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如果你正想找一種不花錢、不費力又隨時能做的懶人減重方式,除了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的十字跳,「666步行法」絕對也是今年值得一試的運動新習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所謂的666其實是一套將運動融入生活、節奏明確的健走法,分別代表6分鐘暖身、60分鐘步行、6分鐘放鬆拉筋所組成,有效燃脂提升新陳代謝。
手腕突然鼓起一顆小腫塊,是腫瘤還是關節發炎?30歲的陳小姐是一名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近日發現右手腕出現一顆小山丘般的突起,不僅數日未消,觸感緊實,還隱隱作痛。至骨科門診檢查,確診為「腱鞘囊腫」。醫師提醒,上班族、設計師或家庭主婦等經常運用手腕工作者,都是高風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3歲的曾先生有慢性腎衰竭病史,7月洗腎後突然頭暈昏倒,檢查發現為擴張性心肌病變合併嚴重心衰竭,過程甚至一度休克、昏迷不醒,院方以低溫療法控制,讓他體溫下降、減少人體和腦細胞的代謝速度、保護腦部功能,如今他不但能正常飲食、清楚溝通、四肢活動也都正常,期盼未來能重返職場。缺氧腦部受損患者 存活率增加40%台北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建元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慢性病症,主因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11月至農曆春節和隔年2、3月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行期間,今年初全世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大流行,迄今尚未有緩和跡象。即便兩者都是RNA病毒,基因序列卻截然不同,傳染途徑和症狀類似,但傳染力和治療方法也有所區隔,醫師說,流感是可預防疾病,COVID-19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有效治療藥物,提醒大家施打流感疫苗,保護自己。流感疫苗下月5日起開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能夠接受「心臟移植」畢竟只是少數,其實還有更多的患者,在等不到移植而在虛弱崩壞中哀號死去,不僅在「心臟」這器官有這種情形,其他諸如肝、肺、腎等器官的等待者也是如此,只是他們或許有一些替代療法,可以多撐一些時日。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在著作《謝謝你在我們心裡》(時報出版),分享接受心臟移植者的故事,希望民眾多注意身體的警訊,更留意自身的健康狀況。&nbs...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恩愛了快30年,近來爸爸不斷懷疑媽媽外遇,吵到快離婚了!」陳小姐的爸爸55歲,近幾個月來老是懷疑媽媽有「小王」,叫媽媽去死,媽媽不甘心被誣賴,氣到要離婚。精神科醫師指出,陳姓男子是早發性失智合併嫉妒妄想,必須透過藥物及家人支持重整家庭。 陳小姐的父母結縭30年,一直很恩愛,她出嫁後也很放心娘家,不料,這一年來爸爸變得煩躁不安、易怒,不喜歡社交活動,提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筆者皮包經常帶著人工皮,有一回到日本泡湯,扺達機場等行李的地方,人潮擁擠,筆者小腿脛骨前方被行李車撞到,發生數個小範圍皮膚全層剝脫,異常疼痛,當下擔心無法走路及泡溫泉。現場檢視傷口之後,把皮膚復位,貼上人工皮,受傷的疼痛很快消失,還能夠正常旅遊。七天之後回到台灣,傷口全部癒合而且沒有疤痕,遺憾的是側邊有一個小的傷口,回到台灣才發現,雖然也給了治療,卻留下明顯的傷痕,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19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0.7歲,使用恆齒時間長達七十多年。牙周病在台灣中老年人比例高達90%,是造成台灣年長者牙齒脫落的元兇,如何照護好牙齒健康,是年長者照護的一大議題。 長輩缺牙問題嚴重 營養吸收較差 生活家牙醫診所植牙、假牙專科 林顯書醫師表示,長輩最常遇到的口腔問題是牙周病造成的缺牙,因為咀嚼困難,造成長輩營養攝取不良,身形偏消瘦。缺牙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的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年型濕疹)困擾嗎?這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成人也會受到影響,食藥署請台北榮總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為大家解惑過敏的困擾。2歲前好發於身體外側 2歲後好發關節內側陳俊仁醫師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在5歲前發病,約有70%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9月21日為國際失智症日,失智症有著漫長的病程,確診後,無法避免的,大概在10年不等的過程,慢慢地告別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最辛苦、最受折磨的就是照顧者。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醫學醫師黃冠倫表示,失智患者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顧,首先,要了解失智患者目前仍保有的能力,時時注意生活功能變化,才能在兼顧其尊嚴與安全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協助,以下提供幾點給大家參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5歲徐伯伯長年抽菸,造成四肢周邊動脈狀態不佳,今年3月因腿部出現傷口赴醫治療後,因仍有殘餘血管狹窄問題,醫師特別叮囑應再次回診,但徐伯伯自覺症狀緩解,便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後腿部發黑才嚇得趕緊就醫,確診為慢性周邊動脈栓塞,緊急透過緊急血管溶栓術打通血管,加上塗藥氣球使用,才免於截肢風險。未理會周邊動脈栓塞 腿部發黑冰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表示,患者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