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全台熱浪來襲!中央氣象局預報,6月底前有可能突破38度高溫,各地中暑、熱傷害等意外也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光是今年6月(截至24日)已有460人因熱傷害就醫。家醫科醫師表示,近年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讓熱傷害風險更加上升,而熱中暑、熱衰竭都是熱傷害症狀的一種,提醒民眾留意預防及急救方法。
夏季天氣炎熱,全台熱浪來襲!中央氣象局預報,6月底前有可能突破38度高溫,各地中暑、熱傷害等意外也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光是今年6月(截至24日)已有460人因熱傷害就醫。家醫科醫師表示,近年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讓熱傷害風險更加上升,而熱中暑、熱衰竭都是熱傷害症狀的一種,提醒民眾留意預防及急救方法。
農曆3月「媽祖遶境」無非是全台灣最熱鬧的盛事,許多民眾跟著媽祖走遍全台各縣市,但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走動時間長又常曝曬在太陽下,此時最怕中暑發生!彰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劉宗昇建議,可透過喝2茶飲、按摩4穴位來預防中暑,更提供「中暑檢測表」提醒民眾自我觀察是否出現相關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通報,近日因「熱傷害」送急診的人次飆高2.3倍。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正值暑假來臨,孩子更會外出活動,不論是室內或室外,如何降低或避免熱傷害的風險,是每個家長都要注意的事。
每年夏天氣溫屢創新高,中暑就醫人次也逐年增加,然而,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產生,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長時間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中暑症狀,最好及早就醫診治,並討論是否要進行刮痧治療。
時序將入初秋,但白天天氣仍炎熱,如果在大太陽下活動,又馬上進入冷氣房,出現頭昏、悶熱不適、煩嘔、疲倦等症狀,就是中暑。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林巧梅提醒,中暑有分陽暑和陰暑,各可搭配不同飲食建議,來緩解不適。
動輒37、38度的炎熱夏天,就算不做任何事情也汗流浹背,在馬路上行走更是酷刑,若不採取一些防暑消暑的措施,非常容易中暑。
夏季連日高溫,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但是除了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不少人為了省電或身體不適,不習慣吹冷氣,或擔心空汙、疫情而寧可門戶緊閉,但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室內溫度過高,空氣卻不流通,人體無法及時調解體溫,就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不可不慎。
天氣漸趨炎熱,不少人常用刮痧治療中暑,不過得特別小心,避免感染發生。一名40歲的張姓男子,因為大腿肌肉痠痛,自行用刮痧板在兩隻大腿內側刮痧,結果刮痧過度造成細菌感染,3天後掛急診住院;他因為刮痧過程中,刮破皮膚,加上刮痧板不乾淨,造成細菌感染,引發壞死性筋膜炎。