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脂肪肝

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約有5.4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1!並有數據指出,高達8成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有肥胖或過重問題,當糖尿病合併肥胖即稱為糖胖症*2,研究指出糖胖症患者具有較高的心血管*2和腎臟疾病風險*3,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糖胖症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肥胖合併血糖問題,英文是diabesity,也就是由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和肥胖症的英文obesity組合而成,因此在治療上需同時針對兩個疾病進行處理。 三軍總醫院代謝症候群防治中心主任郭俸志醫師說明,肥胖和糖尿病是會交互影響的,當長期肥胖狀態下,容易造成脂肪組織功能不良,進一步形成異位性脂肪沉積於肝臟造成脂肪肝,於是使得「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導致糖尿病*4.5,相反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狀態下,也會使得脂肪組織堆積而增加肥胖的風險!當身體面對2種有害因子的影響下,會讓血糖不易控制,而血脂及血壓異常的風險也升高,進而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的機率大幅增加*2.3。 郭俸志醫師表示,也因此糖胖症患者,除了血糖穩定控制之外,更需將減重列為優先治療目標,才能逆轉此惡性循環,從而減少相關心腎系統等器官病變的產生。原則上BMI ≧27的族群,建議至少必須要先降至24 ≦ BMI<27,再慢慢控制回標準體重 (BMI≦24)。(國健署健康九九+:BMI測試) 飲食控制、運動養成再搭配藥物才是關鍵 不管是糖胖症或是糖尿病患者,郭俸志醫師強調,都必須給予飲食衛教作為基本,進一步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另外若已達重度肥胖情況時,就可能顯著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如走路會喘、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膝蓋負擔過重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等,這樣的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介入治療外,就會建議儘早使用輔助藥物或接受減重手術,以避免越胖越無法運動,進一步造成血糖難以穩定控制*6。 郭俸志醫師說明,目前同時具有控制血糖、控制體重及心腎器官保護效果的藥物共有兩大類,分別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以及口服的SGLT2抑制劑。前者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達到控制血糖作用之外,同時也能抑制食慾、減緩胃排空來達到有效的體重減輕,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下具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實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當血糖已經降到正常值時就不會持續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單獨使用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也可以用於非糖尿病之肥胖患者的體重控制。後者SGLT2抑制劑則透過腎臟排出糖份的機轉來達到控制血糖及減少體重的效果,原則上也不會造成低血糖,同時長期使用下也具有減少心衰竭及慢性腎病變的實證。 無論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或者SGLT2抑制劑,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若糖尿病患者已有相關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病史,就會建議於第一線就開始使用*7,但在藥物使用上仍需注意,使用 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且少數案例報告中顯示可能與胰臟炎風險的增加具有關聯性,此外口服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必須要空腹服用,服藥喝的水量需限制少於120毫升,且服藥後需至少隔半小時以上才能攝取食物;而SGLT2抑制劑服用時間則較為彈性,可以空腹或隨餐吃,但要注意維持水分的補充、避免長時間憋尿及維持良好衛生清潔習慣,以減少生殖道或泌尿道發炎的風險。因此在選擇藥物時,病患都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 郭俸志醫師提醒,糖尿病與肥胖是影響健康的2個有害因子,更是彼此互相影響,肥胖會大幅的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若有肥胖問題一定要儘早處理,透過養成每天量測體重的習慣,配合總熱量控制、搭配飲食指南及每天適當運動20~30分鐘,一週至少3~5天,進一步加上醫師囑咐的藥物治療,才能達到健康的體適能狀態並維持有效且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

