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

告別大小病痛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告別大小病痛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多數暫時性的腰痠背痛起因於腰背功能過度耗損,造成骨骼、肌肉與韌帶發炎而疼痛。熬夜、坐姿或睡姿錯誤、過度彎腰、取重物、扭腰、穿高跟鞋、運動傷害、或是肥胖、懷孕等,都可能造成腰痠背痛。通常經過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與復健運動,能顯著改善。倘若經常腰痠背痛,得就醫檢查是否有脊椎炎、骨質疏鬆症、椎間盤突出、骨性關節炎、或是肝膽腎方面等疾病問題。怎樣吃更健康1) 飲食原則身體筋肉過度耗損時,更需要廣泛攝取新鮮天然食材,獲得豐富營養素來幫助身體恢復。適時吃些紅棗、當歸、薑、肉桂等溫熱散寒的飲食來促進血液循環,也有效果。2) 多補充哪些營養素,可從哪些食材中獲得 預防與改善     關鍵營養素     推薦來源 鎮靜神經、 放鬆肌肉、 維持骨密度 鈣質 大豆及製品、莧菜、紅鳳菜、芥藍、油菜、甘藷葉、青江菜、小白菜、芝麻、青花菜、秋葵、無花果等 鎂 小麥胚芽、蕎麥、薏仁、小麥、大豆、葵瓜子、南瓜子、芝麻、腰果、杏仁、松子、黑棗等 有助於生成血清素,幫助紓壓,預防肌肉緊繃僵硬 色胺酸 糙米、燕麥、大麥、帶皮烤馬鈴薯、大豆及其製品、豌豆、海藻、番茄、棗子、奇異果、無花果、花生、葵瓜子、南瓜子等 協助新陳代謝、穩定神經平衡 維生素B群 營養酵母、小麥胚芽、蕎麥、豆類、生鮮水果與蔬菜等 促進鈣質吸收、 降低發炎現象 維生素C 芭樂、木瓜、柳丁、草莓、生鮮甜椒等 (3) 哪些食物要忌食    避免炸烤、煎或燻製料理,以及過於辛辣刺激性食品,容易加重發炎情形。另外,生冷食物可能影響體內血液循環與酵素反應,重鹹與醃漬食品可能造成水腫,也要忌食。【主菜】棗薑栗子燒豆乾(二人份)食材:小方豆乾160公克、乾栗子40公克、乾紅棗20公克、薑片20公克、九層塔15公克、醬油膏1大匙、糖1小匙、苦茶油1小匙、高湯少許。做法:1.    豆乾洗淨,對切兩刀成三角塊狀,先汆燙一下。2.    栗子洗淨,先泡水軟化。3.    紅棗洗淨,先汆燙一下。4.    起油鍋,放入薑片,薑味出現時即放入高湯、紅棗、栗子,煮至變軟。5.    再放入豆乾,加入醬油膏、糖調味,小火燜燒至湯汁微乾。6.    起鍋前加入九層塔,拌炒一下即可。功效解析:豆乾、栗子含有鈣、鎂、維生素B群與蛋白質,有助於安定神經、鬆弛肌肉及防止骨質流失。加上紅棗與薑片,能溫熱身體、促進血液循環,以及九層塔、苦茶油含有類黃酮,能發揮消炎作用與促進微血管循環,能幫助緩解腰痠背痛的問題。 特別提醒:紅棗常有農藥殘留的問題,選購時需注意。營養組成(一人份) 熱量(大卡) 蛋白質(公克) 脂肪(公克)   醣類(公克)   膳食纖維(公克)   重要植化素與微量營養素 237 16 10 25 6 鈣、鎂、維生素B群 【配菜】酸甜雙椒拌干絲(二人份) 食材:紅甜椒50公克、黃甜椒50公克、干絲50公克、番茄醬1大匙、蘋果醋1小匙、醬油膏1小匙、高湯少許、亞麻籽油1小匙。 做法:1.    甜椒洗淨、去蒂、切開,去籽、去白膜,切成細長條狀。2.    干絲洗淨,先汆燙一下。3.    高湯煮沸,加入番茄醬、醬油膏與蘋果醋,攪拌均勻,放入干絲,煮至醬汁微乾。4.    熄火後再拌入紅椒、亞麻籽油,拌勻即可。功效解析:甜椒含有維生素C與類黃酮,具有抗氧化及消炎的效果,可以減輕疼痛不適感。蘋果醋能加強新陳代謝、促進乳酸代謝,可以舒緩肌肉痠痛的情形。加上亞麻籽油含有ω-3脂肪酸,可以抑制體內發炎前驅物質合成,因而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益於緩解腰痠背痛的情形。特別提醒:甜椒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遇熱不穩定,生鮮甜椒可以保有較高量的維生素C。營養組成(一人份) 熱量(大卡) 蛋白質(公克) 脂肪(公克)    醣類(公克)   膳食纖維(公克) 重要植化素與微量營養素 88 5 4.5 7 2 鈣、鎂、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黃酮  還想知道更多養生食譜嗎?快參考《日日蔬療!對症素食抗病全書》(本文摘自/日日蔬療!對症素食抗病全書/繪虹企業)

