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淋巴瘤就是淋巴癌嗎?症狀、類型有哪些?醫揭「7大QA」一文解析

淋巴瘤就是淋巴癌嗎?症狀、類型有哪些?醫揭「7大QA」一文解析#淋巴瘤

一名男子因血便症狀住院,醫師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有明顯胃潰瘍情況,切片報告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而後病患又因大量血便而休克,雖經緊急輸血並使用藥物治療,但因效果不佳,造成血壓極低,找到腸道出血點異常困難,醫療團隊緊急以血管栓塞止住出血點後,發現至少還有6處已明顯受到淋巴瘤的浸潤⋯

脖子腫腫硬卻不痛⋯「這癌症」會找年輕人!醫曝治癒率高卻藏隱憂

脖子腫腫硬卻不痛⋯「這癌症」會找年輕人!醫曝治癒率高卻藏隱憂#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每年新增病例將近3000人,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佔約10%,治療以化療為主,但以年長患者為例,除了必須承受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導致治療中斷外,更需要留意肺纖維化、肺毒性等不可逆的影響。對何杰氏淋巴瘤患者而言,在一線選擇療效好且副作用較小的治療方式,一直是治療上努力的目標,今年通過健保擴大給付用於一線治療的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不僅能提升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治療成效、大幅降低副作用困擾,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對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這種病」症狀似感冒,變化兇又難治!醫籲小心6徵兆

「這種病」症狀似感冒,變化兇又難治!醫籲小心6徵兆#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患者,10年前因皮膚紅疹與腫塊就醫,檢查發現是「淋巴瘤樣丘疹」,歷經6年左右的化學治療卻無好轉,後續甚至惡化為「T細胞淋巴瘤」,多次接受化療、放療亦無明顯改善。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000人,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9名。初期並無明顯特殊的症狀,後期是因為引起免疫反應而出現症狀,早期常見「燒、腫、癢、汗、咳、瘦」6大症狀,若出現其中一個症狀,表示疾病侵襲性較高、變化快,需要盡速就醫。延伸閱讀不只新冠!發燒又咳嗽⋯出現6症狀還可能是「這疾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率佔9成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表示,淋巴癌可分為「何杰金氏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東方人多以後者較常見,比例約佔92%;「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可再細分為「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其中佔比較小的T細胞與NK細胞的發生率約佔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之10~15%,也是目前最缺乏較新穎且有效治療的一種淋巴瘤。而「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多以化學治療為主,容易伴隨噁心、嘔吐、掉髮或疲倦等副作用發生,讓患者在治療歷程上相當辛苦外,也有治療無效的可能性。此外,許多患者期盼透過骨髓幹細胞移植的方式來根除疾病,但移植過程的艱辛及移植失敗的可能性,再加上治療費用的經濟支出,雙重壓力都考驗著病友與照護者的信心。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黃泰中說,前述個案即是「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在一線治療中強忍副作用接受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卻無明顯改善,而有效的標靶治療龐大的經濟負擔讓他一度放棄。所幸,後來替他申請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治療,療程後檢查不出癌細胞,目前穩定追蹤已達3年餘。黃泰中解釋,根據最新的臨床數據,「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在「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第一線治療上,可以降低5成疾病惡化的風險,7成以上患者可以延長存活超過5年的時間,甚至在現有治療成效較差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也可顯著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超過1年,且目前已獲得第一線的健保擴大給付,可減輕癌友家庭的經濟負擔。黃泰中進一步表示,所謂「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即是結合「單株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過去在標靶治療上,往往單獨使用單株抗體或是細胞毒性藥物,如今醫療科技的進步,讓兩者產生綜效、提升抗癌成果。以淋巴癌為例,「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可透過辨認癌細胞上的「CD30表面抗原」有效殺死癌細胞,也提升患者治療時的生活品質,甚至提供患者治癒的可能性,為生活帶來全新希望。淋巴癌小心6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民眾在面對淋巴癌上該如何提高警覺?李啟誠提醒,越早發現越有治癒的可能性,民眾可注意身體的6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 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 莫名發燒 咳嗽 盜汗 全身發癢 體重莫名其妙減少超過10%,並感覺疲倦若出現疑似的症狀,都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諮詢,及早發現淋巴癌,積極治療。

