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

小學畢業前就高度近視!台灣兒童近視低齡化、度數上升快,醫師:眼球結構變化不可逆

小學畢業前就高度近視!台灣兒童近視低齡化、度數上升快,醫師:眼球結構變化不可逆#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發生年齡提早 小學三、四年級是近視高峰期 台灣兒童近視問題日趨嚴重,與現代生活型態密切相關。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醫師指出,3C產品使用年齡下降及學業壓力增加,都是近視低齡化的風險因子。根據WHO預估,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人口是近視族群,而台灣大學生目前約九成為近視者,其中十分之一更屬於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與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有關,家長尤要注意兒童早期近視問題。 王孟祺醫師表示,台灣兒童近視呈現發生年齡提早、度數增加快速、高度近視比例高等現象,小學三、四年級是近視高峰期,甚至也有入學前就已達到高度近視案例。目前WHO已將高度近視下修為500度,提醒家長如果孩子一年近視增加100度,小一就近視,小學畢業前就可能已經高度近視,務必與醫師配合,把握黃金控制期,以減少近視快速惡化對孩子視力的影響。 眼球結構變化不可逆 高度近視容易更早發生白內障 王孟祺醫師表示,兒童成長過程中近視度數快速增加,容易在短時間內從輕度近視進展到中度甚至高度近視,且後續併發症多數不可逆,即使治療也難以恢復原有視力。此外,研究顯示高度近視者較容易產生早發白內障,也更可能發生視力模糊與光線散射問題。可歸納與高度近視有關的視力問題類型包括: 1. 視網膜病變:眼球拉長使視網膜變薄,增加視網膜裂孔與剝離的風險,也可能出現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包括出血、裂孔與脈絡膜新生血管,嚴重影響中央視力,導致閱讀與辨識能力受損。 2. 視神經相關疾病:高度近視患者罹患青光眼的風險高出一般人數倍,視神經對眼壓的耐受度降低,容易造成不可逆的視野缺損。 3. 水晶體與玻璃體異常:除早發性白內障外,玻璃體退化造成的飛蚊症亦是常見問題,若伴隨視網膜裂孔,甚至會演變為眼科急症~視網膜剝離。 兒童近視控制要及早 散瞳劑與角膜塑形片應有正確觀念 兒童近視控制除了定期檢查,臨床上常使用散瞳劑、角膜塑型片等工具,王孟祺醫師說明,低濃度散瞳劑(0.01%或0.05%)主要作用是放鬆睫狀肌,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假性近視。當孩子仍處於「近視前期」(遠視儲備不足75度)或假性近視階段,散瞳劑可有效減緩近視進展。甚至讓部分度數恢復。即便已是真性近視,散瞳劑仍能發揮類似角膜塑形片的作用。但驗光準確性非常重要,應避免將假性近視誤判為真性近視。 至於角膜塑形片則是一種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王孟祺醫師解釋,夜間配戴6至8小時角膜塑形片,透過鏡片輕壓角膜可使角膜弧度暫時變平,隔日清晨取下後能在白天獲得清晰裸視力,不必配戴眼鏡,也不會因為散瞳劑而感到畏光,特別適合活動量高的孩子。 不過角膜塑形片效果僅為暫時性,一旦停止配戴角膜就會恢復原狀,近視度數也會回復。一般須滿9歲才能配戴,務必要由眼科醫師檢查角膜弧度與度數是否合適,也要注意持續清潔以減少感染風險。 853240培養用眼習慣 學業表現變化當心視力警訊 王孟祺醫師提醒,雖然臨床上可以透過散瞳劑、角膜塑形片等方式幫助控制近視,家長仍不能忽略孩子的用眼狀況,建議掌握「853240」六個口訣讓孩子培養良好用眼習慣: 8:每天睡眠八小時。兒童若因3C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眼睛健康,充足睡眠能促進恢復與發育。 5:每天攝取五種蔬果。均衡飲食提供抗氧化物與營養,有助維護眼睛功能。 3:坐姿三直角。閱讀寫字時,身體、膝蓋、手肘應維持直角,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因姿勢不良造成近視。 2:每天戶外活動兩小時。多項研究證實,戶外陽光與遠距離注視能有效延緩近視發展。 4:遠離四種3C產品。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與電視,應以大螢幕、遠距離取代小螢幕。 0:近距離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規律休息能放鬆睫狀肌,減少眼睛疲勞。 兒童視力變化易受環境影響,王孟祺醫師指出,幼兒期若看電視無正常反應、常跌倒或撞到東西,都可能與視力異常有關,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鬥雞眼、外斜視或瞳孔白色反光更要盡快至眼科檢查。學齡期的孩子即便有視力問題也可能不敢主動告訴師長,應注意是否經常瞇眼、皺眉,或喜歡靠近螢幕、走到電視前面等近視警訊。 王孟祺醫師提醒,孩子3歲起就能學習比視力表,確認視力是否正常,當入學後發現視力低於0.8,應盡快至眼科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屈光異常或是否有斜視、弱視等問題。此外,學業表現也可能反映視力問題。如果孩子課業表現突然下降,可注意是否因為坐在後排無法看清楚黑板而影響學習,並將視力檢查列為優先考量。

