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2024,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你還有和以前的朋友聯絡嗎?你是否好奇,為何有些朋友曾經很要好,長大後卻漸行漸遠?《優活健康網》整理「成熟大人的交友原則」,帶領讀者檢視與朋友的關係,教你如何面對變調的友情,並用新的心態看待友情,其實朋友間不需要費力討好,而是自然而然相處即可。
揮別2024,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你還有和以前的朋友聯絡嗎?你是否好奇,為何有些朋友曾經很要好,長大後卻漸行漸遠?《優活健康網》整理「成熟大人的交友原則」,帶領讀者檢視與朋友的關係,教你如何面對變調的友情,並用新的心態看待友情,其實朋友間不需要費力討好,而是自然而然相處即可。
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常常讓你在社交場合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害怕冷場?對於社交恐懼者來說,與人交談可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然而,透過一些實用的技巧,不僅能有效減輕這種壓力,還能幫助建立自信。《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整理以下4大方法,讓你掌握技巧,提升社交能力!
78歲的阿凱原本身體健康,在3年前收掉市場的魚舖後,卻逐漸出現失智症狀,短短半年就惡化成中度失智症,導致脾氣暴躁、睡眠減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某天兒子下班回家,發現阿凱只穿著內褲,拎著兩袋魚,在廚房走來走去,嘴裡念著要去市場賣魚,兒子試圖阻止他出門並提高音量斥責時,阿凱瞪大眼、情緒激動,甚至不穿鞋子就衝出家門往市場方向走去⋯⋯
「你的年終領幾個月?」「某企業今年景氣好加薪3個月!」年末往往會看到年終獎金有關的新聞,親友聊天時也免不了會詢問,但看見別人在事業金錢上都盆滿缽滿,自己公司的年終消息卻遲遲未有,年後辭職換工作的念頭就悄悄地冒出來了⋯⋯到底該不該因為年終差而離職?《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作家黃大米撰文點出,其實比起年終,我們更在意的是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多少都會遇到那種「難搞的人」,到底要怎麼和他們相處呢?日本知名現代心理學教授澀谷昌三於《勇敢拒絕,練習說「不」》一書中,解析生活中常見的「6大類型」麻煩人物,包括自我為中心的人、神經大條的人、亂發脾氣的人⋯等,只要換個思維可以讓雙方和睦共處。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否曾在夜裡感到孤獨?為了排解孤獨,許多人廣交朋友,認為朋友能趕走心中的孤寂感,然而卻帶來反效果。中國心理師辛華於《人際斷捨離》一書中,分享人際關係整頓方法,幫助讀者好好整頓、清掃「心」的空間,有目的地分配社交能量,打造有品質的人際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職場上溝通說話,不僅僅是簡單地聊天,更是包括了如何用詞、理解他人,以及在不同情境中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於職場中曾擔任企業內部諮詢師、日本心理支援機構代表理事長大野萌子,於《這樣說話,讓你更得人疼》一書中,列舉數個溝通實例,幫助讀者辨認沒必要說的話,並將其轉化成好話。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但台灣人準備好迎接超高齡社會了嗎?精神健康基金會發布2024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指出,國人今年整體精神健康得分81.67分,略高於及格線的80分,但卻呈現6年來最低分,推測是受到選舉年影響,以及年輕族群尚未為年老規劃做足準備,導致承受較明顯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