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長期被疼痛問題所困擾,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出疼痛真正的原因,往往到最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不只造成局部疼痛,也可能引起遠端轉移痛,好發於上班族、運動員、勞動族群等。這是一種慢性疼痛,除了身體疼痛外,還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讓人不堪其擾。
現代人講求極簡生活,斷捨離似乎變成必要的程序,但段捨離也有做過頭的風險。日本精神科醫師、臨濟宗建長寺派林香寺住持川野泰周於《減少一半,剛剛好》一書中,分享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哲學——減掉一半。人生不追求滿分,而是剛剛好的心態,無論是工作也好、生活也罷,只要試著減掉一半,日常行為就會發生巨大變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知道累積財富的第1步是什麼嗎?自我發展和個人理財領域的創業家達瑞斯.佛魯(Darius Foroux)於《斯多葛致富之道》一書中,以知名投資人的故事出發,深入剖析他們的策略與心態,再結合斯多葛哲學的核心理念,幫助讀者在市場波動中掌控情緒、專注於可控制的部分,做出最理想的財務規劃。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部分兒童有先天性心臟病,該病症的種類和症狀有哪些?要如何治療與保養,這是許多這種家長所關心的問題。為此,台大醫院總院企劃管理室兒醫組特規劃家庭資源中心兒童健康講座,這場次主題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將邀請陳俊安醫師主講,本活動設有2歲以上幼兒臨托服務。名額有限,需先預約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爺爺,不要再吃檳榔了!」孫子的一句話在李先生的心理埋下了戒檳的種子,因緣際會參加了為期四個月的戒檳班,「原來檳榔子本身就會致癌」顛覆了對檳榔的看法,便下定決心戒除檳榔,期盼透過自身經歷告訴大家我做的到,你也可以。李先生,今年62歲,從小學開始就到工廠做工,工廠同事都會吃嚼檳榔,同事之間相請也都不會拒絕,不清楚檳榔對身體健康是否會產生影響,直到20歲,從未曾間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自100年5月開始,苗栗縣衛生局提供二級毒品戒癮治療,目前接受治療人數近300位;治療以個別門診搭配團體治療,結合生理、心理、社會三向度的戒癮觀點,以期由內而外改變其藥物的使用行為,減少復發的可能性,並提供相關治療補助,以減輕就醫費用之負擔。團體內容包含認知治療、毒品對身心之影響、上癮歷程、人際關係管理、自我教導訓練、問題解決能力、復發預防與預防演練、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有科學家聲稱,結婚可能是活得更長壽的關鍵,提高中年存活的機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從未結過婚的人比在成年生活中有穩定婚姻的人,多出近3倍的早死機率!這是第一次有新的研究顯示,近年來沒有配偶的人在中年時期,有增加死亡風險的可能性。在40歲後單身,或是失去伴侶後不再結婚,會增加在中年早期死亡的風險和減少活到60歲的機會,即使把個性和危險行為,如吸菸、喝酒等因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步入高齡化社會,如何吃得健康、養生,是每個人的課題,嘉義市衛生局首創高齡養生食譜分送民眾,以解決高齡者飲食攝取不均衡之困擾,今日更辦理食譜發表及營養早餐試吃,歡迎民眾踴躍參加以為自己儲存健康本錢。嘉義市55歲以上高齡人口約6萬1千餘人,在這將近1/4高齡人口中營養照護問題是未來重要議題。因此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與營養師合作,首創高齡養生食譜分送民眾,以解決高齡者進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大林慈濟醫院感恩樓大廳12日上午傳出陣陣耳熟能詳的歌聲,還有熱鬧的鈴鼓聲,原來是失智症中心今年第一次家屬支持團體活動,志工們正陪著病友開心歡唱。首次參與活動的病友家屬蔡佩珊說,幾個月前爸爸開始說話反覆、忘東忘西、封閉自己,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因為不知該帶他看哪一科,所以先掛老人醫學科,再轉診至神經內科治療,在醫師介紹下報名參加病友會。這次的活動不僅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您是否曾經看到極為吸引人卻可能涉及違法的醫美療程廣告而心動嗎?千萬別貿然行動,這些聳動且以不當優惠方式招徠業務的醫療廣告,極可能是令人踏入醫美糾紛的陷阱!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可別花大錢卻得不到應有的醫療服務品質。衛生局表示,101年台北市違規醫療廣告檢舉都達數百件,其中網路廣告高達50%以上,且廣告方式在技術上最多變也最難處理,相關規範也亟待建立。為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行政院長陳冲13日訪視「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南投縣私立陳綢少年家園」時表示,少年是國家的希望,他與陳綢阿媽名字雖然只差一個字而已,但是某些方面還不如陳綢阿媽,陳綢阿媽對青少年的貢獻,絕對是大家共同學習的對象。陳院長指出,他一直對青少年問題十分關心,雖然在金融單位服務時間居多,但十多年來長期贊助與認養新莊某育幼院,並且將自己所出版...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調查顯示,雖有高達8成6的受訪民眾「不認為只有專業人員可以防治自殺」,卻僅37.9%表示願和身旁有自殺傾向的人「談一談他對自殺的想法」。自殺防治中心呼籲,當遇到周遭有陷入自殺高風險的朋友時,一般民眾都有能力可以即時提供關懷與心理支持,將風險降到最低。根據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台北市民進行之「自殺防治認知線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