點散瞳劑會痛嗎?散瞳劑能控制近視嗎?散瞳劑功效、副作用一次看

點散瞳劑會痛嗎?散瞳劑能控制近視嗎?散瞳劑功效、副作用一次看#高度近視

3C時代來臨,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手機、平板、電腦,正確用眼習慣得從小開始養成,而家長正是扮演孩子最佳的守護者,尤其「視力檢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家長在帶孩子做眼科檢查時,可能會聽到醫師建議使用散瞳劑來控制近視,但對於其作用與影響卻不甚了解,到底散瞳劑是什麼?有哪些副作用呢?眼科醫師一文解析。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視網膜剝離」惹禍!醫示警「3症狀」快就醫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視網膜剝離」惹禍!醫示警「3症狀」快就醫#高度近視

50歲陳小姐有高度近視,工作也需長期使用電腦,最近開始覺得眼睛容易疲勞,眼前飛蚊增加,有時候也會覺得好像看到相機閃光燈一樣的閃光,但她不以為意。在幾天前突然覺得右眼下方開始出現一塊黑影遮住眼睛,原先以為是太累了,去藥房買了藥水點,也嘗試過閉眼休息,但情況似乎越來越嚴重⋯⋯

老覺得魚不亮麗新鮮、看不清楚鈔票顏色……竟是白內障惹禍?醫:視力彩度降是警訊,年輕族群也不能輕忽

老覺得魚不亮麗新鮮、看不清楚鈔票顏色……竟是白內障惹禍?醫:視力彩度降是警訊,年輕族群也不能輕忽#高度近視

白內障雖然是老化引起,但不少早發性白內障或是高度近視造成的因素,都可能讓白內障問題提早發生。一名70年次擔任收銀員的小姐,因為早發性白內障不自知,常常收錢找錢時看不清楚,還必須請客人幫忙檢視,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是近視加深,結果檢查才發現是早發性白內障,透過醫師儘早處理手術,也讓工作更順暢。 現代人即便退休都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就算是銀髮族用眼頻率也相當高,因此白內障與以往相比,不像傳統水晶體變得很厚甚至已經快要看不見才就醫;不過,白內障往往是一隻眼睛先開始出問題,一般人都是兩眼一起用,病變時常沒有太明顯的感覺。四季眼科診所院長黃富誠醫師提到,門診上常見都是發現自己夜間視力變差、開車抓不到距離感,或者是畏光、疲勞等,導致生活上受影響就醫;一開始都會以為是近視加深,配眼鏡又沒辦法改善,輾轉就醫才發現是白內障。 白內障是全面性視力品質下降 白內障由於是水晶體變得混濁,因此症狀並不是只有看不清,像是看東西的彩度、銳利度都會降低,或者明暗度、對比性也變差,因此幾乎可說是整體視力品質的大幅下降。黃富誠醫師門診有做買賣漁貨的媽媽,近期一直覺得市場的魚都不亮麗,看起來很不新鮮,她也不敢買賣這些魚,結果才發現是自己白內障造成,差點誤會魚販,可見影響之大。 黃富誠醫師也提到,白內障同樣也會造成近視惡化,在一些年輕族群的高危險族群身上也發現高度近視者,有些人會發現度數突然暴增,甚至增加到快三千度,或者是晚上發現紅綠燈突然變很多顆的複影情形,這些就可能是屬於年輕型白內障,臨床上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黃富誠醫師門診就有70年次的收銀員,不知道自己是白內障,只覺得收錢找錢都看不太清楚,還要客人幫忙看,後來檢查就醫才發現自己是白內障問題。 