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

你是「成人理性」或「孩子氣」?專家:坦然接受無常反而讓你更強

你是「成人理性」或「孩子氣」?專家:坦然接受無常反而讓你更強#心理治療

期待一份穩定關係,卻總是在真正進入關係時感到徬徨不安?既害怕受傷,也擔心自己不被愛?美國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David Richo)在《當恐懼遇見愛》書中解析,唯有正確認識你心中對失落與被遺棄的恐懼,並練習自我療癒,才能健康成熟地面對生命中的困境。以下為原書摘文:

透過人生經驗做心理治療 快速而有效

透過人生經驗做心理治療 快速而有效#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或許你小時候玩過「連連看」。當我是小孩子時,我會給圖畫本上色,裡面有許多的點點,這些點連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圖案。但我永遠不會事先知道這個圖案是什麼,直到我把這些點都連在一起才會知道。當我玩連連看時,一個圖案突然浮現,我會非常開心。所以,如果一個個案抱怨說,「我很懶惰」,治療師想要幫助這個個案,最好不要直接去處理懶惰這個大問題。懶惰不是一個完整單位,它是由許多元素組成,事實上,有許多過程。所以,與其去詮釋懶惰背後的意義,治療師或許可以微妙地改變個案的情緒背景。通常,當個案談論一個問題時,他相信他的問題是一個完整單位。將一個複雜的過程當成一個完整單位來處理或許可以幫助人們有效的溝通,卻也可能阻礙改變的發生。如果艾瑞克森相信我的抽菸斗是一個完整單位,並用這樣的觀點來處理,結果可能完全不同。相反地,艾瑞克森引導我清楚地意識到我抽菸斗行為的種種組成元素,元素改變了,整個大問題也就跟著改變了,我就戒煙了。同時,艾瑞克森從未問過我有沒有繼續抽煙。相反地,他提供我一個機會瞭解我的行為,我了解到抽菸斗的行為跟我新的情緒背景相違背。也因著我的敏銳,我利用這個機會去改變,我也成功了。我戒煙了,而這是我自己自由意志的選擇。我給這個艾瑞克森用來幫我戒菸的方法取了個名字。我稱之為 「法拉佛西(Farrah Fawcett)原則」。法拉佛西是美國70年代的一個性感象徵代表,她是一個漂亮的美國女演員。那時候的大學生會在宿舍房間牆上掛一幅她穿紅色泳裝的性感海報。那時候,我在醫院實習,跟我同事在餐廳裡用午餐。桌上放著一本時尚雜誌,封面就是這位美麗的女明星。同桌吃飯的人看見這雜誌封面說道,「她的腳踝太胖了」。另一個同事看著這雜誌封面然後說 「她的小腿不好看」。另一個人接著說,「她的屁股跟她的腰比起來,屁股太大」。另一人說:「她的胸部太小」。另一人說,「她的眼睛不對稱」。等到我們吃完午餐,我再也不覺得法拉佛西漂亮了。許多元素協力合作創造了一個完整單位。因此,當你將一個完整單位分解成許多小元素時,完整單位就失去了它的完整性──這可以破壞它的完整型態,這也就是艾瑞克森對於我的抽菸斗行為所做的事情。詳盡的細微檢視可以鬆動一個結晶化不改變的固定狀態。我經常會問那些在痛苦中煎熬的個案,請他們詳細地描述他們痛苦的經驗。這樣做的時候,他們通常就覺得沒那麼痛苦或難受了。(本文摘自/經驗式治療藝術/心靈工坊)

