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孩子自信心,「讚美」已是公認的育兒常識,衍生出各種方法論,引導家長必須稱讚得有訣竅、有建設性、有意義。但身為南韓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2寶媽的金真善,在《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書中,坦承自己的彆扭與詞窮,並重新檢視「稱讚」的意義,決定改變心態,不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了培養孩子自信心,「讚美」已是公認的育兒常識,衍生出各種方法論,引導家長必須稱讚得有訣竅、有建設性、有意義。但身為南韓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2寶媽的金真善,在《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書中,坦承自己的彆扭與詞窮,並重新檢視「稱讚」的意義,決定改變心態,不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育兒路上,世人對孩子的教養難易,似乎都有些關於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孩就是乖巧聽話,男孩就是調皮淘氣。長年研究AI人工智慧的日本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在《兒子使用說明書》中,從科學角度出發,與父母們分享關於兒子的教養方法,在提到「失敗」的章節,家長的應對方式可以決定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以下為原書摘文:
「喝母乳對寶寶才健康」一句話可能是新手媽媽的惡夢,近日更有醫師和立委疾呼「母乳哺餵率不該被數字化」,強調產婦的個人體質與意願才是更重要的。身為南韓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2寶媽的金真善,在《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書中,也特別以親身經歷和求證結果,鼓勵新手媽媽們:不餵母乳,真的沒那麼嚴重。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總是一個口令才一個動作?無法自己判斷決定下一步行動嗎?南韓兒童心理諮詢師嚴柔拏在《身為媽媽,我很驕傲》一書中,除了引導媽媽透過一系列「思考整理術」來統整生活,也建議媽媽能扮演如同本書的功能,將思考整理的方法傳授給孩子,引導他們判斷,生活中哪些是重要的優先項目,該如何達成目標,進而促成自主學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對新手媽媽來說,不管事先做再多心理準備,在真正面臨育兒後,往往都是超越想像的艱難與慌亂。曾患重度產後憂鬱的南韓兒童心理諮詢師嚴柔拏在《身為媽媽,我很驕傲》分享親身經歷,為了自救,同時照顧好孩子,她體悟到必須時時「整理想法」,並歸納出一套整合問題的技巧,透過這套思考整理術,有助於迎戰生活中各種大小難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一位婆婆在臉書社團《靠北婆婆2.0》發文,描述自己差點變成大家口中的「巫婆」,好在有同為人家媳婦的女兒,提醒她「換位思考」的重要性,這才讓她瞬間被點醒。且在經過一番換位思考後,也讓這位婆婆不由得感嘆:「女兒跟媳婦真的不一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21年媽媽育兒大調查顯示,94% 家長表示照護0-3歲嬰幼兒時最擔心寶寶生病,寶寶身體不適而哭鬧,不僅增加照護者的心理壓力,也大幅影響家人日常作息,「如何為寶寶建立原生免疫力」是多數家長最關注的課題。禾馨婦幼診所莊佳韻醫師解釋,母乳具有多種抗體、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營養素,可幫助強化嬰幼兒免疫力、並減少感染1,建議媽咪們盡量以母乳做為寶寶主要營養來源,若需要配方奶粉做為哺育輔助時,應以「貼近母乳」為標準,並選擇含有MFGM乳脂球膜、A2蛋白、乳鐵蛋白…等成分的配方奶粉。九成新生兒媽媽坦言 「孩子生病時」是育兒最大惡夢2歲以下嬰幼兒平均一年會感冒8-10次,且常引發中耳炎、腹瀉、發燒等症狀知名網紅「五寶媽–林叨囝仔(陳珮芬)」分享她最害怕孩子感冒生病,因為家裡小孩多,最怕一個生病全家傳染,平常一打多難度已經很高,更別說要同時照顧好幾個生病寶寶,如果是小感冒還好照護,最怕年紀小的孩子,抵抗力不夠好感冒會併發發燒和中耳炎症狀!莊佳韻醫師說明,發燒、中耳炎、腹瀉都是嬰幼兒感冒常見的症狀,以中耳炎為例,一歲以下嬰兒感染中耳炎比例達28%2,2歲以下嬰幼兒中耳炎復發率更高達40%3,嬰幼兒耳咽管較成人短,且其纖毛功能尚未成熟,病菌更容易進入中耳引起發炎,所以醫師建議寶寶0-3歲期間要特別注意免疫力培養。MFGM乳脂球膜:含超過100種母乳活性蛋白,有助強化嬰幼兒免疫力! 