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幻聽⋯竟不是看到鬼?思覺失調症患者過去經常被當成中邪、卡到陰,尤其農曆七月到來,患者們症狀更有可能會被誤會,因而延誤黃金治療期間。《優活健康網》整理思覺失調症的相關衛教,包括原因、症狀、自我診斷、治療與日常保健,建議出現相關症狀最好就醫檢查。
幻覺、幻聽⋯竟不是看到鬼?思覺失調症患者過去經常被當成中邪、卡到陰,尤其農曆七月到來,患者們症狀更有可能會被誤會,因而延誤黃金治療期間。《優活健康網》整理思覺失調症的相關衛教,包括原因、症狀、自我診斷、治療與日常保健,建議出現相關症狀最好就醫檢查。
一名30歲張姓患者因長期出現幻聽及被害妄想,不敢出門與人互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檢查發現腦島及顳葉區域出現明顯異常,經專業評估確診思覺失調症,並進一步接受個別化治療建議。醫師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因症狀表現多樣化,常見就醫初期被誤診為憂鬱症或躁鬱症,現已有腦影像檢測輔助精準診斷,減少誤診風險。
疫情過後旅遊大爆發,54歲某男最近出國,前往埃及旅遊,當他抵達初訪的埃及景點時,卻出現一種對當地景物「似曾相識」的感覺。回國後與太太討論此事,懷疑自己是否「前世到過這些地方」?過沒幾天卻突然出現短暫「失神」的意識障礙,以及一側肢體抽搐現象,於是前往診所就醫。
很多人會覺得失智症的症狀只與記憶及認知相關,但實際上,失智症的症狀非常多的樣貌,這些症狀,一般醫學上稱為失智症的行為精神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這邊要特別強調,這些症狀雖然不是每個失智症的患者都會發生,但了解這個症狀的類別、特性以及如何預防,可以協助照顧者在患者真的發生的時候,不會手忙腳亂。
29歲阿葉,大學畢業後即進入美髮界就業,突然有一天阿葉告訴家人要轉行當外送員,家人感到十分錯愕,儘管家人不斷的勸說,阿葉仍舊不為所動。轉業後,阿葉只工作1個月就不做了,也不與家人共同用餐,平常都自行購買外食,回到家中就馬上將自己鎖在房間裡,也不和家人互動⋯
高中生小花成績向來名列前茅,有陣子卻突然一落千丈。不僅如此,小花上課時會莫名流眼淚,社交與行為能力變差,嚴重時甚至無法獨立完成洗澡,卻渾然未意識到自己生病了。幸好班導師有所警覺,建議就醫後,小花確診為思覺失調症,在親友和醫護團隊的照護之下,逐漸穩定病況,克服種種難關,甚至考取護理師執照,近2年更在長效針劑的幫助下,保持穩定不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1歲李老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已經8年,並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但在罹患巴金森氏症第4年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隨後開始出現幻覺,就算停藥也無法改善。李老先生表示,自己每天都會看到臉部不清晰、會改變大小像霧氣一樣的鬼怪,這些幻覺每天都會在夜間出現,且很怕光線、聲音或揮動手勢。幻覺中的鬼怪有時幻覺會出現在背後,每當他轉身想去抓住時,就看不到它們。但他並不因此感到恐懼,認為已經跟幻覺中的鬼怪熟識,也清楚它們不是真實的,但自己偶爾還是會跟它們說話,因為它們看起來很真實。巴金森氏症常見幻覺型態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何應瑞表示,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者除了出現明顯的動作障礙之外,也常出現憂鬱症、知覺障礙及幻覺等各式精神症狀。常見的幻覺型態有:1. 輕微型幻覺或錯覺,25.5%:知覺到有人出現、動物經過或產生幻影錯覺。2. 具體型視幻覺,22.2%:患者通常會說是「看」到人或東西。 3. 聽幻覺,9.7%:如果出現幻聽,則聲音內容通常是中性的,不會像思覺失調患者所聽到的威脅性或批評性聲音。4. 少數患者也可能出現觸覺、嗅覺或味覺等幻覺。何應瑞指出,患者通常對於幻覺處之泰然,或是怕別人認為他們很瘋狂,所以多數不會主動告訴別人他有幻覺經驗。