用愛傾聽 陪伴安寧者最後旅程

用愛傾聽 陪伴安寧者最後旅程#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時候我們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孝子除了不能夠事必躬親之外,另外一點,對於老人家展現出的不適或是沮喪情緒,並沒有接納下來。有些家屬會跟醫療團隊說:「他就是喜歡這樣!」意謂病人以前的習慣就是如此,例如沒什麼事,卻會把它放大,其實對應出來的狀況是,病人的情緒點始終沒有被家屬接納。這個放大點,通常就是他在呼救,彷彿在說:「我在這邊,請你來看我一下,我需要你的關心!」。病房裡,曾發生特別的狀況,老人家喜歡按紅燈,然後護理師就跑去說:「阿伯,你怎麼了?」阿伯就對她說:「麻煩幫我把那個杯子拿過來!」護理師通常就會很無奈:「你怎麼為了一個杯子,就任意的按紅燈!」可是對老人家來講,他內心渴望有人來看看他,於是利用按紅燈召喚人來稍微探望一下――「你看我一眼,有人跟我說說話就好了,其實我就放心了」的那種心理。所以對病人來講,他有時候會打電話給家屬,然後說:「沒有啊,沒有什麼事情!」,然後家屬就會回應:「沒什麼事情,你打電話給我幹嘛呢?你知不知道接到你一通電話,我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這番話令老人家好沮喪,於是認為:你是不是不關心我?有些人會認為「安寧」和「治癒性治療」是一刀兩斷的東西,即使現在已有「安寧共同照護」的概念,還是會等到治療無效或無法控制之後,再來參加安寧共同照護,時間上都有些太晚了。安寧共同照護是自2005年開始,台灣已有部分醫院有治癒性兼顧安寧緩和治療的機制,至於會採取何種方式,則視各家醫院的實際做法。當病人還在積極治療的階段,醫生會用照會的方式跟安寧團隊(包括安寧背景的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團體)接軌,讓這個團隊可以接觸病人,此時病人雖然尚未轉進安寧病房,卻已開始慢慢接觸一些安寧的資訊,或是做一些症狀上面的處理或服務。病人跟家屬或原團隊的醫護人員,會希望在病情末期接近臨終的階段,才會診安寧團隊。但是臨床上發現,安寧團隊越早加入會診,越能協助處理病人醫療溝通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當發生症狀處理不來的時候,安寧團隊的醫師可以提供調整藥物的建議,使病人的症狀改善許多。在這個階段病人與家屬經常面臨的情緒反應有:「混亂」――面對病情階段性的變化,要承受的資訊過多,一時無法吸收。「討價還價」――想要透過更積極的治療讓病情恢復上一個階段,但又怕此時的遲疑造成病人更大的受苦。「無所適從」――認知上了解病情的進展,但無論在照顧方式或心理調適上都顯得無所適從,以致產生極大的焦慮。「憤怒」及「不甘願」――之前治療的努力與期待似乎都化為烏有,找不到繼續努力的意義。以上的情緒反應只是此階段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原因其實來自於,對於即將面臨親人離世的預期性悲傷反應。心理照護的介入透過會談、生命回顧等方式,能夠協助病人與家屬逐漸釐清這些複雜情緒背後的期待,同時尋找此階段的希望感,進一步找到面對疾病適應的情緒出口。如果說醫院本身有安寧團隊之外,還有心理腫瘤學的服務照顧,這可以讓病人與家屬得以提早習慣有心理師、社工師、個案管理師的介入,常常有人關心病人和家人的情感層面,接受必要的協助。如此一來當病人與家屬後續要接軌到安寧階段的時候,銜接上都會比較順利,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有人關心到心理層面,例如對病人生命的照顧需求、生活品質、存在意義及生命尊嚴及等等。(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出版)

舞蹈治療重整精神 由身體促進改變

舞蹈治療重整精神 由身體促進改變#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舞蹈治療約在一九四○年代發跡於精神醫院, 早期(1942~1970)舞蹈治療師的工作對象為慢性精神疾病或日間病房患者幫助他們透過舞動身體表達自我,增進患者情緒與人際互動的改善。初期舞蹈治療 類別屬於輔助或另類治療舞蹈治療初創時期,治療師們多以豐富的舞蹈經驗為基礎,她們對於身體有相當的直觀能力,能夠憑著經驗,敏銳地捕捉身體所傳遞的訊息。雀絲、豎普、伊凡等人,透過開放性態度以及表達性活動(移位、非移位動作、節奏動作、扮演、想像)建立關係,發展對身體與自我的覺察。其特別之處在於讓人們用自己的身體打開感官知覺,探索身體與自己的關係,進而表達內在感覺。初始時期因舞蹈治療妾身未明,在類別上屬於輔助或另類治療,治療師們並未對「語言」在治療歷程中的重要性或位置提出討論。特別在一九七○年代「非語言溝通」研究蓬勃之際,一些從事幼兒工作的舞蹈治療師,認為舞蹈治療是「非語言治療」的一種,因而提出舞蹈治療是非語言溝通的治療,然而這樣的主張簡化了身、心關係的複雜性,也忽略了脈絡因素的必要性。舞蹈治療的特質 透過動作自發流露重整精神爾後,研究證實「非語言」需要有情境脈絡,心理學家艾克曼說:「身體與個人的生活經驗相互產生關聯,身體非語言訊息,需要有情景提供背景因素,才能使我們對這個人的身體語言有較具體的認識,也才能獲得它可能的心理意涵。」亦即,我們無法單單看一個人的身體表現就瞭解他/她,而是透過這個人的身體語言,再結合相關的背景描述,以對他/她獲得完整的認識。因此,身體動作的訊息也就不只是表達,還包含了內隱的情緒。就嬰幼兒時期,非口語互動的確在與人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這是極為私人的情感交流,身體確實隱含著多種的訊息。不過,那是因為嬰幼兒尚未發展出語言,才以「非語言」的方式與照顧者互動。舞蹈治療師或許會參考母嬰之間的互動與情感的分享,將之置於其治療關係之中,增進個案的社會性行為,但並不等同於非語言治療。舞蹈治療的特質在於透過身體(動作的自發流露),重整人的精神世界。引導人「回到」身體性存有之上,讓人的本質可以自己流動、生長,不受到過度人為的、意識的壓抑。經由身體的創造性、同步性、共感與同在,建立的療癒性關係,能給予當事人許多空間與機會促進改變。舞蹈治療師還需借用心理治療的對話技術隨著舞蹈治療的蓬勃發展,後期的舞蹈治療師(1970以後)從心理健康領域思考,愈發覺得不可忽視「語言」在治療歷程中的重要性。亦即,舞蹈治療師在身體運作能力之外,還需要借用心理治療的對話技術,使自己在工作時能有所參照。他們採取的方法大多是身體動作與口語言說的共同合作,在口語的方式上,可能採用不同心理治療理論的觀點或技術。然而其困難點在於,我們用「語言」談論身體經驗時,必然會面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是,我們要採取哪一種觀點來說?(本文摘自/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心靈工坊)