日搬重50公斤 職業病害椎間盤突出!

日搬重50公斤 職業病害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彭先生,從事「土水工作」逾30年,每日需搬運30至50公斤重的磁磚、砂石、水泥原料。去年底出現下背劇烈疼痛、右下肢麻痛情形,檢查後發現腰椎椎間盤突出,緊急安排住院手術治療。通過申請職業病傷病給付5個月後,腰部劇烈疼痛、無法行走,甚至洗澡、穿衣的困難都大幅改善,雖暫時無法從事勞力工作,但日常生活品質已改善許多。患者具顯著人因工程性危害花蓮慈院職業醫學科主任劉鴻文表示,彭先生的狀況是腰椎第四、第五節椎間右側前突,造成腰椎第四神經嚴重壓迫,導致行動及生活受到影響。由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個案管理師收集資料、詳細計算搬重總量,發現每日最重可達到2.5公噸,且個案常需以彎腰姿勢進行工作,具顯著「人因工程性危害」。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詳細評估後,由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開立評估報告,提供彭先生申請勞保職業病傷病給付。職業傷害預防 保障勞工權益「有很多勞工朋友不幸遭遇職業傷害或職業疾病,卻不知如何尋求協助。」劉鴻文主任表示,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於台灣北、中、南、東四區委託醫學中心、地區醫院設置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為勞工朋友提供了職業傷病預防、診斷、鑑定、諮詢、重建、轉介等服務,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尋求醫學團隊及個案管理師,為勞工朋友提供整合性醫療服務。 。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上班族的李女士5年前出現肩頸痠麻感,當時嘗試中醫的整復、針灸及西醫的復健但效果有限,今年開始不但肩頸疼痛加劇、雙腳緊繃、走路困難,甚至右手也越來越不靈活,簡單的拿筆寫字、筷子都變得非常困難。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為頸椎第5-6節椎間盤突出,安排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入術,術後2日便出院休養,困擾多年的疼痛感也消失。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肩膀痛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柏君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是隨年齡增長,頸椎關節磨擦骨刺生成,椎間盤軟骨脫水突出後縱韌帶鈣化增厚,進而造成頸椎脊髓腔及神經孔狹窄。隨著頸椎退化的嚴重度加劇,神經脊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脊髓病變。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及肩膀麻痛,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由於椎間盤突出初期症狀不甚明顯,某些患者可能會像上述患者一樣忽略症狀,若持續發生肩頸痠痛、肢體部協調情形,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診療,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導致其他部位病變。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盡早處置林柏君醫師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的治療取決於患者的年齡,臨床症狀和脊柱平衡。輕度症狀的患者通常建議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消炎止痛、復健推拿、神經阻斷。若是中度症狀以上患者,同時合併有結構性的脊髓壓迫,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分為前位顯微減壓合併椎籠置入手術、後位椎板成型術及後位椎板切除合併鋼釘內固定手術。由於每位病患的臨床情形都不盡相同,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由醫師評估後,依據個別情況給予最恰當的處置。

