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一定要喬骨盆嗎?中醫揭喬骨盆真正目的:為了產後速恢復身材
產後多久可以喬骨盆?
產後到底多久可以喬骨盆?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純粹是看治療者的技術以及治療者希望當產婦們來調整時,身體是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或者是有沒有立即調整的需要?
臨床上我調整過最早的產婦是產後大概2~4天,這種剛產後就被送過來調整脊椎骨盆的媽媽們,通常都是因為接到產後護理之家的電話通知,說該館的媽媽從生完到入館腰臀痛或是尾椎痛到不行,坐立難安,甚至躺著都會痛到無法休息。
這樣類型的媽媽們一般都是在生產的過程及胎兒經過產道時,可能因為瞬間的不當出力導致脊椎骨盆錯位,就像閃到腰一樣,如果連躺著都無法好好休息,那在產後護理之家休養的價值與黃金時期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這類型有立即調整脊椎骨盆需求的媽媽們就會被送過來調整。
雖然在臨床上剛生完2~4天的產婦就能調了,但這些媽媽是因為有立即性的醫療需求,不然一般我都還是會建議產婦們不要在剛產後特別虛弱特別狼狽的時期外出東奔西跑,應該先在室內好好休息靜養,照護傷口及恢復體力,大約休息2週過後並滿足2個自我評估條件時,就可以開始矯正脊椎骨盆。
延伸閱讀:
懷孕前兆多久會出現?常肚子餓、愛睡覺⋯醫揭「懷孕初期」7大症狀
第1個評估條件是,產後的剖腹或是會陰剪開的傷口在起立、蹲下、側躺、翻身不痛,其目的是當這些產後的傷口癒合狀況良好時,在整復床上為了因應各種整復手法,醫師會將產婦呈現各種手法所需要的身體擺位。
而手法可能也會對骨盆與大腿做一些旋轉拔伸的動作,若是生產的傷口仍會因為這些姿勢引發疼痛,首先當然要先檢查傷口是否有癒合不良或是感染的問題,再來若是傷口疼痛亦會影響產婦在做脊椎骨盆矯正時無法放鬆,無法放鬆時,整復的手法就會進行困難甚至無法操作影響療效。
第2個評估條件是無明顯大量惡露,通常在產後2週過後,一定都還會有惡露,只是惡露量一定會逐漸減少,當無明顯大量惡露時即可開始調整。
其原因是當惡露量開始減少時,代表子宮逐漸收縮變小回到骨盆腔,若有持續性的惡露或者是較大量的出血,可能就要考慮是否有感染或是子宮收縮不良甚至有植入性胎盤的可能,在還沒排除這些較嚴重狀況的時候都是不適合安排產後喬骨盆的。
總結來說,我在臨床上的觀察,一般產婦通常休息完整2週後,傷口恢復及子宮修復的狀態都能趨於穩定,所以才會建議產婦能先好好休息2週過後,若有喬骨盆的需求,可自我觀察傷口是否在活動時不會引發疼痛以及沒有明顯大量惡露的狀態下,即可安排產後的脊椎骨盆矯正及修復。
常有產婦會跟我打趣的說,以兩週為時間的劃分對於有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媽媽來說,有一個好處,就是這個時間可以將嫩嬰托付給月子中心照護,在有後援的狀態下趕快外出做身體關節的調整與修復,因為可能有不少媽媽,離開了產後護理之家之後,後援能力有限,生活的節奏就不像當時在月子中心般優雅了,要安排外出辦事或就診的時間也就相對困難。
延伸閱讀:
生小孩不只有生產會痛!婦產醫揭「5大產後痛」第3種恐痛上加痛
產後一定要喬骨盆嗎?