心理介入舞蹈治療 剖析內在真實樣貌

心理介入舞蹈治療 剖析內在真實樣貌#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與療癒性的介入相較,心理治療的介入則依著不同學派理論、治療模式與目標進行。在麻州東北大學的瑪莉.巴盧提出心理治療中的「介入」是指透過一種行動或策略,使人們的內在能產生改變。使當事人更能與自己「靠近」 顯露自己內在的真實樣貌介入是一個「語言化」的過程,透過說話,我們較能意義化地整理所表達的素材、進入想法、意識、象徵與意符系統。拉文認為,當語言介入時,也同時進入了藝術與內在交織的世界,讓無意識的過程明晰。換句話說,就是語言素材與表達歷程相互塑造,對於治療現場所呈現的素材,我們以更寬廣的內涵去照顧或接應。同時,藝術的表現不是重點,我們並不要求當事人的動作是否能達到多麼極致的身體姿態、優雅氣質或動作架式;相對的,我們一再促進與模塑的,是如何使當事人更能與自己「靠近」,顯露自己內在的真實樣貌。在這個過程中,心理歷程才可能產生,透過在行為、情緒狀態或感覺層面的介入,使人對自己能有新的認識,激發自我更深層的整合。動作如何地片段 對個案當下的心靈處境都很重要在治療現場中,並非所有的動作皆具備「規律」、「秩序」或「象徵性」。許多時候,個案明顯無法整合自己,身體的動作是以零碎、混亂和不成樣的狀態展現;特別處於情感困惑、掙扎、衝突、迷失的時候,動作時常是片段、零碎、不穩定的、分裂的甚至無意義的靜止。當我們面對這一些尚未成形的動作表達,應該如何詮釋與理解?我試圖重新建構透過舞動身體進行「心理介入」的新觀點,在我工作經驗中發現,我們的情感會隨著身體的動勢而開啟豐富的連結與相關的記憶。這些伴隨情緒、感覺的動作,無論如何地不成樣,如何地片段,對個案當下的心靈處境都是重要的。這一類的動力或趨勢不僅是表達自己,也在動中碰觸到自己最深沉的情感和矛盾。這個碰觸代表了一種身體和心理的連動性,我們可以說是「身體有了心靈的語言」或者是「有肉身感覺的心靈」,二者是分不開的。此類身體表達並不一定能說清楚或浮現清晰的意義,卻留住「心靈的當下性」或「肉身化的時刻」。「心理介入」的基礎何在?無論是一對一的治療或團體舞蹈治療,我們看到的是案主展現於外的部分,那可能是一種探索,也可能是一種自由任意的移動。當我們面對著他們,我們唯一擁有的線索是「現場」中的交會。而大多數的情形下,我們其實並不清楚案主要做什麼動作、會帶出什麼樣的表達,也不知道他的心理狀況如何。一般來說,舞蹈治療師並不下任何心理診斷或衡鑑,一來是此非治療師的專長,再來是此舉會將治療師帶離現場的感受,也就是會離開「現場」,而轉入了判斷。當我們進入心理介入的時候,是在探問治療師知識建構的基礎─對他人身體在場的知覺、想像和認知的理解,同時也是在追問治療師「心理介入」的基礎何在?是要詮釋動作,以關係發展,或是以身體自我發展為目的?瞭解介入的基礎可協助治療方向的定位,正如一些心理治療學派在治療之前先做評估、瞭解之後才設定目標進行介入。「動勢心理介入」 介於身體與心理間的工作方法身體的運行總會相伴出現一些感覺,情緒的渲染也總會伴隨身體上的感受,因此,治療師在這個整體性基礎上對這中間的「通道」做工。為了要促使治療「過程」在這個工作場域上有效擴展,治療師要能有效地在這個通道上讓每一個特殊的個案以自己的脈絡「推動」一些東西。這包含了一組運作步驟的推動,有賴身心的連動裝置去牽動心理素材發生。要讓心理素材的意義或特性浮現,需要好幾個來回,且輔以心理治療的技術如反映、演繹、焦點、同理心、一致性以及立即性等,以此讓介入更具穩定度,並催化個案在表達中訴說所感所想。這個介入過程,讓舞蹈治療不再只是舞蹈紓壓,而是能夠發現他們經驗的內容為何,並對具條件的動勢進行擷取、發展、覺察、意涵釐清,帶著個案在身體表現中照見自己處境,這是「動勢心理介入」的意義。許多治療師在實務工作中,也都發展某種身、心之間的介入方法,如愛德樂的真實動作的直觀介入;或是朵莎美提絲的身體經驗介入。而此處提出的「動勢心理介入」,則是一種介於身體(物質性)與心理(精神性)之間的工作方法。在「整體性的攝受」中,以身體感捉拿;同時,也在出現的動勢之中「擷取」片段,作為連結或激發「心理素材」的介入方式。(本文摘自/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心靈工坊)