隨著現代人用眼的頻率增加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黃富誠醫師表示,民眾對於視力品質變得敏感,如果出現問題都會提早檢查檢查,這對治療白內障是相當好的;儘管早期的白內障透過點眼藥水能稍微緩解,但如果已經影響生活或者工作,提早做手術是比較好的方式。 黃富誠醫師指出,由於白內障手術已經相當先進,越早就醫越能與醫師溝通找到適合自己的手術模式與期待,目前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也很進步,不僅能縮短恢復期,也讓民眾幾乎無縫接軌生活。 遠、中、近都要看清楚是現代人的需求 隨著需求的多元化,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同樣跟著進步發展,黃富誠醫師提到,不少病患即便是年長者除了要滑手機,也要用電腦或是開車,對現代人來說,除了要看得清楚,也希望遠、中、近使用情境能符合需求,更希望老花可以一併解決,以這樣的需求來看,新的多焦點(三焦點)人工水晶體就能符合這樣的概念。 隨著對於光學品質的要求,以往三焦點較有的夜間眩光問題,最新的光動低眩新型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也獲得改善,更提升了整體影像清晰度。黃富誠醫師說明,以年輕型的白內障個案,或者是同樣身為醫師的族群,因為平時需要使用的情境較多元,多以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主要選擇。 黃富誠醫師也提醒,一旦有視力問題一定要找專業眼科醫師,透過完整設備的詳盡檢查,除了視力、水晶體等,也能同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像是黃斑部病變、視神經等問題,如果是白內障手術,也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自己的期待與平時用眼狀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才能找回人生下半場的重要靈魂之窗。 四季眼科院長 黃富誠醫師 專長: 近視雷射手術 近視老花雷射手術 高度近視虹膜固定微型鏡片植入手術 微創3D飛秒白內障手術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黃斑部視網膜病變 青光眼 近視控制 角膜塑型術

視力模糊不是用眼過度,小心眼睛老化警訊!調查揭6成4民眾恐輕忽

視力模糊不是用眼過度,小心眼睛老化警訊!調查揭6成4民眾恐輕忽#高度近視

人每天只有睡覺時沒有使用眼睛,隨著手機、平板等3C產品普及生活,現代人的用眼習慣也跟著改變,但過度用眼恐致眼睛調節力下降,加速眼睛老化速度。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最新認知調查指出,老花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是國人3大常見眼睛老化疾病,且逾6成3民眾自覺有眼睛疲勞乾澀情形,小心可能已是眼疾警訊。

