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

長時間低頭玩3C 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

長時間低頭玩3C 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結束已久,但最近骨科門診連續出現不少年輕患者,主因多為長時間彎腰低頭玩手機,或躺著看iPad而造成椎間盤突出!ㄧ名21歲大學生,長時間用iPad,晚上就躺在宿舍床上看影片,日前因腿部肌肉無力、走路姿勢變形,卻不以為意,後來放暑假回家住,家人察覺有異,趕緊帶他到骨科門診檢查,發現罹患椎間盤突出。幸好發現得早,經牽引治療及復健後,身體狀況逐漸復原中。署立雙和醫院骨科林哲立醫師表示,現代人工作忙碌,長時間固定頭部與頸部姿勢辦公,或上班時整天盯著電腦,下班後還盯著手機或電腦看影片,長期姿勢不良往往是引發椎間盤突出的危險因子。椎間盤突出後,突出的椎間盤對脊神經根的機械性或炎性刺激,導致脊神經根中相應的神經纖維受波及,進而引起反射性的神經痛。此症好發於腰頸部,患者會有頸肩痠痛、活動受限、上肢痠痛麻,更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肌肉無力、步態遲緩或者癱瘓。林哲立醫師說,罹患椎間盤突出多因姿勢不良、體重與負荷重物有關,因此患者在發作時除了需要適當的治療外,臥床休息也是相當重要的,可藉由臥床休息的方式消除體重、重量或姿勢對於椎間盤的壓力,預防椎間盤突出,就是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姿勢,平常也可搭配上運動做減壓動作,如果真的出現痛麻的症狀,則需洽詢專業醫師,以物理治療的方式,如電療、徒手、牽引治療等將椎間盤復位,如果症狀過於嚴重,則須仰賴外科手術治療。林哲立醫師建議,椎間盤突出患者,平常應更加小心,不彎腰搬物或撿拾東西,如果需要長時間站立時,應準備小凳子或利用地形,將兩腳輪流放在小凳子上。坐姿需端正,盡量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避免半坐臥的姿勢。仰睡時可在膝蓋後方加個枕頭墊高,讓膝蓋微微彎曲,以放鬆背部肌肉與神經。飲食上可以多補充含有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的食物,例如豬腳、雞爪等。

想當肌肉男?當心健身不當反造成椎間盤突出

想當肌肉男?當心健身不當反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年輕人為了保持良好體態,天天到健身房報到,雖然運動能使身體健康,不過若是運動姿勢不良、或是腰部承受過大的壓力就可能會造成一些傷害,署立雙和醫院骨科醫師林哲立指出,最近門診中就有一名18歲青少年,就是因長期重量訓練造成過度彎曲身型,引發椎間盤突出。林哲立醫師也指出,其實突然性的的脊椎負荷改變就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因,包括突然摔倒或遭受重擊所引起的急性椎間盤突出,以及長期搬重物或使用不正確姿勢形成的慢性椎間盤突出。 林哲立醫師解釋,由於腰的椎間盤位於二個椎體之間,形狀類似橫剖面的洋蔥,其構造分別是椎間盤中央有髓核,髓核之外為多層的纖維環,把髓核圍住,二個椎體保持一定的距離,除了可以承受上、下椎體之間的壓力外,還可以配合身體從事各種活動,此時若有過於重大的壓力或角度區轉,如快速彎曲,側屈或旋轉等姿勢產生,就會造成腰部的壓力,進而影響周圍的韌帶受損或弱化,造成坐骨區疼痛。 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初期,身體某一側會開始出現又麻又痛的症狀,此時若不適當的處理,除了身體不適的程度加倍外,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無法下床、寸步難行的可能。針對慢性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必須採取復健、服藥等方式,若超過半年症狀仍無法改善,就需要手術治療。若是急性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除了以傳統手術移除突出的椎間盤外,目前使用彈性骨釘手術,來減少椎間盤突出復發的治療效果也不錯。 林哲立醫師提醒民眾,平常就要做好腰部保養,生活起居要從小細節開始做起,要特別注意常變換站姿分散雙腳的壓力,不隨意彎腰搬重物、避免在狹窄的空間工作,需長久做事時,善用椅墊等工具減少腰部壓力、保持體重避免過胖造成腰部負擔、小心運動姿勢,都有助減少椎間盤凸出的威脅。

長時間辦公長骨刺、椎間盤突出怎麼辦?