擋不住的購物慾 5招助解決

擋不住的購物慾 5招助解決#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失心瘋購物真的是病!29歲李先生10年前嚴重型憂鬱症發作,向銀行貸款20萬元購買軟式飛鏢機,事後負債無法償還,今年2月購買單片500元的CD多達20多片。此外,對於高達數萬元的衣物也在無法克制的狀況下刷卡購買。因重度憂鬱症強迫性購物而住院治療,在使用抗憂鬱藥物以及認知心理治療後,憂鬱症狀及購物慾皆已改善。購物狂盛行率約為2-8% 其中95%為女性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胡銘傳表示,強迫性購物或俗稱購物狂(Compulsive buying)的盛行率約為2-8%,其中95%為女性。許多研究發現強迫性購買常發生於患者負面情緒時所產生的衝動,購買超過自己能力所能負擔的物品,該物品往往並非所需,而購物後即產生罪惡感、愧疚、迷惘或心情低落。此疾患常發生於女性、物質主義者及低自尊者。可能與生物、心理及社會因素相關聯,例如神經傳遞物質異常、幼年時期物慾經驗、低自尊心、過度物質主義、完美主義或社會風氣趨使有關。5認知行為治療可克服衝動購物強迫性購物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尤其是「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對某些強迫性購物有控制效果;除藥物之外,認知行為治療亦具有療效。以下行為規範有助於克服購物衝動,減少消費行為:1) 將自己想買的物品以紙筆詳細列出,分析該物品是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或「絕對需要的」。2) 接著要詳細考慮自己是否已有相同或類似的物品,以免重複購買的情形發生。3) 避免在百貨公司或商場特價、週年慶等時段逛街。避免支票或信用卡隨身。如果無法自制,可將全部信用卡交給家人,或予以剪斷停辦。4) 讓家人或親近的朋友知道你有購物狂的行為,逛街時如果有購物衝動,可立刻聯絡家人或好友,請他們提供意見。5) 培養有意義的興趣、嗜好,轉移注意力,如看書、運動、聽音樂。

研究:拍照打卡助改善情緒

研究:拍照打卡助改善情緒#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使用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上拍照打卡,與朋友們分享心情,享受互動的快樂是很普遍的社交活動,據最新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已達1604萬人,普及率73.4%,2016年發表在《心理學前端期刊》的研究發現,透過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簡短且定向的練習,有助於迅速改善情緒。手機微干預 可作心理治療的一種選擇這項研究屬於一項較大型研究方案的一部分,由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由德國、韓國、美國跨國合作完成,參與這項國際性研究的有27位健康的年輕男性,他們須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超過5分鐘的影片教學說明,例如:練習專注於自己的身體,他們感到更警醒、平靜、精神振奮。有些受試者在練習中回憶一些情緒經驗,其他受試者沉浸在重複短句或數字序列中,或者變化自己的臉部表情,受試者在練習前後,透過手機記錄心情,研究結果顯示,以手機為主的微干預(受試者可使用已被採用或更現代的心理治療模式,稱為微干預),可在具體、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改善情緒,應用軟體可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選擇。半夜或不便求診時 快速改善患者情緒台北市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移動式裝置的心理治療可在緊急狀況下,如半夜或不便求診時,快速改善患者情緒,幫助其取得心情的平靜,移動式裝置的心理治療雖有其便利性,不受時地限制,但仍無法取代專業人士的重要性,她提醒,出線長期情緒困擾時,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