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春節追劇、打麻將讓你全身痠痛嗎?許多人春節窩在家看電視、用平版電腦追劇、手機玩手游、甚至與親戚朋徹夜打麻將,結果導致全身痠痛。中醫師表示,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久坐,或維持同一個動作,全身的關節與肌肉緊縮會讓血液循環變差,容易感到身體痠痛,對此,中醫師建議透過「八段錦功法」就能舒筋活血。
現代社會很多人寧可放棄思考、盲目追隨意見領袖,也不願自己思考,那很可能深陷「集體錯覺」中。美國知名教育發展心理學家陶德.羅斯(Todd Rose)於《集體錯覺》一書中,運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集體意識的謬誤,並以科學實證,幫助我們重新思考這些問題,並奪回理智思考的權利。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這個以績效表現為導向的社會,臨場表現的好壞,往往會成為人生的轉捩點,面對這樣的關鍵時刻,你會如何準備呢?知名商業財經記者、《哈佛商業評論》執行主編丹尼爾《致勝心態》一書中,整理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並採訪多位知名運動員、軍人及演藝人員,透過個案分享,幫助讀者培養「致勝心態」,以下為原書摘文:
春節連假才剛結束,又出現Omicron新變種病毒威脅!新冠變異株「CH.1.1」被澳洲學者以希臘神話中的雙頭犬(Orthrus)命名,自去年11~12月起病例佔比快速攀升,目前紐西蘭有約三分之一的感染是CH.1.1所引起,而在英國、香港等地區也佔四分之一。
近幾年來,整形話題一直都是熱烈討論的議題,尤其是現在微整形很方便,小小一針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容貌。對此,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與美容外科醫學會,於2022年底進行學術討論會,並探討「2023美容外科趨勢」,其中雙眼皮手術、拉臉手術、抽脂皆榜上有名,相信未來整型也會是一大趨勢。
春節10天連假忙著聚餐、和親友團圓,卻後悔吃太多沒運動怕變胖?不如趁年後開工,也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規劃。物理治療師建議,可從現在起,每天適當做30分鐘有氧運動,他建議簡單2種居家運動方法,幫助民眾為新的一年打下健康基礎。
春節假期結束準備開工啦!長達10天的春節連假結束,面對開工總是有些不安和憂鬱,你患上「收假症候群」了嗎?通常收假症候群心境上無法自我調適,生理健康也會連帶受影響,面對這種狀況,建議儘早「收心」應對。對此,身心科醫師也分享「收心3招」與「充電3招」,協助民眾調整身心,回歸規律生活。
年約70多歲的陳伯伯,10多年來時常無法一覺到天亮,每個禮拜當中總是會有好幾天,每到凌晨3、4點就會被頭痛痛醒,沒辦法繼續睡,必須起身去客廳坐坐,斷斷續續打瞌睡到天亮;甚至偶爾下午想睡個午覺補眠,也會被頭痛痛醒。
「痛風」被稱為富貴帝王病,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原因主要是尿酸的結晶積在關節,發作時非常疼痛,走路更是疼痛難耐。但若腳突然腫起來,或有腳痛的情況,不一定痛風發作,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醫師呼籲,若有相關症狀一定要就醫診斷,才能避免後患。
你今天吃「黑色食物」了嗎?冬季在五行中屬黑,此時節相當適合食用黑色的食物,常見的食物如黑豆、黑糯米、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等等;而黑色食品本身富藏膳食纖維、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適量攝取對身體有益。但日常生活中要怎麼吃才健康?對此,營養師分享8大「黑色食物」營養圖鑑,提供民眾飲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