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

近視600度以上 老年視力喪失元兇

近視600度以上 老年視力喪失元兇#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邱女士雙眼近視超過1000度,視力逐步惡化,眼科檢查發現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影響生活。進行左眼眼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治療,日後右眼也將接受黃斑前膜移除手術,病人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再惡化。高度近視 易發生黃斑部血管病變雙和醫院眼科醫師王詩文表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視力喪失主因之一,但也會發生在20至30歲的青壯年人口。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國內外研究指出,台灣22%成年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中5至10%可能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若沒有治療,90%的病人,10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永久視力喪失。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民眾,建議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若視力模糊、線條扭曲、飛蚊症增加或看見如閃電般的閃光,則應盡快接受眼科視網膜科醫師檢查。若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則應依據醫師的指示接受手術治療或定期追蹤。3C產品致高度近視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近年隨著3C科技發展迅速,人手一台手機、平板,用眼過度機率大幅增高,也讓高度近視比例節節攀升。長時間看手機、平板導致高度近視,易誘發各類眼疾的產生,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王醫師建議,預防近視與度數增加,成年人要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坐姿正確、避免用眼時間過長、多看遠方,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要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去戶外遠眺,並依據眼科醫師指示接受長效型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治療。

高度近視易白內障 關鍵在幼年護眼

高度近視易白內障 關鍵在幼年護眼#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防治高度近視,臺北市於102年起提供國小2年級學童連續3年免費專業視力檢查,並逐年將各年級學童納入補助對象,107年將納入5年級學童,守護國小學童視力健康。臺北市衛生局分析參加視力檢查的學童資料,近視度數平均年增加24至26度,遠低於文獻指出近視學童每年會增加100至125度。年紀小就近視 越易產生白內障、青光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眼科部醫師楊佳靜表示,免費視力檢查包含先散瞳再驗光、裂隙燈檢查、裸視視力及最佳矯正視力等項目。學童視力檢查時,若沒有散瞳,很容易造成驗光量測的度數不準確,因為兒童睫狀肌收縮力很強,在驗光機接近時,所測得的近視度數可能會較深,是假性近視。學童視力檢查時,應使用散瞳劑,才能量測出正確的度數。年紀越小罹患近視,就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者。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甚至導致失明。若學童經檢查後發現已有近視,一定要遵照眼科專科醫師指示,配戴眼鏡或接受後續治療,並且改善錯誤用眼習慣,才能避免視力惡化。護眼密碼853240 建立正確用眼習慣臺北市衛生局提醒,運用「護眼密碼853240」,包括「每日睡滿8小時」、「天天5蔬果」、「靜心坐姿321」、「天天戶外活動2小時」、「每天使用4電(電視、電腦、手機及電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及「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與孩子一同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與正確用眼習慣,並定期帶孩子接受專業的視力檢查及追蹤矯治,有效延緩近視發生及近視度數增加。107年第1波免費專業視力檢查自1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家中有國小1、4、5及6年級學童的家長,記得帶孩子持「護眼護照」(1及4年級)或「護眼卡」(5及6年級)至特約眼科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專業視力檢查。有關學童免費專業視力檢查及合約醫療院所名單,可上「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網」http://vision.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熱線1999分機1811及1863查詢。

