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長期被疼痛問題所困擾,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出疼痛真正的原因,往往到最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不只造成局部疼痛,也可能引起遠端轉移痛,好發於上班族、運動員、勞動族群等。這是一種慢性疼痛,除了身體疼痛外,還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讓人不堪其擾。
診斷為糖尿病前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尤其是如果能遵循治療計劃並做出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對於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適度的生活方式改變甚至能將血糖水平恢復至正常範圍,進而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業營養師建議每日實行6項健康習慣。
明明很認份也很努力上班,卻總是被說靠爸、家裡有錢優秀很應該!被主管認可後還得面對同事的言語調侃,真的很煩怎麼辦?職場上的酸言酸語無所不在,當無法迴避言語攻擊的場合能怎麼應對?來看看業界HR傳授了哪些回話方式幫助解圍。
天氣冷,連景氣也是冷颼颼,在房地產仲介業擔任中階主管,年紀將近五十歲的朱先生,唯恐自己成為裁員黑名單,因此比平常更努力工作,常常加班到三更半夜,突然在一次加班過程中,盯著電腦的同時,眼睛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烈疼痛,眼前一片模糊、幾乎睜不開,伴隨有噁心、嘔吐的感覺,阮綜合醫院眼科林娟宇醫師聽完朱先生描述,再測量眼壓、檢查眼底及視野,確定他所罹患的正是「急性房角閉鎖性青光眼」。在台灣,幾乎四十歲...
你是否曾經有過紅腫著臉頰或下巴到牙科求診的經驗,同時可能伴有發燒或發冷的症狀,患部會有灼熱及觸痛的感覺等情形,阮綜合醫院口腔外科梁錦榮主任說,這就是所謂的急性蜂窩組織炎,也是頭頸部感染中最常看到的情景。(照片取自維基百科)最早臨床症狀多半為牙齒旁邊牙齦上長出膿胞、也就是俗稱「牙胞」,擠壓時會有膿液滲出,若置之不理,一旦病患抵抗力變差時,便會引起更嚴重的細菌感染而導致附近顏面部組織開始腫脹及熱...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阮綜合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孫俊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出現在30~50歲的女性,剛開始發作是以關節腫痛為主,隨著病情惡化,關節腫痛的數目會越來越多,而且會左右對稱,同時會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甚至輕微發燒症狀,這種疾病主要侵犯的是手和腳的關節,特別是小關節,像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足趾間關節等是最好發的部位。關...
林先生的兩歲女兒連續兩天吃不下且有發燒現象,連忙送到醫院,做過檢查後,診斷是尿道感染,阮綜合醫院小兒科蔡金燕醫師表示,泌尿道系統感染其實是小兒科相當常見的疾病,但由於無法正確表達不舒服,導致初期難以察覺,其實不明原因發燒是孩子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警訊。不過究竟什麼原因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蔡金燕醫師解釋,最常見的是細菌由排尿口上行至泌尿道,因寶寶的屁屁都泡在尿布裡,家長若不注意清潔與定期更換尿布...
94歲的林老先生幾個月前在嘉義某地區醫院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腹部有一個巨大腹主動脈瘤,被轉介至嘉義基督教醫院就診,情況相當危險,必須儘快接受手術,歷經十小時的奮戰,術後林先生恢復情況良好,目前持續追蹤中,病情穩定。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陳建彰形容,一開始看到電腦斷層影像,看起來就好像是肚子裡就像裝了一個隨時會爆破的炸彈般,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必須動刀,不過考量林老先生曾因肺癌接受了肺...
光田綜合醫院自民國2年創立迄今就一直在中部地區為民眾的生命與健康把關,多年來,光田醫院提供民眾最優質而周到的健康照顧,打破一般人對醫院冰冷的距離感和恐懼感,服務品質於今年通過國際知名的TUV-SQS國際服務品質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家榮獲此榮耀之非集團私人醫院,此外還獲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HSAS國際認證。德國萊茵TUV-SQS國際服務品質驗證機構是世界非常知名的品質驗證機構,國際間更以此作...
阮綜合醫院兒科于靜雯醫師說,冬季胃腸炎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由病菌或病毒所引起,一類則是非病菌性,也就是食物所引發。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胃腸炎中,以病毒肇禍最常見,又以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危害最大,其他危害較大的病毒還包括腺病毒、星狀病毒(astrovirus)。輪狀病毒是一種常見於嬰幼兒的病毒性腸胃炎,輪狀病毒感染以冬天及早春的病例較多,因此也被籠統稱為「冬季腹瀉」。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
近年不開刀就能變美的微整型大熱門;過去傳統藉由手術植入人工矽膠鼻骨,達到隆鼻目的,雖然有永久性效果,但必須承擔手術麻醉的風險,也因此,自從注射性的微整形填充物問市後,愈來愈多人傾向不用動刀的微整形注射隆鼻,從最初的膠原蛋白到玻尿酸,如今已出現最新的微晶瓷,提升注射後的成效。阮綜合醫院皮膚科劉昭宏醫師表示,微晶瓷為新式輪廓塑形劑,十年前開始被醫界運用,在歐美、韓國已通過使用,過去臨床主要用來填...
冬天日夜溫差大,低溫會加快血液的凝結,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在血液循環變差的情況下,血流不順暢容易引起心肌缺氧。而當寒意湧現時,身體不知不覺產生的「抗冷」小動作,也會讓血管收縮速度更快,加重心臟的負荷。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平均年齡是52歲,但最年輕的心肌梗塞發作年齡卻只有22歲。因此,好發於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其實會從年輕、甚至兒童期即開始逐漸累積危險因子,其中與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