長時間辦公長骨刺、椎間盤突出怎麼辦?#椎間盤突出

現代人工作忙碌,需長時間固定頭頸姿勢來做事、辦公,更多人常整天盯著電腦,下班往沙發或床上一坐,繼續姿勢不良地看電視,都是容易好發頸椎退化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長骨刺、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便慢慢因為這些職業病或壞習慣而產生,其症狀包括頸肩痠痛,活動受限,上肢痠痛麻,更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肌肉無力、步態遲緩或者癱瘓,此時手術就扮演著最後一道防線的重要角色。有效的手術能有減輕症狀,達到神經減壓的好效果,但是往往有些病人卻抱怨手術後整個脖子變得好僵硬!活動程度也嚴重受限不靈活!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謝榮豪解釋,這是因為傳統神經減壓手術後是同時施以骨融合手術,會讓原本可以活動的椎間盤軟骨關節變得像骨頭一樣硬梆梆,雖然達到穩定性,但卻喪失部分活動性,開刀的節數越長,這種不適感就越明顯。經廣泛且嚴密的研究與測試,2000年在歐洲的比利時施行世界上第一例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累積十年來的經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的好處包括: 1.盡量保持手術區域頸椎的正常活動,包括前屈後仰、側彎以及維持正常脊椎弧    度和椎間盤高度,不至於發生頸椎前屈畸形。可以提昇術後的生活品質,早日回復正常生活。2.減少傳統骨融合內固定手術後鄰近脊椎的加速退化,導致日後可能病變甚至需再次手術。3.術後不需長期配戴保護頸圈(約1~7天):傳統骨融合手術後通常需戴頸圈 2~3個月,造成生活以及外觀上的不便。所以如果謹慎挑選病人,不但可以治療椎間盤壓迫神經的病痛,還可以擁有上列的好處。任何手術或器材沒有絕對完美的設計,尤其對於不適合施行的病人,更要小心避免。絕對禁忌的情形包括:1.腫瘤。2.感染。3.外傷造成骨折或構造不穩定。4.骨頭本身代謝性病變或嚴重骨質疏鬆。相對不適合的情形包括:1.頸椎退化嚴重:例如嚴重骨質增生、椎間盤和關節已經骨化硬化、頸椎弧度已經呈現變形。2.超過兩節以上的人工椎間盤置換術。3.對金屬植入物過敏。除此,因為健保不給付,價格相對昂貴。並且有可能因為異位性骨化(精細的手術技巧和慎選病人可以減少此項干擾),造成一年後約有將近兩成病人不能保有人工椎間盤的活動度。

騎腳踏車「蹬」到 造成椎間盤突出

騎腳踏車「蹬」到 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

40歲的林先生喜歡騎腳踏車當運動,某個假日,他騎腳踏車健身,未注意到前方有坑洞,於是在坑洞處蹬了一下,回家後背部疼痛合併左下肢劇烈麻痛坐立難安,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為外傷性椎間盤突出症。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建民說,病人選擇接受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手術後八小時,病患疼痛的症狀消失,並且可以自行上下床行走;隔天即可順利出院、一週內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陳建民醫師表示,所謂的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是針對某些椎間盤突出的病患、以及已做過復健一段時間但仍未改善的病患,在選擇傳統破壞性較大的手術以及微創脊椎手術以外,提供另外一種手術的選擇。延伸閱讀「騎單車致椎間盤突出」: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433

長期姿勢不良 小心椎間盤突出上身

長期姿勢不良 小心椎間盤突出上身#椎間盤突出

大陸網站報導說,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姿勢不當造成椎間盤的受力不均引發病變,腰椎間盤突出幾乎成了上班族的通病,而長期在辦公桌前工作者、常彎腰者,椎間盤突出發病率高達90%以上。對此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楊長彬醫師表示,發病率達9成的說法有點誇張,不過長期姿勢不良的人,的確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楊長彬醫師解釋,腰椎間盤是脊椎骨之間的軟骨組織,當脊椎受力不平均的時候,腰椎間盤就會往後突出或破裂,壓迫到脊椎神經。輕微壓迫到脊椎神經,只會造成臀部痠痛,這時候可以透過適度的休養、復健及藥物治療而治癒。如果腰椎間盤突出及已經嚴重壓迫到神經時,病人會因此疼痛不已,甚至不良於行,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楊長彬醫師指出,當人躺著的時候對脊椎的壓力最小,站立其次,而最容易產生壓力的反而是坐姿,如果上班族必須久坐在辦公桌前,最好可以選擇一個有靠背的椅子,減輕脊椎的壓力。下班之後可以多走路、站立,或是做一些伸展操,行走或站立的時候,讓兩隻腳平均分擔體重,全身放鬆地站立或走路。伸展操則是身體往前彎、向後仰伸展10次,頸部向左右擺動5次,動作速度越慢越好。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972年僅20卻腰痛得要命 竟是脊椎內長腫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06慣性小動作舒服卻傷身 上班族別當「懶骨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96

