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長期被疼痛問題所困擾,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出疼痛真正的原因,往往到最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不只造成局部疼痛,也可能引起遠端轉移痛,好發於上班族、運動員、勞動族群等。這是一種慢性疼痛,除了身體疼痛外,還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讓人不堪其擾。
大愛台劇《我們六個》近期收視率飆高,其中「大姊」林秋伶作為家中的老大,沒有人能分擔她的壓力和情感,她把自己活得像「媽媽」,活成這個家的守護者,也活成那個永遠不許自己崩潰的人。《優活健康網》特摘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莎莉夫人(Ms. Sally)所撰此文,分享長女病的特質,並深入探討傳統觀念對孩子角色期待所帶來的影響。
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排行,併發症多而複雜,後期可能併發心血管、腦中風、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諸多問題,是相當棘手的疾病。其中,對於糖尿病患來說,最重要的「救命藥」就是「忌口」。 到底糖尿病飲食可以怎麼吃得多元又開心?《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糖友一日三餐點心建議。
為推動全民定期做癌症篩檢的好習慣,行政院衛生署南投醫院特舉辦多場免費「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活動,並於3月10日上午7時至10時,假南投市內興里活動中心辦理第一場次,現場不少民眾於去年即參加過該院辦理的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活動,今年再度踴躍參加,顯示出南投醫院在癌篩的推動已頗具成效。南投醫院林克成院長表示,每年南投醫院均會辦理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的活動,籍由提供社區民眾便利的癌症篩檢服務,增加民眾...
近年來民眾對自身就醫權利意識不斷提高,根據臺北市衛生局統計,在100年當中即接獲598件就醫相關陳情案,平均每2天就有超過3件的陳情案。衛生局也特別呼籲民眾就醫前停看聽,醫病雙方做好溝通,以避免後續的糾紛負擔。臺北市衛生局表示,在598件陳情案中屬「醫療爭議」案件占61.87%為最多,「對院內人員服務態度不滿意」案件占24.74%為次多。這也反映出當前社會中部分醫療行為逐漸被認為傾向商業消費...
台灣65歲以上老人,因骨質疏鬆骨折的比率,超過五分之一,署立嘉義醫院提供民眾優質的骨質密度檢查,引進新式的平躺式骨質密度檢查儀器,讓您十分鐘內,即可瞭解是否有足夠的骨本,更可評估十年內骨折的風險,做為進一步醫療的依據,保障您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成年人骨質疏鬆症為「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的危險性」。依台灣地區全民健保資料顯示,20...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肺癌在國人癌症發生率的排行中,不論男性女性皆為第3位,肺癌患者被發現時多為第三、四期,早期的肺癌檢出率僅約 15% 左右,適合開刀切除約不到10%,但過去傳統放射療法因為無法隨時百分之百瞄準腫瘤位置,因此無法一次發射太多劑量,怕會影響正常的細胞,故療效一直不太理想,所幸拜放射治療發展突飛猛進之賜,近幾年以電腦刀放射線手術能達到更精準的治療。。(圖為主講者放射...
為讓東、南沙離島軍人也能如本島一般的醫療照護品質,國軍高雄總醫院完成了遠距醫療視訊。此醫療視訊系統,依病患病情提供緊急多專科醫療會診服務,以提升診斷及治療醫療品質。(圖為國軍高雄總醫院提供)院長張將軍於啟用典禮中表示:將派遣資深外科醫師支援東沙島,南沙島則由外科專科醫師負責,提供部隊基層醫官無法勝任之醫療服務,現在遠距醫療視訊系統建置完備後,可即時提供當地實際需要之多專科診療服務,將使二島官...
香菸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第一級致癌物,而在台灣每2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吸菸有關的疾病,對於許多想要遠離菸害遲遲無法付諸行動的民眾有福了,兩年一次的戒菸嘉年華會又來了!這次國民健康局與董氏基金會共同邀請林依晨小姐、許豪恩先生一起以天使的裝扮,號召1,900多萬不吸菸者,擔任「拒菸天使」,並鼓勵吸菸者報名「2012戒菸就贏比賽」,勇於嘗試戒菸。(圖為董氏基金會提供)98年菸捐的調漲與擴大禁菸場...
教育部建構校牙醫制度,協助學校口腔健康檢查及推動口腔衛生保健工作,養成學童餐後潔牙習慣,受聘任之校牙醫一學年到校服務16次,包含完成全校學生的口腔檢查(不含小一、小四學生),且每學期必須對學校師生進行2次口腔衛生專題演講,並定期針對學童進行口腔保健教育,自98學年度起結合社區牙醫師到校提供服務以來,12歲學童恆牙齲齒指數(DMFT)也由2006年的2.58顆,降至2011年的2.32顆。教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昨日,台南市南區的省躬國小發生食物中毒,多輛救護車停在校門口,等候載學生到醫院,許多家長紛紛都到學校關心。學生吃了「南寧高中」(中央廚房)供應之午餐後,發生頭昏、嘔吐、面部潮紅等症狀,目前已知南寧高中中央廚房尚供應喜樹國小、省躬國小等學校。中毒學生人數截至昨下午5時止共185人且陸續增加中,分送往台南市成大醫院、台南市立醫院、奇美醫院、署立台南醫院及新化分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1名51歲的羅先生,在18年前因胰臟炎,開刀去除拿掉胰臟後,指頭及足部的感覺開始變遲緩,也就是併發了所謂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讓他只要發病痛起來就會影響到日常起居生活,甚至還因此丟了工作。據臺大醫院的衛教資料中指出,糖尿病會引起週邊神經的病變,進而引起許多的症狀或後遺症。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有幾種不同的型態,末端對稱性的多發性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