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孕婦王小姐第二胎懷孕,孕期中有妊娠糖尿病,懷孕後期雙腿也出現水腫,起初她認為只是孕期正常現象不以為意,沒想到在順利剖腹產下寶寶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時,竟突然昏厥被緊急送醫,經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是肺栓塞所致,所幸及時施以抗凝血藥物治療,並安排入住加護病房治療,最終成功恢復健康。
35歲孕婦王小姐第二胎懷孕,孕期中有妊娠糖尿病,懷孕後期雙腿也出現水腫,起初她認為只是孕期正常現象不以為意,沒想到在順利剖腹產下寶寶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時,竟突然昏厥被緊急送醫,經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是肺栓塞所致,所幸及時施以抗凝血藥物治療,並安排入住加護病房治療,最終成功恢復健康。
70歲曹姓婦人患有慢性腎病變第3期,因車禍受傷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做復健,過程中出現左大腿及小腿腫脹,會診該院心臟內科醫師發現可能有血栓。後續,醫師檢查發現是動脈壓到靜脈,診斷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嚴重時將引發肺栓塞死亡,醫師與家屬討論後採用微創靜脈支架手術,讓林姓婦人左腿消腫繼續復健,順利解除致命危機。
肚子痛急就醫,竟是避孕藥造成靜脈血栓!日前,20歲張小姐因肚子痛,合併噁心嘔吐的症狀而就醫,排除常見的盲腸炎等可能問題後,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結果發現張小姐的上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脾靜脈等三條血管都出現血栓,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張小姐長期都在服用避孕藥,家人也曾發生過腿部深層靜脈血栓,是血栓的高危險群⋯
你有發覺自己的左腳時常比右腳腫脹嗎?除了小腿腫脹外,靠近腳踝處是否開始皮膚變硬、棕色素沉澱的徵兆?靠近腳踝的小腿處,是否出現嚴重程度不一的潰瘍傷口?若出現這些情形,醫師提醒,小心是罹患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
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靜脈的血液回流不良產生患肢腫脹等症狀,常見於下肢 ,但偶而也會發生在上肢, 剛開始時症狀並不明顯,之後因栓塞加劇而出現患肢腫脹、疼痛及發熱等症狀,嚴重時會引起動脈血液循環受阻,使患肢缺血壞死,若再不及時處理甚至可能會導致截肢。
想整形的人常有多種需求,例如想削骨也想隆鼻,又例如產後想隆乳也想拉肚皮,還有的人更猛,減肥之後拉臉拉脖子,提乳房,拉肚皮,提臀,從上到下一次完成。一次完成多種整形手術,可能有以下的併發症:皮瓣壞死、脂肪壞死、血清腫、感染、靜脈栓塞、傷口癒合不良等等。
30多歲的陳小姐是一名餐飲業服務員,平常工作因為久站,已經習慣雙腳稍微浮腫狀態。某天她感覺左腳似乎比右腳腫一點,但不引以為意。沒想到過了2、3天,左腿水腫已延伸到大腿,不但比右腳粗1倍,還伴隨明顯的脹痛感,才趕緊到心臟血管內科門診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濟艙症候群是指長時間在狹小的空間坐著,血液不流通之外,加上飛機的氣壓變化,使得腿部的靜脈內血液形成血塊,變成深層靜脈栓塞阻塞血管,甚至造成其他併發症,嚴重時血塊順著血流阻塞肺部,可能危害生命。經濟艙症候群常發生在司機、警衛等職業這樣的疾病也常常發生在需要長時間久坐的行業,如司機、警衛等,發生後好好控制服藥、急性期有時需要搭配導管手術,症狀大多可控制,但還是可能有靜脈曲張等後遺症。耐力運動員比一般人有更多導致靜脈血栓的因素,在競賽期間因為運動造成反覆的微創傷、血管內皮損傷、運動導致脫水及血液濃縮。這些靜脈血栓較常出現在下肢,初期有可能和下肢拉傷、膝關節後囊腫造成的疼痛混淆。國外曾有案例是患者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次日早上乘車數小時後出現左下肢腫脹、疼痛症狀,隨後呼吸困難、勞累時頭暈。直到賽後三周才被診斷出問題來自靜脈栓塞。有時上肢反覆激烈運動如棒球、排球等,也會導致運動員的靜脈血栓出現在不常見位置,例如腋鎖骨下靜脈破裂導致血栓形成;有些運動員服用口服避孕藥,也是可能加重血栓形成的因素。避免久站久坐、穿著醫療用彈性襪降低風險運動員如果賽後需要長途車程無法起身活動,或是長途飛行,都可能把因為運動本身導致的危險因子,和交通因素久坐無法活動的危險因子相加,提高風險。因此運動員在耐力競賽後避免長途車程,選擇離競賽場地相近的休息地點是較合理的考量。如果真的要長途飛行,應盡可能避免久站久坐、預先穿著醫療用彈性襪、適時補充水分,來減少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會長吳欣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