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

恐致腰椎椎間盤突出!這2類職業注意

恐致腰椎椎間盤突出!這2類職業注意#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受到不正常的使力或扭力時,會使椎間盤受到微傷害,長期且重複的微傷害會導致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產生裂痕,導致椎間盤內的髓核向後突出並壓迫到神經根,造成神經壓迫症狀。職業傷害、肥胖 都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原因發生腰椎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包括長期暴露腰椎人因工程危害,如搬重物、扭腰、全身垂直振動等。或是發生在直接嚴重的腰部傷害之後,如墜落。個人身體因素也有關,如肥胖、 腹肌或背肌肌力不足。長期不良姿勢,如彎腰駝背、頸椎前傾也都會導致腰椎椎間盤突出。哪些職業容易罹患腰椎椎間盤突出?長期暴露彎腰搬重物者,以及長期曝露全身垂直震動者,是高危險群。彎腰搬重物者,例如礦工、建築工、環保人員、搬運工、物流業者、護理人員、農林漁業工作者。長期暴露全身垂直震動工作,包括卡車駕駛、火車司機、農場工人、飛行員等。下背痛、腿部麻木 恐是神經受壓迫腰椎椎間盤突出,症狀包括下背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走路疼痛、跛行,或者出現腿部肌肉痙攣、腳趾和足部麻木感、針刺感,嚴重時無法彎腰或直立,甚至壓迫排尿中樞,致尿失禁。從事重物處理的勞工,應於職前與就業中獲悉適當方法及預防下背痛。重物處理工作應儘量使用機械協助,亦應明確標示重量,減少傷害發生。駕駛人員可加強車輛避震效果、開車時調整合適坐姿、減少駕駛時間、適當運動、避免過重,若有不適請立即就醫、檢查,免於腰椎椎間盤突出威脅。(資料來源:勞動力健康報第16期資料)

腳麻到不知鞋掉了!婦嚴重神經受壓迫

腳麻到不知鞋掉了!婦嚴重神經受壓迫#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2歲的高女士,因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出現腰酸背痛。後來麻痛加劇,從臀部延伸到大腿外側甚至腳背,無法久坐,走不到30公尺就必須休息。雙腳痠麻、刺痛感一來,就像是腳穿上厚襪子,幾乎沒有感覺,有次鞋子掉了也沒感覺,症狀長達10多年。近1年來,高女士不僅無法正常走路,甚至大小便失禁。擔心手術癱瘓求偏方 反而延誤病情高女士擔心脊椎手術後癱瘓,遲遲不願接受手術治療,到處尋求食療偏方、推拿整脊,沒想到疼痛惡化。就診檢查後發現腰椎第3、4節椎間盤突出、滑脫,合併嚴重椎管狹窄。高女士的神經壓迫情況很嚴重,細細的神經柱就像被掐住一樣,加上腎功能差,增加手術的困難度。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由於神經缺損症狀嚴重,只能開刀減壓神經並固定。進行「經皮微創骨釘腰椎減壓融合術」,復原時間短,隔天就能下床。脊椎微創手術的優點就是傷口小失血量少,不必破壞大量的肌肉和骨頭,就能做到神經完全減壓,儘量保有脊椎本身的骨性結構。下背、下肢痠麻 恐坐骨神經受壓迫吳聖文醫師表示,神經受壓迫,腳麻痛是警訊。很多老人家隨著年紀老化、工作搬重物磨損、運動傷害或車禍意外,導致脊椎關節退化形成骨刺,加上脊椎韌帶肥厚增生甚至鬆脫,以及椎間盤磨損突出破裂等,造成椎管狹窄滑脫合併神經壓迫,進而導致下肢出現疼痛麻的症狀。隨著醫療進步,脊椎手術從傳統大傷口進化為小傷口的微創手術,但因技術難度較高,需有經驗的醫師來執行。如果發現有下背部痠痛合併下肢麻痛,甚至有走不遠的情況,可能有「椎管狹窄」情形,造成坐骨神經壓迫,需要找專業醫師諮詢診斷並治療,千萬不可以亂服成藥,以免延誤病情。