企業家打高爾夫視力變差揮桿總落空,以為近視變深換眼鏡皆無法改善,一檢查才知白內障作祟

企業家打高爾夫視力變差揮桿總落空,以為近視變深換眼鏡皆無法改善,一檢查才知白內障作祟#高度近視

一名50幾歲企業家,平時除了忙於公事,假日也會與球友一起打高爾夫,前陣子發現視力漸漸有退化的情形,以為是近視加深,頻頻換了很多副眼鏡都沒有得到改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經過醫師諮詢,個案表示希望遠、中、近都能看清楚,後來換上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之後,不但大幅改善視力品質,也不用再戴眼鏡,開車看儀表板等日常生活狀態都便利很多。 白內障大部分是老年性的疾病,但是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何一滔醫師表示,近年來卻發現有明顯年輕化趨勢,甚至不乏30、40歲族群,特別是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長時間使用3C產品以及紫外線都是風險因子;門診就曾有30幾歲的年輕族群竟然看手機追劇導致近視度數已經飆到2、3千度一直換眼鏡都沒有改善,一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 老花眼突然變好也可能是白內障警訊 以往迷思認為白內障要熟了才開,何一滔醫師說明,這已是40年前的觀念,當時手術並不進步,傷口很大,因此需等成熟一些手術較妥當。現在是微創手術透過飛秒雷射輔助及超音波乳化術進行,傷口都相當小,水晶體太熟再開反而提高風險及手術難度,因此建議在視力上若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就可以考慮手術處理。 白內障的症狀相當多元,除了看東西變霧、雙影、暗影、近視度數增加、畏光等,何一滔醫師提醒,如果是老花眼突然變輕也是一個警訊,這是一種老年核性白內障因光學折射產生的影響,千萬不要以爲是視力好轉了。 隨著白內障手術進步,能選擇的人工水晶體也更多元,何一滔醫師說明,1949年Ridley醫師首先植入人工水晶體,因當時人工水晶體厚重,併發症當然非常多。後來也發展了前房人工水晶體,也因為當時對內皮細胞的不夠瞭解,引起角膜的併發症;最後才發展了後房人工水晶體。現在植入後房就是用比較進步的超音波乳化術,隨著技術進步,人工水晶體的材質已改用壓克力,穩定性高及細胞相容性高,可折疊或用注射器植入,而且透過手術的技巧很快就能置換,手術時間也縮短許多。特別是近15年發展非常快速,人工水晶體從球面、非球面、單焦點、延焦段及三焦點(光動低眩)的需求都能滿足,甚至也可矯正散光、增加景深等。 現代人中距離使用情境多,三焦點改善視力品質 現代人對於視力品質要求較高,當溝通置換人工水晶體時不乏希望遠、中、近距離視力都能獲得改善,或者不用再戴眼鏡,希望可以“返老還童”。何一滔醫師表示,目前三焦點人工水晶體較能滿足這樣的需求,不過以往三焦點較有夜間眩光及光暈的情況,現在改良後的光動低眩新型三焦點人工水晶體,除了改善這一點之外,也針對現代人常使用的中距離情境,如用電腦、煮飯、開車看儀表板與導航等做了優化,讓民眾生活能更便利。此外,可以選擇單眼視力的方式,不但可以減少眩光及光暈的不適,同時也有遠、中、近的功能。 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何一滔醫師說明,以往三焦點較有夜間眩光情況,現在新型光動低眩新型三焦點人工水晶體已改善許多,優化了遠、中距離的視覺品質。 何一滔醫師強調,不要懼怕白內障手術,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需求都能夠根據個人生活型態、工作模式等來做客製化的選擇,一旦視力有問題,都應儘早檢查確認病因,才能找回最好的視力品質。 醫師小檔案: 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 何一滔醫師 專長: 白內障、老花、屈光 三合一手術 (超微創白內障三合一乳化手術) 飛秒雷射老花白內障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 飛秒準分子近視雷射屈光手術 高度近視專用微型鏡片植入手術 視網膜雷射治療

12歲前視力  影響孩子一生眼睛健康!法商依視路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變身「視覺星球」帶家長孩子一起認識近視成因與防護之道

12歲前視力 影響孩子一生眼睛健康!法商依視路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變身「視覺星球」帶家長孩子一起認識近視成因與防護之道#高度近視