腰痛腿無力 做到5點解痛好簡單

腰痛腿無力 做到5點解痛好簡單#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41歲的張大哥由於工作關係時常搬重物,導致右側肩膀、脖子疼痛近4個月,經3個多月的復健疼痛一直沒有改善,檢查發現此名患者頸椎第3、4節有椎間盤突出。另一名在工廠上班的47歲徐大哥,長期腰痛纏身,左半邊的腿有疼痛發麻的問題,長達半年來嚴重影響工作、睡眠,檢查後發現也是腰部椎間盤突出惹禍。族群多為工人、上班族及低頭族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謝昌昇強調,只要超過20歲以上,80%都有背痛的問題,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族群多為工人、上班族及低頭族,男生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比例多於女生。民眾如有椎間盤突出多半是因工作過度勞累、長時間負重受力、腰椎退化、姿勢不良,常翹腳或駝背,或曾發生強烈撞擊,椎間盤受到不正常的擠壓,就可能會向外突出形成椎間盤突出。日常保健做好以下5點若民眾出現下背痛、走路一拐一拐,步步疼痛、肌肉出現痙攣、麻木感、無法彎腰或直立甚至出現壓迫排尿中樞,導致大小便失禁等情形,就應嚴重懷疑可能為椎間盤突出。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謝昌昇表示,椎間盤突出直接壓迫到神經根,就會造成坐骨神經痛,開始出現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也會延伸到大、小腿,導致時不時出現疼痛無力感。 對於輕度的椎間盤突出患者,對於藥物、復健治療如未改善,可進一步施行「神經止痛注射」,類固醇跟止痛劑可有效抑制發炎、減緩疼痛,上數患者張大哥、徐大哥接受「神經止痛注射」治療後,疼痛指數從8分變成2分,疼痛感改善80%。謝昌昇醫師提醒,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保健上,要特別注意以下5點:1) 養成正確的姿勢,避免彎腰駝背。2) 搬重物時務必要膝蓋彎曲、下背部挺直,避免彎腰取物。    3) 不能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盡量改變姿勢。尤其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人,建議每半個小時要活動筋骨一下。4) 如要取高物,千萬不要墊腳尖,建議利用椅子輔助增高。5) 平常要有足夠的休息與睡眠,避免熬夜。

瑜珈做完腰痠背痛 要小心這病

瑜珈做完腰痠背痛 要小心這病#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閃到腰、屁股酸麻,竟然是椎間盤突出徵兆?從事搬運的王先生某日突然閃到腰,以為此次閃到腰跟平常一樣,隨意貼酸痛貼布解決。沒想到3個月後,竟然出現麻痺及抽痛電擊感,右腳甚至還越來越無力,就醫才發現是脊椎椎間盤突出。23歲林小姐是上班族女性,長期久坐讓她腰痠背痛,想藉由瑜珈紓緩,沒想到因為施力錯誤反而造成腰背痠痛更加嚴重。椎間盤突出會同時出現腰痛、腿麻症狀澄清醫院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表示,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大部分患者會同時出現腰痛、腿麻症狀,也有患者先出現急性腰痛後才腿麻。另外,椎間盤突出還可能伴隨下肢無力、腳踝抬不上來、走路沒勁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通常久站或久坐時出現腰部酸痛或單側腳有酸麻痛,就要注意是坐骨神經被壓迫。其原因大多是椎間盤突出或狹窄刺激到坐骨神經,腰部除了有壓痛、鈍痛、灼痛及抽痛之外,還會沿著臀部、大腿後側傳導到小腿、腳背造成下肢麻木。一般椎間盤突出患者9成不需手術許多人一聽到坐骨神經壓迫即害怕一定要開刀,一般椎間盤突出患者經過3個月保守治療可和緩症狀,9成以上患者不需手術。物理治療師徐佩萱指出,開刀並非唯一的治療,建議患者可先接受物理治療或運動治療以舒緩神經被壓迫症狀,有效的物理治療包括利用熱敷促進肌肉血液循環、電療對腰部肌肉進行止痛放鬆,減輕肌肉壓迫周邊神經;藉由牽引機的拉力讓狹窄或突出的脊椎復位,減輕神經被壓迫的不適症狀。瑜珈、跆拳道運動要小心大幅度伸展另外,治療師以徒手方式讓腰椎肌筋膜放鬆,並讓突出關節鬆動復位,或者利用體外震波等非侵入性的療法,利用機器的高能量震波,放鬆壓迫點附近緊繃的肌肉,可緩解神經壓迫的症狀。董莉貞醫師表示,從事瑜珈、跆拳道等運動要注意腰椎的受力程度,避免因為不小心重擊或大幅度伸展留下病根。除了物理治療之外,簡單居家運動練習反轉肌肉也是舒緩疼痛的好幫手。徐佩萱物理治療師另外傳授以下4式運動治療,施作時每回合停留10~15秒,休息10秒,重複10~15回合。1) 第一式「抱膝及胸運動」/平躺膝彎曲,雙手抱膝至胸前。此動作可以放鬆舒緩後背較緊的筋膜。2) 第二式「拱橋運動」/平躺下兩腳彎曲踩地板,使用腰部的力量將臀部舉起來。3) 第三式「麥肯基氏運動」A/趴著時將手臂慢慢伸直地把上半身撐起,骨盆不要離開床面。4) 第四式「麥肯基氏運動」B/站立時雙手叉腰向後仰做伸懶腰的動作。 