腰椎開刀不用怕 新手術降低癱瘓風險

腰椎開刀不用怕 新手術降低癱瘓風險#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王女士,2個月前開始感覺左下肢麻痛。狀況日益嚴重,無法久坐、久站,甚至影響睡眠及日常行走。就醫後診斷為第4、5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而引起疼痛。所幸進行雙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坐骨神經痛也都改善,很快就回歸正常生活。雙微創腰椎手術 傷口小、復原快許多民眾聽到腰椎手術都感到非常害怕,擔心手術失敗會造成下肢終身癱瘓,就算手術成功,也需面對漫長的復健治療,因此常讓病人望之怯步。現在發展雙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傷口小、復原快,是安全且無痛的腰椎手術。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世祥表示,雙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以微創釘加微創支架的方式,手術只需在背部做2到3個1、2公分的傷口,術後傷口疼痛非常輕微,觀察2、3天後即可出院且無需拆線。傳統腰椎支架體積大 神經受損風險高傳統手術腰椎支架體積大,因此植入時需要的空間較大,對神經的碰觸也較多,造成神經受損的風險比較高。雙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是使用組合式腰椎支架,不僅體積小,且植入人體後再行組合,所需空間較小,幾乎不碰觸神經,因此更加安全。李世祥主任表示,腰椎手術有很多方式,許多民眾不甚了解,認為腰椎手術非常危險。其實手術風險視病情、病人年齡、身體狀況及手術方式而定,建議病人要與醫師詳細溝通,才能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背痛不敢動手術?脊椎內視鏡降風險

背痛不敢動手術?脊椎內視鏡降風險#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2歲的周女士,1年前開始下背痛,疼痛位置延伸到右大腿及小腿外側,站立及走路時更是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及睡眠。周女士被診斷為腰椎4、5節間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但考量脊椎手術風險,仍選擇藥物控制疼痛及復健,只是疼痛仍然持續,近半年連平時走路都疼痛、只能跛行。腰椎椎間盤突出 致下肢痠麻、疼痛周女士接受消炎及止痛藥物控制疼痛,並做復健及牽引治療,接受神經疼痛阻斷術,僅1個月就復發,疼痛到讓周女士最終選擇接受手術。經椎間孔擴大成型術及椎間盤切除術後,疼痛獲得明顯改善。手術後2周回診拆線時,已完全不需要止痛藥物,走路及日常生活狀況也回復正常。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林政立表示,腰椎椎間盤突出常會造成脊椎神經的壓迫,若已出現明顯運動功能障礙及大小便失禁,需緊急手術處理。若無前述情況,主要為下肢疼痛或痠麻,經醫師評估後可先採取藥物及復健治療。若保守治療後改善情形不佳,疼痛持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脊椎內視鏡輔助手術 更安全、術後恢復更快腰椎椎間盤突出需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傳統椎間盤切除手術會輔以使用手術顯微放大鏡,目前會使用脊椎內視鏡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傷口小、組織破壞小、手術視野更清晰、提高手術安全性,且手術後恢復較快,且手術成效及復發率與傳統手術相當。林政立醫師強調,脊椎內視鏡可在僅局部麻醉下做腰椎椎間孔鏡手術,進行椎間盤切除及椎間孔擴大成型手術,減少病患全身麻醉風險。因病患手術中全程清醒,減少脊椎神經損傷的風險。手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出院返家休養。不過,並非所有脊椎疾患都能用此手術,需由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掌握6正確坐姿 久坐族疼痛迅速拜拜

掌握6正確坐姿 久坐族疼痛迅速拜拜#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上班族每天處理交辦業務、專案報告、填寫各式表格,樣樣工作都有時效,不少人一坐下來直到下班,屁股都離不開椅子。常見錯誤姿勢更容易讓椎間盤壓力增加1.5倍,長此以往會導致肩頸痠痛無力、腰椎骨刺與椎間盤問題。坐姿讓腰椎不平衡容易產生疾患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黃莉婷指出,很多上班族常一坐就是好幾小時,對肌肉與脊椎壓力很大,加上不正確坐姿讓腰椎骨盤受力不平衡,長久下來容易腰部椎間盤突出或筋膜疾患。黃莉婷醫師指出,辦公場域常見的錯誤姿勢包含看銀幕歪著頭,手肘、手腕騰空、 頭部前傾、圓肩駝背、後頸和前胸肌肉緊繃。手肘、手腕騰空會增加肩部負擔,坐姿不正確頭部向前延伸一英吋,頸椎受力增加五公斤,頭前伸愈長,頸椎受壓愈大。另外,頭部前傾也會使肩頸和前胸肌肉失去平衡,後頸和前胸肌肉緊繃,上背肌和深層頸部肌肉無力。正確坐姿應該把握6大訣竅黃莉婷醫師表示,上背肌和深層頸部肌肉無力,是很多上班族肩頸痠痛的元兇,又稱「上交叉症候群」,嚴重時也可能造成胸悶、頭痛等現象。正確坐姿應維持「頭、頸自然挺直,椅子坐滿,背部服貼椅背」。1) 側面看,耳朵跟肩膀在同一鉛垂線,頭部不宜過度前伸。2) 座位不應過深,以膝蓋窩不頂到椅子前緣為準。3) 坐下時髖關節和膝蓋等高或略高於膝蓋,雙腳平放地面。4) 椅背支撐要穩固,使用腰靠讓腰椎維持自然前凸狀態,減輕腰椎負擔。5) 螢幕高度與視線水平夾角應保持在30度內。6) 適當扶手高度,讓雙手可自然垂下敲打鍵盤,避免手腕手肘騰空或聳肩。

