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專心的時候就用力拍手!MBA企業家教「1秒法則」有效改善拖延

想專心的時候就用力拍手!MBA企業家教「1秒法則」有效改善拖延

2025/10/17
老是很難專心怎麼辦?其實拍手就可以專注。擁有MBA學位的企業家上岡正明於《有錢人都靠這一招年收破億》一書中,分析約1000位頂尖企業家、經營者與運動選手的行動模式,整理經科學驗證有效的「成功法則」,幫助讀者站上快速達成上億年收入的起跑點。以下為原書摘文:

年收入達到1億日圓的人不僅擁有財富,而且也擁有「自由的時間」,因為他們都知道,輸出比輸入更重要。不僅如此,他們也會運用「機制」來增加輸出,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在準備和輸入上。這一章會介紹幾個我自己平常也在運用的「能夠有效利用時間的技巧」,學會之後,保證能讓你行動力大幅提升,無論事業還是人生,都會非常順利。

延伸閱讀:
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專家教「1招」放慢時間:創造許多新的體驗

設定小目標提升專注力

增加輸出量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1秒法則」。這是當無法集中注意力時,快速讓自己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技巧。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必須摒除不必要的工作和雜念,專注一志地達成目標。我把這種能力稱為「專注力」。

透過不斷重複「設定小目標,做到短時間專注」,能夠讓專注力獲得提升。只不過,有時候雖然知道「必須去做」,但就是遲遲無法展開行動。遇到這種時候,請務必試試接下來介紹的「1秒法則」。

順帶一提,這個技巧的發想是來自於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她長年飽受恐慌症之苦,服用抗焦慮藥物長達20年之久。這樣的她,後來透過「5秒法則」徹底翻轉了自己的人生,不僅行動力大幅提升,甚至還自行創業。

後來,她寫了一本關於「5秒法則」的書,在全美賣了100萬冊,讓她從此成為暢銷作家,甚至站上紐約的TED等場合面對眾多聽眾進行演講。她所提倡的方法非常簡單,想行動的時候就立刻倒數「5、4、3、2、1」,在數到「0」之前「一定要展開行動」,如此而已。

這種做法是透過行動來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再加上倒數就像一種自我催眠的暗示,因此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非常有效。因為說出口也是一種行動,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自然而然就會跟著產生動力。

延伸閱讀:
動不動就滑手機?常感到很難專注?避免「爆米花腦」先學會4件事

透過拍手來支配大腦

我把梅爾.羅賓斯的方法加以變化,縮短成1秒的時間,也就是我現在要介紹的「上岡式1秒法則」。方法同樣很簡單,只要拍一下手,然後說:「好,開始吧!」這樣就行了。

透過這個方法,我找到了讓自己立即行動的開關。如同前面所說的,人要先有行動,才會產生動力。因此,這個方法就是藉由拍手來喚醒大腦的行動,引起注意,同時透過說出聲音來即時創造行動的著手點。

無論是「拍手」還是「說出聲音」,都是很好的行動。這些行動都會觸發動力的產生,因為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刺激大腦的行動中樞,進而轉換成動力。最新的研究發現,只要有行動,即便是再小的行動,都能刺激大腦的伏隔核,促使多巴胺分泌。換言之,拍手並說出聲音的行為能夠讓人支配大腦,自由操控行動的開關。

拍影片、寫論文、修改他人委託的稿子等,每天忙碌於這些該做的事,偶爾當然也會覺得「今天什麼事都不想做」。即便是這種時候,只要能善用「1秒法則」來喚醒大腦,以我來說,就會自然而然地動起來。這時候還可以再加上另一個行動。

深深吸一口氣,然後雙手用力拍出聲音,同時對自己說「好,開始吧!」等自我激勵的話,或是說一些「給自己帶來能量的話」。也可以喊出自己小孩的名字。做完這一連串的動作之後,在幾分鐘之內務必要展開行動。我把這個舉動稱之為行動「強化」。

水族館裡的海豚之所以會依照訓練師的指示行動,是因為行動之後能獲得「獎賞」。只要聽到餵飼料的鈴聲就會流口水的巴夫洛夫之犬的實驗也非常有名。把眼前能讓自己開心的「獎賞」說出口,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當然,在某些工作環境下為了避免吵到身邊的同事,可以稍微改變一下做法,例如降低音量等。畢竟這只是一種啟動大腦觸發器的儀式,跟聲音大小無關。我甚至認識一位職業撞球員,每到決定勝負關鍵的時候,就會在耳邊彈指。

即便是這樣的簡單動作,只要能深深刻進腦海裡並加以強化,保證會大幅提升展開行動的動力。想專心的時候就用力拍手,並且對自己說一些「振奮精神的話」。

一次只要專心2小時

我曾經和Livedoor的創辦人堀江貴文先生在講座和餐會上見過幾次面。有一次,同席的企業家問到關於時間的運用技巧,當時他是這麼回答的:「有句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但要我來說的話,沒有比討論這個更浪費時間的事了。把時間和金錢看作一樣,根本是愚蠢的行為。」
 
根據他的說法:「對人類來說,最有價值的東西只有時間。」必然會成功,或是年收入達到一億日圓的人,都懂得有效利用「空閒時間」。能賺到錢的成功者都很明白「時間有限」的道理,所以他們會利用計程車來移動,抓緊時間收發電子郵件,或是瀏覽網路新聞以獲取資訊。
 
根據某項調查,一般的上班族1天平均會有1個小時的空閒時間。而且這些大多都是零碎的時間,無法規劃用來專心投入並完成某件事情,因此很容易不知不覺就在發呆中度過。可是,如果每天浪費1個多小時的時間,累積下來就會變成一大損失。既然如此,應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運用這些空閒時間呢?
 
首先,要做的是從一開始就「不要讓時間空閒下來」。我似乎可以聽到大家的怒吼:「欸,在說什麼鬼話啊!」不過請先聽我說完。我把每一天分成一大早5點到7點的超專注時段,以及早上、下午、傍晚等4個作業時段。每個時段分別是2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內我會保持專注,全力衝刺。也就是說,我每天都會有4次全力衝刺的時間。
 
在這些各自2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內,除非必要,否則我絕不會離開座位去泡咖啡,或是跟部下閒聊,或是散步去超商買東西順便休息等。就連移動也盡量避免。簡單來說就是,打從一開始就想辦法避免製造出不必要的空閒時間。
 
零碎的時間1個月,或是1年累積下來,所形成的差距將會是無法挽回的龐大。像是孫正義或是比爾.蓋茲這種在商場上大有成就的企業家,無疑都是善用時間的高手。他們總是會不斷強調時間的有限,而運用時間的方式就是產生差距的最大關鍵。而且,他們也會確實做到這一點。
 
我也非常贊同他們的論點,想要獲得成功,如何專注地有效運用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此,首先請大家要隨時自我提醒,盡量避免製造出不必要的空閒時間。 

(本文摘自/有錢人都靠這一招年收破億:從上千人的成功致富經驗中淬煉出成為有錢人的「最快捷徑」/春天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