嘔吐頭痛 竟是青光眼找上門

嘔吐頭痛 竟是青光眼找上門#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年來高度近視患者族群增加,罹患青光眼患者也有年輕化的現象,全球約有7000萬青光眼患者,預估在2020年將達到8000萬人次。不少民眾眼睛不舒服就自行買藥水來點,但長期點含有類固醇的藥水,青光眼恐找上門!青光眼不會有症狀 視力受損恐救不回來一位48歲的男性因為嘔吐、頭痛到急診就醫,治療後症狀毫無改善,患者才說也有眼睛模糊問題,才發現原來是青光眼的問題。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林浤裕表示,對眼睛的威脅比白內障更可怕,青光眼因不會出現症狀或感到疼痛,因此等到明顯地感受到視力缺損時,視神經損傷已經相當嚴重,缺損的視力救不回來,因此又有「隱形的視力殺手」之稱。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趙世鈞醫師指出,數據資料顯示,40歲以上每百位民眾約1~2位罹患青光眼,隨著年紀增加,患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近年來高度近視的族群增加,青光眼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另外,自行購買藥水來點,長期點含有類固醇的藥水,也增加罹患青光眼的風險。年輕患者比10年前增加20%趙世鈞醫師指出,青光眼初期沒有症狀,例如有一位19歲的男孩因有青光眼家族史,一次陪父親來眼科就醫時順便作檢查,結果被檢出青光眼,已有視野缺損,還有一位50歲的貨車司機作健康檢查時才檢出視野嚴重缺損,原來多年來他一直憑感覺在開車,太危險了。林浤裕副院長說:台灣青光眼患者約有35至45萬人,尤其電子產品發達加上使用頻繁及不當,年輕患者比10年前增加20%。雖然青光眼不能治癒,一旦確診切勿自行停藥,否則將可能導致失明。這些族群每半年應定期檢查眼壓趙世釣主任強調,青光眼是會導致眼盲的疾病,民眾不要輕忽,應定期進行眼睛檢查,減少青光眼造成失明的危險性。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遠視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應每半年定期檢查眼壓,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青光眼患者來說十分重要。

眼前有蟲!高度近視 當心惹飛蚊症上身

眼前有蟲!高度近視 當心惹飛蚊症上身#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年約35歲的上班族女性患有高度近視,雙眼均達800度以上,最近覺得夜晚開車時視線不佳,眼前也出現許多不明的小黑點,在家人的建議下就醫檢查,結果診斷為飛蚊症。醫師提醒,現代人多數皆有近視,若要預防飛蚊症,就應控制近視度數的增加,以減少網膜併發症發生的機會。飛蚊症、閃光幻覺 易發生在高度近視患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部柯建賢醫師表示,飛蚊症與閃光幻覺是高度近視常見的症狀,飛蚊症指的是眼睛感覺前方有一些點狀物或是絲狀物游動,而閃光幻覺是指眼球即使在沒有光源的情形下仍然有閃電、亮光的產生。600度以上屬高度近視 易致眼睛疲勞何建賢醫師說,臨床上,近視度數超過600度以上,即稱之為「高度近視」;近視度數每增加300度,眼軸長度就會增加1mm,由於鋪在眼球上的視網膜總面積無法加大,勢必會造成視網膜神經血管的拉扯,以致造成多種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常見的問題當屬視覺疲勞,特別是對於無法配戴隱形眼鏡的病人,由於鏡片本身的限制,高度數眼鏡鏡片常伴隨著高相差問題,導致眼睛容易疲勞。何建賢醫師表示,高度近視容易形成視網膜病變,包括黃斑部會因為視網膜變薄而產生新生血管,或黃斑部及視網膜後極部形成嚴重退化;而周邊視網膜因高度近視極易產生變薄或破洞的狀況,如果遇外力拉扯或撞擊極易產生視網膜剝離。

國小就高度近視 易引發白內障、青光眼

國小就高度近視 易引發白內障、青光眼#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視已成為台灣地區兒童健康的一大問題,一旦發生近視後若不及早控制,度數在小學1至4年級,平均每年可能增加100至125度,至小學6年級可能成為大於600度之高度近視患者。而在國小成為高度近視患者,未來易造成視網膜剝離、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罹患白內障、青光眼的機率亦較一般人高。用眼時間長、姿勢不良為主因據調查指出,近視除了少數為先天性的遺傳外,大多與環境因素有關,如閱讀姿勢錯誤及照明不良、讀物印刷字體太小或模糊、營養不均衡、用眼時間過長等,且各因素間還會相互影響。但歸納其原因均為用眼生活習慣不良而造成的,尤其是「長時間、近距離及不當用眼」對眼睛健康傷害更甚。6招式對抗惡視力「近視」這個國內學童最嚴重的健康問題實不容忽視。 因此澎湖縣衛生局呼籲,近視的防治應從小做起,不要讓發育中的幼童太早過度使用眼力;並提供護眼行動6招式:●第一招讀書環境要注意/書桌檯燈燈光要由左前方射來,以60燭光適宜。書桌高度要讓手肘自然下垂平放,椅面要讓臀部坐滿,雙腳要踩到地。●第二招閱讀習慣要養成/每閱讀或寫字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看書或寫作業,應保持35-40公分的閱讀距離。●第三招執筆、坐姿要正確/姿勢端正,兩肩放輕鬆,腰打直,不歪頭,不趴著。寫字握筆要正確,頭不可歪一邊。●第四招眼睛休息不忘記/看電視要遵守3010原則,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天總時數不超過1小時。下課走出教室,望遠休息。●第五招均衡飲食要做到/多攝取維他命 A、B、C及深綠色蔬菜、水果。●第六招定期檢查要知道/滿4歲前應進行第一次視力檢查,每年定期1-2次,眼部常規檢查;當接到學校或衛生所通知,視力篩檢未達合格標準,需至合格眼科醫師處複檢。遵照醫師指示配合矯正,並定期回診追蹤。 