爸爸老是腰酸背痛 勤練5招助改善

爸爸老是腰酸背痛 勤練5招助改善#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不少男性族群從事粗重型工作,因搬重物受力不當,容易腰部背部扭傷或拉傷,長期下來造成椎間盤突出,一旦壓迫到神經會出現麻痛無力現象。37歲的楊爸爸常常腰痠背痛,甚至一度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被診斷出是輕度椎間盤突出,接受物理治療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衛教及肌力訓練教學,更在家中適時地進行肌力訓練,2個月後痠麻症狀改善很多。 長時間抱小孩、手部施力不當恐成爸爸手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怡君表示,台灣約有40%的男性族群被腰痛、腰痠問題纏身,長久姿勢不正確是腰痛的兇手,如果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就算沒有運動傷害,也會容易腰痠背痛。曾在診間遇過爸爸因為長時間抱小孩,加上手部施力不當而罹患「爸爸手」,如果肌肉不斷收縮、沒有適當放鬆,導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變差,也有可能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避免痠痛 站姿坐姿都有學問 林怡君醫師提醒,坐的時候屁股盡量向後靠,不讓腰椎懸空,可在辦公椅加上靠墊,讓腰椎放鬆,正確坐姿身體和屁股與大腿呈90度,大腿和與小腿呈90度,膝關節不能內彎。坐沙發時也要注意屁股要坐在最裡面,沙發不能選太軟。站的時候也要注意,要抬頭挺胸、收下巴、縮小腹,才不會造成腰椎壓力,維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相當重要,另外也建議久坐族群,每30分鐘就要起身活動、舒展筋骨。 每天只要6分鐘 就能預防下次拉傷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宥儒表示,「訓練核心就是最好的護腰方式!」針對腰部或膝關節進行核心肌群、大腿肌力的訓練,尤其腰部核心肌群的訓練及周邊軟組織的伸展,能增加腰部穩定度及活動度。 通常持續進行肌力訓練,6個禮拜就會出現成效,建議在家可進行5招超級肌力訓練進行緩解,如靠牆身深蹲、抬腿捲腹、橋式、髂脛束伸展、超人式這5項,天天練肌力,每天只需花6分鐘,就能預防下一次的拉傷。 長期肩頸、腰痠 盡快到骨科或復健科就診 隨著父親節到來,提醒爸爸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姿勢與肌力訓練。如果長期肩頸、腰部痠痛,建議到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經過X光檢查以及專業的評估,了解是否有無需要藥物或復健治療、運動治療,提早就醫可避免延誤黃金就醫時間。 第一招【靠牆深蹲】鍛煉大腿股四頭肌、大腿後肌、臀部肌肉,相較於一般深蹲,可減輕膝蓋壓力。每次維持10秒,一天做5回,可達同樣效果。 1) 背部靠牆,腰部要緊貼牆,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2) 往下蹲30度左右,支撐五秒,感覺到大腿微酸,慢慢恢復原姿勢。 第二招【抬腿捲腹】鍛煉下腹部,每次維持30秒,一天做2回。 1) 坐於椅子前緣,雙手往前伸直抓著椅緣。 2) 雙腳依能力範圍慢慢抬高,用肚子的力氣,保持腹肌收緊,不能拱背。 第三招【橋式】鍛鍊臀部肌群,延伸脊椎跟增加穩定度,緊實大腿肌肉,每次維持30秒,一天做5回。 1) 膝蓋、腳掌與屁股同寬,雙手手心放於屁股兩側。  2) 屁股夾緊,感受脊椎一節一節往上,不能猛烈抬高,讓肩膀、屁股與膝蓋形成一直線。 第四招【髂脛束伸展】鍛鍊大腿外側的髂脛束,每次維持5秒,一天做10回。 1) 手平舉扶牆,雙腳交叉站立,重心放在後腳上。  2) 身體慢慢側彎至對側,感到大腿外側出現緊繃感,不要求快以免造成拉傷。 第五招【超人功】鍛鍊臀部、下背部肌群及肩膀。每次維持15秒,一天做5回。 1) 雙手伸直撐地,雙膝跪地呈「ㄇ」字型,收小腹,頭部要沿著脊椎平行延伸,不能太高或太低,腰部不能拱背或下凹。  2) 左手右腳同時平行伸直,維持15秒後再換右手左腳,身體不可左右晃動。  