腰痛走不動 椎間盤突出害的!

腰痛走不動 椎間盤突出害的!#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0多歲女子因工作型態需要久站甚至負重。一個多月以來開始出現左腿痠麻痛等症狀,起初症狀輕微,後來麻痛加劇且一路從臀部延伸到大腿外側甚至到腳背。患者至神經外科門診就醫後發現有坐骨神經壓迫現象,接受腰椎微創手術後明顯改善症狀。工作累積、運動傷害都會加速腰椎退化何謂坐骨神經痛?腰椎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一定得開刀嗎?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柏憲指出,腰椎承擔著一個人每天的重量及勞動所需的負擔,不論是工作累積、運動傷害甚或長期姿勢不良便會加重或加速腰椎的退化,退化的椎間盤失去既有的彈性進而變形扁塴甚至突出,同時也會刺激骨刺的生長。當腰椎神經根(又稱坐骨神經)受到骨刺或突出的椎間盤所壓迫時,將導致下背、臀部甚至延伸至腳部的痠麻痛,嚴重者甚至會引起下肢無力等情形,這便是坐骨神經痛。微創手術價值在減少腰背肌肉組織的破壞腰椎神經問題在治療上大致上可分成4個方向:休息、藥物、復健及手術。神經壓迫輕微者可作適當的休息、工作調整或服用些消化止痛等藥物便可緩和症狀。症狀稍嚴重者,亦可單獨或同時接受復健治療來改善症狀。針對神經壓迫嚴重者或保守治療無效且影響生活能力者,經過謹慎術前整體評估,倘若手術為高效益且低風險者,手術治療便可介入。民眾常會將「腰椎微創手術」跟單純的神經減壓術(顯微鏡或內視鏡下不作固定融合)混淆,簡言之,微創手術是利用顯微鏡的視角及光線,採用不同手法來完成傳統腰椎手術的工作。黃柏憲醫師表示,微創手術的主要價值並不在於縮短手術傷口的總長度,而是透過此手法減除對腰背肌肉組織的破壞,並減少對神經(管)的拉扯或沾黏。肌肉組織破壞少,失血量少,自然術後復原較快,也大大改善中年婦女術後腰桿無力之情形。在神經減壓及手術安全不打折的原則下,根據每個患者真實情況給予適宜的手術建議,並非所有腰椎疾患都適合微創手術。 