臨床研究證實:MFGM乳脂球膜可幫助降低新生兒發燒天數,有助降低中耳炎、腹瀉發生率禾馨婦幼診所莊佳韻醫師表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建立,主要源自媽媽在懷孕、分娩過程中母體的菌叢,以及出生後,通過哺餵母乳傳遞給嬰兒更多抗體和免疫活性成分,母乳中的MFGM乳脂球膜就是免疫活性成分的重要來源之一,MFGM乳脂球膜是母乳乳脂表面包覆的三層膜結構,MFGM乳脂球膜夾帶了媽媽乳腺細胞中許多珍貴蛋白、醣類、脂質4,5,營養價值極高。MFGM乳脂球膜富含神經鞘磷脂…等5大類磷脂質5,以及黏蛋白、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超過100種以上母乳活性蛋白4,透過母乳哺育讓寶寶獲取MFGM乳脂球膜,對於嬰幼兒免疫力提升6、腸道健康7、大腦發育與認知發展8都大有助益。莊佳韻醫師解釋,有賴醫學營養的突破,新世代嬰幼兒配方奶粉中,也能夠保留MFGM乳脂球膜成分,且根據臨床研究顯示,使用含MFGM乳脂球膜配方的寶寶,相較於使用不含MFGM乳脂球膜配方者,寶寶中耳炎發生率9、腹瀉發生率10、與發燒天數都較低11,MFGM乳脂球膜可幫助寶寶培養免疫力,讓寶寶少生病、更好照顧!母乳初乳原生營養–乳鐵蛋白人類母乳初乳含有非常豐富的乳鐵蛋白,為嬰兒出生後提供關鍵免疫保護,研究證實乳鐵蛋白無論是單獨使用,或是與其他成分共同作用,都能增強寶寶對抗病原12,13,並支持免疫系統。MFGM乳脂球膜 + DHA強強聯手,助腦神經網絡2倍成長!除了提升免疫力之外,寶寶的腦部發育也需要特別關注。莊佳韻醫師說明,寶寶的腦部重量於出生後12個月內增長可達成年人的約70%14,提早為寶寶提供優質營養,構建卓越大腦神經網絡非常重要。相關研究證實,當MFGM乳脂球膜搭配DHA時,神經元數量達僅補充DHA組的2倍15;另有臨床研究證實16,12個月以下嬰兒使用添加MFGM乳脂球膜+乳鐵蛋白的配方奶粉,相較於使用沒有添加MFGM乳脂球膜+乳鐵蛋白的對照組,寶寶的認知發展較同齡嬰兒快約1.5個月(測試包含堆疊積木、尋找缺失的物件…等),動作技能比同齡嬰兒快約1個月(測試包含抓、握、手眼協調…等),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也較佳,例如:能夠理解和表達比較長的句子、而不是零碎單字。更貼近母乳的A2蛋白,天然溫和不刺激,敏感寶寶也輕鬆好適應!莊佳韻醫師補充,乳源成分也是評估配方奶粉是否「貼近母乳」的關鍵,配方奶粉主要原料為牛乳,牛乳蛋白主要分為A1蛋白和A2蛋白,A2蛋白是比較貼近母乳的蛋白結構,因為人類母乳中僅有A2蛋白,幾乎不含A1蛋白17。莊醫師解釋一般牛乳中的A1蛋白,在消化道中分解時,會釋放容易引起刺激反應的活性肽,進而可能引起脹氣、腹痛、腹瀉等消化道不耐受症狀,相反地A2蛋白的結構特殊,不會釋放刺激因子,對寶寶的消化吸收更加友善、親和好適應18,即使敏感寶寶也能輕鬆銜接。育兒新時尚:愛孩子的同時,媽咪也要愛自己!嚴選貼近母乳、科學實證配方奶粉,實現媽咪從容育兒態度新世代育兒態度轉變,除了照顧寶寶擁有健康體質外,絕大多數媽咪也嚮往從容掌握育兒、家庭、社交、工作和個人愛好,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五寶媽陳珮芬分享「我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我是媽媽,卻又可以不像媽媽,沒有媽媽味! 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把孩子照顧地很好,自己的生活也很燦爛!」根據2021年媽媽育兒大調查:●89%媽咪認為育兒的同時也應該做自己,更有76%媽媽在產後仍會堅持產前的工作及個人休閒愛好(如:健身、繪畫、旅遊…等)。●99%媽咪認同以從容、自信的正向態度育兒,可為寶寶帶來正向影響。●98%媽咪認同配方奶粉可做為育兒輔助,有助降低育兒壓力,提升生活品質。●60%媽咪會以「是否貼近母乳」作為配方奶粉的首要評選標準。為了實踐這樣的生活理念,對於輔助媽咪們哺育寶寶的配方奶粉,也更應該嚴格把關,陳珮芬以五寶媽經驗建議,挑選配方奶粉最需要注意寶寶是否能夠好適應,以及能否幫助寶寶建立免疫力,莊佳韻醫師提醒可留意配方奶粉中是否含有貼近母乳的成分,如:MFGM乳脂球膜、A2蛋白、乳鐵蛋白…等,幫助寶寶打造好體質,奠定免疫力!1 Cacho NT, Lawrence RM. Innate Immunity and Breast Milk. Front Immunol. 2017;8:584. Published 2017 May 29. doi:10.3389/fimmu.2017.00584.2 Daly KA, Hoffman HJ, Kvaerner KJ, Kvestad E, Casselbrant ML, Homoe P, et al. Epidemiology, natural history, and risk factors: panel report from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otitis media.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0;74:231-40, 2010;74(3):231-40.3 Wang PC, Chang YH, Chuang LJ, Su HF, Li CY. 