DLBCL治癒率7成 已有細胞免疫治療 癌父笑陪孩子長大

DLBCL治癒率7成 已有細胞免疫治療 癌父笑陪孩子長大#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名30多歲年輕爸爸,過去因發現頸部出現異常腫塊而急忙求醫,經過檢查後確診簡稱DLBCL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得知罹癌事實的當下,患者只覺得晴天霹靂,擔憂沒辦法與妻子攜手陪伴2名還在襁褓中的孩子長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非絕症,穩定治療約有7成治癒率,十年存活率更高達45至60%,該患者透過治療擺脫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陰霾,今日即將邁入50歲,2位小孩也已經成年」,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譚傳德資深主治醫師鼓勵,「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臨床上更有突破性的細胞免疫治療,一次性注射即有望為復發型或是難治型患者帶來治癒機會!」5成淋巴癌屬中高惡性度DLBCL 醫:出現6症狀、及時治療 治癒率逾70% 譚傳德醫師表示,淋巴是重要的免疫系統,如同血管般遍佈全身,可以抵抗細菌與病毒侵犯,然而淋巴系統若出現突變免疫細胞且無法被清除,就可能形成淋巴癌。譚傳德醫師進一步指出,淋巴癌可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兩大類,我國約9成患者屬於前者,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又有三分之一患者屬於中高惡性度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譚傳德醫師提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第一期與第二期治癒率高達70%至90%,因此,建議高齡者、BMI過重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具家族病史者、幽門桿菌感染者等高風險族群,出現「燒、腫、癢、汗、咳、瘦」六大常見症狀就要有所警覺,盡早就醫檢查。DLBCL新選擇—細胞免疫治療 癌末患者也能爭取治癒、維持生活品質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治療有明確指引與多元藥物可用,積極治療有高機率達到疾病緩解或治癒。譚傳德醫師說明,第一線治療為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此階段約有70%至85%能達到完全緩解。若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復發,則開啟第二線治療,原則上也是化療合併標靶藥物,但用藥有所不同,接續進行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然而每位患者狀況不同,建議患者積極與主治醫師共同討論,以利打造個人化療程。若病情仍然難以控制就要考慮第三線的治療或是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異體幹細胞移植後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生活限制較多,部分患者可能會有所排斥,甚至放棄治療」,譚傳德醫師接續說明,「所幸目前多了一種突破性的細胞免疫治療可選擇,是透過基因編輯強化T細胞功能,製造可以攻擊癌細胞的「加強版」T細胞,CAR-T治療透過一次性注射有望為癌末患者帶來完全緩解機會,為復發型或難治型患者帶來兼具生活品質與治療成效的新希望。惟細胞免疫治療技術非常新且需要先進技術,經濟門檻較高。譚傳德醫師呼籲,確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無須過度恐慌,目前都有良好治療方式,主治醫師都會按照病人身體狀況與病情,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大多都能夠掌控緩解病況,千萬不要放棄任何希望,跟著醫療團隊一步一步對抗病魔,維持正面與樂觀態度,許多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圖/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 譚傳德資深主治醫師