台灣兒童近視盛行率高居全球前三,近年來更不斷下探至學齡前幼兒,中低齡學童近視三高危機儼然成為不可擋的未來趨勢!根據學童近視每年平均加深的幅度推算,小學中低年級前就開始近視的孩童,若未進行有效的近視控制,成年後大多數會成為高度近視(度數>500度)。高度近視是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4大眼疾病變的高危險群,當中甚至有10%的人可能導致後天性的失明!近視影響的不只是視力,更影響孩子一生的眼睛健康! 為了提升社會大眾對兒童視力健康的關注,幫助家長及學童正確了解近視的成因、預防與因應之道,全球第一大鏡片公司法商依視路,在孩童近視高峰的暑假期間,於8/21-8/23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舉辦「視覺星球挑戰」活動,以太空探險為情境主題,闖關探索5大視力星球。透過沉浸式太空探險、科普講堂和視覺科學大挑戰等多元有趣的方式,邀請家有6~12歲學童父母,與孩子一起動手做、玩科學並體驗視力變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近視成因、預防及近視控制之道。現場更邀請專業眼科醫師分析台灣學童近視三高危機現況及臨床上的觀察,期望幫助孩童及家長因應全球近視洪流,讓孩子都能持續擁有健康視力,迎向「星」未來! 台灣學童近視三高危機 學齡前兒童  近視比例臨床逐年攀升 台灣學童正面臨近視的三高危機:低齡發生率高、全國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例高。依衛福部近年來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孩童近視比例:幼兒園大班已有將近10%,小學一年級增加一倍到近20%,小學六年級近視已經高達70%,國三、高三的近視學生也都超過85%!其中高度近視者,從小一1.2%、小六10.3%,一路攀升到國三28%及高三35.7%. 換言之,進大學前已有將近1/3的學生是高度近視! 除此之外,桃園大學眼科李怡青醫師也觀察到:近年來近視年紀逐漸下探至學齡前兒童,在幼稚園時期就發現有近視的孩童比起前幾年在臨床上似乎有增加的趨勢。李怡青醫師分析,這樣的變化有可能是來自於疫情後線上課程增多、學齡前兒童3C產品使用量增加、防疫防流感防腸病毒等擔憂戶外活動量減少..等生活型態及習慣的改變,也有可能是來自於近年來家長對近視防護意識增加,相較過往會提早於幼稚園時期帶小孩進行視力檢查與追蹤因而提早發現。 近視控制關鍵  眼軸增長不可忽視 近視因應之道  近視矯正 vs 近視控制 近視的成因,與眼軸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般來說,眼軸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成長過程中若能有效控制眼軸增長,將有助於減緩近視的發生與加深。正常健康的視力,看事物時影像應該是落在視網膜上,然而, 1. 剛出生的嬰孩:眼球較小、眼軸還很短,因此看事物時影像會落在視網膜後方,這就是嬰幼孩的視力通常是處在遠視的狀態的原因。 2. 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會變大,眼軸也相對增長,當看事物時影像不再聚焦在視網膜上,而是在視網膜前方,就形成所謂的近視。 3. 當眼軸持續增長:近視持續加深,眼球會像氣球一樣越腫大,眼球壁就越薄,因而眼球內結構產生變化的機率就越大。因此當近視度數高於500度時,就容易成為四大眼疾的高危險群。 因應學童近視,目前最常見的二種方式,就是配戴「普通近視眼鏡」或是進行「近視控制」 1. 配戴普通近視眼鏡:普通近視眼鏡,屬於單焦點光學鏡片,可以即時矯正視力度數恢復視力清晰。