由此可見巴金森氏症的幻覺盛行率,可能比已知研究中所呈現數還要高很多。巴金森氏症的視幻覺特徵1. 栩栩如生的影像:具有色彩的且內容多樣化,通常是出現自己所認識的人、動物、建築物或物體的形象,但是也會有怪異或扭曲的影像。2. 出現時間以夜間居多:白天或晚上都可能出現視幻覺,但是主要是在夜間或照明較暗的地方出現。3. 可以區分幻覺和真實:如果出現視幻覺的時候,患者的其他感覺(或感官)是清楚的,那麼通常他們不會害怕,且他們可以洞察幻覺是不真實的。有少數患者會因為幻覺而出現焦慮或恐懼等偏執的幻覺行為,大多數患者在出現幻覺時依舊保有洞察力(insight),但如果患者出現失智症,則通常對幻覺內容沒有洞察力,並且常因幻覺而出現妄想。視幻覺是巴金森氏症者最常出現的精神症狀之一,根據資料顯示,巴金森氏症患者出現視幻覺的盛行率約為40%,通常是在患病10年後出現。患者有這6大特徵,可能出現視幻覺何應瑞說明,由於巴金森氏症會導致腦部神經系統持續退化,因此有出現幻覺的患者,其認知功能通常較低。年紀大且動作障礙症狀嚴重之患者,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10倍,而合併出現失智症的患者其中有70%出現視幻覺,但無失智症狀的患者僅有10%出現視幻覺。可能出現視幻覺之巴金森氏症患者,具有以下徵兆: 認知功能較差 患病較久 白天精神不濟 年紀較大 運動功能較差 憂鬱症狀較嚴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0多歲的黃先生是一名廚師,平常自認身體健康,沒想到暑假被孫女傳染感冒後,竟出現幻覺症狀,原本以為是「煞到」,後來就醫檢查評估,才發現其實這是酒精成癮的脫癮症狀。黃先生表示,暑假期間孫女感冒在家休息,沒想到自己也被傳染,看了醫生拿了治療流感的藥物之後就在家休養。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著,一直覺得房間裡有鬼;隔天症狀更嚴重,開始覺得地上好像有很多蛇在爬來爬去、身上有很多蟲,就一直抓,抓到身上都破皮,整個人非常害怕,家人也覺得不對勁,好像變成精神疾病,才趕快就醫。幻覺很多蛇爬來爬去 酒精脫癮現象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沈裕智表示,常見的精神疾病都會有一段潛伏期,通常精神疾病不會像這樣來的又急又快,大部分也不會有「視幻覺」,大多是以「聽幻覺」為主,所以他就問黃先生:「平常有沒有喝酒習慣?」黃先生很不好意思的回答:「有。」開餐館的黃先生表示,因為平常會用酒炒菜,就順便喝兩口,一天喝比較多的時候大概會喝到二、三瓶,而這個酒可能就是造成他出現幻覺的原因。因為他平常長期喝酒,這次罹患流感歇業在家休養,加上生病有特別注意不要喝酒,所以,就產生酒精脫癮的狀況。酒精會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沈裕智指出,很多人都誤會以為酒精是興奮劑,但其實酒精進入體內,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的作用。簡單來說,酒精平常會把腦袋給壓下來,當你持續喝酒一段時間,腦袋習慣被壓的時候,突然沒有喝,腦袋就會有一個反彈的狀況,就是酒精脫癮的症狀,整個腦袋處在非常興奮,所以就會看到一些幻覺。 治療酒癮 有3種藥物選擇在戒酒治療中,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也可以透過藥物輔助。目前戒除酒癮的治療藥物有三種,其中一種藥物可以讓喝酒跟喝水一樣,平常喝酒會有舒服的感覺,但是這個藥會讓酒癮患者感覺喝酒跟喝水一樣無味;第二種藥物會讓酒癮患者變成不會喝酒,可能平常喝個二、三瓶沒問題,但是這個藥吃下去就變得好像不會喝酒,聞到酒就滿臉痛苦、想吐;第三種藥物可以平衡酒精影響中樞神經的狀況。 沈裕智呼籲,想有效戒酒要靠動機,藥物只是輔助,他常會鼓勵酒癮患者,可以把酒錢轉用去做一些對家庭、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再加上家人好友的支持,這也是一種有效戒除酒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