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of acute otitis media in Taiwan's pediatric population. Clinics (Sao Paulo). 2011;66(3):395-9. doi: 10.1590/s1807-59322011000300005. PMID: 21552661; PMCID: PMC3074 Hettinga K, Van Valenberg H, De Vries S, et al. The host defense proteome of human and bovine milk[J]. PloS one, 2011, 6(4): e19433.5 Lopez C, Ménard O. Human milk fat globules: polar lipid composition and in situ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revealing th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proteins and the lateral segregation of sphingomyelin in the biological membrane[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1, 83(1): 29-41.6 D. S. Newburg, Neonatal protection by an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human milk consisting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glycans,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Volume 87, Issue suppl_13, April 2009, Pages 26–34, https://doi.org/10.2527/jas.2008-13477 Bourlieu, Clairea; Michalski, Marie-Carolineb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milk fat globule,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Care: March 2015 - Volume 18 - Issue 2 - p 118-127 doi: 10.1097/MCO.00000000000001388 Tanaka, K.; Hosozawa, M.; Kudo, N.; Yoshikawa, N.; Hisata, K.; Shoji, H.; Shinohara, K.; Shimizu, T. (1 January 2013). "The pilot study: sphingomyelin-fortified milk ha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the neurobehavioural development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during infancy,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Brain & Development. 35 (1): 45–52.9 Timby N, Hernell O, Vaarala O, et al. Infections in infants fed formula supplemented with bovine 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s[J].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15, 60(3): 384-389.10 Zavaleta N, Kvistgaard A S, Graverholt G, et al. Efficacy of an MFGM-enriched complementary food in diarrhea, anemia, and micronutrient status in infants[J].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11, 53(5): 561-568.110 Veereman-Wauters G, Staelens S, Rombaut R, et al. 