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

有時光鮮亮麗,有時也可能傷害他人⋯他:精神病患需要的是「被理解」

有時光鮮亮麗,有時也可能傷害他人⋯他:精神病患需要的是「被理解」#心理治療

大家對精神疾病病患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有時會光鮮亮麗地出現在別人面前,有時卻又跌落谷底⋯精神疾病本來就不是一直持續不斷的狀態,只是相較於正常人而言,有著一些不願意攤在他人面前的樣貌⋯《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作家龔佑霖所撰此文,透過他分享親身經驗,探索精神分析下的疾病面貌。

心裡生病了⋯都怪爸媽沒照顧好?他揭:其實是「心中的父母」讓你生病

心裡生病了⋯都怪爸媽沒照顧好?他揭:其實是「心中的父母」讓你生病#心理治療

當一個人心裡「生病了」,他所執著的到底是什麼?心理治療常會讓我們重新再面對一次自己的父母,再重新當一次小孩,其實是為了嘗試從另一種角度,去解讀父母對我們嶄露愛的方式,理解這樣的方式可能並非我們所想要,但最終「選擇」逐漸放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透過心理作家龔佑霖分享親身經歷,以故事剪影一窺精神分析治療下的多重樣貌。

每月花好幾千「心理諮商」值得嗎?心理師:沒錢先試「1招」照顧自己

每月花好幾千「心理諮商」值得嗎?心理師:沒錢先試「1招」照顧自己#心理治療

許多人在還未接觸到心理諮商時,不瞭解心理諮商費用的收費價值,又為什麼費用這麼貴?每月好幾千的諮商收費,是否真的值得?《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師王思涵所撰此文,他表示,如果覺得心理治療不值得這份錢,那或許現在的你還沒有這樣的急迫;如果真的感覺到各種生命中的窘迫,那就努力為自己擠出不用花錢的餘裕。

她開車上快速道路,卻突全身無力、大聲哭泣⋯身心醫淺談「恐慌症」

她開車上快速道路,卻突全身無力、大聲哭泣⋯身心醫淺談「恐慌症」#心理治療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很多人稱它是現代的文明病,但多數民眾對它仍是一知半解。42歲獨立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小梅,4年前曾因壓力而患上恐慌症,她自述當時在發病初期,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有一次開車在快速道路上,突然全身無力、無法繼續開車,她大聲哭泣,只能用最後一點力氣打電話求助警察,幫忙把車開回家。

重考3年絕望想跳軌輕生⋯日本知名精神科醫:接受「想死」才能活

重考3年絕望想跳軌輕生⋯日本知名精神科醫:接受「想死」才能活#心理治療

你曾經「想死」嗎?掙扎於死亡念頭,或許正代表著你拼命想活。榮獲2021日本心理大獎「評選委員會MVP獎」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平光源寫下《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其中,分享了一個26年前的自己重考3次的「想死」經歷,解釋為何「接受死亡作為一種選項」,反而能使你精神上獲得解脫,開始思考存活的可能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是恐懼、焦慮或妄想?心理治療師教你辨認心中莫名不安是哪一種

是恐懼、焦慮或妄想?心理治療師教你辨認心中莫名不安是哪一種#心理治療

是否曾被說過膽小,或是自覺容易緊張兮兮,雖然這些表現都是來於心理壓力,但美國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David Richo)在《當恐懼遇見愛》書中卻告訴讀者,恐懼與焦慮,兩者很不一樣。適當的恐懼其實有助於人類學習,適應外在環境,但演變成神經質的恐懼、焦慮,甚至是恐懼症,放任無力感壓垮自己,嚴重會影響身體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對自己超嚴格?心理師一語道破:「羞愧感」是因為你在逃避創傷

對自己超嚴格?心理師一語道破:「羞愧感」是因為你在逃避創傷#心理治療

「嚴以律己」是許多人敦促自身進步的座右銘,但是英國心理諮商師艾美.布魯納(Emmy Brunner)在《內心對話的力量》中分析,強烈的自我批判並陷入「羞愧感」,其實是一種內心深處創傷未撫平,所衍生的情緒應對機制。明明期待自己更好,卻可能逼得自己走投無路。學習找出創傷源頭,才能擺脫自我否定的惡性循傳。以下為原書摘文:

情緒也有「慢性病」?曾陷入深淵的心理師親揭「焦慮根源」有2種

情緒也有「慢性病」?曾陷入深淵的心理師親揭「焦慮根源」有2種#心理治療

曾在高中時期深受強迫症困擾,卻被家人一句崩潰叫他「去死」反而因此體認到「死亡也能作為一種選項」感到心安,諮商心理師莊博安用親身經驗在《慢性焦慮》解答,面對心理困境,你還能夠「思考」就是轉機,指認心中那份「焦慮」的起源、樣貌,一切就可能好轉。以下是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