女練瑜珈後椎間盤嚴重突出 「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癒

女練瑜珈後椎間盤嚴重突出 「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癒#椎間盤突出

一名26歲的小姐做完瑜珈後,隔天出現下背痛得很厲害,下肢無力無法下床,由家人推著輪椅來童綜合醫院微創中心就醫,發現為「脊椎第四、第五節椎間盤嚴重突出」,使用「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術後恢復情形良好。該院微創中心骨科主任徐少克表示,這名小姐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就醫前幾天做瑜珈,隔天下背疼痛,下肢無力無法下床,由家人帶來就醫,安排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她的「脊椎第四、第五節椎間盤嚴重突出」,神經被壓迫60%~70%,她的脊椎間盤突出幅度很巨大,使用「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也較困難。由於徐少克主任在臨床上已使用「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成功治療1500多名的病患,靠著他的專業與熟練度,幫該小姐進行「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手術完幾小時後,她的疼痛感與下肢無力隨即消逝,隔天出院回家。延伸閱讀「女做完瑜珈無法下床」: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88

科技新貴「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內視鏡助擺脫輪椅

科技新貴「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內視鏡助擺脫輪椅#椎間盤突出

輕微的腰酸腿麻,可別因為症狀不嚴重而有所輕忽,小心這是椎間盤突出的徵兆!一名在東莞工作的科技新貴陳小姐,體重110公斤,BMI指數高達39.4,因大腿出現疼痛酸麻,大陸的醫院診斷為「椎間盤突出症」,當地醫師建議開刀採用鋼釘固定的治療方式,手術傷口10公分術後須穿背架及休養6個月,因為不放心在外地接受治療,在友人的介紹下返台至童綜合醫院的微創中心就醫,由徐少克主任使用「脊椎內視鏡雷射椎間盤切除手術」進行治療,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走動,術後一切良好。微創中心骨科徐少克主任表示,患者來到診間時,因過於疼痛而無法站立,坐著輪椅由先生推進診間,問她問題也無法回答,都由陪同來的姊姊代為回答,於是安排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後,確診為「椎間盤突出症」。依據她的病況與身型詳細評估後,採取「脊椎內視鏡雷射椎間盤切除手術」進行治療。患者術後當天已經可以下床走路,隔天立即出院,恢復正常作息;一週後她神情愉悅的走進診間,擺脫了以前疼痛不堪的表情。病患並在術後三週再回到東莞工作崗位。「內視鏡雷射手術」採局部麻醉以降低全身麻醉風險性,不僅傷口小、失血量少、恢復快、大幅減少術後的疼痛,並且幾乎不會破壞脊椎的正常結構,術後就又如同一輛原裝車,很快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並回到工作崗位。

運動過度,小心大小便失禁

運動過度,小心大小便失禁#椎間盤突出

多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健康,但也要小心運動傷害。一名73歲的蕭賴女士,一大早到公園做運動,誰知彎腰過猛,頓時癱瘓在地上、大小便失禁,經臺北縣立醫院脊椎外科醫師陳信彰開刀,已順利正常出院。主治醫師陳信彰表示,這位老人家是坐著輪椅由家屬推來門診,主訴腰痛、大小便失禁,理學檢查初步懷疑是脊椎狹窄,經MRI掃描後發現是腰椎第4、5節嚴重狹窄,合併椎間盤突出,導致大小便失禁的馬尾症候群出現。在陳醫師三個小時左右的脊椎減壓固定手術後,蕭賴女士很快就可以控制大小便並緩慢行走,最後正常而順利出院。陳信彰醫師指出,老人家通常就比較容易腰酸背痛,所以要避免過度彎腰或抬重物,運動方式宜多多走路或甩動手腳。脊椎外科是縣立醫院於上個月新增的醫療服務,禮聘臺北榮總專科醫師陳信彰加入該院團隊。院方表示,腰椎部位神經密集,開刀時稍一不慎就會傷到脊椎神經,反而會造成馬尾症候群,以致大小便失禁。蕭賴女士反倒是馬尾症候群而經該院手術成功出院,顯現陳醫師精湛的醫術。本文作者:臺北縣立醫院/護理長 陳志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