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INPULSE) enriched formula milk decreases febrile episodes and may improve behavioral regulation in young children[J]. Nutrition, 2012, 28(7-8): 749-752.12 King, J. C., Jr., G. E. Cummings, N. Guo, L. Trivedi, B. X. Readmond, V. Keane, S. Feigelman, and R. de Waard. 2007.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bovine lactoferrin supplementation in bottle-fed infant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44(2):245-251.13 Zuccotti, G. V., D. Trabattoni, M. Morelli, S. Borgonovo, L. Schneider, and M. Clerici. 2009. Immune modulation by lactoferrin and curcumin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23(2):119-123.14 Dobbing J, Sands J. Quantitat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rain[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1973, 48(10): 757-767.15 2倍為體外實驗,「神經鞘磷脂+DHA組」對照「僅DHA組」,MFGM乳脂黃金膜富含神經鞘磷脂16 Li F, Wu S S, Berseth C L, et al. Improve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bovine 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and lactoferrin in infant formul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9, 215: 24-31. e8.17Brooke-Taylor S, Dwyer K, Woodford K,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of A1 compared with A2 β-casein[J].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7, 8(5): 739-748.18 Pal S, Woodford K, Kukuljan S, Ho S. Milk Intolerance, Beta-Casein and Lactose. Nutrients. 2015 Aug 31;7(9):7285-97. doi: 10.3390/nu7095339. PMID: 26404362; PMCID: PMC4586534.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寶包的成長步調究竟是要適性發展,還是要照著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時程表來走?在我成為爸爸之前,因為這個問題僅停留在假設狀態,所以我一直沒有深思過。等有了小肉包之後,才瞭解這個問題學問很深!雖然老一輩的人常說七坐八爬,但是這樣的「發展定律」其實並不適用於每個寶包,因為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有的孩子可能五、六個月就會靈活地手腳並用,又或者在八、九個月時直接跳過爬行而進入站立的過程;也可能雖然兩、三歲了還不擅表達,但是在就學後卻成為演講高手。大學主修教育的琦琦,對於孩子的教養或許比一般新手爸媽來得有定見與想法,但在我們陪著小肉包長大的過程中仍跌跌撞撞,只是也琢磨出不少深刻的體認。在這裡,我就用養育小肉包的實際經歷,來與爸媽們分享引導孩子成長的方式。群體生活,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力及適應力回想剛開始替小肉包添加副食品時,他還蠻愛吃的,很多食材他都願意嘗試,而且份量和次數也都如我們預期的方式來增加。但是在一歲之後,小肉包突然開始不愛吃副食品,往往吃了就吐出來。於是我們在副食品的製作方式或食材上,嘗試不斷變化,但他通通不買單。最後我們只好把加了肉和菜的飯,一起用果汁機打成泥狀,沒想到抗拒咀嚼的小肉包居然能接受,從此他的食物就退步回泥狀物。此外,幫忙照顧小肉包的長輩和保母擔心他會邊吃邊吐,或吃得亂七八糟,所以還是用餵食的方式讓小肉包進食。這些狀況都讓我這個小兒科醫生萬般無奈,心想孩子不是應該越大越進化,而不是退化吧?後來,長輩的體力不如以前,保母也有一些狀況,無法繼續照顧。由於我和琦琦均有工作,所以必須尋求外援。我們找到住家附近新開的托嬰中心,決定讓小肉包開始適應團體生活。本來很擔心他「食」在麻煩的問題,沒想到經過老師們的訓練,還有同儕的刺激,小肉包藉由觀察其他小朋友怎麼做,開始學會自己拿餐具吃東西,食物也不再需要打成泥,小片的菜和肉他都能吞嚥並咀嚼。