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範大學女子足球隊近日有學生出面指控,被教練以「抽血換學分」作威脅,要求連續14天,一天抽血3次,事件曝光引發社會大眾對教練職權濫用、學生身心健康與醫療倫理等質疑,讓眾多網友、家長氣憤。到底一天抽多次血會有什麼問題?長期頻繁抽血會造成健康危害嗎?非醫護人員抽血合法嗎?《優活健康網》採訪專業醫師、護理師一文解析。
台灣師範大學女子足球隊近日有學生出面指控,被教練以「抽血換學分」作威脅,要求連續14天,一天抽血3次,事件曝光引發社會大眾對教練職權濫用、學生身心健康與醫療倫理等質疑,讓眾多網友、家長氣憤。到底一天抽多次血會有什麼問題?長期頻繁抽血會造成健康危害嗎?非醫護人員抽血合法嗎?《優活健康網》採訪專業醫師、護理師一文解析。
日前,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出抽血爭議,原因是女足教練為了博士論文,要求球員配合抽血,甚至連續14天、1天抽3次,學生不從就以學分威脅,經受害學生代表簡奇陞多次向社會發聲,事件才曝光引發社會議論。《優活健康網》特摘作家張慧慈(小花媽)分享自身看法,她認為,「認份」的展現就是迴避問題,我們的社會不該再掩飾。
台灣詐騙事件滿天飛,到底什麼才是真的?有民眾日前遇到自稱中研院研究人員上門,手持公文並戴名牌,挨家挨戶找人抽血,指名要找小孩抽血,擔心是不是受到詐騙。事件揭露後,引起社會熱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接受媒體澄清,表明強調該計劃是依法進行的調查,若民眾不願意參與將予以尊重;詐騙猖獗也間接使得拒訪率逐漸上升。
鉀離子是人體細胞內主要的電解質,當鉀離子過度流失就會造成「低血鉀」,產生肌肉無力、疲倦、心律不整等症狀。《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低血鉀的原因、症狀與日常照護,當懷疑自己有發生低血鉀情形,應儘早就醫進行相關檢查,遵照醫囑需監測血鉀濃度,才能守護身體健康。
「醫師,為什麼我的膽固醇數值正常,但還是建議我吃降膽固醇的藥呢?」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險因子,其中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然而「低密度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更是治療的指標.只把血清膽固醇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不夠的。
新生兒篩檢,是孩子出生後健康的第1道把關!兒科醫師指出,透過新生兒篩檢可以瞭解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異常疾病,且比爸媽接受的產前檢查更為全面。到底新生兒篩檢是什麼、篩檢項目有哪些?新生兒篩檢時間又該如何選擇?是否會影響保險理賠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相關的資訊及迷思。
抽一滴血,就有可能驗出癌症嗎?根據《衛報》近期報導一項名為「The Pathfinder」的研究,針對6,600多位50歲以上成年人參加者,進行Galleri Teth血液測試,並最終發現數十位確定有癌症案例。該研究指稱,血液檢查可作為篩檢出早期癌症及預測腫瘤位置的新驗證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到醫院就診或健檢時,你最害怕的檢查項目是什麼?有不少人的答案是「抽血」!尤其曾因不容易找到血管,而被多扎好幾針,才順利完成抽血的人,更將抽血檢查視為畏途。現在有醫院引進「靜脈定位儀」,協助抽血,可讓靜脈血管一覽無遺,減少民眾抽不到血的困擾。重複扎針 民眾視抽血為畏途50歲張先生喜歡吃爌肉飯、五花肉等熱量高的美食,因此身形略為肥胖,雖然知道為了健康應加以控制,但為了工作應酬,經常飲食過量,多年來,身材一直沒有瘦過,他有多次痛苦的抽血經驗,針扎下去卻抽不出血來,又再扎了三、四針才成功,相當無奈;日前做員工體檢,醫檢師使用靜脈定位儀幫他抽血,一次順利完成,讓他心情放鬆許多。為什麼有時候會不容易抽到血?衛福部苗栗醫院醫事檢驗科湯永城主任指出,原因很多,除了技術問題外,若體型過胖、皮下脂肪厚,抽血時也不容易確定血管的位置與深度。此外,若天氣很冷,導致血管收縮、四肢血液較少,就不容易抽。再者做過化療及發生過血栓性靜脈炎而造成血管硬化的人,或是老人家皮下組織較鬆弛,血管會到處跑,也會比較難抽血。儀器可讓靜脈血管一覽無遺湯永城主任表示,透過靜脈定位儀攝影和影像的處理,可以將皮膚底下的血管走向,清楚投射在皮膚上,因此可以讓靜脈血管一覽無遺,減少扎針失敗的機會,進而減少民眾的疼痛,讓大家不再害怕抽血打針,一次就ok!此項技術,可應用在打針或抽血較容易失敗的族群,也就是血管細小且哭鬧躁動的兒童、血管彈性較差的老人、長期需靜脈給藥重複扎針的病患、肢體水腫血管難以定位的洗腎患者等,可說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