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就讀小學4年級的10歲男童,每天喝1杯手搖飲料、喜歡吃炸物,且缺少運動又晚睡,日前因感冒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處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經個人化健康管理,3個月後逐漸改善。
近日報導有水果攤夫妻因為生性節儉,長年將發霉水果切掉壞掉部分後,食用好的部分,結果雙雙罹患肝癌。究竟水果發霉好的部位還能吃嗎?還是得整顆丟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營養師示警,水果富含水份,肉眼無法看見的黴菌和毒素生長快速,吃壞掉的水果可能會將毒物吃下肚。
現代人眼睛過勞的問題日益明顯,尤其不少30、40歲族群開始提早出現視力模糊、看近困難的狀況,你以為只是「老花」提早報到,其實背後可能隱含的是眼睛老化的深層病變─白內障。林宏洲眼科診所院長林宏洲醫師表示,由於人體水晶體的「使用年限」大約為40年,因此多數人進入40歲之後,會明顯感受到視力的變化,也意味著老花與白內障病變可能同步啟動。 老花眼的成因在於水晶體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失去彈性,加上睫狀肌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80年代,印度醫師尼基•杜蘭達(Nikhil Dhurandhar)和他的父親一起在孟買經營一家減重診所,經過多年努力,他們行醫的經驗和1985年研究肥胖症的先驅亞伯特•史當卡德(Albert Stunkard)一樣,後者曾說:「那些接受治療的人大多無法減重成功,而那些減重成功的人通常都會復胖。」杜蘭達醫師給肥胖病人的處方都是「少吃」及「精算攝...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卡普格拉症(Capgras Syndrome)的病人可以辨認熟悉的親人、朋友或其他人的臉,卻無法產生相關連的情感或情緒。例如患者可以辨識自己母親的臉,卻無法產生對母親的感覺或感情。當他見到母親時會說:「妳長得像我媽媽,可是妳是冒充者(imposter),妳不是我真的媽媽。」FFA和杏仁核間神經連結出問題 可辨識無法產生相應情感臉部辨識是由大腦顳葉中的一個腦皮質區負...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確保身體健康,維持健康飲食和良好消化系統。如消化系統出現功能失調,身體的細胞和組織無法正常運作,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站在治療和預防疾病的角度來說,是把飲食法置於首要地位。在很久之後,由鑽研吠陀經典的希臘人——希波克拉底,西方醫學之父說:「讓食物成為您的藥物;讓您的藥物即是您的食物」和「吃進肚子的東西,形成了這樣的我們」。注重食物純淨天然食物應...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用於癌症治療的運動,應該在什麼樣的身體狀態和時機下進行呢?斷食、冬游、乾布摩擦這一類的方法,是自古傳承下來的健康維持法,提示就隱藏在這些方法之中。輕度斷食搭配高強度運動 促進粒線體活性當人體處於饑餓或寒冷的狀態下,大腦會對全身發出緊急訊號,這時候會啟動長壽基因,增加粒線體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運動效果最好。免疫營養生酮飲食法提倡每週一次的「輕度斷食」。若同時搭配高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報告統計,子宮頸癌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8位、死亡率第7位,平均每年約新增1,500名患者,有600多人死於子宮頸癌。而在全球,子宮頸癌為婦女第四大常見癌症,每年約新增50萬例個案,甚至造成26萬人死亡,顯見子宮頸癌威脅性不容忽視。 性行為年齡提早 年輕女性罹子宮頸癌風險增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0多歲的趙先生過去身體非常健康,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然而去年初開始出現雙眼發紅、脹痛,還會視力模糊。趙先生被診斷為雙眼虹彩炎合併續發性青光眼,並開立青光眼藥水控制眼壓,以及類固醇眼藥水壓制眼睛內部發炎。剛開始病況緩解,但之後仍再度發作,眼壓上升與眼內發炎對藥物反應越來越不理想。經病毒感染虹彩炎 眼角膜水腫、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穎正表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10歲女童,就醫時發現頭皮有一塊化膿性落髮斑塊,原先只會癢,後轉為紅腫疼痛,曾被診斷為脂漏性皮膚炎及細菌感染。經毛髪採樣顯微鏡檢查,發現毛髪周圍及髮幹中佈滿黴菌孢子及菌絲,確診為頭癬。家養貓咪皮膚病 女童脂漏性皮膚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10歲女童接受口服抗黴菌藥4週後痊癒,伴隨落髮雖然開始生長,但速度緩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5歲的李先生因近3天連續不斷的打嗝,困擾不已就醫。李先生經 X 光檢查,搭配病史、其他症狀,確定是胃酸逆流刺激食道或是食道蠕動變慢,造成打嗝。經使用消脹氣以及胃食道逆流藥物後,症狀已漸漸緩解。除吞嚥問題 腦部、壓力也可能造成打嗝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主任巫慶仁說明,常見打嗝原因大多為吃太飽、食物吃太大口、下嚥異常、慢性食道發炎等。其他造成打嗝的原因,除了腦部病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民國103年台灣十大癌症中,乳癌發生率為台灣女性癌症之冠,而其中更有高達六至七成乳癌患者發生癌症骨轉移,造成骨頭痠痛、病理性骨折,甚至癱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整體存活期。許多患者在聽聞癌症轉移的情形後,自暴自棄認為人生從此沒有希望,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張耀仁醫師說明,現在癌症用藥日新月異,骨轉移的病友無論是荷爾蒙治療、化療甚至標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脊柱裂是先天性疾病,全臺約有5千名脊柱裂患者,需終生使用尿管、尿布、無法行走,造成家庭沉重的照顧及經濟負擔。由於嬰兒期症狀不明顯,需四處求醫卻不易診斷。脊柱裂是先天疾病 無法自主大小便、行走臺北慈濟醫院醫療部主任楊緒棣指出,脊柱裂是先天性脊柱骨成形不全,因神經管閉合不全,形成先天性裂隙,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骨骼脊柱系統及表皮肌肉組織等發展,併發各種神經障礙,無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