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增強肌力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發現肌力的成長速度日趨緩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訓練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將訓練加諸於身體時,對身體而言它就是一種「刺激」,因此,我們的身體為了求生存就會對這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但當這項刺激一直不斷的重複進行,則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適應」的狀況。
大家都知道全穀類、高纖蔬菜、堅果很健康,但如果你的胃正在發炎,吃錯了可能會加重不適,影響修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指出,雖然未精製穀物、高纖維蔬菜、堅果等食物通常被認為對身體有益,但對於慢性胃炎患者,這些食物可能會增加胃部負擔,甚至加重症狀。
在生活習慣用語中,起司、乳酪、乾酪、芝士,指的都是「Cheese」,是以牛乳、羊乳為原料,將其中的酪蛋白凝集,與乳清液體分離後加工製成的半固態狀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脂肪,有令人無法抗拒的濃厚美味。《優活建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起司種類以及料理應用。
喝水能減重?藝人納豆與女友依依兩人,日前在網路上公布實測1周、每日喝水3,000毫升的身體變化,結果最後一天驗收成果,兩人都瘦了將近1公斤!營養師指出,喝水確實能幫助減重,主因有助體內代謝變快,身體有好的循環後,對體重控制的確有幫助,但是,「想減重只靠喝水是不夠的」,還要配上吃蔬果和均衡飲食!
擁有穠纖合度的身材,是許多人努力追求的目標,除了飲食控制、運動健身等方法,有些醫美廣告宣稱可在短時間內快速達到瘦身、雕塑身形的效果。到底是什麼原理?
台灣腎病人口多,最怕就是走到洗腎一途。洗腎是一種醫療方式,讓末期腎臟病患能有正常生活的機會。但多數病人聽到洗腎,心理上會有很大衝擊,加上對於洗腎存在迷思,甚至會有抗拒、逃避的想法,結果反而影響治療。
台灣的泌尿道結石盛行率為10%,形成原因相當多,與飲食習慣、疾病、手術等都有關。一般典型症狀會有像是腰部鈍痛、脹痛、腎部絞痛等,但也有狀況是腎臟已經結石卻毫無症狀,一直到腎臟功能下降才發現。
懷孕的完整孕期有280天,而在孕產安全中,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孕期營養補充!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許琬苡依照3大孕期,建議不同階段所需攝取的營養素,並提供以下飲食建議及注意事項,給懷孕媽媽們參考,跟寶寶一起健康成長。
「真的會笑掉牙齒」聽起來像是一句戲謔的話,其實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裝戴活動假牙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想在日常生活或是重要場合中,避免不穩固假牙造成的尷尬情形,善用假牙黏著劑非常重要。食藥署提醒,透過黏著劑能夠提供假牙額外的固持力和心理上的安慰,更能讓長者開啟自信新生活!
40多歲蔡姓女主管因工作忙碌,總是飲水不足又常憋尿,導致出現頻尿、尿急、排尿前後下腹疼痛等症狀,經常開會一半就得尿遁,雖然曾嘗試改變喝水及小便習慣,狀況稍稍好轉,但數月前病情又發作,求助中醫後,透過中藥調理體質、修復組織及減緩情緒波動,總算擺脫到處找廁所的夢魘。
你以為自己面對抉擇時總是「中立、理性」,絕對不受偏見影響嗎?儘管你可能很有信心,但國際知名認知心理學家塔莉.沙羅特(Tali Sharot)在《正面思考的假象》卻提出了「內省錯覺」的概念,分析人們如何掉入偏見盲點中,很容易忽略內在動機與心理狀態,其實不斷受到外在影響而重構。以下為原書摘文:
植物性或動物性蛋白質,孰優孰劣是個眾說紛紜的常見話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體重一度曾達到「肥胖」,卻靠著自身專業瘦了下來,逆轉糖尿病前期,他在《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書中,強調無論豆類或肉類,所含的營養素和胺基酸、脂肪酸含量都各有長處,與其比較優劣,在控醣期間均衡攝取更重要。以下為原書摘文:
癌症治療邁向全新紀元。全臺首座亦是全球少見的全地下化質子中心「北醫質子中心」經過試營運,9月正式投入臨床治療。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國內第一部超導型質子機,目前已為11位病人完成治療,56歲王先生肺癌轉移腦部,先前治療副作用讓他備受煎熬、虛弱無力,經以質子治療後,腫瘤獲得控制,還能恢復游泳、晨跑的習慣,展現質子治療「精準、副作用低」的特色,不僅讓病人活得久,而且要活得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