常閃到腰 竟是坐骨神經壓迫

常閃到腰 竟是坐骨神經壓迫#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閃到腰、屁股酸麻,竟然是椎間盤突出徵兆?從事搬運的王先生某日突然閃到腰,以為此次閃到腰跟平常一樣,隨意貼酸痛貼布解決。沒想到3個月後,竟然出現麻痺及抽痛電擊感,右腳甚至還越來越無力,就醫才發現是脊椎椎間盤突出,幸好及時接受物理治療加上運動,下肢酸痛明顯改善。椎間盤突出會同時出現腰痛、腿麻症狀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羅元庭表示,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大部分患者會同時出現腰痛、腿麻症狀,也有患者先出現急性腰痛後才腿麻。另外,椎間盤突出還可能伴隨下肢無力、腳踝抬不上來、走路沒勁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通常久站或久坐時出現腰部酸痛或單側腳有酸麻痛,就要注意是坐骨神經被壓迫。其原因大多是椎間盤突出或狹窄刺激到坐骨神經,腰部除了有壓痛、鈍痛、灼痛及抽痛之外,還會沿著臀部、大腿後側傳導到小腿、腳背造成下肢麻木。除了像王先生這類搬運工外,還好發於久坐的上班族、長途開車、瘋玩3C產品姿勢不良者及運動員。一般椎間盤突出患者9成不需手術許多人一聽到坐骨神經壓迫即害怕一定要開刀,羅元庭醫師表示,有椎間盤患者恐導致坐骨神經痛,但有坐骨神經問題的患者不一定會導致椎間盤突出。事實上,一般椎間盤突出患者經過3個月保守治療可和緩症狀,9成以上患者不需手術。物理治療師徐佩萱指出,開刀並非唯一的治療,建議患者可先接受物理治療或運動治療以舒緩神經被壓迫症狀,有效的物理治療包括:1)    熱敷/促進肌肉血液循環。2)    電療/對腰部肌肉進行止痛放鬆,減輕肌肉壓迫周邊神經。3)    腰椎牽引/藉由牽引機的拉力讓狹窄或突出的脊椎復位,減輕神經被壓迫的不適症狀。4)    徒手治療/治療師以徒手方式讓腰椎肌筋膜放鬆,並讓突出關節鬆動復位。5)    體外震波/非侵入性的療法,利用機器的高能量震波,放鬆壓迫點附近緊繃的肌肉,緩解神經壓迫的症狀。除了物理治療之外,簡單居家運動練習反轉肌肉也是舒緩疼痛的好幫手。徐佩萱物理治療師另外傳授以下4式運動治療,施作時每回合停留10~15秒,休息10秒,重複10~15回合。1) 第一式「抱膝及胸運動」/平躺膝彎曲,雙手抱膝至胸前。此動作可以放鬆舒緩後背較緊的筋膜。2) 第二式「拱橋運動」/平躺下兩腳彎曲踩地板,使用腰部的力量將臀部舉起來。3) 第三式「麥肯基氏運動」A/趴著時將手臂慢慢伸直地把上半身撐起,骨盆不要離開床面。4) 第四式「麥肯基氏運動」B/站立時雙手叉腰向後仰做伸懶腰的動作。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謝女士10年前在家不慎跌倒撞到腰椎,之後雙腳經常痠麻但她都不以為意。近2年來疼痛加劇影響睡眠,接受檢查才發現脊椎因跌倒導致椎間盤突出且已壓迫到神經,但因為聽說傳統脊椎手術一不小心還可能癱瘓,所以遲遲不敢積極接受治療,只拿止痛消炎藥吃。後醫師施以「脊椎微創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雙腿痠麻困擾也改善。微創手術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長安醫院骨科醫師楊志鴻表示,原本術前仍有些許擔憂的謝女士,沒想到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走路,傷口僅有一點酸酸的感覺,她說,很感謝這項手術讓她重生,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目前脊椎微創手術在工具及觀念、技術改進之下,已廣泛應用在90%患者治療上,楊志鴻醫師表示,有別於傳統脊椎手術,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比較小,且術後極少發生疼痛、背部不適等後遺症,也不需特別做復健,只需配戴2個月護腰,恢復期大幅縮短,是脊椎患者一大福音。脊椎無力恐致行動障礙楊醫師也強調,除了外力所致,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也很容易造成脊椎問題。因脊椎具備支撐體重、維持身體平衡、保護神經系統等功能,當脊椎因長期不當姿勢影響,輕則腰背痠痛,重則導致下肢無力、麻痛、坐立難安,甚至造成行動障礙,需進一步至醫院骨科透過影像的顯像及精確診斷部位,再選擇適合治療的手術方式,才能有效改善脊椎病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