想練人魚線 錯誤姿勢引椎間盤突出

想練人魚線 錯誤姿勢引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健身操之過急,小心反而帶來反效果!近年來壯碩結實的身材蔚為風潮,部分人因為希望擁有黃金比例的好身材,自行購買運動器材在家練習,但要當心若操之過急反而適得其反。一名20多歲的陳先生想練出人魚線,就自己在家練健身器材,沒想到起身時姿勢不良而引起腰部劇痛,嚇得他趕緊就醫,沒想到竟是急性椎間盤突出。軀體急遽旋轉、姿勢及久坐是主因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專業物理治療師許芳毓表示,年輕人容易因外力、軀體急遽旋轉、姿勢不當及久坐不動,將椎間盤的髓核壓擠出原本包繞在其外層的纖維環之外,此時就會引起急性椎間盤突出。簡單2步驟運動避免運動傷害許芳毓物理治療師指出,近來發現習慣上健身房運動者,容易因太過急躁,出現急性椎間盤突出者也有增多的現象。此外,包括從事搬運工作者、物流司機、瘋玩3C產品者、久坐不動者及運動不當者,均是椎間盤突出的好發族群。想要避免不當使用健身器材,利用2妙招以避免意外急性椎間盤突出,注意採進行動作時要以緩和漸進方式進行:1) 背肌強化運動/練習這個動作可達到訓練背肌,穩固腰椎肌肉的效果。面朝下,趴於床上,用手肘撐起頭部與上半身,雙手手肘與肩同寬,支撐15秒後放鬆,回復原來姿勢。重複10-15次。每天一回合。2) 背肌放鬆運動/練習這個動作可達放鬆背肌的效果。平躺於床上,雙腳屈起,雙手抱膝靠近胸前,停留15秒,腳伸直放鬆。重複10-15次。只要感覺腰痠時,都可以做這個運動。運動前記得進行10-15分鐘的暖身除此之外,許芳毓物理治療師也建議,急性椎間盤突出的好發族群應該避免彎腰搬重物。搬送貨物時盡量避免急遽轉身,應配合腳步移動再搬送貨物。習慣久坐者,應在椅背處使用腰靠讓腰椎有支撐。喜歡運動或上健身房的人,應學習使用運動器材或運動的正確姿勢,切勿在上、下運動器材時操之過急,運動前記得進行約10-15分鐘全身性的暖身運動。

小看閃到腰 拖久恐下半身癱瘓!

小看閃到腰 拖久恐下半身癱瘓!#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5歲的小陳最近常常走到一半突然腳沒力,平常必須靠吃止痛藥緩解腰痛,最多甚至一天要服用多達6顆的止痛藥,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幾年前因趕著送貨,不小心跌倒傷到脊椎,因為沒有特別治療因此落下病根。往後只要一搬重物就開始腰痛,起初以為只是閃到腰,吃顆止痛藥就好,長期下來卻愈來越嚴重。患者到各大醫院尋求意見才知道,長時間下背痛的他,再不手術恐怕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下半身癱瘓。強烈下背痛、單側下肢麻痛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謝昌昇表示,這名陳姓患者來到醫院就診時曾痛到無法站立,長時間強烈下背痛,甚至出現單側下肢麻痛的狀況,檢查才發現是腰椎第四、五節發生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醫師施行「椎間盤突出微創減壓手術」後,小陳下背痛及下肢麻的情況都有顯著改善。傷口小對背部肌肉傷害不大謝昌昇醫師表示,一般傳統椎間盤突出手術傷口至少都超過5公分,且對肌肉、韌帶及骨頭容易造成傷害,需要較長時間來復原。而椎間盤突出切除手術因不須置入脊椎鋼釘或是支架,傷口也只有2~3公分,對背部肌肉的傷害不大。術後的恢復期短,從手術到出院只要5天,適合有椎間盤突出及脊椎狹窄症的患者。術後避免​彎腰駝背、墊腳尖、避免熬夜謝昌昇醫師建議患者在接受手術後,除了手術傷口的照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姿勢,避免彎腰駝背,少彎腰取重物,取高物時不能墊腳尖,可利用椅子輔助增高;平常也要有足夠的休息與睡眠,避免熬夜。為了預防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隨時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小心小病痛恐致大麻煩,提早預防才能避免造成終生遺憾。(患者腰椎第四、五節發生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