肝癌連43年位死因前二 定期篩檢揪出肝癌風險

肝癌連43年位死因前二 定期篩檢揪出肝癌風險#脂肪肝

肝癌早期診斷不易,200萬潛在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日前傳出因肝癌辭世消息,引發各界震驚。事實上,過去也有多位名人皆是因肝癌奪命,台灣更是肝癌高度盛行地區之一,肝癌更長達43年高居癌症死因前二名。為了防治肝癌,政府曾在2016年設立C肝國家辦公室,以國家級的力量防治肝炎。 肝癌因早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使許多肝炎患者可能因沒有追蹤或沒有治療,而錯失了預防肝癌發生或是早期診斷肝癌的時機,在台灣早期篩檢出肝癌的患者更是不到五成,大部分肝癌患者確診多為中晚期。臺北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部主任黃怡翔醫師指出,「如果患者能越早期發現肝臟腫瘤的存在,就越有機會得到根治性的治療,早期肝癌其五年的存活率可以超過九成。」 黃怡翔醫師說明,慢性肝病如B、C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高風險群,其中B、C 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是國人肝癌的主因,約有八成肝癌患者都是肝炎患者或帶原者。數據更指出, 台灣B型肝炎及C型肝炎潛在帶原者超過200萬人。不只肝炎患者或帶原者,男性、45歲以上、有脂肪肝、家族肝病史、吸煙習慣、有代謝症候群、不良的飲酒習慣及生活作息絮亂者,也是肝病的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民眾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高風險群更要去篩檢,及早找出病因並開始治療,增加存活的機會。 肝癌篩檢有健保給付 醫師籲每半年檢查不可少 黃怡翔醫師提到,早期肝癌篩檢工具主要為超音波檢查和抽血檢查,然而肝癌早期腫瘤較小,超音波檢查診斷會有其限制,而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AFP)及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則可以輔助超音波不易判斷的情況。其中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檢驗,搭配近年來臨床上最新的肝癌風險評估計算公式,結合四項肝癌風險因子,包含異常凝血酶原、甲型胎兒蛋白、性別及年齡,更可找出肝癌危險族群。此外,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健保目前也有給付,提供肝硬化之慢性肝炎(含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癌接受根除治療之病人,每年可以有兩次篩檢機會。 黃怡翔醫師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善用健保資源,每半年的肝癌篩檢不可少,找出潛在病因及早治療;而高風險族群需要評估自身的狀況,定期進行篩檢,遠離肝癌死亡威脅。

小時候肥胖等長高就沒事?錯!醫揭8成「成年後仍肥胖」死亡率更高

小時候肥胖等長高就沒事?錯!醫揭8成「成年後仍肥胖」死亡率更高#脂肪肝

13歲的林小弟因胸部將近A罩杯,怕被同學嘲笑而不敢上學,家長懷疑是性早熟而求診,才發現林小弟是體重過度肥胖,導致肝功能異常、輕度脂肪肝,以及有肝纖維化情形,所幸經過治療後體重下降,肝功能也順利恢復正常。醫師提醒,肥胖青少年會在成年後持續肥胖,且死亡風險更高,呼籲依循正規治療管道來減重。

台灣水果超好吃,餐餐吃可以嗎?醫警告「1關鍵問題」大家都忽略了

台灣水果超好吃,餐餐吃可以嗎?醫警告「1關鍵問題」大家都忽略了#脂肪肝

台灣享有水果王國的美譽,一年四季都可產出各種豐富的水果,水果富含高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營養價值高,加上價格也不貴,許多民眾喜愛在飯後吃點水果當點心。不過,由於近年來的市場喜愛,再加上改良技術,不少水果的甜度越來越高,果糖含量也會提高,一不小心就會容易吃下太多的糖跟熱量。

他40歲患脂肪肝、B肝「沒症狀」險肝硬化!醫授「8招」護肝大法

他40歲患脂肪肝、B肝「沒症狀」險肝硬化!醫授「8招」護肝大法#脂肪肝

一名40歲的科技新貴,因公司安排員工健檢,發現有中度脂肪肝,且纖維化程度為重度。醫師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這位病患多年前便知道自己有脂肪肝、慢性B型肝炎的問題,但因為身體無異狀,因此並未定期追蹤,由於肝臟長期發炎,導致肝纖維化也跟著上身。醫師提醒,肝纖維化是肝炎進展到肝硬化的過渡期,但只要了解原因,還有挽救的機會!

改善脂肪肝「5大飲食方法」比一比!「這1種」長期施行恐營養不良

改善脂肪肝「5大飲食方法」比一比!「這1種」長期施行恐營養不良#脂肪肝

現代人飲食高鹽高糖又油膩,其實,當飲食攝取的脂肪多過人體所能應付時,肝臟便會漸漸積聚脂肪組織。;如果肝臟內的脂肪佔肝臟5%以上,就會形成「脂肪肝」。如果肝臟持續受損,可能就會留下永久的損傷,最後導致肝硬化。對此,醫師建議民眾,平常維持健康的飲食、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可以逆轉脂肪肝。

肝癌最易忽略病症為「這項」 醫:最新檢測可篩9成癌機率

肝癌最易忽略病症為「這項」 醫:最新檢測可篩9成癌機率#脂肪肝

近年英國學者研發一種新的篩檢計算方式「GALAD score」,是依照受檢者的年齡、性別、傳統胎兒蛋白,另外還有比較新的胎兒蛋白的異質體(L3)與異常凝血酶原(DCP / PIVKA)來構成一套精準的預算模式,可將肝癌早期診斷提高至9成以上,敏感性跟特異性也更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