不過因為鏡片不具有減緩眼軸增長的功效,因此配戴過程中,無法有效減緩近視度數持續加深。 2. 近視控制方案:在矯正視力度數的同時,結合先端鏡片科技,同步達到減緩眼軸增長的效果,可以有效減緩度數加深。近視控制的方式,大致上有: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近視控制鏡片、近視控制日拋等四種方式。 6-12 歲 近視控制的黃金關鍵期  發現近視立即開始近視控制效果最佳 近視控制若持續得宜 可免於高度近視危險群 護眼一生 李怡青醫師分析:如果家長期望的是最終可以達到減緩小孩度數加深的最佳成效,那麼在發現近視時就開始積極介入近視控制,效果會是最佳的,若近視控制得宜,可以避免小孩長大後淪為高度近視。反之,如果在發現之初未加以近視控制,依照學童近視加深的平均幅度,成人後極高機率會成為高度近視,也就等於成為四大眼疾的高危險群,影響的是孩子一生的眼睛健康。 李怡青醫師說明,因為近視不可逆,年齡愈小度數增加得愈快,度數加深的曲線是有跡可循的,不可輕忽!一般來說,國小中低年級每年平均增加100~125度,國小高年級與國中每年平均增加100度,高中每年平均增加50度,18歲之後開始趨緩,成年後通常度數就不太會有大幅變化。 李怡青醫師也提醒,近視控制是一段長期對抗近視的過程,最終的成效如何,決定性的關鍵往往取決於小孩是否能夠每天穩定的持續配戴,因此在選擇近視控制的方式時,優先考量孩子的適應性及方便性,可以有助於孩子在18歲前漫長的近視控制期間、不會到後頭來因為虎頭蛇尾而功虧一簣!  常見錯誤觀念  反而加速近視度數增長  李怡青醫師也分享在臨床上,常常發現家長及學童有一些錯誤的視力保健觀念,原以為是在保健視力,實際上卻反而加速了近視度數的增長!最常見的錯誤觀念: ●戴眼鏡會讓近視愈戴愈深,不要太早開始戴,度數才不會增加得太快… 實際狀況是 ->戴眼鏡不是近視加深的原因,近視後未能及早近視控制、不正確的用眼習慣才是近視加深主因。 ●度數還不深,上課或看書時再戴就好,一般日常生活不用戴… 實際狀況是 ->沒戴眼鏡時  為了看清楚導致瞇眼看東西,眼球肌肉需要更用力,反而更容易使眼軸增長導致近視度數加深。 ●小孩會近視 一定是因為看太多電視及3C產品…   實際狀況是 ->近視的成因非常多元,不僅僅是因為看電視或3C產品,對於學齡孩童來說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當休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也能有助於減緩近視加深。 近視控制鏡片黑科技大躍進 簡單方便又高效的最佳選擇 非侵入性安全性高 即使低齡學童也可以自己穩定持續配戴 過去,提到近視控制,最常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角膜塑型片。只是考量角膜塑型片一般建議超過9歲的孩童才能驗配,對於低年齡的近視學童來說難免緩不濟急,免不了會錯過近視控制的最佳黃金時機與效果。 現今,近視控制鏡片技術已經從過去使用「多焦點鏡片」技術,大幅躍進發展出「周邊離焦」、「H.A.L.T高非球微透鏡」等新技術,提供簡單方便又沒有任何門檻限制的高效近視控制方案!近視控制成效也超乎想像大幅提升,相較其他近視控制方式絲毫不遜色,甚至更超越!因為每天配戴方便,讓孩子更容易穩定持續地對抗近視到最後一刻! 家長在選擇近視控制方式時,也要同時考慮安全性,以市面上供應耐撞輕盈的PC宇宙片為首選,並搭載過濾紫外線與過濾藍光的鍍膜,提供學童最完善的保護。同時研究指出,增加兒童戶外活動時間,是降低近視發生率的重要方法;鼓勵孩童們出外活動,減少在室內近距離工作時間,亦有助於減緩近視加深。配戴具有紫外線與眩光防護的近視管理太陽鏡片,讓孩子在陽光戶外下也能擁有舒適視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