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超嚴格?心理師一語道破:「羞愧感」是因為你在逃避創傷

對自己超嚴格?心理師一語道破:「羞愧感」是因為你在逃避創傷

2022/6/8
「嚴以律己」是許多人敦促自身進步的座右銘,但是英國心理諮商師艾美.布魯納(Emmy Brunner)在《內心對話的力量》中分析,強烈的自我批判並陷入「羞愧感」,其實是一種內心深處創傷未撫平,所衍生的情緒應對機制。明明期待自己更好,卻可能逼得自己走投無路。學習找出創傷源頭,才能擺脫自我否定的惡性循傳。以下為原書摘文:

羞愧感是無用的心理逃避機制

一如先前所述,許多人並未察覺到批判之聲的存在,也不知道要起身對抗,經常到了崩潰邊緣才決定求助。有些人無法再抑制焦慮的情緒,也有些人憂鬱到無力面對人生。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在硬撐,卻沒能以實際作為來緩解它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尋求專業協助是必要的,但許多諮商與治療方法都著重於化解「表面問題」以及主要症狀,也就是試圖控制「焦慮或憂鬱」的情緒。很多人對這種療法心生畏懼。

事實上,很多「症狀」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情緒應對機制,但許多專業人員不會將這項因素納入考量。這些機制突然受到威脅或被解除的話,當事人反而會感到極度脆弱、毫無防護。

我以先前一個當事人為例。31歲的伊絲拉從事公關業,雖然工時長、壓力大,但還是很喜歡這份工作。焦慮問題困擾了她很多年,近來她症狀加劇,於是請了病假。家庭醫生開了抗憂鬱藥物給伊絲拉,而她也在當地醫院進行認知行為治療(CBT),但情況卻越來越糟,最後絕望地向我求救。

在諮商期間,我發現伊絲拉的自尊已跌落谷底,她認為自己很失敗,身體不好、也看不見未來。在一起探索她的焦慮感後,我們才發現她心中有一股霸道而專制的批判之聲。

它所說的話多半與伊絲拉的工作有關,譬如「你一定要竭盡所能地努力工作才能成功」、「你要是無法在工作上證明自己,就會被開除」、「大家都覺得你又懶又笨」。

這些不健康的念頭讓伊絲拉羞恥至極、焦慮不已。她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又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為了讓批判之聲「閉嘴」,她總是工作到很晚,不斷逼迫自己前進,最後整個人精力耗盡。

我引導她抽離負面的思考模式。過程中,她發現那些念頭都源於深植內心的惡性自我對話。瞭解到這一點後,她越來越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啟動富有同理心的鼓勵之聲。她開始獲得能量,焦慮症狀也隨之減輕。

「羞愧感」和「罪惡感」的差異

與批判之聲共存的人,時時刻刻都活在羞恥感的陰影下。在心裡,他們認為自己有缺陷、比別人差、活著沒意義又沒吸引力,又彷彿做了很多罪不可赦的壞事。

這份羞恥感會向外投射,形成自己對他人的看法以及對外在世界的恐懼。所以他們很在意旁人的眼光,深怕外界會發現自己有缺陷、比別人差、活著沒意義,又缺乏吸引力。

許多個案都會擔心,當自己真正的模樣暴露出來或「被人揭發」後,會被眾人排擠。這股對外的羞恥感使他們更想自我孤立,躲在沒人能看見的地方。

有位飽受羞恥感之苦的當事人勇敢地分享了自身經驗:

我有許多的情緒應對機制以及失調行為。我的內心有許多糾結,也認為它們已成為我的一部分,永遠也擺脫不了。我一直都瞧不起自己,自認窩囊、無能。

我感到很丟臉,還打從心底認定自己既差勁,頭腦又不清楚。我想盡辦法要忘記早年的經歷。那些慘痛的過去,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對於諮商我也害怕至極。我不敢讓人看見我真實的黑暗面,深怕對方會鄙視我、辱罵我。後來我才瞭解,我的內心是為了回應過去的創傷,所以才會產生羞恥感。而我療癒的歷程也就此展開。

在此,我們必須清楚說明「羞恥感」與「罪惡感」的差別。這兩個詞經常連袂出現,但意思並不一樣:

  • 羞恥感:以負面的眼光批評自己的本質與個性。有些人在受到身心創傷後,自我觀感會變得很差,自認為「軟弱」、「差勁」。
  • 罪惡感:以負面的眼光批評自己的言行。舉例來說,有些人無法按時完成工作,進而影響到團隊的表現,因此產生罪惡感。

這兩種心態會導致人們做出不同的行為。有罪惡感的人,會想要補償、道歉或修正某項行為,完成之後,心裡的負面感受會減輕,自我觀感也會比較正面。在某些情況下,罪惡感其實有益身心。相較之下,羞恥感不能帶來什麼效益,只會使人沉默、孤立。所以分辨這兩種心態非常重要。

回顧過去,才能朝未來前進。在諮商過程中,除了進行各種療癒的練習、修復羞恥感造成的負面思維,也得探究這些念頭是源自何處,才能進入所謂的「問題核心」。

許多研究一致顯示,人在受創後採行的負面應對策略,其實和羞恥感密切相關。陷入自我否定時,就會認為自己有許多缺點、毫無用處。許多人也會因為一想到自己的個性與經歷,就會覺得很丟臉,而不敢尋求協助與支持。

在我看來,每個人現在的模樣,其實都源自於他未撫平的創傷,而身心症狀就是他們的應對機制,也多少有其功效。不過,如果想消除批判之聲和因之而起的有害行為,不再繼續受苦,還是得學會以有效的方式積極處理創傷,消化受創的情緒。

(本文摘自/內心對話的力量:遠離自我批判,提升心靈自癒力的11種練習/時報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