一段時間後,小肉包吃飯動作越來越順手,挑食的情況經過引導也慢慢改善,特別是能接受更多種類的蔬菜。雖然令我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是如此。在家很難改善的症頭,上學後反而漸漸改變了,所以早點上學並非是壞事啊!不要怕摔跤!孩子的大肢體動作發展需要更多練習誠如我之前說過的,小肉包從小就是個高需求寶寶,不但聽覺敏感,再加上生性較膽小,在他年紀還小時,如果汽機車經過的聲響較大,他就會很驚恐地飛奔衝向我們的懷裡,所以我們對於他的走路、跑、跳等各方面的行動都較小心注意,出門也都會緊緊抓住他的手。但可能也是我們習慣過度地保護,讓他到了三歲,大肢體的動作都還不大協調,上下樓梯一定要牽著別人的手,一次也只能走一階樓梯,而且還一定要先跨出右腳。當時我們看到年齡相仿的孩子都已經可以蹦蹦跳跳,甚至健步如飛了,而我們家小肉包卻還是「舉步維艱」,心中也不免著急。但後來有一次出遊時,小肉包的表現卻讓我們都驚呆!因為當時的遊戲設施是兩層樓高的巨大充氣溜滑梯,必須要孩子自行爬上氣墊階梯後,再溜下來。小肉包看到後一直吵著要玩,但我們擔心萬一他爬不上去又下不來,卡在中間怎麼辦?沒人能救他啊!於是我很認真的問他:「你真的要玩嗎?」他居然很有自信地說:「要!」後來他果真用不協調的爬樓梯方式,一次一腳地爬到頂端,最後非常得意地從充氣滑梯上方溜下來。我看到小肉包的英勇表現,下巴差點沒掉下來,琦琦則是感動地熱淚盈眶!從沒想到他可以這麼勇敢,原來我們都太小看他,也過度保護他了。所以,當做爸媽的放開手時,你以為他只會走?不!他不但會走,還能跑能跳呢!我想如果是評估環境安全無虞,且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真的可以鼓勵膽小又敏感的孩子多嘗試。育兒沒有絕對的答案,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雖然家長們都瞭解孩子成長的步調是急不得的,但是網路上的文章往往容易引發家長們互相比較的心態,或是盲目地模仿學習,結果反而造成錯誤的認知或是親子雙方的壓力。網路的好處是隨時可查詢各種資訊,缺點則是真假難辨,有些家長會認為能放上網路的訊息一定都正確無誤,往往不加以求證就轉貼轉發,或是依樣畫葫蘆來照顧孩子。有時在診間也會有家長問我一些從網路上得知的資訊,甚至將之奉為圭臬,讓我頗感無奈。許多農場文章,常見的模式就是某個地區性醫院的醫師分享一個案例,結論是孩子的症狀表現就是缺乏某種營養素,例如後枕部禿頭就是缺鈣;或是孩子出現某個動作就可能是罹患某種嚴重疾病,比方寶包一直口吐泡泡就要小心是否感染到肺炎。至於鄰居婆婆媽媽的好心建議也會導致家長無謂的擔心,例如看到寶包長得瘦小,就碎唸家長為何不多餵些奶?殊不知寶包是早產兒,生長發育當然會與一般的寶包不一樣,若是家長被徹底洗腦後,我們做醫師的就得花更多力氣去改正那些錯誤的觀念。所以在看網路文章時,請大家千萬要確認發文的機構是否曾聽過、是否具有公信力,發文的醫師或是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等是否有專業的背景。有這些考量,就可以先排除掉一些雜七雜八的非專業說法。而且現在就醫的便利性早已超越我們的上一代,所以爸媽們如果有疑問,直接帶著孩子當面請教專業醫師就能得到正確的解答。此外,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在家族成員中可能沒有太多前人的相關經驗可以學習,因此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或是瓶頸難以突破時,就會求助於網路,尤其是我們這一個世代,因為在學生時代網路就很發達,所以很習慣在網路上發問找答案,當了家長以後也不例外。就有媽媽告訴我,她的孩子一歲還不會走路,因此在網路上發問,結果卻有人回應:「哎呀!一歲還不會走喔,我家寶包八個月就會走了!」結果這位媽媽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問題,為何不如別人?我只好安慰她,在臨床上,有很多一歲左右的孩子就只會站、但還不敢放手走路,這也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發展時程,只要在正常的年齡範圍之內,爸媽們真的不需要受到他人的影響。而且,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就可以發現po上網路的多半是炫耀文,是某些少數萬中選一的孩子。例如:上幼稚園之前就已經會背誦「唐詩三百首」,或是很小的年紀就拿到心算檢定認證等,因為這樣的發文才有可看性,爸媽們也能獲得不少人的羨慕,或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就感。我認為每個孩子的天生特質及環境背景都不相同,每位家長或是孩子也都各有所長,好的育兒方法當然可以學習,但是不必比較成果。拜託!孩子的未來人生還很長,什麼都要比還真比不完!放下得失心,家長們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本文摘自/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