他雷射完度數仍飆升 竟是白內障作祟

他雷射完度數仍飆升 竟是白內障作祟#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高度近視患者注意,別以為接受過雷射手術恢復視力就沒事,其實白內障可能早已敲敲找上門!一名中年男子,原本兩眼視力約700~800度,但為了方便,他在十年前選擇接受了近視手術,結果沒想到近三年來,視力卻開始模糊,平均每兩個月就要換一次眼鏡,甚至就連度數也飆升至1200度,直到就醫檢查後才發現,他罹患了核硬化性白內障。近視手術僅能改變視力 無法改變眼球結構萬芳醫院眼科吳建良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患者本來就比一般人容易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就算先前曾接受過鑽石刀切割的RK手術或雷射近視手術,這些都僅能改變度數,無法改變眼球的結構,所以,仍會有罹患眼部疾病的風險。其中若以白內障為例,最典型的併發症就是「核硬化型白內障」,它的特徵主要是近視度數持續增加,剛開始可用眼鏡矯正,但最終仍須接受手術治療。曾接受過近視手術者 治療白內障度數易誤差而在治療方面,有一般健保給付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以及自費的飛秒雷射手術儀可做選擇,只是對於曾經接受近視手術者來說,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容易出現有度數誤差的現象發生,至於飛秒雷射手術則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精準度,但價格不斐,一眼約要七萬二左右。

學童避免高度近視 當心青光眼機率升

學童避免高度近視 當心青光眼機率升#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眼睛乃靈魂之窗,而青光眼是現今已開發國家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視度數與未來得到青光眼的危險有關,近視度數只能從小開始控制,因此眼科醫師提醒,兒童視力保健會影響將來一輩子的視力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主治醫師尤之浩指出,青光眼一旦診斷出來,代表視神經已受到無法回復的功能受損,此時給予治療也無法治癒,只能降低病情惡化速度。所以在學童時期積極減低近視發生與度數,將有效降低未來得到青光眼機率。尤之浩表示,高度近視造成眼球變長,視神經部分結構改變,使得功能受到影響。眼球一旦變長,則無法恢復,造成永久影響。近視的產生與加深,最重要時期就是國小7~8歲。近年亞洲多國皆有近視比率增加趨勢,臺灣也不落後,因此尤之浩提醒家長,應更注意防範學童近視,除平時注意用眼習慣、適當休息及均衡補充營養,也要有適度運動與戶外活動。另外,臺北市這個暑假起跑的「臺北市學童健康護眼計畫」,免費為國小二年級學童進行視力檢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自七月一日起,於每周一、三、五夜診及週六上午設立「學童護眼門診」,歡迎多加利用。 

愈早近視 變成高度近視機會恐增

愈早近視 變成高度近視機會恐增#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台灣地區6-18歲學生近視及其他屈光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國小一年級學生近視盛行率有21.5%,國小六年級有65.8%;由於愈早發生近視,未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愈大,故預防措施應提前,並有正確防治觀念及鼓勵戶外活動、以養成良好的視力保健行為,延緩發生近視。 目前,孩童視力不良的幾大原因,多半與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問題有關。保護眼睛必須從小做起,尤其幼兒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真正體會、明瞭眼睛的重要,也不懂如何保護眼睛。所以,父母們應該在平日即教導孩子正確的護眼知識,以免孩子眼睛受到傷害。 新竹市衛生局洪局長士奇呼籲,孩童若有視力不良的問題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半能解決,切勿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後悔莫及! 以下愛EYE秘笈:護眼行動六招提供參考:眼睛休息不忘記 、均衡飲食要做到 、閱讀習慣要養成、讀書環境要注意 、定期檢查要知道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