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鼻子過敏的好發季節,92歲的陳伯伯一直都有鼻子過敏的困擾,只要遇到換季或天氣冷,鼻水就流不停,嚴重時會鼻涕倒流,引起嚴重的咳嗽。中醫師表示,今年初陳伯伯就診時,鼻水多到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伴隨嚴重的卡痰與咳嗽。所幸,經過3週治療後,陳伯伯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鼻水變少也不咳了,便持續定期於中醫門診追蹤。
冬季是鼻子過敏的好發季節,92歲的陳伯伯一直都有鼻子過敏的困擾,只要遇到換季或天氣冷,鼻水就流不停,嚴重時會鼻涕倒流,引起嚴重的咳嗽。中醫師表示,今年初陳伯伯就診時,鼻水多到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伴隨嚴重的卡痰與咳嗽。所幸,經過3週治療後,陳伯伯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鼻水變少也不咳了,便持續定期於中醫門診追蹤。
最近正逢秋冬季節變換之際,診間又充滿鼻水流不停的患者,鼻子過敏讓他們在社交場合很有壓力,常常需要擤鼻涕,影響工作專注度。一些鼻子過敏的患者,還特別去做過敏原檢測,卻沒有任何發現,這是因為他們並非一般的過敏性鼻炎,而是較少人知道的血管運動性鼻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新華安中醫診所副院長艾莉絲所撰此文,揭密「1招檢測法」冷敷鼻子就能分辨兩者。
近日節氣適逢「白露」,代表秋天正式開始。此時暑氣漸消,天氣會開始轉涼,地面的露水會略顯濃厚,凝結成白色的露珠。中醫師提醒民眾,在氣候轉換之際也要注意日夜溫差變化,注意保暖慎防著涼,也建議可吃一些「白色食物」補肺,以及穴位按摩保健,有助通氣血、預防鼻過敏相關疾病。
你有正確呼吸嗎?用對呼吸方式有助於平穩情緒,一旦用錯呼吸方式,長時間下來則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外表也可能慢慢變得不一樣。以下台灣鼻科醫學會說明,經鼻呼吸與經口呼吸的差異,並提供民眾可試著練習正確的4招呼吸技巧,不僅可以穩定情緒,更能預防暴牙、戽斗、牙齒排列不整齊,甚至駝背。
40歲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每逢夏秋交替症狀就會加重,近期「霜降」過更有涼意,只要吹到風就打噴嚏且鼻水流不止,冬天鼻子還會乾到流血,還有便秘困擾。張先生透過中藥、穴道、並建議搭配食療與三伏貼,鼻水量及便秘問題均有改善。
張姓高一生每天晚上睡前鼻塞很嚴重,「幾乎都吸不到空氣」,經常睡不好,白天上課都會打瞌睡,以致於老師講的都沒在聽,課業成績始終吊車尾,運動也特別容易喘,必須用嘴巴呼吸,但往往越呼吸,喉嚨就越乾,讓他十分難受。就醫檢查後確實發現,鼻塞情況嚴重,因為下鼻甲肥厚到幾乎完全阻塞呼吸道,縫隙僅約0.1公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齒列不正、一口亂牙,甚至厚斗,不一定是牙齒長不好引起,一名7歲男孩小傑因牙齒凌亂及咬合異常等問題,被媽媽帶至牙科矯正,牙醫師卻發現小傑是因為長期鼻塞,習慣張嘴呼吸,進而影響臉部骨骼發育所致,建議媽媽帶小傑至兒科進行鼻過敏治療。被單每周洗滌並高溫曝曬 少吃冰冷食物萬芳醫院兒科醫師黃筠涵表示,觀察小傑的鼻子有反覆搓揉的縐褶痕跡,且有輕微黑眼圈,經詢問發現小傑每天早上睡醒時會打幾個噴嚏,偶爾蹭一下鼻子,但之後就沒事了,上學期間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只是睡覺時常因鼻塞而使用嘴巴呼吸,因症狀不明顯,家長不以為意而輕忽;由於種種跡象顯示小傑有過敏性鼻炎,後續幫他進行過敏原檢驗,結果呈現為塵蟎過敏,所幸經過鼻噴劑用藥及環境改善後,鼻過敏已獲得良好的控制。黃筠涵指出,天氣轉變時,身體容易受到溫度及濕度變化的刺激,而出現過敏現象,尤其最近忽冷忽熱,門診更是高達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是因為過敏而求診,其中有過敏性鼻炎困擾者更高達30%左右。她說,輕微未影響生活作息的鼻過敏,以環境調整為主,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如塵蟎、灰塵、二手菸或燒香味;另外,家中被單一周至少清洗一次,並以60至70度高溫曝曬。也可選擇補充益生菌或維生素D,最好少吃冰冷食物,也勿進行劇烈運動,以免讓病情加劇。