《打造被動收入流》一書中,扭轉過去隨波逐流的錯誤理財方式,歸納出一套穩扎穩打的理財心法,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財務自由的本質,純「賺錢」轉變為「讓錢自動流向我們」,為自己增加被動收入。以下為原書摘文:

隔夜水會致癌?隔夜西瓜恐腹瀉?專家破迷思:忽略「1關鍵」才會生病

隔夜水會致癌?隔夜西瓜恐腹瀉?專家破迷思:忽略「1關鍵」才會生病

許多人擔心「隔夜」的食物和飲用水不安全,認為可能致癌、細菌孳生,但民眾常被網路上關於致癌的謠言所困擾。《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重症醫師黃軒來釐清一些常見的誤解,提醒食物保存安全的關鍵在於處理方式,以及儲存時的溫度和食物種類,並找出真正不該隔夜食用的東西。

婦突失憶狂問「今天幾號?」恐大腦病變!醫示警「5類人」高風險

婦突失憶狂問「今天幾號?」恐大腦病變!醫示警「5類人」高風險

69歲郭女士某日與友人聚餐,突然重複數10次「今天是幾號?我為什麼會在這邊?」,經診斷為暫時性失憶症,合併大腦皮質萎縮及陳舊性腦缺氧病變,開始服用藥物再搭配4週共20次的高壓氧治療,才逐漸好轉。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醫師牛柯琪提醒三高患者、有腦中風及巴金森氏症家族史的人,必須特別留意腦病變。

不用羨慕「富二代」投胎技能點滿!吳淡如教你「9個習慣」變有錢

不用羨慕「富二代」投胎技能點滿!吳淡如教你「9個習慣」變有錢

銜著金湯匙出身的「靠爸族」從呱呱墜地那刻,就比一般上班族資產還要豐碩,但光是羨慕也沒用。知名作家吳淡如近年攻讀商學院,製作理財Podcast節目更大受歡迎,出版《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介紹實用的理財觀念,包括商學院訓練如何理解每項理財決策背後的行為科學,並建議從生活習慣就可以開始改變。以下為原書摘文:

不喊「去讀書」孩子成績變更爛⋯教養專家建議家長先做「這1步」

不喊「去讀書」孩子成績變更爛⋯教養專家建議家長先做「這1步」

孩子不被叮嚀就不願讀書,但是催促、命令又讓孩子更討厭讀書,家長於是陷入焦慮不安,該怎麼辦?擁有逾30年教育經驗的日本教養專家石田勝紀在《讓孩子心智堅定又自信的10句話》回應一位家長提問,他建議把焦點從孩子轉向自己,放下「期待」的心態,調整為「信賴」,並分享1個整理思緒方法,先理解孩子的感受。以下為原書摘文:

焦慮症併發自律神經失調,失智風險翻6倍!醫教「6症狀」判斷

焦慮症併發自律神經失調,失智風險翻6倍!醫教「6症狀」判斷

46歲的芸姐(化名)是名銀行高管,生性追求完美性格,去年高齡生下孩子後,更工作、家庭兩頭燒,身心承受龐大壓力,出現經常失眠、頭暈頭痛及肩頸僵硬問題,甚至有胸悶、心跳加速狀況,到身心診所接受自律神經檢查,竟發現心臟彈性老化程度達75歲,抗壓指數也比正常人低,經確診為「廣泛性焦慮症」。

吃生酮飲食會便秘嗎?健身教練親解:讓你便秘的真兇其實是它⋯

吃生酮飲食會便秘嗎?健身教練親解:讓你便秘的真兇其實是它⋯

無肉不歡還能吃飽飽又瘦得健康,有可能嗎?活躍於台灣生酮、斷食、體態雕塑相關社團,有近20年專業運動重訓輔導經驗的Martyn教練陳世修出版《第一本全方位機能提升肉食生酮全攻略》,立基在各種研究數據上,分享全肉食生酮的可行性,提供讀者對於體態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另一種飲食選擇。以下為原書摘文:

柬埔寨詐騙》人們為什麼會被騙?心理師揭密:全因抓住「這6種心理」

柬埔寨詐騙》人們為什麼會被騙?心理師揭密:全因抓住「這6種心理」

柬埔寨詐騙事件成了近期新聞熱門話題,用高薪話術讓不少國人掉進人口販運陷阱。由林昱萱、周裕翔和蘇益賢3位心理師合作撰寫的《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巧,分析詐騙行為背後心理機制,點明被騙的人通常擁有6種心理狀態,提醒讀者應時刻自我警覺,避免受害。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