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變粗、熱潮紅⋯中年女性成「大媽」?醫教「4招」改善代謝症候群
「更年期不是疾病,是身體自然的轉變過程。」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黃建霈表示,更年期與青春期、懷孕期並列,是女性人生3大重要階段之一,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若能從生活習慣下手,就能預防代謝症候群,維持健康生活。
延伸閱讀:
更年期掉髮有救嗎?專家教「2招」拯救熟齡落髮:正確洗頭是關鍵
2成更年期女性患代謝症候群
黃建霈說明,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以及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若符合前述3項因子,就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群。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
開業婦產科診所院長陳建銘表示,更年期女性因代謝速度減緩,少吃多動更加重要,否則容易導致脂肪代謝失衡,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上升、體型改變。他曾追蹤診所850位、45~55歲女性,其中有303人符合代謝症候群,比例達到3成。
延伸閱讀:
連呼吸都會胖?網友熱議「代謝症候群」5大原因+保健訣竅一次看
更年期女性保健4招生活守則
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表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分泌下降,也常會出現熱潮紅、失眠、腰圍變粗及血脂異常等情形,若再合併三高問題,恐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為幫助熟齡女性及早介入、改變生活型態,更穩定控制更年期的代謝變化,沈靜芬指出,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讓女性安穩度過更年期不適:
- 均衡飲食(Food):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少油、少鹽、減糖,吃夠足量蔬果纖維與蛋白質、鈣質。
- 規律運動(Fitness):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中度運動,如慢跑、快走、重量訓練等,結合伸展與肌力訓練。
- 心靈支持(Feeling):培養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興趣,適時緩解生活壓力、維持良好睡眠。
- 朋友支持(Friend):維持愉悅心情、建立支持網絡,多與親朋好友分享心事,透過社群互動來減壓。
身心健康防肌少症、焦慮上身
沈靜芬補充,更年期女性除了透過上述4招遠離代謝症候群,穩定新陳代謝還能幫助延緩肌少症、預防骨質疏鬆症,強化心肺功能與骨質;而良好身心管理能降低憂鬱、焦慮情緒,降低壓力荷爾蒙分泌,改善失眠,同時防止社交孤立及心理健康惡化。
沈靜芬提醒,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已協助2.7萬名45~55歲女性個案進行健康管理,其中近3成5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獲改善,近1成5緩解為非代謝症候群,顯示及早發現與生活習慣介入,有助降低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更多資訊可上「健康九九+更年期保健館」網站查詢。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