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栓塞

久坐不動上班族 易得”深部靜脈栓塞”

久坐不動上班族 易得”深部靜脈栓塞”#靜脈栓塞

何謂「深部靜脈栓塞」?簡單的說就是離心臟最遠端的下肢靜脈管內,因為血液凝結成份、血管壁平滑性或血流動力等因素,加上某些疾病或不明原因,造成改變,形成血栓塊阻止靜脈血迴流,就像高速公路塞車一般,整個靜脈循環動彈不得。這種靜脈血栓最常發生於下肢靜脈管,尤其對於「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不動」的上班族來說,是容易罹患的高危險群。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謝俊雄醫師指出,深部靜脈栓塞一般都發生在下肢,下肢的大靜脈都在較深層處,但有些人本身靜脈發展有缺陷,像是凝血機能有問題、心臟衰竭者、遠端血流不易回流等,加上若長時間保持腿部於同一姿勢,特別是坐姿或蹲姿,血液就會容易在血管凝集而堵住靜脈回流。此時血液堆積在末端處,漸漸形成紅腫,這就是深部靜脈栓塞。深部靜脈栓塞的臨床表徵為有緊和疼痛感、水腫、腿圍變大、小腿腹壓痛等。不同於膝部腫脹之疾病,通常發生在長時間保持腿部於同一姿勢之後,常單側發生。而有一部分病人可能沒有上述的臨床症狀,而是以其相關的併發症表現,臨床最常見的合併有致命性的併發症是「肺栓塞」,若堵塞的是較細小血管,會造成局部肺實質梗塞壞死,若塞在肺動脈等大血管入口,則會引起右心室搏出量不足,有時還會導致猝死。急性肺動脈栓塞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咳血、咳嗽、肋膜痛和心悸等,急性呼吸困難最常見,發生率達80%以上。謝俊雄醫師表示,深部靜脈栓塞的治療方面,內科是以血液溶解劑或抗凝血劑治療,而外科部分可以手術取出血栓。醫師會視病情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及檢查,治療的原則是臥床休息、患肢抬高,視病人情況使用抗凝血劑或血小板抑制劑。一般經過治療之後症狀都可得到改善,而除非有併發症產生,如患肢缺血壞死及肺栓塞,否則並不建議開刀治療,出院後除了需要用上述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方法之外,仍需門診長期追蹤治療,甚至也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預防再發。若抗凝血劑藥物使用仍常併發肺栓塞等併發症時,可能需開刀植入下腔靜脈過濾器(IVC filter)。那要如何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發生呢?國外研究顯示,只要在靜止不動情況下「維持坐姿兩小時」,小腿的血液黏性會增加 17%,因此也會提高肺動脈栓塞的機會。故常常久坐不動者都是高危險群。為避免此症狀出現,對於搭乘長程交通工具或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最好要多起來走動走動,或在座位上儘量伸展背部和腿部肌肉,以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此外,多攝取水份,避免含酒精飲品或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穿著寬鬆、舒適的服裝等都是避免的方法。對於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如長期臥床),下肢抬高及穿著彈性襪可以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發生,而普通人則儘量避免久站、久坐的姿勢,若不得已也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謝俊雄醫師也提出幾點在生活上需注意的事項:1.增進血液之回流:病人可依據醫囑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下床時應穿彈性襪,以增進血液之回流。2.減輕疼痛:用濕熱敷來止痛及防止痙攣發生,需注意溫度不宜太高,以免燙傷,並禁用電熱器。3.預防深部靜脈栓塞之形成:穿長筒彈性襪、臥床期間做主動和被動運動、依醫囑按時使用連續壓縮器或小腿腹肌刺激器、鼓勵病人早期下床、臥床時避免長期壓迫到下肢、任何姿勢勿保持過久(如站立雙腿交叉,衣服太緊)、維持理想體重、攝取適當的水份和低脂飲食、合宜的運動和禁止吸煙等。4.使用抗凝劑治療之病人在治療期間應注意出血之症狀,如鼻出血、痰中帶血、血便、血尿或注射部位之血腫等,密切觀察患者血液中之凝血數據。【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年過四十歲‧肥胖 ‧最近有血栓或有血栓之家族史 ‧惡性腫瘤‧血液疾病‧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衰竭、心肌梗塞…)‧臥床的病人(如中風、大手術後,特別在髖部或膝部手術)‧靜脈曲張 ‧妊娠口服避孕藥

深入認識「經濟艙症候群」

深入認識「經濟艙症候群」#靜脈栓塞

深部靜脈栓塞不僅會引發血栓後症候群,還有可能合併肺動脈栓塞而致死。醫學的進步,讓深部靜脈栓塞已算是可以預防又有藥物可治療的疾病,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就是一種深部靜脈栓塞,它是由於在擁擠的空間長時間久坐所引起。高齡、長時間處於靜態、接受大手術、遭逢外傷、罹患癌症或血液疾病、懷孕及接受口服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婦女與遺傳都是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深部靜脈栓塞係由於靜脈血液鬱積 80%,沒有明顯症狀,因為小腿的栓塞,不易立即完全阻斷下肢靜脈的回流,不過會因部位、範圍、程度、緩急而有所不同。一般常見於單側肢體腫脹,將患部的腳掌往足背方向推壓,會導致小腿肚、大腿、鼠蹊部等出現疼痛感。如果是急性栓塞,就會在患部引發劇痛,尤其是肢體活動時更痛;較高位的急性栓塞引發的症狀較嚴重,如果沒有發紫,稱為白色腿腫,如果呈紫藍色,稱為紫藍色腿腫。更嚴重的是,若所有靜脈回流阻塞,甚至會導致靜脈性壞死。若有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咳血或心跳過速等等症狀,則要考慮肺動脈栓塞的可能。通常如經醫師診斷出雙側腫脹,是為全身性的病變。如果未經治療,可能會導致栓塞後徵候,如持續性下肢腫脹、疼痛、硬結、色素沉著、潰瘍等。其復發的機率很高,甚至破壞深部靜脈瓣的功能,造成慢性靜脈不全症。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指出在治療深部靜脈栓塞方面,主要為減除患者症狀,防範肺動脈栓塞,防止栓塞血塊復發及栓塞後徵候的產生。通常醫師大多採用藥物或其他支持性療法,只有在嚴重的急性靜脈栓塞及併發肺動脈栓塞,才會採用外科手術治療。一般說來,深部靜脈栓塞經專科醫師治療一週後,患肢可見改善,並可下床活動;不過,仍應以彈性襪或彈性繃帶支持患肢靜脈回流防止鬱積,至少六個月。若患肢腫脹嚴重,要小心靜脈性壞死的可能,此時必須進行靜脈栓塞移除,以免血栓附著靜脈壁過於牢固或纖維化。手術後可迅速改善肢體靜脈回流,避免肢體壞死,但是仍需要預防血栓再形成。由於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率很高,慢性靜脈栓塞尤其不易根治,所以,預防遠比治療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