兒童5大癌症 男女孩最容易罹白血病

兒童5大癌症 男女孩最容易罹白血病#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18歲以下兒童及少年第4大死因,依據最新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0-17歲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為542人,2009年為664人,標準化發生率2018年與2009年同為每10萬人口14.4人,以10年趨勢來看,標準化發生率整體大致持平。2018年兒童5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白血病、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與2017年相比較,除淋巴瘤和生殖細胞瘤順序互換外,其餘序位與2017年相同。淋巴瘤好發男童 其他上皮癌好發於女童2018年男童新發癌症人數為308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就有15.7人罹癌,女童新發癌症人數為234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就有12.9人罹癌。男童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女童的1.2倍。白血病同時為男女童最主要的癌症,占2018年新發癌症個案數的3成(男31%,女28%);淋巴瘤則較好發於男童,為男童發生率第二高之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口2.6人,為女童的3.1倍;其他上皮癌較好發於女童,標準化發生率為男童的1.9倍。不同年齡層好發癌症型態有所不同,僅白血病及淋巴瘤在不同年齡層都維持在前5大癌症。兒童化療耐受程度較成人佳 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8成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癌症之5年存活率皆達50%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者。而且兒童對於化療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因其尚於生長發育階段,細胞再生能力好,能夠承受較密集且高劑量的化療。加上各種支持療法的醫療進步,如止吐劑、血球生成劑(防止血球過低期間太長造成感染)及防止黏膜破損等護理上的照顧,連同預防細菌感染的抗生素,都有助於療程進展。「燒紅大腫痛 神視輕白」 9字訣及早揪兒癌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與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呼籲,若發現孩童發生以下幾項徵狀,請盡速帶其就醫診治。燒:超過一星期不明原因發燒。紅:瘀青、紅色出血點、黏膜出血症狀(如流鼻血、牙齦出血),或眼窩周圍瘀青(熊貓眼)。大:頸部、腋下、鼠膝部等淋巴結不明原因腫大,尤其超過2公分,觸摸固定不動,無壓痛,建議進一步檢查。腫:不論身體或四肢若有腫塊即需就醫,肝脾腫大或腹部腫瘤,洗澡時注意觸摸較易察覺。神經母細胞瘤有2/3發生在腹部,常有腹部腫大或腫脹情形。痛:不明原因疼痛,如頭痛、肢體痛(尤其下肢)、胸痛、腹痛等。神: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嘔吐、複視、肢體無力、運動不能協調(寫字歪扭)、無法捧碗或用筷子,走路歪斜易跌倒等。視:由眼底鏡檢查可及早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若腫瘤已大,瞳孔會出現白色反光且拍照後雙眼瞳孔反光不同。輕: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該生長的年齡卻停止長高。白:臉色蒼白等貧血現象

咳嗽、腹痛 竟是淋巴瘤作怪!

咳嗽、腹痛 竟是淋巴瘤作怪!#淋巴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2歲的高小妹2月開始有全身無力感覺,因咳嗽流鼻涕到診所看診,抽血檢查發現貧血,媽媽帶她到小兒科檢查,檢查報告還沒有出來,高小妹又因急性腹痛送急診,檢查發現腹腔腸道外有氣體,判定是腸胃道臟器破裂,立即安排緊急手術,手術中發現胃穿孔化膿,將胃穿孔處修補縫合後進行積極藥物治療,治療後病況改善。胃體與胃幽門處仍有紅腫溃瘍腫瘤高小妹的檢體化驗後,證實為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經2周口服抗生素除菌治療之後的腹部檢查結果顯示,胃體與胃幽門處仍有紅腫突起溃瘍腫瘤,已知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大多是由免疫系統疾病或慢性發炎所導致,而胃部粘膜的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則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盛行率30萬分之一 多發生60歲以上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是非常罕見的腫瘤,盛行率只有30萬分之一,大多發生在60歲以上,發生在孩童非常罕見,高小妹胃部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效果並不理想,因此醫師將高小妹轉介到放射腫瘤科來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療,考慮到高小妹年紀還小,盡量避免放射線對甲狀腺、卵巢的暴露更顯重要。賀爾蒙數值結果維持在正常範圍療程中高小妹沒有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的副作用,血液中血紅素數值也由治療前的10.4g/dL,在放射療程後已經提昇到11.8g/dL,放射治療前後,檢測的體內賀爾蒙數值結果都維持在正常範圍,放射治療後1個月的追蹤檢查,胃鏡下發現高小妹妹的胃黏膜平滑無潰瘍,同時切片病理報告結果證實已經沒有癌細胞。提升癌症治療預後與長期生活品質放射腫瘤專科醫師會依癌症病情需要,選擇精確而有效的治療技術,在提高治療腫瘤之劑量的同時讓周邊正常組織之劑量降到最低,達成無明顯合併症之治療成效,讓癌症病患接受放射治療的意願大大地提高,也提昇了癌症的治療預後與長期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