是否也曾有過疑問,產後一定要喬骨盆嗎?我們這邊所提的「產後喬骨盆」指的都是脊椎骨盆的矯正修復,這個問題其實就跟產後到底要不要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一樣,可以由多種層面去考量與選擇。
而我們可以這樣說,產後不一定要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媽媽需要的只是一個完整的休息及修復,而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只是達成這個目的的一個選擇,選擇透過一個完善的團隊及相對舒適安靜的環境,讓媽媽們可獲得良善的醫療團隊照護與指導,安頓身心,完整的放空休息。
換句話來說,產後不是一定要喬骨盆,媽媽需要的只是及早恢復孕前較健康的脊椎骨盆生理曲線狀態,而「產後喬骨盆」只是達成這個目的的其中一個選擇。
由醫師或治療師藉由整復手法及一些治療工具,讓產婦們被動地將身體盡可能的還原成相對正常的脊椎生理曲線,以期改善疼痛及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並維持良好的體態與身材,避免因孕期及產後持續照護幼兒的狀態下可能逐漸虎背熊腰,或是產生各種慢性疼痛。
但在網路及社群媒體中,你會聽到有一種聲音,總結不外乎是,「產後喬骨盆沒用啦,喬完根本沒感覺。」「產後不需要喬骨盆啊,喬完骨盆還不是要叫你運動,不然沒運動過一陣子復發還不是要回去喬。」「產後運動就好了啦,根本不需要喬骨盆。」諸如此類的網友心得總結,也都是我在臨床上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這些網友的心得並沒有錯,可能都是他們的真實經驗,但依照我的臨床經驗可以回答大家如下。
首先,坊間有很大一部份的「產後喬骨盆」就真的只是在處理所謂的產後「假胯寬」,誠如本書前面篇章所言,並不是每位媽媽產後都會有假胯寬,如果你沒有假胯寬或者是假胯寬的幅度不嚴重,而盲目地認為只要喬完骨盆臀部就會變小,那到頭來你可能只享受到了一場全身的按摩與指壓放鬆,當然會覺得沒有用或沒有感覺,產後因孕期所帶來的全身關節變化,在我的經驗中,如若是經由非常有經驗且專業的醫師來做全身的關節修復整理,要想感受不到實質性的體態及症狀改變的人真的不多。
再來,確實會有一部份產婦的觀念是走「運動派」自我鍛鍊與修復。運動派的族群常常會認為產後喬骨盆是一個沒有意義且不太需要的選擇,所以才會有一些媽媽在網路上留下心得認為喬骨盆到頭來還不是要靠運動維持,而也可能因此誤導了一些產婦直接下了產後喬骨盆沒用的結論。每當有媽媽們問我這道題目時,我都會反問,所以你運動了嗎?
「產後喬骨盆」是恢復身材的選擇
在大量的臨床觀察下,你會發現那些走「運動派」的產婦絕大多數都是屬於自我要求較高的族群,她們並不是產後才開始運動的呀!她們通常在孕前就已經是有在規律健身的健美女性了,這一類的族群其實真的是那些有生產計劃的女性模範。
誠如我前面篇章所言,孕期與產後的肌肉量對於關節的穩固性影響,相較於鬆弛素的影響來得大,也就是說這一類「運動派」女性,肌肉的儲存量在孕前就相當多,孕期下滑得少,故孕期及產後的體態變化相對小,產後又能積極的復健,疼痛或是一些慢性、惡性循環的症狀並不容易出現在她們身上。所以在這些產婦身上自然對於產後喬骨盆的需求就相對減少。
但回到臨床經驗中,這一類運動派的產婦,還是不少人會來尋求「產後喬骨盆」的治療輔助,原因可能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一類婦女自我要求通常較高,往往會希望產後的身材能夠越快恢復越好。而這些運動派產婦做完「產後喬骨盆」的治療後,你會發現幾乎都沒有回診的需求,因為她們的關節本來就相對穩固,要再走位跑掉的機會本來就不大,除非受到撞擊或是意外受傷。
所以如果一般沒有運動習慣的婦女,是不能完全參考這類「運動派」女性的心得結論的,因為首先你孕前的肌肉量就不如人家,孕期肌肉量大量下滑,產後就算你照著人家的運動菜單開始積極運動,但你的肌肉量起跑線就已經落後一大截了。
更不用說那些聽信了這類「運動派」女性的心得結論的產婦們,直接認定產後喬骨盆沒用,但自己也沒有開始運動去補強,錯失了各種恢復脊椎骨盆生理曲線的機會,斗轉星移之間,便可能逐漸步入許多慢性症狀的惡性循環中而卻不自知。
所以我常反問產後媽媽們,你運動了嗎?運動的頻率?運動的強度?運動的方式?你做了什麼運動是可以幫助恢復脊椎骨盆曲線以及穩固各部位關節?甚至有時候得到的回答是我有時候都會出去走路當作運動,產婦在這人生的黃金歲月期間,不能只有走路就當作有運動啊……。
而那些認為「產後喬骨盆」到頭來還不是要叫你回去運動維持的人,我只能說,你答對了,而且對極了,任何治療本來就都不是仙丹妙藥,讓你吃了就可以終身耍廢也不用注意生活習慣了,所謂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外乎是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運動。
產後的媽媽們必須了解與接受的一件事,就是產後的身體狀態和生活與孕前大不同,女性的先天肌肉量就比男性來得少,又經過孕期與產後的大量下滑,生活中又多了一個以上的幼兒需要勞動照護,身體的體力與支撐性已不可與往日相提並論。
「產後喬骨盆」只是產後恢復身材與健康的選擇之一,那些懷孕期間或產後出現疼痛症狀的媽媽們,在無法靠休息或運動伸展緩解的時候,「產後喬骨盆」可能就更是必須得考慮的治療選擇。
(本文摘自/產後喬骨盆,身心修復與體態恢復最速回血指南:從頭到腳,由裡到外,史上最完整的中醫產後調理聖經/大都會文化)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