鼻過敏若過於嚴重而影響睡眠及學習表現,則建議以藥物介入治療,目前藥物治療以鼻噴劑及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為主,通常經過一個月的藥物使用後都可有效控制,待病情趨緩後,在醫師評估下,將降低用藥頻率,家長們不用太過抗拒。3歲前免疫系統處於過敏易感期 喝母乳可預防小朋友從出生到3歲的免疫系統都處於過敏易感期,大量接觸環境過敏原容易誘發出過敏體質,故此段階段可謂是預防過敏的關鍵期,她推薦讓小朋友攝取母乳,因母乳中含有最天然的抗體,能調節小朋友的免疫系統,國內外的兒科醫師更是一致建議,有明顯家族過敏史的小朋友在出生後應盡可能採取全母乳哺餵一年以上;另美國USDA最新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也建議,剛出生的小朋友可適時補充維生素D,幫助保持免疫系統的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世界過敏組織報告,全世界有20至30%的人因過敏而困擾。引起過敏的過敏原有很多種,包括食物、花粉、塵蟎、黴菌、寵物毛髮等幾十種,其中很多過敏原都能在室內找到蹤影。家居環境中,每天都充斥著各種過敏原。當我們吸入這些極小的顆粒物後,便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鼻炎、濕疹、哮喘及其他症狀。但是這些顆粒物的存在不能隨時觀察到,塵蟎、花粉、黴菌、細菌和毛髮則會潛伏在床墊深處。室內灰塵、塵蟎、寵物皮屑都可能造成呼吸道過敏人們平均有90%的時間都處在室內環境,室內環境的健康與否與我們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數息息相關。塵蟎糞便、花粉、黴菌孢子等極小顆粒都有害人體健康,處理這些有害顆粒的有效方法就是將它們從家中完全清除。小兒科醫師祁孝鈞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空氣中的污染物,包含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和化學污染,以及灰塵、塵蟎、寵物皮屑等等,對於我們呼吸道都有不好的影響,也容易引起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塵蟎在溫暖潮濕環境繁殖 床墊成「溫床」家居室內環境中的灰塵很容易被忽略,它們藏匿在以為很乾淨的沙發、地毯、窗簾、毛絨玩具乃至床墊、床單和枕頭中。例如塵蟎,不僅是室內環境汙染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導致皮膚粗糙、瘙癢、發炎、痤瘡等一系列過敏症狀的重要原因。塵蟎的蟲體及排泄物含有一些蛋白酶,經常接觸皮膚會引起皮膚表層細胞脫落,也會造成皮膚問題。平均每張床包含200萬隻塵蟎及其糞便。塵蟎會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繁殖,我們的床墊真正可說是「溫床」。人類每月脫落的28克皮膚細胞會成為塵蟎的可口美食,且每隻活塵蟎每天可排泄20顆排泄物。因此,定期清潔床墊、地毯等家居物品,對於改善室內空氣汙染更加重要。住宅設計趨於封閉 室內汙染物更易滯留很多人對於除蟎這件事上有誤解。日光暴曬、傳統清掃或拍打等都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只有徹底清除塵蟎,才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空氣品質和家居環境給皮膚帶來的不良影響。使用專用除蟎儀器的除蟎效果優於陽光暴曬,通過強勁吸力有效捕捉塵蟎排泄物,移除已經產生的塵蟎過敏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人們生命中有2/3的時間是在家中度過。但室內空氣中可能包含著肉眼看不到的細微顆粒物。汙染源如城市汙染、車輛癈氣、PM顆粒物和花粉可能進入家中,與清潔產品、寵物毛屑、香氛蠟燭、室內油漆和炒菜油煙等室內汙染源相混合。而且現代住宅的設計越來越封閉性,可能造成汙染物滯留在室內,影響空氣的流通和循環。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稀釋或帶走過敏原物質、淨化空氣耳鼻喉科醫師陳榮祥表示,通過自然通風和善用相關產品幫助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以將空氣中肉眼看不到的細微顆粒物,如塵粒、花粉等主要過敏源稀釋或帶走,從而達到淨化空氣的目的減少對身體的影響。因此控制室內環境的汙染物質,對於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